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8min,27cm,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初中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8mm
B.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 正常人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0.08min
D. 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初中物理课本10张纸的厚度约为1cm,则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故A不符合题意;
B.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一拃长,在18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呼吸一次的时间为5s,合0.08min,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合0.8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3.28cm,13.27cm,13.28cm,13.07cm,13.27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体长度最终应记为13.27cm
B.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C. 选用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可以消除误差
D. 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3.07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应该去掉;物体的长度为
故A错误;
B.同一把刻度尺分度值一定,根据数据13.28cm可知,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故B错误;
C.误差只可以减小,不能避免,所以选用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只能减小误差,故C错误;
D.该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3.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风和水B. 山和船
C. 船和地面D. 风和地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A.山与风和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相对于水和风,山是运动的,而仔细看山山不动,山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参照物一般不选择物体自身,故B不符合题意;
C.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山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山的位置未发生变化,故山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D.以地面为参照物,山始终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列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的看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卫星B. 随输送带匀速运动的纸箱
C. 沿跑道滑行的飞机D. 进站的火车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卫星,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在改变,所以做的是变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随输送带匀速运动纸箱,速度大小、方向不变,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沿跑道滑行的飞机,速度大小在改变,方向不变,所以做的是变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进站的火车,速度大小在改变,方向不变,所以做的是变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1000m,则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
A. 100minB. 5minC. 50sD. 0.08s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t=s/v=1000m/(20m/s)=50s
故选C
6. 一同学骑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s 内通过的路程是100m,则它在第5s时的速度是( )
A. 5m/sB. 10m/sC. 3m/s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此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他在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等,由题意可得该同学的速度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6m/sB. 6.25m/sC. 6.75m/sD. 7.5m/s
【答案】B
【解析】
【详解】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要用整个路程除以全程所用的时间.晓燕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8.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知(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 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变化
D. 速度决定于路程和时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速度不变,速度是一个定值,与时间、和路程都无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
A. 响度不同B. 音色不同C. 音调不同D. 速度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乐器的结构和材质不同,所以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故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是由于二胡声和小提琴声的音色不同,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B. 因为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 歌唱家唱出的歌声是由的他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 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
D. 歌唱家唱出的歌声是由的他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决此题要知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 一场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斑,噪声被反射
C.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较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大雪后即使行驶的车辆减少,但其他噪声的声源不一定减少,或者对于居住在远离公路的人们来说,行驶车辆的减少并没有减少噪声的声源,因此行驶的车辆减少并不是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的原因,故A错误;
B.无论地面有没有被大雪覆盖,噪声在大地或雪地表面都会发生反射,下雪后雪地表面对噪声的反射相比没下雪时地面对噪声的反射并没有太大影响,故B错误;
C.大雪蓬松而多孔,噪声传播过程中会在这些孔隙中不断的反射,噪声能量损耗,响度变小,对噪声有吸收作用,因此会使人听到的噪声响度比不下雪的时候要小,使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故C正确;
D.温度对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有影响,温度越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慢,因此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但是噪声的传播速度对噪声的响度并没有影响,所以噪声传播速度变慢不会使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静,故D错误。
故选C。
12. 为了使正在上课的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方法无效或不合理的是( )
A. 学校附近所有车辆禁鸣喇叭
B. 在教室周围种植灌木
C. 门窗玻璃换成真空夹层双层玻璃并紧闭门窗
D. 每个学生都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学校附近所有车辆禁鸣喇叭,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是合理的办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种植灌木,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合理的办法,故B不符合题意;
C.门窗玻璃换成真空夹层双层玻璃并紧闭门窗,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合理的办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 真空带B. 半导体网C. 绝缘体网D. 磁性物质网
【答案】A
【解析】
【详解】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半导体、绝缘体和磁性物质都是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应使用的是真空带。
故选A。
14. 甲、乙两物体从t=0s开始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直线向东运动,下图为甲和乙运动过程中的路程一时间图像,由图可知( )
A. 0~15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 5s~10s内,甲的速度为1m/s
C. t=15s时,甲和乙在起点以东10m处相遇D. 5~10s内,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B.5~10s内,甲的路程不随时间改变,甲是静止状态,故AB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两物体从t=0s开始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直线向东运动,由图像可知,t=15s时,乙的路程为10m,甲的路程大于10m,故甲乙不相遇,故C不符合题意;
D.5~10s内,甲静止,乙向东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1,路程之比是1︰3,则速度之比是( )
A. 12︰1B. 4︰3
C. 3︰4D. 1︰12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公式得:
,,,
=1:12。
二、填空题 ( 共30空 , 每空1 分 , 共 3 0 分 )
16. 单位换算:360dm=___________m;72km/h=___________m/s;6min=___________h。
【答案】 ①. 36 ②. 20 ③. 0.1
【解析】
【详解】[1]因为1m=10dm,所以
[2]因为1m/s=3.6km/h,所以
[3]因为1h=60min,所以
17. 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的形式向远处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填“快”或“慢”),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答案】 ①. 声波 ②. 快 ③. 340
【解析】
【详解】[1]根据声音传播特点可知,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2]根据声音传播特点可知,声音在固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
[3]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可知,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8. 口琴与吉他同时演奏C 调的“du”音时,它们声音的___________相同。在小锤敲击下,某金属片3s 内振动了720次,此时,金属片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Hz, 人耳 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这个声音。 小明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金属片发出的声音由50dB 变成30dB,说明金属片振动的 ________ 变小。
【答案】 ①. 音调 ②. 240 ③. 能 ④. 振幅
【解析】
【详解】[1]口琴与吉他同时演奏C调的“du”音时,它们声音的振动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
[2][3]金属片3s内振动了720次,所以其频率是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40 Hz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人耳能听到这个声音。
[4]金属片发出的声音由50dB 变成30dB,响度变小,故金属片振动的 振幅变小。
19. 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振动,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 _______,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的性质(均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 ①. 能量 ②. 信息
【解析】
【详解】[1]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的能量击碎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2]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了解病人的病情,是通过声音得到一些信息,所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20. 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如图,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如果战斗机在2s内飞行了0.4km,则它的速度是______m/s。
【答案】 ①. 静止 ②. 200
【解析】
【详解】[1]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和加油机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战斗机是静止的。
[2]它的速度
21. 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 ________ 传入者生的耳朵的,声音在__________中不能传播。考试时禁止鸣笛、禁止工地施工 是 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
【答案】 ①. 振动 ②. 空气 ③. 真空 ④. 声源处
【解析】
【详解】[1]由于一切声音都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所以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
[3]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声。
[4]考试时禁止鸣笛、禁止工地施工是阻止声源发声,所以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2.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特征来辨别的.“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声音________大.“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高.
【答案】 ①. 音色 ②. 响度 ③. 音调
【解析】
【详解】解:(1)不同的人说话主要依据音色来判断;
(2)“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的意思,生活中人们把高低和大小说混了,所以这里是指响度大;
(3)歌手的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调.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音调.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来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23. 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风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_。
【答案】 ① A ②. 1mm
【解析】
【详解】[1]A刻度尺的刻度线一边紧贴被测物体,B刻度尺的刻度线一边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所以A刻度尺放置正确。
[2]A刻度尺的一个大格表示1cm,里面有10个小格,即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1mm,所以分度值是1mm。
24.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的是___________运动,乙物体做的是___________运动。
【答案】 ①. 匀速直线 ②. 变速
【解析】
【详解】[1][2]甲图片中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相等而且路径是直线,说明甲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片中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不相等而且路径是曲线,说明乙物体做的是变速运动。
25. 小英一家在自驾游,在路边上者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6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到达长江大桥,最快需要 ___________min。
【答案】 ①. 在此路段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 ②. 6
【解析】
【详解】[1]“60”标志牌是限速标志,标志牌上数字“60”表示的意思是在此路段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
[2]“长江大桥6km”是指从此处到长江大桥的距离为6km,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到达最快需要的时间
26.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___;经过5秒,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甲丙 ②. 乙
【解析】
【详解】[1]读左图可知,甲的速度为
读右图可知,乙的速度为6m/s,丙的速度为4 m/s。故甲与丙速度相同。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速度大的车运动的路程长,跑在最前面,故乙跑在最前面。
三、实验和探究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27.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显示了小车到达A 、B 、C三处时电子表的 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______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实验中用到的需量仪器是刻度尺和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3)由图可知,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秒表
(2)小 (3)0.27 (4)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1]实验中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比,间接测量小车的速度,所以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2]由于实验中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所以实验中用到的需量仪器是刻度尺和秒表。
【小问2详解】
由于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时间,所以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C点对齐零刻度,A点对齐刻度为80.0cm,则AC段的路程为80.0cm,小车在AC段的运动时间
t=10∶35∶23-10∶35∶20=3s
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小问4详解】
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量的小车在AC段的运动时间偏小,AC段的路程不变,由可知,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28. 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
(1)甲图中,敲一下音叉,小球被弹开,说明了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产生的;
(2)乙图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企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 中传播,在月球上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 (选填 “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答案】(1)物体振动
(2) ①. 空气 ②. 不能
(3) ①.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大幅振动,便于观察 ②. 转换法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图中,敲一下音叉,音叉发出声音,音叉的振动将小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小问2详解】
[1]由题知,乙图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故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振动发声,并把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2]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小问3详解】
[1][2]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大幅振动,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29. 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如图(a) 所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da=dc=d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张江集团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6km的路程,自行车的速度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