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6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矿石粉碎B. 酒精挥发
C. 葡萄酿酒D. 石蜡熔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A.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锰酸钾B. 氯化氢
C. 四氧化三铁D. 臭氧(O3)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锰酸钾中含有钾、锰、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中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四氧化三铁是由铁、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D、臭氧中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作氮肥
D. 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可作保护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A正确;
B、石墨质软且为黑色,可用于制作铅笔芯,不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故B错误;
C、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不是因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故C错误;
D、氮气可以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是因为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5. 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 硒的元素符号为Se
C. 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4D.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硒元素名称中含有“石”字旁,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硒的元素符号为Se,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不是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4,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D错误。
故选B
6. 生活中常接触到“高钙牛奶”“加铁酱油”,这里的钙和铁指的是( )
A. 单质B. 原子C. 分子D. 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中的铁是对所有铁原子的总称,意即铁元素,物质中的钙是对所有钙原子的总称,意即钙元素,而不是原子,也不是原子构成的单质,也不存在金属的分子。
故选D。
7. 下列对有关化学用语中“2”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H2中“2”表示两个氢原子
B. 2OH-中“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C. 2Cu中“2”表示两个铜元素
D. Mg2+中“2”表示镁元素显+2价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H2中“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故A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OH-可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故B正确;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Cu可表示2个铜原子,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故C错误;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Mg2+中“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D错误。
故选:B。
8.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 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②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B、②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③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C、烧杯中热水可以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使①处白磷燃烧,同时也可隔绝氧气,可通过对比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D、①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③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①③处温度相同,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符合题意。
故选D。
9.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膜分离制取氧气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B.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 氧气能帮助其他物质燃烧,可作燃料
D. 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一定发光放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膜分离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水中含有溶解氧,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错误;
C、氧气能帮助其他物质燃烧,可作助燃剂,不能作燃料,故C错误;
D、氧气跟物质反应时,不一定发光,如缓慢氧化,故D错误。
故选A。
10. 分离下列各组混合在一起的物质,需要用到过滤方法的是( )
A. 食盐和沙子B. 食盐和蔗糖
C. 氧气和氮气D. 二氧化锰和铁粉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沙子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食盐可溶于水,两者可用过滤法分离,故A符合题意;
B、食盐和蔗糖都能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氧气和氮气是气体,不能用过滤法分离,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和铁粉都不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所以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氧气
C.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也伴随着化学变化
D.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不符合题意;
B、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故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氧气,液氮的沸点比液氧低,蒸发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因为新物质的生成会导致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变化。例如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伴随着蜡烛熔化;物理变化中通常不伴随化学变化,如酒精挥发,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硫酸(H2SO4)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B. +2C. +4D. +6
【答案】D
【解析】
【详解】硫酸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x+(-2)×4=0,解得x=+6,故选D。
13. 下列是某同学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铜绿”时,绿色粉末会变成红色固体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热“铜绿”,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因此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故A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故B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D正确。
故选D
14.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打气筒可以将空气压入车胎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夏天晾晒衣服比冬天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
B、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该选项解释正确;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大小不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D、夏天晾晒衣服比冬天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15. 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0多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
B. 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等
C. 人体缺铁则会导致骨质疏松
D. 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有Zn、Ca、Cu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壳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故错误;
B、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等,故正确;
C、人体缺铁则会导致贫血,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故错误;
D、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有Zn、Cu等,Ca属于常量元素,故错误;
故选:B。
16. 人们要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灭火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 天然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 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发生火灾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措施正确,选项正确;
B、天然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选项正确;
C、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选项错误;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隔绝氧气灭火,选项正确,故选C。
17. 蓝莓富含花青素(C15H11O6)。下列有关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花青素含有碳、氢、氧三个元素
B. 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 花青素是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
D. 花青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5:11
【答案】B
【解析】
【详解】A、花青素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错误;
B、花青素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5):11∶(16×6)=180:11:96,则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正确;
C、一个花青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D、花青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15):11≠15:11,故错误;
故选:B。
18. 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 反应后物质质量变小
C. 甲、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5:4
D. 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反应前后减少,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丁的质量减少6g,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乙增加的质量为,反应后乙的质量为 ,乙为生成物,则该反应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乙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和,则反应后物质质量不变,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甲、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故C错误;
D、反应前后丙质量不变,则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19.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现有下列6种物质,请选择相应字母编号填空。
A.活性炭 B.氖气 C.氮气 D.碳酸氢铵 E.氯化铁 F.石英砂
(1)常被用于霓虹灯填充气的是_____;
(2)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化肥是_____;
(3)可除去水中异味和颜色的是_____;
(4)与明矾作用相同的物质是_____。
【答案】(1)B (2)D (3)A (4)E
【解析】(1)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填充气,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故选:B;
(2)碳酸铵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化肥,故选:D;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异味和颜色,故选:A;
(4)明矾溶于水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氯化铁水解也能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铁胶体,则与明矾作用相同的物质是氯化铁,故选:E。
20. 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符号或名称。
(1)两个铜原子_____;
(2)钠离子_____;
(3)五个氧分子_____;
(4)FeCl2____;
(5)氧化铝中铝是+3价____;
(6)碳酸钙____。
【答案】(1)2Cu (2)Na+ (3)5O2 (4)氯化亚铁
(5) (6)CaCO3
【解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铜原子表示为2Cu;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表示为;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氧分子表示为;
(4)的名称是氯化亚铁;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故氧化铝中铝是+3价表示为;
(6)碳酸钙的化学式为。
21. 水是生命之源。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应靠在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将浑浊的河水过滤后,得到的水仍然浑浊,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
(2)图1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它属于____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与试管A相连的电源是____极,AB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试管B中的气体是____,检验该气体使用_____;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____;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组成的。
(3)图2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______。
A.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改变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答案】(1)①. 三层滤纸上 ②. 引流 ③. 滤纸破损或液体高过滤纸边缘(合理即可)
(2)①. ②. 分解 ③. 负 ④. 2:1 ⑤. 氧气##O2 ⑥. 带火星的木条 ⑦. 增强水的导电性 ⑧. 氢、氧元素(或H、O元素)
(3)C
【解析】(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上,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则与试管A相连的电源是负极;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AB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使用带火星的木条;纯水的导电性很弱,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B、根据图示,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改变,故错误;
C、根据图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故正确;
故选:C。
22. 将燃烧的镁条伸入到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镁条能继续燃烧;燃烧结束,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着白色物质。
(1)甲同学认为黑色颗粒可能是____(填名称),乙同学猜想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镁,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
(2)镁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3)通过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个反应,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_____(写1条)。
【答案】(1)①. 碳 ②. 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合理即可)
(2)
(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碳为黑色固体,则甲同学认为黑色颗粒可能是碳;乙同学猜想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镁,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则生成物中不会含有氢元素,故填:碳;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合理即可);
(2)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故填:;
(3)通过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个反应,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宜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等,故填: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答案均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8分)
23.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装置B中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用装置A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试管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根据燃烧条件分析棉花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实验完毕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3)装置B也可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该反应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该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
(4)在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装置F收集氨气时,气体从n端通入,可得到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将氨气通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液体会变为_____色。
【答案】(1)①. 试管 ②. 分液漏斗
(2)①. ②. 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③. 试管内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④. 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3)①. ②. 放热 ③. 可控制反应速率
(4)①. A ②. 密度比空气小 ③. 红
【解析】(1)由图可知,装置A中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试管,装置B中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故填:试管;分液漏斗;
(2)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放有棉花团,则该装置适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试管中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根据燃烧条件分析棉花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试管内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装置E为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完毕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故填:;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内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3)装置B适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装置B中使用分液漏斗,可以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填:;放热;可控制反应速率;
(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该反应适用于固-固加热型,则发生装置选A,装置F收集氨气时,气体从n端通入,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溶于水会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填:A;密度比空气小;红。
24.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Ⅰ.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请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如图1测得实验结果偏小,可能的一条原因是_____。
Ⅱ.用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该方法的化学原理是:铜粉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铜粉要_____(填“过量”或“少量”)。
Ⅲ.用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某同学根据铁生锈(消耗氧气)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2实验,几分钟后测得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该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条优点是_____。
Ⅳ.用白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迅速下压活塞(可提高容器内空气温度),容器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5)装入药品前,用力向下压活塞,放手后活塞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6)白磷开始燃烧后,活塞先向___移动(填“上”或“下”,下同),再往____移动;若实验比较成功,最终活塞停留在刻度____。
(7)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择耗氧剂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答案】(1)
(2)红磷放少了或装置漏气、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
(3)①. ②. 过量
(4)①. 20.8% ②. 测定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
(5)恢复到原位置
(6)①. 上 ②. 下 ③. 4
(7)①. 只能与氧气反应 ②. 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为固体
【解析】(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
(2)红磷量不足,会导致集气瓶内的氧气不能完全反应或装置漏气,外界空气会进入集气瓶中或未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都会使测得结果偏小;
(3)铜粉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文字表达式是;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铜粉要过量,将装置内氧气耗尽;
(4)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为180.0mL-128.0mL=52mL,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该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防止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因此它的主要优点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检查图3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下压活塞,放手后活塞向上弹起,恢复到原位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6)白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使得装置内压强增大,所以活塞向上运动,由于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活塞向下运动,故活塞的运动情况为先向上运动,后向下运动;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最终活塞停在刻度4附近;
(7)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择耗氧剂只能与氧气反应,且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为固体。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5. 桂花中含甜菜碱(C5H11NO2),据此解答下列问题。
(1)甜菜碱由____种元素组成,甜菜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
(2)甜菜碱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甜菜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至0.1%)。
(4)351g甜碱中含多少克氢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①. 四 ②. 117 (2)30:7 (3)27.4% (4)=33g
【解析】(1)甜菜碱(C5H11NO2)中含有C、H、N、O四种元素;甜菜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甜菜碱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甜菜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过程见答案。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20
5
16
反应后质量/g
6
待测
5
0
实验前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量筒内水
量筒内剩余水
250mL
180.0mL
128.0m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抽测九年级化学试卷docx、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抽测九年级化学试卷pdf、202411九年级化学评分标准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卷pdf、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文件包含期中化学pdf、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