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枯叶蝶的体色和外形酷似枯叶“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够加速岩石风化”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答案】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详解】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A错误。
    B.雨落滋润禾苗壮体现的是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是生物地衣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 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B. 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D. 蚯蚓能疏松土壤
    【答案】C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这环境。
    【详解】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这是大树的存在,改变了环境温度,A错误;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这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了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属于生物改变环境,B错误;
    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仙人掌生活在干燥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变成刺状,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正确;
    D、蚯蚓通过生活、运动,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属于生物改变环境,D错误。
    故选C。
    3. 病毒属于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
    A. 具有细胞结构B. 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C. 能繁殖后代D. 具有严整的结构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①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都具有新陈代谢现象;③生物都具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④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⑤生物都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因此,病毒是生物。
    故选C。
    4.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从甲图到乙图正确的步骤是( )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②调节细准焦螺旋③调大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向左移动装片⑥向右移动装片⑦调小光圈⑧反光镜换成凹面
    A. ⑤→④→③→⑧→②B. ⑥→④→③→⑧→②
    C. ⑤→④→⑦→⑧→②D. ⑤→④→③→⑧→①
    【答案】A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解答即可。
    【详解】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像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向左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③调大光圈→⑧反光镜换成凹面→②调节细准焦螺旋,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B. 要将视野中偏左下方的物像移至中央应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
    C. 观察时使用的物镜越长,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亮
    D. 用一只眼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便于绘图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详解】A.对光时,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就说明对好光了,A正确。
    B.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标本,才能到达中央,B正确。
    C.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换用较长的物镜,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C错误。
    D.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都要睁开,其中一只眼(一般是左眼)观察目镜,另一只眼(一般是右眼)看着画图,这样可以比较真实地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画出来,D正确。
    故选C。
    6. 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下列有关显微镜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对光后,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B.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他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他判断污点一定在物镜上。
    C. 两台显微镜,1号显微镜目镜10×,物镜40×,2号显微镜镜目镜15×,物镜10×,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2号显微镜。
    D.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
    【答案】B
    【分析】本题是对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的考查,梳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操作进行评价判断。
    【详解】对光后,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A正确。
    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它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也可能在血涂片上而不是污点一定在物镜上,B错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2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5×10=15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因此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视野最亮,应选用2号显微镜,C正确。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D正确。
    7. 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经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会(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答案】A
    【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使瓶内的气压下降。
    【详解】遮光环境中,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依然能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使瓶内的气压下降,低于外界气压,因此红墨水向左移动。故选A。
    8. 在生产生活中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农田被淹后及时排涝B. 把蔬菜、水果放到冰箱里冷藏
    C. 用粗糙的瓦盆养花D. 农田土壤板结后及时松土
    【答案】B
    【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
    【详解】A.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而农田水淹后,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无法呼吸;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
    B.将新鲜蔬果放冰箱储藏,降低温度,抑制蔬果的呼吸,以减少呼吸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
    C.用粗糙的瓦盆养花可以通风透气,让根获得更多的氧气,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
    D.农田土壤板结后及时松土,让根获得更多的氧气,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
    故选B。
    9. 人从婴儿发育长大,体重会增加很多倍,体力也会增强很多倍,这些都与营养物质有关。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用于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是构成细胞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B. 糖类不仅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而且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
    C. 水在人体内的含量最多,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D. 无机盐和维生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答案】D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A正确。
    B.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B正确。
    C.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例如水在人体内可作为溶剂,还具有运输等功能,C正确。
    D.无机盐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是作用很大,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关于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小肠很长且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B. 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 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有多种消化腺分泌消化液
    【答案】D
    【分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内表面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
    【详解】A.小肠很长且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A正确。
    B.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B正确。
    C.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C正确。
    D.有多种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无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D。
    11. 对下图所示探究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可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 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
    C. 用玻璃棒搅拌可使实验效果更好
    D. 若实验成功,现象是①不变蓝,②变蓝
    【答案】D
    【分析】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详解】A.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因此该实验可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
    B.消化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在正常体温下酶的催化能力最强,因此隔水加热的水温是37℃,B正确。
    C.玻璃棒不影响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因此用玻璃棒搅拌可使实验效果更好,C正确。
    D.②号试管中由于加入的是唾液,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①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D错误。
    12. 为了宣传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不做“校服烟民”,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向装有等量香烟烟丝的4个烧杯中分别加注20mL、30mL、40mL、50mL的蒸馏水,浸泡1天,制成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取20只大小一致、生命力旺盛的水蚤分成5等份,分别移入等量的蒸僰水及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5分钟后,测量每只水蚤每10秒心跳次数,重复3次,分别计算出平均值,绘成如图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研究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B. 每组用4只水蚤,并且重复测量3次,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C. 由曲线可知,烟草浸出液可使水蚤的心率加快,浓度越小,心率越快
    D. 吸烟有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在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跳次数的影响”时,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除烟草浸出液的浓度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详解】A.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在“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跳次数的影响”时,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除烟草浸出液的浓度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A正确。
    B.在实验中,用了4只水蚤,并且重复做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B正确。
    C.根据图中数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小增大,水蚤的心跳次数35增加到42,表明烟草浸出液对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大,则心率越高,说明促进作用越强,C错误。
    D.烟草燃烧时会产生约1400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CO、焦油等),会随着吸烟(烟雾)首先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病,严重时还会导致肺癌、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吸烟有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D正确。
    故选C。
    13. 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曲线ac段表示吸气
    B. 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C.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D. 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的
    【答案】B
    【分析】(1)曲线bd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
    (2)膈肌从A到B时,吸气;呼气完成瞬间,膈肌处于A甲状态;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B状态。
    【详解】A.图甲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表示吸气,A错误。
    B.图甲曲线ab段时,是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B正确。
    C.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C错误。
    D.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的,D错误。
    14. 下列对人体呼吸的相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咽是食物和空气共同进出的通道,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B. 氧气从血液进入肺泡,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
    C.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
    D. 气管有许多“C”形软骨支撑,可以保证呼吸通畅
    【答案】B
    【分析】
    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详解】A.食物由口腔经咽再进入食道,吸入鼻腔的空气经过咽再进入气管。可见,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边吃饭边说笑,在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正确。
    B.气体总是由浓度高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错误。
    C.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正确。
    D.气管是由许多“C“形软骨支撑,这能有效保证气体畅通,正确。
    故选B。
    15. 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B. 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乙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C. 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丙图都表示呼气状
    D. 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答案】D
    【分析】图甲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图乙气球变小,表示呼气;图丙气球变大,表示吸气。
    【详解】AC.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可见,甲图中曲线的AB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图乙气球变小,都代表呼气,AC错误。
    BD.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甲图中曲线的BC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图丙气球变大,都代表吸气,B错误、D正确。
    故选D。
    16. 以下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为了做对照实验,要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B. 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C.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
    D. 本实验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答案】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作对照实验(遮光处没有光合作用,不遮光生成淀粉)A正确;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B正确。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C错误;
    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D正确。
    17. 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兴趣小组实施以下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的实验变量是光
    B.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丙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丁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A.甲装置中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一部分不遮光,其目的是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正确。
    B.乙装置中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氧气,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为乙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正确。
    C.丙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正确。
    D.丁装置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能够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错误。
    故选D。
    18. 如图的反应式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a、b两项生理活动,对该表达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理活动a、b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 当植物体内的b过程大于a过程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得到积累
    C. 生理活动a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生理活动b所释放的能量是B物质中储存的能量
    【答案】D
    【分析】(1)a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部位:有叶绿体细胞;与光的关系:在阳光下,才能进行;气体的变化: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物质变化:合成有机物;能量变化:贮存能量。
    (2)b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部位:活细胞;与光的关系: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气体的变化: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物质变化:分解有机物;能量变化:释放能量。
    【详解】A.a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b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A错误。
    B.只有当植物体内的b过程小于a过程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得到积累,B错误。
    C.a光合作用实质合成有机物;能量变化为贮存能量,C错误。
    D.b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是把B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D正确。
    故选D。
    19. 农业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A. 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 提高作物对土壤肥料的利用率
    C. 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D. 便于田间管理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以通过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措施,增强光合作用。
    【详解】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
    故选C。
    20. 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 )
    A. 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
    B. 土壤的肥力降低
    C. 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
    D. 土壤中缺少有机物
    【答案】B
    【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
    故选B。
    21.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能在夜晚进行
    D.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答案】C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场所为线粒体。
    【详解】A、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A正确。
    B、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正确。
    C、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所以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晚上都能进行,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条件是光能;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线粒体,D正确。
    故选C。
    22. 散步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从外界到肺的路线: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
    B. 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 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为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
    D. 吸入的氧气最终在血液中参与呼吸作用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A.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A错误。
    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B错误。
    C.呼吸道的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C正确。
    D.吸入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C。
    23.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必须经过如图所示的①②③过程来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过程为有节律的呼吸运动B. 经过③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C. 过程②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D. 图中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答案】B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①表示肺的通气,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详解】A.①过程表示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有节律的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肺的通气就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A正确。
    B.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水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含氧量低的静脉血,B错误。
    C.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②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C正确。
    D.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最终要送给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要运到肺泡,呼出体外,故图中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B。
    24. 下表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后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吸气时只吸入氧气,呼气时只呼出二氧化碳
    B. 呼气时只呼出二氧化碳,不呼出氧气
    C. 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D. 与吸入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比例低
    【答案】D
    【分析】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吸入的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多了,水蒸气的含量也增加了,氮气没有什么变化;水蒸气的含量增加说明人体也排出了少量水分,氮气无变化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氮气,因此呼出气体中含量变化较大的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
    【详解】A.由表格可知,吸气时不只吸入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A错误。
    B.呼气时不只呼出二氧化碳,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B错误。
    C.吸气时不只吸入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呼气时不只呼出二氧化碳,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C错误。
    D.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D正确。
    故选D。
    25. 某同学依据所学知识,绘制了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示意图(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 )

    A. 乙和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B. 通过捕食,乙的能量全部进入丙体内
    C. 图中生物之间可以构成2条食物链
    D. 甲、乙、丙、丁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另外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也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同时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它们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题图中,甲分解者,乙生产者,丙、丁消费者;①光合作用,②③呼吸作用。
    【详解】A.分析图示,生物部分乙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双向箭头,结合生物的生理作用,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故乙表示生产者。再结合分析,消费者(主要是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生产者为食,因此,丙、丁属于消费者,A错误。
    B.乙中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因此,B错误。
    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题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乙→丙→丁,C错误。
    D.题图中的甲可将生物遗体和排泄物转变为二氧化碳等,故甲表示分解者,再结合选项A的详解,可知甲、乙、丙、丁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 十三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主园址位于徐州东南生态片区吕梁山核心区域,那里风光旖旎、物种丰富。图一为该风景区内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二中甲、乙、丙、丁为图一中某食物链的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_____。
    (2)图中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生物为______。
    (3)图中符合图二的食物链有_________条。
    (4)写出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
    (5)图二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对应图中的生物是_____。
    【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蛇和猫头鹰 (3)2
    (4)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5)猫头鹰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的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的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所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图一中,猫头鹰以蛇为食是捕食关系,猫头鹰和蛇以鼠(或食虫鸟)为食又是竞争关系,所以猫头鹰和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3)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5条:①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②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③绿色植物→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④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⑤绿色植物→鼠→猫头鹰。图二中只有四个营养级,所以,图一中符合图二的食物链有2条: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有机物总量越多,获得的能量越多 ;营养级越高,相对有机物总量越少,获得的能量也越少。根据题(3)分析可知,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应为: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5)图二中有机物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四种生物反映出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一中对应的食物链有: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所以,图二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丁,对应图中的生物是猫头鹰。
    27. 小肠盘在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图1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2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化学性消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_____,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小肠绒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
    (2)小肠中除肠腺分泌的肠液之外,还有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________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小肠进行消化。
    (3)图2中,代表蛋白质消化的是曲线______,在小肠中消化产物是______。
    (4)胃和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食物消化后产生的小分子物质通过小肠绒毛进入______的过程被称为吸收。
    【答案】(1)皱襞 (2)胆汁
    (3)① Ⅱ ②. 氨基酸
    (4)血液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胰腺和肠腺等。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下:
    【详解】(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2)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除此之外,小肠内还有还有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胆汁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
    (3)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结合分析可知,图2中,代表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是曲线Ⅱ,蛋白质的最初消化场所是的B胃,蛋白质的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
    (4)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小肠内壁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运往全身。所以小分子物质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液的过程被称为营养物质的吸收。
    28. 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_____。
    (2)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血液成分变化是______(气体名称)含量增加。
    (3)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d方向排出肺泡时,图甲中[3]膈肌应处于____状态。
    (4)图乙中,c和d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实现的,a和b处的气体交换表示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答案】(1)1肺 (2)氧气
    (3)舒张 (4)①. 呼吸运动 ②. 气体扩散
    【分析】分析图示,图甲中,1为肺,2为呼吸道,3为膈肌,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图乙中,c和d代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a和b代表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a表示二氧化碳从血液到肺泡,b代表氧气从肺泡到血液。吸气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呼气时,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
    【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
    (2)血液流经肺时,血液和肺泡发生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气体氧气含量增加。
    (3)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d方向排出肺泡时,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缩小,肺随着收缩,肺的容积减小,肺内气压上升,气体就通过呼吸道排出肺泡,完成呼气动作。可见图甲中3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4)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等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和肺容积的变化,进而改变肺内气压,使气体进出肺完成的,这个过程称为呼吸运动。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存在的气体的浓度差引起的气体扩散完成的。因此,图乙中,c和d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和b处的气体交换表示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氧气
    20.96
    16.40
    二氧化碳
    0.04
    4.10
    其他气体
    79.00
    79.50

    相关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期中生物pdf、八年级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生物期中pdf、期中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