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事实或证据不支持该观点的是( )
A. 膝跳反射需要一系列不同的细胞共同参与完成
B. 父亲通过精子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C. 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氧气
D. 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才能进行增殖
【答案】C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详解】A、膝跳反射的实现需要一系列不同的细胞共同参与完成,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A错误;
B、父亲通过精子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而精子具有细胞结构,因此可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叶绿体不是细胞,因此“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符合题意,C正确;
D、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才能在肺部细胞中进行增殖,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2.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间氢键不断地断裂和生成使水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
B. 多聚体水解成单体的过程中伴随着水的产生
C.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小麦种子晒干的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
【答案】B
【分析】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详解】A、水分子间的氢键不断地断裂和生成,因而使水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因而自由水能在细胞中担负运输功能,A正确;
B、多聚体水解成单体的过程中伴随着水的消耗,B错误;
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所占比例通常较少,自由水含量较多,C正确;
D、小麦种子晒干的过程中自由水含量下降,即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降低,因此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速率下降,有利于种子储存,D正确。
故选B。
3. 苏轼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的“酥”是指酥油,即从牛奶或羊奶内提炼出来的脂肪;“饴”是指麦芽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B. 植物与动物细胞中都含有麦芽糖
C. 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氢含量高、氧含量低
D. 糖类和脂质通过相互大量转化以维持机体内能源物质供应平衡
【答案】C
【详解】A、动物脂肪中大多数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呈固态,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呈液态,A正确;
B、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塘,动物细胞不含有麦芽糖,B错误;
C、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氢含量高、氧含量低,C正确;
D、糖类和脂质可以转化,但不会大量转化,D错误;
故选C。
4. 硒代半胱氨酸能在人体细胞内合成,是唯一一种含准金属元素的氨基酸,其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硒位于硒代半胱氨酸的R基上
B. 硒代半胱氨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 硒代半胱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D. 用3H标记硒代半胱氨酸的羧基可追踪其参与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答案】D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硒位于硒代半胱氨酸的R基团中,A正确;
B、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多肽中的肽键,硒代半胱氨酸没有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硒代半胱氨酸能在人体细胞内合成,故属于非必须氨基酸,C正确;
D、用3H标记硒代半胱氨酸的羧基,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会脱出一分子水,水中也可能带有放射性,故不能通过3H标记硒代半胱氨酸的羧基追踪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
故选D。
5. 下图表示组成细胞的部分化合物的概念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 c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
C. d中包含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吸收钙和磷的物质
D. e中的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糖类,b表示蛋白质,c表示RNA,d表示固醇,e表示多糖。
【详解】A、b表示蛋白质,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A错误;
B、c表示RNA,R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B正确;
C、d表示固醇,固醇中的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吸收钙和磷的物质,C正确;
D、e表示多糖,几丁质属于多糖,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D正确。
故选A。
6.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各个细胞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交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布在细胞外表面的糖被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密切相关
B. 激素经血液运输后直接进入靶细胞内完成信息传递
C.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接触实现信息传递
D.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
【答案】B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有3种:
(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外,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3)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详解】A、分布在细胞外表面的糖被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密切相关,A正确;
B、有些激素经血液运输后直接进入靶细胞内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传递,如性激素,B错误;
C、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相互识别后完成融合过程,该过程借助细胞膜之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传递,C正确;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这一专门通道实现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B。
7. 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与细胞核的结构分不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的真核细胞均有细胞核
B.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能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C. 核仁与某种D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核孔有助于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D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均有细胞核,如植物的筛管细胞也没有细胞核,A错误;
B、核膜由双层膜结构,因此核膜包括四层磷脂分子,能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错误;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
D、核孔有助于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因此,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量也越多,D正确。
故选D。
8. 为探究强耐盐植物柽柳根部吸收K+和Ca2+的方式,某科研小组将若干株生长状况相同的柽柳均分为三组,置于完全培养液(其含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中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处理,一段时间后计算每组柽柳对K+和Ca2+的吸收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柽柳对K+和Ca2+的吸收速率
B. 若1组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2组,说明K+和Ca2+的吸收方式为协助扩散
C. 若1组和3组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K+和Ca2+的吸收方式为被动运输
D. 若2组和3组的吸收速率均明显小于1组,说明K+和Ca2+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B
【分析】探究强耐盐植物柽柳根部吸收K+和Ca2+的方式,自变量是K+和Ca2+的载体抑制剂和呼吸抑制剂的有无,因变量是柽柳对K+和Ca2+的吸收速率。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
【详解】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柽柳对K+和Ca2+的吸收速率,A正确;
B、1组和2组的自变量为有无钾离子和钙离子的载体,若1组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2组,只能说明K+和Ca2+的吸收过程需要载体的协助,需要载体协助的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故不能说明K+和Ca2+的吸收方式为协助扩散,B错误;
C、1组和3组的自变量为有无呼吸抑制剂,即能量的不同,若1组和3组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K+和Ca2+的吸收过程不需要能量,K+和Ca2+的吸收方式为被动运输,C正确;
D、若2组3组的吸收速率均明显小1组,说明K+和Ca2+的吸收过程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故K+和Ca2+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B。
9. 下图表示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 温度作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C. 胃蛋白酶的最适pH比胰蛋白酶的低
D. 强酸或强碱对酶活性的影响机理与高温相似
【答案】A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详解】A、据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不同的pH,A错误;
B、本实验中温度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B正确;
C、据图可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2左右,胰蛋白酶的最适pH是7左右,故胃蛋白酶的最适pH比胰蛋白酶的低,C正确;
D、强酸或强碱对酶活性的影响机理与高温相似,均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变性,D正确。
故选A。
10.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病变为主的疾病,患者心肌线粒体的嵴稀少且不完整、膜流动性差、酶活性明显降低。该病的发生可能与人体细胞内硒缺乏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硒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
B. 嵴稀少且不完整使酶的附着位点减少导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无法正常进行
C. 与健康人相比克山病患者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的含量降低
D. 克山病患者心脏泵血能力减弱
【答案】C
【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
(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2)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
(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详解】A、硒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A正确;
B、嵴稀少且不完整会影响酶的分布,从而导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无法正常进行,B正确;
C、分析题干可知,克山病患者心肌线粒体的嵴稀少且不完整、膜流动性差、酶活性明显降低,影响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则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的含量升高,C错误;
D、分析题干可知,克山病患者呼吸能力减弱,产生能量减少,故克山病患者心脏泵血能力减弱,D正确。
故选C。
11. 我国科学家从蓝细菌细胞中分离出了HCO3-转运蛋白BicA,该蛋白通过消耗Na+顺浓度梯度产生的能量将HCO3-转运进细胞,有助于蓝细菌浓缩CO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B. 蓝细菌的叶绿体利用浓缩获得的CO2高效率进行光合作用
C. 转运蛋白BicA在蓝细菌的核糖体中合成
D. HCO3-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蓝细菌细胞中
【答案】C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蓝细菌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无叶绿体,B错误;
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原核细胞也有核糖体,故转运蛋白BicA在蓝细菌的核糖体中合成,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HCO3-转运进细胞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且需要消耗Na+顺浓度梯度产生的能量,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12. 酵母菌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等领域,因其细胞内富含蛋白质还可用作饲料添加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使馒头膨松
B. 酵母菌酿酒产生酒精时需保持无氧环境
C. 用作饲料添加剂时,培养酵母菌的装置需保持通气
D. 将橙色重铬酸钾溶液滴入酵母菌培养液中,可以检测其呼吸产物是否含有酒精
【答案】D
【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详解】A、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A正确;
B、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酵母菌酿酒产生酒精时需保持无氧环境,B正确;
C、酵母菌因其细胞内富含蛋白质还可用作饲料添加剂,此时需要酵母菌大量繁殖,因此用作饲料添加剂时,培养酵母菌的装置需保持通气,C正确;
D、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将酸性的橙色重铬酸钾溶液滴入酵母菌培养液中,会污染培养液,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向研钵中加入SiO2有助于充分破碎细胞释放色素
B. 过滤研磨液时需在玻璃漏斗基部放一层滤纸
C. 不同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取决于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D. 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的第三条色素带呈蓝绿色且最宽
【答案】B
【详解】A、向研钵中加入SiO2可以使细胞研磨充分,有助于充分破碎细胞释放色素,A正确;
B、对研磨液过滤时需要在玻璃漏斗的基部放一层尼龙布进行过滤,不能用滤纸过滤,滤纸会吸收色素,B错误;
C、不同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取决于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C正确;
D、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第三条色素带为蓝绿色的叶绿素a,由于叶绿素a含量最多,故条带最宽,D正确。
故选B。
14. 下列有关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正方形、排列紧密的分生区细胞
B. 某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越大,说明该时期的时间越长
C. 若几乎观察不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可能是因为取材时间或取材部位不对
D. 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囊泡聚集到赤道板位置逐渐形成细胞板的过程
【答案】D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正方形、排列紧密的分生区细胞,而后再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进而区分各期的细胞,A正确;
B、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即某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越大,说明该时期的时间越长,B正确;
C、若几乎观察不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可能是因为取材时间或取材部位不对,因为分生区的细胞才进行分裂,同时分裂过程也受取材时间的影响,C正确;
D、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因此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囊泡聚集到赤道板位置逐渐形成细胞板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15. 下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正常体细胞中有8对染色体)分裂过程中部分时期的显微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细胞中无纺锤体
B. A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C. B细胞中着丝粒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发生分裂
D. B细胞中核DNA数目与A细胞的相等
【答案】D
【分析】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依据染色体的行为,把它分成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形成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后期: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布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末期:核膜、核仁逐渐形成,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纺锤体,A错误;
B、正常体细胞中有8对染色体,A细胞中有16条染色单体,B错误;
C、B细胞中着丝粒的分裂不是纺锤体牵引发生的,是由基因控制的分裂,C错误;
D、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中核DNA数目相等,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
16. 溶菌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泪液、唾液以及鸟类蛋清和微生物中的天然蛋白质,其既能催化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水解,发挥抗菌消炎作用,又能作为营养物质在人体胃肠内被消化吸收,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食品保鲜剂和营养保健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菌酶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胞吐的方式进入泪液或唾液
B. 溶菌酶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 溶菌酶不能催化人体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关结构发生水解
D. 将溶菌酶加入高温煮沸的牛奶中,可有效延长牛奶的保质期
【答案】ABC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
【详解】A、溶菌酶是大分子物质,故溶菌酶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胞吐的方式进入泪液或唾液,A正确;
B、溶菌酶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正确;
C、溶菌酶具有专一性,溶菌酶能催化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水解,人体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关结构没有肽聚糖,故不能催化人体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关结构发生水解,C正确;
D、高温煮沸会溶菌酶变性失活,不能延长牛奶的保质期,D错误。
故选ABC。
17. 下图是ADP和ATP相互转化与细胞代谢相互关系的示意图,其中①~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全部由呼吸作用释放
B. ②过程是与ATP合成相联系的吸能反应
C. 人体维持体温所需要的热量主要来自③过程
D. 细胞中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由④过程提供
【答案】CD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合成大量ATP。
题图分析,图①表示ATP的合成过程,该过程消耗的能量可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②表示ATP水解过程,该过程释放的能量用于无机物变成有机物的过程,进而储存了能量,可表示暗反应过程,过程③表示有机物分解过程,该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ATP的合成,过程④可表示ATP的水解,该过程产生的能量用于各项耗能的生命过程。
【详解】A、①过程表示ATP的合成过程,并伴随着无机物生成有机物的过程,该过程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
B、②过程是与ATP分解相联系的吸能反应,B错误;
C、人体维持体温所需要的热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热能,即③过程,C正确;
D、细胞中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由④过程提供,因为该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该过程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即ATP是直接能源物质,D正确。
故选CD。
18. 科研小组研究大蒜根尖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并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大蒜根尖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
B. ab段发生了DNA的复制
C. bc段的细胞中出现了细胞板
D. 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答案】BD
【分析】分析题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详解】A、图示为根尖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不能表示大蒜根尖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A错误;
B、ab段发生了DNA的复制,即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B正确;
C、bc段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而细胞板出现在有丝分裂末期,C错误;
D、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的数目由2变为1,D正确。
故选BD。
19. 为测定绿萝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研究小组将一株绿萝置于透明玻璃罩内,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其黑暗条件下的CO2释放速率(如图甲所示)和适宜光照下的CO2吸收速率(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C时,适宜光照下绿萝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 24°C时,适宜光照下绿萝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为62ml/s
C. 29°C时,适宜光照下绿萝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与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相等
D. 绿萝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
【答案】B
【详解】A、20°C时,适宜光照下绿萝叶肉细胞能吸收二氧化碳,说明绿萝叶肉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萝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A错误;
B、绿萝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为总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52ml/s+10ml/s=62ml/s,B正确;
C、29°C时,适宜光照下绿萝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为20ml/s,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为20+20ml/s=40ml/s,C错误;
D、绿萝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4℃,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大于20℃,因此,绿萝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D错误。
故选B。
20. 秀丽隐杆线虫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有131个细胞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被去除,最终形成的成虫只有959个体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秀丽隐杆线虫的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B. 秀丽隐杆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DNA均发生了稳定性差异
C. 秀丽隐杆线虫成体内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D. 秀丽隐杆线虫131个细胞的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死亡
【答案】BC
【分析】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A、秀丽隐杆线虫的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具有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A正确;
B、秀丽隐杆线虫发育过程形成的不同的细胞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为细胞分化,该过程中不同细胞之间的DNA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
C、秀丽隐杆线虫成体内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因为该过程中细胞的死亡对机体是由积极意义的,C错误;
D、秀丽隐杆线虫131个细胞的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死亡,多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
21. 细胞生命活动中时刻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该变化过程中需要各种细胞结构密切配合。图表示某生物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器甲、丙共同参与吞噬和分解细菌及衰老的细胞器乙(线粒体)的过程。
(1)图中甲为__________,分为粗面和光面两种类型。研究表明,能够合成性激素的性腺细胞中光面类型甲的含量较高,且多数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也在光面类型甲中合成,据此推测光面类型甲参与__________的合成。甲形成的囊泡包裹乙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叶肉细胞中与细胞器乙具有相同膜层数的细胞结构还有__________。
(2)图中丙为__________,其内部含有的__________能分解细菌和衰老的细胞器。植物细胞的细胞液中也含有上述物质,据此推测植物细胞内能分解衰老细胞器的结构是__________。
(3)若图示细胞表示脂肪细胞,则可观察到细胞质基质中分布着大量脂滴,脂滴由磷脂分子包裹脂肪形成。请在答题卡方框中画出脂滴中磷脂分子的分布示意图__________。
【答案】(1)①. 内质网 ②. 脂质(或“性激素和磷脂”)③. 一定流动性 ④. 细胞核和叶绿体
(2)①. 溶酶体 ②. 水解酶 ③. 液泡
(3)
【分析】据图可知,甲是内质网,乙是衰老、损伤的线粒体,丙是溶酶体,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图中甲为内质网,分为粗面和光面两种类型;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属于脂质,且能够合成性激素的性腺细胞中光面类型甲的含量较高,故据此推测光面类型甲参与脂质的合成;甲形成的囊泡包裹乙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体现了其结构特点;乙是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肉细胞中与细胞器乙具有相同膜层数的细胞结构还有细胞核和叶绿体。
【小问2详解】
图中丙为溶酶体,被称为细胞的消化车间,其内部含有的水解酶能分解细菌和衰老的细胞器;植物细胞中含有细胞液的结构是液泡,故推测植物细胞内能分解衰老细胞器的结构是液泡。
【小问3详解】
磷脂由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组成,若脂滴由磷脂分子包裹脂肪形成,则脂肪应位于磷脂分子的疏水段,其示意图如下:
22. 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具有支持、繁殖和储存有机物的作用。根尖成熟区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农业生产上很多增产措施,如浇水、施肥、中耕松土等,都需从“根”做起。
(1)水分进出根尖成熟区细胞的方式有__________。农业生产上一次施肥过多可能造成“烧苗”,“烧苗”时根尖成熟区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失水。质壁分离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氮肥可为植物提供N营养,其在土壤中主要以NH4+、NO3-等形式被根细胞吸收,可用于合成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填标号。A.核糖B.呼吸酶C.脂肪D.脱氧核糖核酸)。NO3-分别以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出根细胞,这两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区别具体体现在__________(答出2点)。研究发现根细胞膜上某蛋白只与NO3-特异性结合,且每次转运时均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据此推测该蛋白属于__________(填“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待NO3-转运至细胞内,该蛋白的空间结构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恢复原状。
(3)农业生产上进行中耕松土和适时排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答案】(1)①.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或被动运输)②. 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且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①. BD ②. 前者需要能量,后者不需要能量;前者逆浓度梯度,后者顺浓度梯度 ③. 载体蛋白 ④. 会
(3)促进根的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物积累对根造成伤害
【分析】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小问1详解】
水分进出根尖成熟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的协助扩散,两者均属于被动运输;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且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农业生产上一次施肥过多可能造成“烧苗”,即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小问2详解】
核糖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呼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等,脱氧核糖核酸元素组成是C、H、O、N、P,故吸收的N元素可用于合成B呼吸酶和D脱氧核糖核酸;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主要区别具体体现在前者需要能量,后者不需要能量;前者逆浓度梯度,后者顺浓度梯度;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其中与物质特异性结合,且每次转运时均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的是载体蛋白;待物质转运完成该蛋白的空间结构会恢复原状。
【小问3详解】
农业生产上进行中耕松土和适时排水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根的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物积累对根造成伤害(如酒精会导致烂根)。
23. 威海苹果以色泽鲜艳、皮薄肉脆、多汁爽口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为保障其品质,在苹果成熟、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果农往往给苹果套上具有一定透气性的纸袋。
(1)苹果细胞内能产生CO2的场所有__________;苹果细胞有氧呼吸的不同阶段释放出的能量多少不同,其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的阶段中反应物是__________。
(2)若包裹苹果的纸袋透气性不好,则储存一段时间后打开纸袋时能闻到“酒香”。引起“酒香”的化学反应式是__________,此过程反应物中大部分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
(3)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植物细胞的毒害程度,研究人员将植物细胞分成若干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酒精处理,再将处理后的细胞分别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统计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占百分率,百分率越高说明酒精对细胞的毒害程度越__________。最终根据统计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据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
(4)除套袋外,苹果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还需要控制适宜的低温条件,其原理是__________。
【答案】(1)①.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②. [H](或NADH)和O2
(2)①.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②. 存留在酒精中
(3)①. 小 ②. 酒精浓度 ③. 酒精浓度低于15%时对细胞几乎无毒害作用;超过15%毒害作用越来越大
(4)低温会使呼吸作用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小问1详解】
苹果细胞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在线粒体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苹果细胞有氧呼吸的不同阶段释放出的能量多少不同,其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的阶段是第三阶段,反应物是[H](NADH)和O2。
【小问2详解】
若包裹苹果的纸袋透气性不好,导致氧气不足,苹果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储存一段时间后打开纸袋时能闻到“酒香”。引起“酒香”的化学反应式是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此过程反应物中大部分能量的去向是存留在酒精中。
【小问3详解】
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占百分率越高说明酒精对细胞的毒害程度越低。根据题干可知,兴趣小组想探究不同浓度酒精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作用,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酒精浓度,因变量是酒精对根的影响;该实验中酒精浓度为0%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各酒精浓度组为相互对照;据图可知,实验结果表明酒精浓度低于15%,对细胞几乎无毒害作用;浓度高于15%,随着酒精浓度的逐渐增大,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增强,直至细胞全部死亡。
【小问4详解】
低温会使呼吸作用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所以除套袋外,苹果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还需要控制适宜的低温条件。
24. 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去向,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和本森领导的研究小组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将带有14C标记的CO2通入到盛有小球藻的玻璃器皿中,给予充足的光照。每隔一段时间取出部分小球藻,将其立即加入到煮沸的甲醇中杀死。提取小球藻中带标记的化合物并通过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再通过一定的方法鉴定其成分。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1)取出部分小球藻,将其立即加入到煮沸的甲醇中杀死,此时被14C标记的化合物的量不再发生改变,原因是高温导致小球藻细胞内的__________(填物质)不再发挥作用。
(2)从检测结果看14CO2最早转化形成的产物是__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或能量;随后在产物C5和C6中也发现了14C,该过程中NADPH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突然减少通入玻璃器皿的CO2量,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则C3和ATP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此时检测发现小球藻体内的RuBP含量升高,由此说明RuBP的作用是__________。
(4)种植作物时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实现合理密植、空气流通,提高作物产量,其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
【答案】(1)酶 (2)①. C3 ②. 不消耗 ③. 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3)①. C3减少,ATP增多 ②. RuBP与CO2反应生成C3
(4)保证光照充足,使光反应充分;提高植物周围CO2浓度,使暗反应原料充足,光合作用产物增加
【小问1详解】
细胞中的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催化作用,而部分小球藻加入到煮沸的甲醇中杀死,此时被14C标记的化合物的量不再发生改变,原因是高温导致小球藻细胞内的酶不再发挥作用。
【小问2详解】
从表格中看出,当反应时间小于1秒时,放射性元素出现在14C3中,所以14CO2最早转化形成的产物是C3,这是CO2的固定,不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或能量;产物C5和C6中也发现了14C是由于C3转化形成,这是C3的还原过程,需要消耗ATP(提供能量)和NADPH(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小问3详解】
减少CO2的供应,由于CO2的固定过程减少,所以C3减少,而ATP的生成速率基本不变,但被消耗的速率降低,所以ATP增加;RuBP与CO2反应生成C3,当CO2减少,RuBP的消耗速率降低,所以含量增加。
【小问4详解】
“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实现合理密植、空气流通,可以保证光照充足,使光反应充分;提高植物周围CO2浓度,使暗反应原料充足,光合作用产物增加。
25. 真核生物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存在一段被称为端粒的结构,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截。一旦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进入衰老状态并死亡。端粒酶能够合成端粒DNA,维持端粒长度。端粒酶一般在干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具有较高的活性。
(1)组成端粒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会进入衰老状态,此时细胞核表现出的特征是__________。
(2)同一个体的造血干细胞和生殖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__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不完全相同”),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
(3)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试从端粒的角度分析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不发生衰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T细胞(一种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在对抗病原体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增殖,导致端粒损耗较多。近日,有研究团队发现抗原呈递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外囊泡向T细胞转移端粒,从而使T细胞的寿命显著延长。试据此提出一条延缓细胞衰老的途径:__________。
(5)自由基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泼性,当其攻击__________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能引发雪崩式反应,导致细胞衰老,因此探索清除自由基的方法也为延缓细胞衰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答案】(1)①. DNA和蛋白质 ②. 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2)①. 不完全相同 ②. 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
(3)癌细胞中的端粒酶具有较高的活性,能够不断催化合成染色体末端的端粒
(4)通过转移端粒的方式使变短的端粒延长
(5)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小问1详解】
端粒是DNA-蛋白质复合物,组成端粒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小问2详解】
由于细胞分化,细胞中的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的造血干细胞和生殖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小问3详解】
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次数增多,端粒变短,但癌细胞中的端粒酶具有较高的活性,能够不断催化合成染色体末端的端粒,故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不发生衰老。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现抗原呈递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外囊泡向T细胞转移端粒,从而使T细胞的寿命显著延长,故可以通过转移端粒的方式使变短的端粒延长。
【小问5详解】
自由基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泼性,当其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能引发雪崩式反应,导致细胞衰老,因此探索清除自由基的方法也为延缓细胞衰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1组
不做任何处理
2组
加入K+和Ca2+的载体抑制剂
3组
加入细胞呼吸抑制剂
反应时间
带14C标记的化合物
30秒
多种
5秒
14C3、14C5、14C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