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其中1-8为单选题,9-10为多选题,每小题均为2分,共20分)
1. 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原子核
【答案】C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有一种功能饮料标有“能量密度:2.84 kJ/mL”的字样,下列物理量中与“能量密度”的含义相似的是( )
A. 内能B. 热量C. 比热容D. 热值
【答案】D
【解析】能量密度:2.84 kJ/mL,其含义是每1mL饮料含有的能量为2.84 kJ,内能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具有分子动能与势能的总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传递那部分能量,比热容是物质吸热的能力,热值是1kg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故能量密度的含义与热值相似,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在下列过程中,由于做功而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 烧开水时蒸汽将壶盖顶起
B. 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
C. 山芋在炉膛内烤熟
D. 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
【答案】B
【解析】A.烧开水时蒸气将壶盖顶起,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把铁丝反复弯曲,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铁丝的内能增加,故B符合题意;
C.山芋在炉膛内,山芋的内能增加,这是热传递使内能增加了,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水的内能增加,这是热传递使内能增加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 温度不一定升高
B. 热值大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C. 物体温度越高, 所含热量越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答案】A
【解析】A.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故A正确;
B.根据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Vq)可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与热值、燃料的质量或体积有关,只根据热值无法判定放热的多少,故B错误;
C.质量、状态不变时,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内能越多,热量是过程量,不能搭配“含有”、“具有”,故C错误;
D.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的物体的温度不一定高,故D错误。
故选A。
5. 下列应用中,属于防止静电带来危害的是( )
A. 静电除尘B. 油罐车的拖地铁链
C. 静电喷涂D. 静电复印
【答案】B
【解析】A.静电除尘时除尘器中的空气被电离,烟雾颗粒吸附电子而带负电,颗粒向电源正极运动,属于静电应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油罐车尾部的铁链将产生的静电导走,这是防止静电危害,故B符合题意;
C.静电喷涂,喷枪喷出的油漆微粒带正电,因相互排斥而散开,形成雾状,被喷涂的物体带负电,对雾状油漆产生引力,把油漆吸到表面,属于静电应用,故C不符合题意;
D.静电复印是利用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使碳粉吸附在纸上,属于静电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如果一个电路中有两个不同的灯泡,已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则这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
A. 串联
B. 并联
C. 可能串联,可能并联
D. 都不正确
【答案】A
【解析】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两个不同的灯泡,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则这两个灯泡一定是串联。
故选A。
7. 各种新材料正在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并有着出色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种新材料有可能代替硅成为新的半导体材料。下列物体中不适合使用石墨烯制作的是( )
A. 消防员的隔热手套B. 高压输电线
C. 防弹衣D. 电脑中的芯片
【答案】A
【解析】A.石墨烯有着出色的导热性,导热性能好,而消防员的隔热手套需要隔热效果好的、不善于导热的材料,所以石墨烯不适合制作消防员的隔热手套,故A符合题意;
B.石墨烯有着出色的导电性,导电效果好,高压输电线需要导电效果好的导体,适合制作高压输电线,故B被符合题意;
C.石墨烯具有坚硬的特性,不易被穿透,适合做防弹衣,故C不符合题意;
D.芯片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石墨烯可以代替硅称为新的半导体材料,故电脑的芯片可以用石墨烯制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为方便广大师生就餐,一中就餐系统升级,师生可通过刷卡或人脸识别扣款就餐。系统接通电源,指示灯发光;刷卡或人脸识别成功时(相当于分别闭合对应的开关S1、S2),扣款程序启动。如图所示的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知,人脸识别、刷卡识别,只要其中一种方式识别成功,则相应开关闭合从而使扣款系统启动工作,所以两个开关应并联后再与扣款系统串联在电源上;灯泡与扣款系统能独立工作,是并联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3V恒定不变,两个小灯泡规格完全相同(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损坏),a、b为电流表或电压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开关S断开时,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时,两个小灯泡串联
B. 两个小灯泡串联时,a处电表的示数小于3V
C. 当开关S闭合时,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时,两个小灯泡并联
D. 两个小灯泡并联时,则b处电表的示数为3V
【答案】ACD
【解析】A.当开关S断开时,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时,电路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两个小灯泡串联,故A正确;
B.两个小灯泡串联时,a为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示数等于3V,故B错误;
C.当开关S闭合时,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时,两灯泡并列连接在电源两端,则两个小灯泡并联,故C正确;
D.两个小灯泡并联时,b为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则b处电表的示数为3V,故D正确。
故选ACD。
10.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 S1已闭合,若再闭合开关 S2,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示数变大
B. 电流表 A1示数变大
C. 电流表 A2示数变大
D. 小灯泡的亮度不变
【答案】B
【解析】A.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只有R连入电路,两电流表都测R的电流,再闭合开关S2,L与R并联,A1测干路电流,A2测R支路的电流,由于并联电路电压相等,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错误;
B.由并联电路电流关系可知,A1示数变大,故B正确;
C.并联电路各支路间互不影响,所以通过电阻R的电流不变,即A2示数不变,故C错误;
D.灯泡L在闭合开关S2后开始工作,所以灯泡变亮了,故D错误。
故选B。
三、非选择题(本大厦11个小题共50分,其中18题改导线各1分,21题(4)3分其余每空各1分)
11. 物理估测和物理单位与物理学密切相关。
(1)两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_________V;
(2)电阻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填写符号)。
【答案】(1)3 (2)
【解析】(1)干电池有多种型号,一节新干电池的标准电压1.5V,两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3V。
(2)电阻的单位有兆欧、千欧、欧姆,其中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
12. “格物致理”,通过物理学习,我们应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1)端午节倍感亲人,诗句“水团粽子恰登门”,吃粽子时棕叶与米粒之间出现“拉丝”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2)国庆节至人欢乐,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稻花飘香是_________现象。
【答案】(1)引力 (2)扩散
【解析】(1)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剥开粽子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子叶上,粽叶和米粒之间会出现“拉丝”的现象,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2)满屋飘香是香气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13. 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因_________(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带上_________电荷(选填“正”或“负”),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轻小的物体见面时相互吸引,则甲物体_________(选填“一定”或“可能”)带负电。
【答案】失去 正 可能
【解析】[1][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所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电子。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甲、乙两个轻小的物体见面时相互吸引,乙带正电,则甲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14. 如图所示,飞机上的着地轮装有搭地线或不用搭地线而用______(选填“导电”或“绝缘”)橡胶做轮胎,是为了及时地把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与空气发生了______而带上的电荷转移给大地,以免发生放电现象,保证飞机和人员的安全,摩擦起电中的能量转换______(选填“遵守”或“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导电 摩擦 遵守
【解析】[1][2]飞机在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静电,所以着落时通过飞机轮上装搭地线,将静电导走,防止对飞机带来危害,若不装地线则需用导电橡胶做轮胎将静电导走。
[3]能量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摩擦起电过程遵守能量守恒。
15. 如图甲,三合一充电器给三部手机同时充电。若拔掉其中一部手机,则通过充电器的总电流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乙,电源电压为3V,电压表测的是 ___________两端的电压。若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则L2两端的电压是 ___________V。
【答案】变小 L1 2.5
【解析】[1]用三合一充电器给三部手机同时充电时,三部手机能独立工作且互不影响,所以它们是并联的。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因此,若拔掉其中一部手机,则干路电流将变小。
[2]图乙所示,小灯泡L1、L2是串联连接的,电压表V与灯泡L1并联,测量的是L1两端的电压。
[3]由图丙可知:电压表接0~3V的量程,每一大格代表1V,每一小格代表0.1V,示数是0.5V,即L1两端的电压为U1=0.5V,根据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可得,L2两端的电压为
16. 如图所示,将两个不同材质的金属片A、B分别插入土豆,制成了土豆电池。
(1)闭合开关S,发光二极管发光。则可以判断金属片A是土豆电池的_________极;
(2)若将土豆上的金属片A、B互换位置,闭合开关发现发光二极管不发光,这是因为发光二极管具有_________性,此时土豆电池的正负极之间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电压;
(3)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图中CD段导线内电流方向是__________(选填“从C至D”或“从D至C”)。
【答案】(1)负 (2)单向导电性 有 (3)从C至D
【解析】(1)发光二极管“长脚”为正极,“短脚”为负极,且正极接电源正极一端,负极接电源负极一端,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电源负极,由此可知图中B为正极,A为负极。
(2)[1][2]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只能“正进负出”,若“负进正出”发光二极管相当于开路,这是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A、B互换位置后,电源正负极颠倒,电流想“负进正出”,由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知二极管不发光。此时电源正负极两端仍有电压,只不过由于发光二极管开路,电路中没有电流。
(3)图中B为正极,A为负极,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因此CD段导线内电流方向是从C至D。
17. 晓丽同学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选择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格所示:
(1)按照图示电路实验,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电阻丝,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通过对A和_________电阻丝进行实验,可探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
(3)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得到结论是: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跟导体的___________有关;
(4)A、B、C三段电阻丝的阻值分别为RA、RB、RC则阻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
(5)完成实验后老师认为晓丽的实验电路应加以改进才能确保实验安全,你认为改进方案是_________;
【答案】(1)电流表示数的大小 (2)B (3)材料 (4)RC<RA<RB (5)在原有电路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或小灯泡
【解析】(1)在M、N之间分别接入不同电阻丝,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接入的电阻丝阻值越大,电流表的示数越小,接入的电阻丝阻值越小,电流表的示数越大,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
(2) 探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选择长度不同的电阻丝进行实验,故应该选A与B两个电阻丝进行实验。
(3)当将C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C和D两电阻丝,材料不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而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4)在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所以A和B两根电阻丝中导体的材料与横截面积相同,B的电阻丝长度比A的电阻丝长度长,所以RB>RA,在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所以A和C两根电阻丝中导体的材料与长度相同,A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小于B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所以RA>RC,所以RA、RB、RC这三段电阻丝的阻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RA>RB>RC
(5)为了确保确保实验安全,我们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或者灯泡。
18. 甲、乙两位同学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时发现下列电路都是错误的,二人都只改动了一根导线的一端的接线位置,(甲在图1中改,乙在图2中改)都变成了两灯串联的正确电路。可是他们闭合开关后,甲,乙改接的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3V和1.2V,请将甲、乙两位同学要改动的导线打“X”用虚线画出改接后的导线(电源均由两节新干电池组成)。
【答案】
【解析】根据题意,电源由两节干电池构成,电源电压为3V,甲图中电压表的示数为3V,说明此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路是两灯泡串联,则改接的电路为:
乙图中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电压表测其中一个灯泡的电压,据图可知,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灯泡L2相连,则使电压表测灯泡L2两端电压,改接的电路如下所示:
1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1)一般家用汽车的发动机是汽油机,汽车发动机冷却剂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选填“水”或“汽油”),它是通过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发动机内能的,给汽车提供动力的是汽油机四冲程的__________冲程,该冲程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2)汽车行驶过程时油箱中剩余汽油的热值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某型号汽车ls内对外做功15次,则该汽油机的转速为_________r/min;
(3)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轿车上没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则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S2闭台,指示灯熄灭。下列设计比较合理的电路图是_________;
A. B.
C. D.
(4)汽车转弯时,同侧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若其中一只灯坏了,另一只灯仍会闪亮。则该两个转向灯是___________(填“串联”或“并联”)的;要使转向灯发光,司机要拨动一下方向盘旁的根横杆,这根横杆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___。
【答案】(1)水 热传递 做功 内 机械 (2)不变 1800 (3)B (4)并联 开关
【解析】(1)[1]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因此汽车发动机冷却剂的主要成分是水。
[2]水冷却发动机的过程,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3][4]热机冲程中,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给汽车提供动力。
(2)[1]热值是燃料的属性,与燃料的质量无关,因此油箱中剩余汽油的热值不变。
[2]汽车ls内对外做功15次,飞轮转30r,则该汽油机的转速为1800r/min。
(3)根据题意,系上安全带,即开关S2闭合,此时指示灯熄灭,说明开关S2将指示灯短路,与指示灯并联,为了保护电路应在电路中串联一块定值电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1]根据题意转向灯可以单独工作,因此是并联的。
[2]横杆控制电路的通断,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
20. 致远同学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致远连接电路开关应___________,若三个开关同时闭合,电流表_________将被损坏(选填“A”、“A1”或“A2”);
(2)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应该闭合开关_________,闭合后致远发现两个灯泡的亮度不同,则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致远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时,应该闭合开关__________,闭合后两个灯泡都发光,此时,观察到电流表A和A1的指针指在同一位置,若电流表A2的示数为0.72A,则电流表A1的示数为___________A;
(4)两个灯泡串联时通过L1的电流是I1,两个灯泡并联时通过L1的电流是I2,则I1_________I2(选填“>”“<”或“=”)
(5)测量结束后,致远又换用规格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进行了多次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误差”)。
【答案】(1)断开 A (2)S2 相等 (3)S1、S3 0.18 (4)< (5)不同 寻找普遍规律
【解析】(1)[1]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2]在连接电路后,若三个开关同时闭合,电流表A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电流表A1、A2被短路,所以电流表A将被损坏。
(2)[1]要想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需要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应该将开关S2闭合,S1、S3断开。
[2]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
(3)[1]要想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需要灯泡L1、L2并联在电路中,应该将开关S1、S3闭合,S2断开。
[2]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A测量干路电流I,电流表A1测量灯泡L1的电流I1,电流表A2测量灯泡L2的电流I2,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A的示数大于电流表A1的示数,观察到电流表A和A1的指针指在同一位置,说明电流表A使用大量程,电流表A1使用小量程,电流表刻度盘的同一位置,大量程示数是小量程示数的5倍,则有
……①
若电流表A2的示数为0.72A,即I2=0.72A由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得
……②
联立①②可得:I1=0.18A,即电流表A1的示数为0.18A。
(4)电源电压为U电,灯泡L1的电阻为R1,灯泡L2的电阻为R2,两个灯泡串联时通过L1的电流I1为
……①
两个灯泡并联时通过L1的电流I2为
……②
比较①②可知I1<I2。
(5)[1][2]在研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中,使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测量,可以在电阻不同的条件下得出一般规律,避免得出错误的结论,寻找普遍规律。
21. 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1)取_________(选填“质量为200g”或“体积为200mL”)、初温均为20℃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再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格。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的时间”)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分析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3)于翔同学认为可以通过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至沸腾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哪种液体的吸热能量更强。你认为他的方法_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4)若其中一种液体是水,求出这种液体在0~80s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为多少________J。[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及最后结果)。
【答案】(1)200g 加热的时间 (2)甲 (3)不可行 (4)1.68×104
【解析】(1)[1]根据比较吸热能力方法知,物质吸热的多少与质量等因素有关,实验中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应选质量为200g的甲乙两种物质。
[2]两个加热器完全相同,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相同,根据转换法,实验中通过比较加热的时间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它们从20℃升高到30℃时,甲用时40s,乙用时20s,根据转换法,甲液体加热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
(3)由于甲、乙的沸点不一定相同,而初温相同,则到沸腾时其温度变化量不一定相同,吸收的热量也不一定相同,故通过比较“液体甲和液体乙加热至沸腾的时间长短”来判断谁的吸热能力强的方法不可行。
(4)若其中一种液体是水,则吸热能力强的甲液体是水,当它们都加热80s时,吸收的热量相同,甲液体0~80s的时间内温度从20℃升高到40℃,故吸收的热量为
编号
材料
长度L(m)
横截面积S
A
镍铬合金
1.0
0.25
B
镍铬合金
2.0
0.25
C
镍铬合金
1.0
0.50
D
锰铜合金
1.0
0.25
温度/℃
20
30
40
50
加热时间/s
甲
0
40
80
120
乙
0
20
40
6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物理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物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物理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