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高二(上)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高二(上)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高二(上)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高二(上)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高二(上)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高二(上)期中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骑行既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B. 骑行时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刺激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C. 骑行中氧气、甲状腺激素、乙酰胆碱、呼吸酶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骑行的进行
    【答案】A
    【详解】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其主要场所在线粒体,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A正确;
    B、骑行时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B错误;
    C、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C错误;
    D、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或细胞质基质中,不在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2. 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如图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与内环境可能的物质交换 途径(图中字母代表不同体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依次代表细胞内液、组织液和淋巴液
    B. 4种体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b
    C. 水分子必须依赖转运蛋白才能由b进入a
    D. 内环境稳态是指4种体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a是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d是血浆。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a与b和d之间都能双向渗透,b与d之间双向渗透,b单向渗透进入c,c单向渗透进入d,因此a、b,c、d依次代表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A正确;
    B、4种体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B错误;
    C、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由b进入a,不需要转运蛋白,C错误;
    D、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内环境稳态是指b、c、d三种体液组成的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和成分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故选A。
    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受意识支配
    B. 排尿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C. 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D. 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
    【详解】A、根据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A错误;
    B、副交感神经使膀胱壁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引起排尿动作,B错误;
    C、当人由安静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会受到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受占优势,C正确;
    D、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不同的状态下对内脏器官的活动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例如,当人由剧烈运动转变为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的作用受到抑制,使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变慢变弱,肺的通气量减小,以便适应人体在安静状态时的需要,D错误。
    故选C。
    4. 下图 1 为某突触结构示意图,图 2、图 3 分别为该突触浸泡箭毒前、后,给予突触前神经元 相同刺激之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箭毒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来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B. a 为突触小泡,其中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
    C. 神经元从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同一种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D. 刺激一段时间后才检测到电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兴奋在突触部位存在信号形式的转换
    【答案】B
    【详解】A、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分析图3可知,箭毒处理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被抑制,故箭毒可能是通过阻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来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A正确;
    B、结合图2可知,图1接受刺激后,a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故a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不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错误;
    C、产生兴奋时,Na+内流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恢复静息状态时,Na+-K+泵运输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故神经元从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同一种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C正确;
    D、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需要“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故刺激一段时间后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B。
    5. 2021年8月1日,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中跑出了9秒83的个人最好成绩,这一成绩创造了新的亚洲记录。苏炳添的跑步过程受到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员听到枪声后神经产生兴奋并经反射弧进行传导
    B. 运动员比赛前的呼吸和心跳加速由躯体运动神经控制
    C. 运动员听到枪声迅速起跑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运动员对跑步技能的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建立有关
    【答案】B
    【详解】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运动员听到枪声后神经产生兴奋并经反射弧进行传导,A正确;
    B、运动员比赛前的呼吸和心跳加速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B错误;
    C、运动员听到枪声迅速起跑的过程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需要大脑层的参与,C正确;
    D、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B。
    6. 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
    B. 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C. 药物W阻断了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
    D. 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
    【答案】C
    【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胞吐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实现,A正确;
    B、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导致阴离子内流,进而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更大,表现为抑制作用,B正确;
    C、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进而增强了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即药物W不是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的,C错误;
    D、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因此,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D正确。
    故选C。
    7.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抗衡,协调作用
    C.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D. 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分析】在机体的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作用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还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水平。
    【详解】A、胰岛素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降血糖的激素,能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A正确;
    B、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抗衡,协调起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平衡的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
    C、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水平上升,因此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C正确;
    D、血糖水平正常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的结果,可见,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依然会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D错误。
    故选D。
    8.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B. 切除小鼠甲状腺,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C. 给成年小鼠饲喂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 给切除垂体的小鼠饲喂促甲状腺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答案】C
    【分析】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详解】A、若切除垂体,则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减少,A错误;
    B、切除小鼠甲状腺,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但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减少,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故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加,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不能通过口服补充,D错误。
    故选C。
    9.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
    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A. ①②④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③④⑤
    【答案】B
    【分析】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详解】①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故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①正确;
    ②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②错误;
    ③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并且分裂分化,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因此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
    ④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活化后开始增殖分化,一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④正确;
    ⑤某些致病细菌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感染人体时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⑤正确。
    综上所述,①④⑤正确。
    故选B。
    10. 如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 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 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 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答案】C
    【分析】过敏反应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的肥大细胞接触过敏原可产生组胺引发过敏反应,故推测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A正确;
    B、抗体是体液免疫中的物质,图示表明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
    C、过敏反应是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才能发生,C错误;
    D、图中的肥大细胞接触过敏原产生组织胺引发过敏反应,所以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D正确。
    故选C。
    11.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通过信号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信号分子①可表示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B. 信号分子②可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 信号分子③可表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 图中信号分子必须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起作用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的稳态。图中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淋巴因子。
    【详解】A、信号分子①是由神经细胞分泌的,可表示乙酰胆碱(神经递质),A正确;
    B、信号分子②可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B正确;
    C、信号分子③可表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分泌,C正确;
    D、有些受体位于细胞膜内,如性激素的受体,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激素在极低浓度下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
    B. 用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的香蕉果实,可加速其成熟
    C.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
    D. 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酯可分别用于叶菜类蔬菜的延长保鲜和提高产量
    【答案】C
    【分析】赤霉素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且能打破种子休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功能;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详解】A、植物激素在极低浓度下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A正确;
    B、乙烯可促进果实的成熟,乙烯利是乙烯类似物,用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的香蕉果实,可加速其成熟,B正确;
    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的柱头(没有受精,生长素类似物直接促进果实发育),才可得到无子番茄,C错误;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的发育和叶绿素的合成,因此可用于叶菜类蔬菜的生长,进而提高产量,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因 而均可用于叶菜类蔬菜的延长保鲜和提高产量,D正确。
    故选C。
    13. 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说明了植物生长素作用具有较低时浓度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的特性,乙图中四个点中只有a点是抑制作用
    B. 光不仅能够为植物提供能量,还能作为信号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C. 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向B段运输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D. 在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预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D
    【分析】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最敏感。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详解】A、在甲图中,生长素浓度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乙图中,水平放置的燕麦幼苗,由于重力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a点生长素浓度高,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b点生长素浓度低,对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c点生长素浓度高,但对茎的生长起促进作用,d点生长素浓度低,对茎的生长起促进作用,所以乙图中a点是抑制作用,A正确;
    B、光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能量,同时光作为一种信号,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向光性等,B正确;
    C、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丙图中A段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从A段向B段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属于极性运输,极性运输的本质是主动运输,C正确;
    D、在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而不是减小实验误差,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关于种群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跳蝻种群密度应选取标记重捕法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来改善珍稀动物的栖息环境,能提高环境容纳量
    C. 调查公路两旁绿化带中白杨种群密度宜用等距取样法
    D. 标记重捕法调查时,标志物脱落,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答案】A
    【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详解】A、跳蝻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A错误;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改善珍稀动物的栖息环境,减少人为的干扰,提高环境容纳量,B正确;
    C、等距取样法是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采用的方法,调查公路两旁绿化带中白杨种群密度宜用等距取样法,C正确;
    D、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N) = 标记总数 / 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 × 重捕总数,由于标志物脱落,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偏大,D正确。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答全得3分,答不全得1分,答错得0分。)
    15. 人体内的醛固酮能在肝脏细胞中被灭活。某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灭活醛固酮的功能减退,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B. 醛固酮含量升高造成Na+、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
    C. 组织水肿发生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不能进行相互交换
    D. 利尿剂甘露醇能减少水的重吸收,是根治该患者组织水肿的首选药物
    【答案】CD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 、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具有吸钠排钾的作用,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A正确;
    B、醛固酮含量升高造成Na+、水潴留,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吸水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
    C、组织水肿发生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仍然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相互交换,C错误;
    D、根治该患者组织水肿的首选药物应降低患者体内过多的醛固酮,减少水的重吸收只能缓解组织水肿的现象,不能根治,D错误。
    故选CD。
    16.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最新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病机理如图所示。2019年中国原创、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获准上市,甘露特钠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对脑脊液中Aβ的检测可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B. 肠道菌群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产生代谢产物,即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
    C. 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减少Aβ沉积,可减轻老年痴呆等症状
    D. “九期一”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改善代谢产物,利于神经元功能正常
    【答案】ACD
    【分析】题意分析: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后,会损伤周围的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受损,不能正常传导兴奋而发病。“九期一(甘露特钠)"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详解】A、AD病人大脑含有β淀粉样蛋白(Aβ),因此通过对脑脊液中Aβ的检测可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内的肠道菌群,比例失调会导致代谢产物异常,进而诱发阿尔茨海默病,B错误;
    C、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抗Aβ的抗体能与β淀粉样蛋白结合,减少Aβ的沉积,从而减少损伤周围的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因而减缓病情发展速度,C正确;
    D、“九期一”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改善代谢产物,利于神经元功能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ACD。
    17. 茉莉酸(JA)是植物体产生的一类生长调节物质,也是重要的抗冻信号分子,能调控植物的抗冻性。JAZ蛋白是JA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能将JA信号从受体传递到细胞核中影响基因的转录。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JA是由特定内分泌腺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
    B. JA能直接参与调控细胞核基因的表达
    C. 作为抗冻信号分子,JA可能会使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降低
    D. JA与生长素在生理作用上都具有两重性
    【答案】ABD
    【分析】结合题意分析:茉莉酸(JA)是植物体产生的一类生长调节物质,即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没有特定的植物器官产生,通过传递信息,可以调控细胞内的部分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而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自身并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详解】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的,不是由特定内分泌腺产生的,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JAZ蛋白是JA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能将JA信号从受体传递到细胞核中影响基因的转录”可知,JA不能直接参与调控细胞核基因的表达,JAZ蛋白将JA信号从细胞表面的受体传递到细胞核中影响基因的转录,间接参与调控细胞核基因的表达,B错误;
    C、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降低时,植物抗冻性增强,JA作为抗冻信号分子,可能会使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降低,从而提高抗冻能力,C正确;
    D、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JA在生理作用上具有两重性的结论,D错误。
    故选ABD。
    18. 北京冬奥会期间,越野滑雪运动员身着薄比赛服在零下10℃左右的环境中展开激烈角逐,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的生理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产热大于散热
    B. 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血糖分解加快
    C. 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
    D. 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供能
    【答案】ABD
    【分析】运动员在寒冷条件下剧烈运动时体内发生体温调节等生理过程,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以满足机体所需。
    【详解】A、运动期间需要大量能量,血糖分解加快,ATP和ADP的转化速率加快,但储存的ATP基本不变,A错误;
    B、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血糖分解加快,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量增加,B错误;
    C、越野滑雪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在比赛动作上,且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血糖分解加快,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量增加,因此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C正确;
    D、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是肌糖原供能,D错误。
    故选ABD。
    19. 下图表示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 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 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 若乙物种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答案】ACD
    【分析】析题图曲线可知,该图是S型增长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t2时种群甲数量是K/2,t4时,种群乙的数量是K/2,t3时,种群甲的数量是K值,t5时,种群乙的数量是K值。
    【详解】A、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仍大于0,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
    B、t3~t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为衰退型年龄组成;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为增长型年龄组成,B正确;
    C、由图可知,t3之前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而t3之后小于0,所以t3时甲的种群密度是最大的;同理可得t5时乙种群密度最大,C错误;
    D、t4时乙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防治害虫应选择种群数量较少的t2时进行,D错误。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7分)
    20. 下图甲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图乙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1)图甲中虚线方框代表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它在成分上与B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病的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__________,其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3)我国前几年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__________系统处理后,再经过__________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
    (5)O2从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______层磷脂分子层。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答案】(1)①. 内环境(或细胞外液)②. 血浆 ③. 蛋白质和无机盐 ④.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分子
    (2)①. 乳酸 ②. NaHCO3
    (3)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渗透压,造成组织水肿
    (4)①. 消化 ②. 循环
    (5)①. 12 ②. 神经—体液—免疫
    【分析】分析甲图:图示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分析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
    【小问1详解】
    虚线内A、B、C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总称为内环境。A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它在成分上与B组织液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分子。
    【小问2详解】
    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小问3详解】
    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渗透压,造成组织水肿。
    【小问4详解】
    图乙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消化系统处理后,再经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
    【小问5详解】
    O2从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红细胞(e)→血浆(d)→毛细血管壁(c)→组织液(f)→组织细胞(g)→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膜,至少要穿过(1+2+1+2)x2=12层磷脂分子层。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
    21.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小肠细胞受营养刺激而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其受体分布在胰岛A、B细胞以及大脑神经细胞表面,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胰岛素分泌、影响动物的食欲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降糖机制如下图1;钠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 主要分布在肾小管,负责葡萄糖的重吸收,钠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SGLT2i)可以有效降血糖,其机制如下图2.请回答:
    (1)图1中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GLP1RA主要用于________(填“I”或“II”)型糖尿病的治疗。
    (2)图1中支配胃和胰腺的传出神经,属于________。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其中________神经活动占优势,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________。
    (3)图2中SGLT2介导的葡萄糖转运方式属于________。使用SGLT2i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原因是_____。
    (4)科研人员研究了GLP1RA和SGLT2i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将患者接受基础的降糖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一段时间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人: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并签订知情同意书。A组的治疗处理是基础治疗+GLP1RA进行治疗,B组的治疗处理是基础治疗+SGLT2i进行治疗,
    实验结果如下图3:①对照组的治疗处理是_________,据图3分析治疗后三组空腹血糖都下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②分析实验结果说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________具有更好的疗效,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②. II
    (2)①. 自主神经系统 ②. 交感 ③. 减慢
    (3)①. 主动运输 ②. SGLT2i抑制了葡萄糖的重吸收使得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上升从而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4)①. 仅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基础治疗 ②. 胰岛素抵抗下降,胰岛素敏感性上升 ③. SGLT2i ④. 治疗后B组的胰岛素抵抗相对值比A组低。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来源,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降低血糖浓度。由题意可知,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皮下注射GLP-IPA,通过抑制食欲,作用与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进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体现了神经调节;皮下注射GLP-IPA,直接刺激胰岛分泌产生胰岛素,体现了体液调节,故图1中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Ⅰ”型糖尿病是胰岛B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Ⅱ”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所致。图1所示机制显示,皮下注射GLP1RA后,胰腺可以正常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所以GLP-1RA主要用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
    【小问2详解】
    支配内脏和腺体的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所以图1中支配胃和胰腺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其中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慢。
    【小问3详解】
    图2中SGLT-2介导的葡萄糖转运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且消耗能量,所以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SGLT-2i抑制了葡萄糖的重吸收使得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上升,所以SGLT-2i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引起尿路感染。
    【小问4详解】
    ①为了比较GLP1RA和SGLT2i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疗效,则需要排除盐酸二甲双胍的效果,所以对照组是仅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后比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浓度低、胰岛素抵抗相对值低,说明治疗后三组的胰岛素抵抗下降,胰岛素敏感性上升,则空腹血糖都下降。
    ②由图可知,B组基础治疗+SGLT-2i进行治疗降低血糖效果更明显,且胰岛素抵抗相对值下降也明显,具有更好的疗效,即盐酸二甲双胍联合SGLT2i具有更好的疗效。
    22. 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注:题中T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T细胞即为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_____,该细胞可以由_____和_____增殖分化而来。
    (3)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分化形成被 _____细胞群和_____细胞群。
    (4)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死亡。
    (5)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传送与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6)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____。
    【答案】(1)胞吞 (2)①. 浆细胞 ②. 记忆B细胞 ③. B淋巴细胞
    (3)①. 记忆T细胞 ②. 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T细胞)
    (4)①. 特异 ②. 裂解
    (5)①. 体液 ②. 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6)降低免疫排斥
    【分析】由图1可知,TCR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TCR识别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的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
    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小问1详解】
    抗原属于大分子物质,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摄取肿瘤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的增殖分化。
    【小问2详解】
    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可以由记忆B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小问3详解】
    图1中,T细胞表面的TCR识别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其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攻击肿瘤细胞,引起其裂解死亡。
    【小问4详解】
    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特异性识别携带同种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该过程具有特异性。由图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分泌毒素,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
    【小问5详解】
    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可以通过注射抗PD-L1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抗PD-L1抗体进入人体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从而接触T细胞的活化抑制。
    【小问6详解】
    由于单克隆抗体是利用鼠的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分泌产生,对人来说是异物,为了降低免疫排斥,需要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出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成人抗体区段。
    23. 研究人员为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置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接种酵母菌数量一致),测得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各组的培养条件为实验A组:20mL培养液;实验B组:20mL培养液并在a点后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实验C组:20mL培养液并仅在a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酵母菌计数时应采用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_____措施 ,乙图的中方格中有酵母菌的数目为_____个,那么1ml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菌体数接近_____个,你计数的原则是_____。
    (2)实验A、B、C、D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中的_____曲线。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属于_____(填“数学”或“物理”或“概念”)模型。
    (3)在进行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借助_____,在其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和加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在前。
    (4)图中阴影部分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可以理解为_____。
    【答案】①. 抽样检查法 ②. 稀释 ③. 24 ④. 6×106 ⑤. 记上不计下,计左不记右 ⑥. Ⅲ、Ⅰ、Ⅱ、”J”型 ⑦. 数学 ⑧. 血细胞计数板 ⑨. 加盖盖玻片 ⑩. 被自然选择淘汰掉的个体
    【详解】(1)对一支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故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计数,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对培养液稀释处理;酵母菌计数原则是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即“记上不计下,计左不记右”,故乙图的中方格中有酵母菌的数目为24个,那么1ml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菌体数接近24÷16×400×104=6×106个。
    (2)实验A组(20mL培养液)由于资源空间有限,有害废物的积累,种群数量减少,如曲线Ⅲ;实验B组(20mL培养液并在a点后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表示环境条件变得相对适宜,K值增加,如曲线Ⅰ;实验C组(20mL培养液并仅在a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表示环境条件变得适宜后,K值增加,然后由于资源空间有限,有害废物的积累,种群数量减少,如曲线Ⅱ;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如”J”型曲线。故实验A、B、C、D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中的Ⅲ、Ⅰ、Ⅱ、”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属于数学模型。
    (3)在进行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借助血细胞计数板,使用血球计数板统计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培养液观察。
    (4)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导致种群个体数实际增长与理论值的差异,即被自然选择淘汰掉的个体。
    24. 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植物体中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合成生长素的原料是_____。
    (2)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运输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3)研究发现,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
    (4)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a),如图甲所示。
    ①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②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_____(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
    (5)图乙是水平放置的植株的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茎远地侧的是_____。
    (6)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生长,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知,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生长素与_____的受体识别来传递信息,可以通过影响细胞的_____来调节细胞生长。
    【答案】(1)①.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②. 色氨酸
    (2)①. 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②. 需要
    (3)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4)①. 不一定 ②. 纵切
    (5)①. B ②. C
    (6)①. 细胞膜上和细胞内 ②. 基因表达
    【分析】试题分析: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如下图:

    四个关键点的含义:A点为较低浓度促进生长,B点促进作用最强,C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点为较高浓度抑制生长。曲线含义:AB段表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BC段(不包括C点)表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减弱;CD段(不包括C点)表示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小问1详解】
    植物体中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色氨酸在生物体内可以转变为生长素,既合成生长素的原料是色氨酸。
    【小问2详解】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故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的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
    【小问3详解】
    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小问4详解】
    ①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相同,因为大于最适生长素浓度和小于最适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的促进作用,可能正好相同。
    ②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作纵切片(因为纵切能看清细胞长度的变化)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作出比较。
    【小问5详解】
    图乙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B(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茎的远地侧的是C(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的生长弱)。
    【小问6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生长素与细胞膜上和细胞内的受体识别来传递信息,可以通过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来调节细胞生长。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上)学科期中检测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上)学科期中检测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5~7, 瘦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