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三生空间”复合系统即生态、生活、生产三者合而为一的系统。其中生态空间是资源子系统,生产空间是经济子系统,生活空间是社会子系统。它们彼此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人口容量。
    1. 对人口容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生态空间B. 生产空间
    C. 生活空间D. 社会系统
    2. 若该市生产空间人口容量大于生活空间人口容量,则其最可能是( )
    A. 深圳B. 上海
    C. 天津D. 哈尔滨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三生空间”复合系统中生态空间人口容量为支持层,且生态空间的人口容量由资源决定,再结合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知识可知,自然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因此生态空间对人口容量起决定性作用,A正确;生活空间属于社会子系统,生产空间属于经济子系统,且均为表现层,对人口容量变化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当生产空间人口容量大于生活空间人口容量即经济子系统大于社会子系统,说明当地基础产业完善,但人口少,还可以适当迁入,选项中深圳、上海和天津都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而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小,需要人口迁入以发展经济,故选D。
    断裂点主要是用来测算核心城市对周围城市的辐射范围。断裂点位于两个城市的吸引力平衡处。通常断裂点距离占比(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比)越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影响空间范围越大。长沙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辐射带动作用尤为重要。环长株潭城市群中娄底凭借资源优势发展工业,但综合经济实力低于株洲,株洲市是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下表为2016-2021年长沙与该城市群部分城市之间的断裂点距离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从长沙与该城市群部分城市之间的断裂点距离占比与经济发展来看( )
    A. 长沙对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影响较小B. 长沙对娄底市经济辐射空间范围小
    C. 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较稳定D. 长沙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影响较深远
    4. 推测与株洲相比,娄底综合经济实力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城市定位差异B. 城市发展起步晚
    C. 城市等级低D. 基础设施落后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长沙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长沙对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影响较大,A错。断裂点距离占比越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影响空间范围越大,长沙一娄底的断裂点距离占比在60%以上,长沙对娄底市经济辐射空间范围大,B错。结合表格时间和数据信息可知,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较稳定,C正确。材料只能反映长沙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影响,无法反应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影响,D错。故选C。
    【4题详解】
    娄底凭借资源优势发展工业,株洲市是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两城市的定位均是发展工业,但株洲市是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城市发展起步早,娄底城市发展起步晚,综合经济实力低,B正确,A错。两城市均为湖南省辖地级市,城市等级相同,C错。基础设施不是娄底综合经济实力低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B。
    受地表条件影响,风沙搬运的距离存在明显差异,河道往往会成为阻碍风沙前进的鸿沟。无定河上游河道西北侧为沙丘地貌,东南侧为黄土地貌,河道的出现阻止了毛乌素沙地向东南扩展。下左图示意风沙搬运三种方式,右图示意无定河上游地貌类型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毛乌素沙地向东南扩展的有利条件( )
    ①西北部沙漠广布②地形平坦,地面摩擦力小
    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风沙移动④黄土地貌区提供沙源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6. 无定河上游河道阻止风沙搬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蠕移的沙粒会大部分落进河道B. 跃移的沙粒会全部落入河道
    C. 悬移的沙粒可越过河道但占比较小D. 三种移动方式的沙粒都越不过河道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本区西北部沙漠广布,物质来源丰富,地形平坦,地面摩擦力小,动力条件好,加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风沙移动,所以毛乌素沙地向东南扩展条件好,①②③正确。黄土地貌区位于毛乌素沙地南部,并不会为毛乌素沙地向东南扩展提供沙源,④错。故选A。
    【6题详解】
    风沙搬运方式有蠕移、跃移和悬移,从毛乌素沙地向东南移动的风沙到达无定河河道时,蠕移的沙粒会全部落进河道,跃移的沙粒会大部分落入河道,悬移的沙粒可越过河道但占比较小,因此沙漠向东南扩展受阻,C正确,ABD错。故选C。
    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 )
    A. 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B. 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
    C. 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D. 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
    8 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 )
    A. 河流流向不变B. 气候趋于湿润
    C. 海拔高度增加D. 内流区面积增大
    9. 推测百色、南宁盆地形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 )
    A. 持续增强B. 先增强后减弱
    C. 持续减弱D. 先减弱后增强
    【答案】7. A 8. B 9. B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读图可知,青藏高原东南部隆起,因其位于板块交界处,西部地壳抬升,珠江口一线因地势起伏变大,流速加快,受流水侵蚀的影响,东部剥蚀下降,A正确;地质变化的过程中无张裂、无岩浆喷发、无断裂。故排除BCD。故选A。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宁盆地不断变小,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和盆地的类型为沉积盆地可以判断,南宁盆地不断变小的原因是盆地内的沉积物增多,沉积物增多的原因是流水增多,降水增多,气候趋向湿润,B正确;读图可知,河流流向发生改变,海拔高度降低,外流区面积增大,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从玉林盆地和十万大山盆地从白垩纪到新近纪一直存在可以看出,玉林盆地和十万大山盆地来自云开大山的流水堆积作用很弱。从古近纪到新近纪,南宁盆地变小的幅度很大,说明了沉积作用比较强烈;从新近纪到现在,玉林盆地和十万大山盆地一直存在说明来自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流水沉积作用比较弱,说明此时的沉积作用较弱。故选B。
    M村位于江西省北部,20世纪80年代,当地从事双季稻生产。那时农民以水调温,早春育秧对稻田进行日夜排灌。下图为M村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地育秧时对稻田日夜排灌的做法与目的正确的是( )
    ①增大昼夜温差,利于秧苗有机质积累,生长迅速
    ②白天排水,使土壤裸露,升温加快,促进秧苗生长
    ③白天灌水,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墒情
    ④夜晚排水,使土壤降温,有助于减少病虫害
    ⑤夜晚灌水,利于保持土壤温度,防止低温冻害
    A. ①②⑤B. ②⑤
    C. ①③④D. ③④
    11. 选择甲乙两处更适合育秧的田块,并说明理由( )
    A. 甲处更适合,靠近水库,田块相对高度大,排灌速度更快
    B. 甲处更适合,远离村落,田块面积更大,育秧苗更多
    C. 乙处更适合,靠近村落,耕种与田间管理更加便利
    D. 乙处更适合,靠近池塘,提水灌溉更加便利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对稻田日夜排灌是在育秧期间,其核心目的是促进秧苗生长,同时保障秧苗成活,土壤比热小,吸热、放热更快;水比热大,吸热、放热更慢。所以白天排水,使土壤裸露,加快升温,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夜晚灌水,利于保持夜间稻田温度,防止低温冷害,②⑤正确,③④错。如果增大昼夜温差,夜间气温低,秧苗易受冻害影响,①错。故选B。
    【11题详解】
    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所以相对于乙处,甲处田块间的相对高差大,排灌水的速度更快,且结合图示信息,甲靠近水库,灌溉更便利,并且甲处离村落较远,可减少家禽啄食稻种和秧苗,所以甲处更适合育秧(但理由并非甲处育秧苗更多),乙处排灌无甲处方便,且乙靠近村落,家禽对稻种和秧苗的啄食影响大。A正确,BCD错。故选A。
    纳木错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处夏季风影响的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流域内年平均积雪日数受地形及局地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纳木错站积雪观测资料显示,冬半年的积雪期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积雪深度随时间变化明显。图a为纳木错流域示意图,图b为纳木错站2007-2011年平均积雪深度与气候参数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四地年平均积雪日数最大的区域是( )
    A. aB. b
    C. cD. d
    13. 纳木错站积雪深度年内变化双峰曲线的成因错误的是( )
    A. 10月初至11月初,降水量大,风力大,积雪被聚集,积雪深度增加
    B. 11月初至次年1月初,降水量少,风力大,积雪被吹蚀,积雪深度下降
    C. 1月初至2月初,风力减小,冬季降雪,积雪深度加大
    D. 2月初至3月初,气温回升,降水少,积雪融化,积雪深度减小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四地相比而言,d处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山脊处,海拔高,气温低,有常年积雪,年平均积雪日数最大,故选D。
    【13题详解】
    10月初至11月初,降水量大,气温下降,风力小,积雪不断积累,深度迅速增加,形成了积雪深度的一次峰值,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1月-次年1月初,降水量少,风力大,积雪被吹蚀,积雪深度迅速下降;1月初-2月初,风力迅速减小,再加上冬季降雪,形成了积雪深度的二次峰值;2月-3月,气温回升,降水少,积雪融化,深度逐渐减小,直到全部消融。BCD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为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某研究者设计了一款太阳能追踪控制装置,可通过电机推杆自动调节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角,类似雨伞推杆工作原理。图a是某年冬至日的测试中计算得出的太阳高度角与追踪装置角度(等于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角的余角)关系图,图b为后期进行装置调整后在同一地点再次测量的数据得到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推测该装置所在地点最可能是( )
    A. 海口B. 北京
    C. 长春D. 上海
    15. 后期调整后,该太阳能追踪控制装置运行时( )
    A. 能够实时准确追踪太阳高度角
    B. 推杆移动的距离具有周期性
    C. 能够实时准确追踪太阳方位角
    D. 推杆移动距离与太阳活动有关
    16. 下列关于两次测试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第一次测试时的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 两次测试时的季节正好相反
    C. 第二次测试推杆移动速率发生变化
    D. 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两个月
    【答案】14. D 15. B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图a是某年冬至日的测试结果,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35°,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此可知,当地的纬度约为30°N(选项城市均位于我国,所以不考虑南半球的地区),海口约在20°N附近,北京约在40°N附近,长春纬度较北京更高,上海约在30°N附近,故选D。
    【15题详解】
    后期调整后,追踪装置角度大致与太阳高度角同步起落,而追踪装置角度的调节需要推杆的移动来得以控制,受太阳周期性起落的影响,推杆移动的距离具有周期性,B正确。追踪装置角度大致与太阳高度角同步起落,但还是有一定的误差,无法实时准确追踪太阳高度角,A错。追踪装置角度等于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角的余角,即等于太阳高度角,而与太阳方位角无关,C错。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大规模运动,推杆移动距离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故选B。
    【16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当地纬度约为30°N,第二次测试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75°,可知第二次太阳大致直射15°N,时间大致在5月(春季)或7月(夏季),第一次测试时的时间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冬季,近日点前后,公转速度快),所以第一次测试时的地球公转速度较快,两次测试时的季节并不一定正好相反,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长于两个月,ABD错。较第一次测试,第二次测试追踪装置角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坡度发生变化,推杆移动速率发生变化,C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道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北疆准噶尔盆地腹地,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长有梭梭、红柳等灌木,以及结皮、地衣藻类等低矮的荒漠植物。这里最常见的沙漠图案是一条条树枝状的绵延数十公里的沙垄。沙垄高度在10—40米不等,高大宽阔的主沙垄组成了大地上的“树干”或“主动脉”,两侧的次级沙垄组成“树枝”或“支脉”。沙漠西部却有着一种特殊的地貌,当地人称为“魔鬼城”。
    材料二:下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理位置图以及树枝状沙垄和“魔鬼城”景观图。
    (1)依据材料,分析树枝状沙垄的成因。
    (2)分析“魔鬼城”的沟槽和垄脊的形成原因。
    (3)红柳是典型的沙漠植被,说明它是如何提高沙堆土壤有机质的?
    【答案】(1)沙漠中沙源物质丰富;准噶尔盆地西侧有缺口常年受偏西风(西风、西北风)吹拂;沙粒遇到荒漠植物阻挡顺风向堆积延伸形成沙垄主干;当有其他风向的风吹拂时形成树枝,最终形成树枝状沙垄。
    (2)岩石受风力侵蚀作用;岩性较软的部分被侵蚀掉形成沟槽,岩性较硬的部分留下形成垄脊。
    (3)红柳枯枝落叶较多,凋落物可有效增加沙堆土壤有机质;红柳截留沙尘,保留其中挟带植物微粒,增加沙堆土壤有机质;红柳冠层遮蔽阳光照射,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使结皮等低矮沙漠植被存活,增加沙堆土壤有机质。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高大宽阔的主沙垄组成了大地上的“树干”或“主动脉”,两侧的次级沙垄组成“树枝”或“支脉”,所以要分别分析“树干”和“树枝”的形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北疆准噶尔盆地腹地,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沙漠中沙源物质丰富;区域地处中纬西风带,准噶尔盆地西侧有缺口,常年受偏西风吹拂,沙粒受风力搬运,在搬运过程中如果沙粒遇到荒漠植物阻挡,风速降低,沙粒沉积,顺风向堆积延伸形成沙垄主干,如果当有其他风向的风吹拂时,沙粒继续在两侧沉积,形成树枝,最终形成树枝状沙垄。
    【小问2详解】
    “魔鬼城”为典型的雅丹地貌,岩石受风力侵蚀形成。沟槽部位的岩性较软,易被风力侵蚀掉,形成沟槽;而垄脊部位岩性较硬,不易被风力侵蚀,故而留下形成垄脊。
    【小问3详解】
    首先,红柳属于灌木,其本身枯枝落叶较多,这些凋落物可有效增加沙堆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其次,沙漠中的红柳增加了地表摩擦力,可以有效截留沙尘,保留其中挟带的植物微粒,促使沉降,增加沙堆土壤有机质来源;最后,区域除了长有梭梭、红柳等灌木,还存在结皮、地衣藻类等低矮的荒漠植物,区域光照强,蒸发大,红柳的冠层可以遮蔽阳光照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促使结皮等低矮沙漠植被存活,进一步增加沙堆土壤有机质。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区内河湖洼地星罗棋布生境复杂多样,主要有河滩苔草湿地、湖滩洼地芦苇湿地以及碱蓬盐沼等,为诸多候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场所。每年4月,有超过15万只的候鸟来此停顿休整,之后再飞往西伯利亚去繁衍子嗣。而2023年4月末,莫莫格湿地候鸟依然在此停留,形成鸟浪,像沸水一样翻滚,蔚为壮观,候鸟北归时间有所推迟。
    材料二:白城市尽管拥有“水乡”之名,却是吉林省最缺水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一半左右。
    材料三:保护区里居住着4万多当地居民,多以种地和捕鱼为生。秋季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也是候鸟迁徙而至的高峰期,来到湿地的候鸟常常因啄食地里的粮食而遭到当地居民的驱赶或受到惊吓。下图为白城市和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图。
    (1)依据材料推测,2023年春季候鸟北归时间推迟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水乡”白城市缺水的自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措施。
    【答案】(1)2023年春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气温较低,影响候鸟北归温度判断;湿地水量充足,环境良好,候鸟流连时间延长。
    (2)降水少,蒸发大,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地势低洼,积水多,但多咸水湖不能利用。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使用低毒无害农药,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利用候鸟做天敌,抑制害虫;保护湿地,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在食物缺乏的季节,适当人工投食,辅助喂养;农业作物收割时,适当遗留,补充候鸟越冬食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题目中“每年4月,有超过15万只的候鸟来此停顿休整,之后再飞往西伯利亚去繁衍子嗣”可知,候鸟从南方而来,目的地是西伯利亚,可能是2023年春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气温较低,鸟类误判已经到了较冷的目的地,停留时间更长,影响候鸟的温度判断;鸟类对栖息地环境敏感,因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水量充足,自然环境良好,候鸟对环境满意,流连时间延长,也有可能影响北归的时间。
    【小问2详解】
    白城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冬季风影响时间长,空气干燥,导致降水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冬季会出现季节性缺水。总体上该地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这种气候条件使得白城的蒸发量大,而降水量相对较少,从而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白城位于松嫩平原,河网密布,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多,但季节蒸发大,土壤盐分向地表集中,加上多内流区,形成咸水湖,土壤黏重,透水性差,不利于下渗,导致地表水难以有效利用,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小问3详解】
    随着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会出现耕地面积扩大威胁自然保护区的现象,故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控制耕地面积;使用低毒无害农药,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利用候鸟做天敌,抑制害虫,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湿地,防止湿地被改造成耕地,为候鸟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在食物缺乏的季节,适当人工投食,辅助喂养,防止生态环境退化;农业作物收割时,适当遗留,补充候鸟越冬食物,给鸟类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演讲,称俄政府斥重资拓展的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很快将实现全年通航,邀请中国及有意向的国家直接参与它的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提振经济,俄罗斯提出了“北极开发和远东地区开发战略”。
    材料二:东北三省的发展长期受限于地理位置,海运条件差。以往黑龙江和吉林的货物需要通过陆运到大连港之后运出,如果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全年通航,能够直接通过黑龙江大桥进入海参崴装船,东北三省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材料三:下图为北极航道东北航线示意图和1980-2017年每十年海冰范围月平均变化示意图。
    (1)读1980-2017年每十年海冰范围月平均变化示意图,描述海冰范围变化特征。
    (2)为什么说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开通对东北三省是巨大的机遇?
    (3)结合材料说明邀请中国共建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对俄罗斯的意义。
    【答案】(1)总体来说海冰范围在减小;夏秋季节减小幅度最大;9月为海冰范围最小值。
    (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位置偏北,远离传统航道;北方航道的开通将使得大连港货物外运距离缩短,降低运输成本;黑吉两省能够直接通过黑龙江大桥进入海参崴港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推进大连等港口造船、钢铁、机械、港口金融、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加强东北地区与欧洲、亚洲其他地区的贸易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东北地区的国际地位和区域影响力。
    (3)俄罗斯可获得中国提供的资金和技术;中国是北极东北航线未来潜在的最大使用国(市场);东北航道的开通促进俄罗斯的能源开发和贸易;东北航道开通是俄罗斯“北极和远东地区开发战略”实施的关键。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1980-2017年每十年海冰范围月平均变化示意图可知,总体来说海冰范围在减小;夏秋季节减小幅度最大;9月为海冰范围最小值。
    【小问2详解】
    由材料“东北三省的发展长期受限于地理位置,海运条件差。以往黑龙江和吉林的货物需要通过陆运到大连港之后运出,如果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全年通航,能够直接通过黑龙江大桥进入海参崴装船,东北三省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可知,东北三省纬度较高,位置偏北,远离传统航道;北方航道的开通将使得大连港货物外运距离缩短,降低运输成本;黑吉两省能够直接通过黑龙江大桥进入海参崴港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推进大连等港口造船、钢铁、机械、港口金融、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加强东北地区与欧洲、亚洲其他地区的贸易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东北地区的国际地位和区域影响力。
    【小问3详解】
    邀请中国共建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对俄罗斯的意义可从资金、技术、市场、经济发展方面解答。俄罗斯可获得中国提供的资金和技术;中国是北极东北航线未来潜在的最大使用国(市场);东北航道的开通促进俄罗斯的能源开发和贸易;东北航道开通是俄罗斯“北极和远东地区开发战略”实施的关键。
    城市组
    长沙—
    株洲
    长沙—
    湘潭
    长沙—
    衡阳
    长沙—
    岳阳
    长沙—
    常德
    长沙—
    益阳
    长沙—
    娄底
    2016年
    55.51
    57.20
    57.52
    58.20
    58.83
    6017
    61.52
    2017年
    55.70
    57.36
    57.67
    58.34
    58.94
    60.21
    61.66
    2018年
    55.78
    57.31
    57.73
    58.28
    58.88
    60.18
    61.47
    2019年
    55.68
    57.33
    57.69
    58.23
    5885
    60.21
    61.37
    2020年
    55.70
    57.36
    57.68
    58.23
    58.84
    60.16
    61.33
    2021年
    55.72
    57.39
    57.69
    58.29
    58.81
    60.13
    61.28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邢台部分高中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邢台部分高中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12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12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