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八年级(上)月考物理(1月份)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八年级(上)月考物理(1月份)物理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1.5m
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D.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为2kg
【答案】B
【解析】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在80cm=0.8m左右;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4×,故C不符合实际;
D、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g=0.5kg。
故选:B。
2.(3分)我国内地某摇滚乐队在摇滚乐中加入了很多中国民间特色。特别是乐器中加入了“唢呐”这个民乐之王,如图所示,让人耳目一新( )
A.唢呐发出的声音是铜管振动产生的
B.演员不断变换手指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唢呐声音的响度
C.任何情况下唢呐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
D.演奏唢呐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答案】D
【解析】解:(1)唢呐发出的声音是铜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2)演员不断变换手指的位置,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3)唢呐吹奏时发出的声音,若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故C错误;
(4)演奏唢呐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D正确。
故选:D。
3.(3分)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解:
由图知,②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选:B。
4.(3分)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凹透镜
B.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C.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D.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成因是晶状体太薄
【答案】B
【解析】解:A、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B、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C、远视眼是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以后,一般使用凸透镜来矫正;
D、当眼睛晶状体太厚,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5.(3分)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答案】B
【解析】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因此凸透镜成实像,则像距减小。
综上分析可得,选项B正确。
故选:B。
6.(3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防疫登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摄像头和老花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发散作用
B.当摄像头远离二维码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C.扫描时二维码位于手机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答案】C
【解析】解:
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它们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
BCD、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扫描时二维码位于手机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BD错误;
故选:C。
7.(3分)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 )
A.寒暑表B.体温计
C.数字式温度计D.温度计
【答案】C
【解析】解:A、B、D都是液体温度计;
C是数字温度计,不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故选:C。
8.(3分)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禁止广场舞活动
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C
【解析】解:A、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但不适用与实际情况;
B、广场舞是一种健身活动,也是不适用与实际的;
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既能锻炼身体,故C正确;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减弱噪声;
故选:C。
9.(3分)在月球的表面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陨石坠落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无声电影一样,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陨石的撞击不发出声
B.陨石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的空间没有空气,缺少声音传播的介质
D.原因不明
【答案】C
【解析】解:有人说陨石坠落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无声电影一样,月球上是真空,故C正确。
故选:C。
10.(3分)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C.图c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虚像
D.图d表示能看到掉在地面上的书,是因为书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解析】解:A、图a中虽然发生了漫反射。所以A错误。
B、图b中木工师傅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检测木板是否光滑平整。
C、图c中小孔成的像是实像。
D、图d中表示能看到掉在地面上的书,书发生了漫反射。
故选:B。
二、多选题11~13,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多选)11.(4分)两支合格的温度计,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但内径粗细不同,则( )
A.内径细的温度计示数大
B.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C.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上升高度大
D.两支温度计水银上升高度相同
【答案】BC
【解析】解: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故BC正确。
故选:BC。
(多选)12.(4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5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55°
B.当液面上升时,光点P的位置不变
C.当液面下降时,光点P将向右移动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P将向左移动
【答案】CD
【解析】解: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由此可知,故A错误;
B.当液面上升时,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光点P'将向左移动;
C.当液面下降时,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光点P'将向右移动;
D.光源S不动,入射角减小,根据下图所示,故D正确。
故选:CD。
(多选)13.(4分)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 )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需移到75cm处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烛焰像
【答案】ACD
【解析】解:A、由图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u<v,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由于光路是可逆的,光屏移动至75cm处,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由图可知,2f>u>f,当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焦点内不成实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故D正确。
故选:ACD。
三、填空题:14~18,每空1分,共10分
14.(3分)如图甲,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0圈,用刻度尺测得这20圈的总宽度为 5.00 cm。图乙停表的示数是 94.7 s。
【答案】1mm;5.00;94.7。
【解析】解:图甲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右侧与15.00cm对齐
L=15.00cm﹣10.00cm=8.00cm
图乙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 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5.1s,因此停表读数为1min34.3s=94.7s。
故答案为:1mm;7.00。
15.(2分)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后2s内的通过路程是20m 10m/s ,4s内的平均速度是 15m/s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物体后2s内的平均速度v2===10m/s;
6s内通过的路程是s总=s1+s2=40m+20m=60m;
则4s内的平均速度v平===15m/s。
故答案为:10m/s;15m/s。
16.(2分)如图所示,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大部地区的天空上都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蓝月”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我们都知道月食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成的;而“血月”是由于月球反射的太阳光通过大气层发生了 折射 现象,使得波长较长的红光射入我们眼睛的结果。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1)当太阳、地球,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光线照不到月球上,因此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由于红光的折射能力最弱,这就让我们看到了“血月”。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
17.(1分)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中所描写的情景,是光的 反射 现象。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这两诗句中“溪边照影行”指人在溪边行走时,在水中的“倒影”也在行走;
“天在清溪底”指“天空”通过水面发生光的反射,成的虚像好像在水底一样。
故答案是:反射。
18.(2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中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3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温度计下端有一个玻璃泡,里面装的是液体,玻璃泡里的液体受热以后;遇冷以后。所以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下。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2。
19.(4分)图中AB、CD是由发光点S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方法一:先将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再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连接SA,如图所示:
方法二:过反射点A垂直镜面作出两条法线,在法线左侧作出反射光线AB的入射光线SA,同理作出反射光线CD的入射光线SC、SC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
再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即为像点
20.(4分)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以45°角斜射入平面镜,请完成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
【答案】见解答图
【解析】解:(1)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90°﹣45°=45°,大小也是45°;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45°,因为入射光线垂直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
五、实验题:21~23,每空2分,共24分
21.(10分)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④②③⑤① (填序号)。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⑤装有海波的试管
(2)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 小颗粒 的海波进行实验(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
(3)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温度是 42 ℃。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的 BC 段(选填“AB”或“BC”)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
(5)由实验可知,当海波的温度处于48℃时,其状态是 C 。
A.固态
B.固液共存状态
C.可能固态、液态,也可能固液共存态
【答案】(1)④②③⑤①;(2)小颗粒;(3)42;(4)BC;(5)C。
【解析】解:(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
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海波中,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
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④②③⑤①;
(2)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小颗粒的海波进行实验;
(3)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所测的温度为零上;
(4)如丙图,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所以BC段海波处于熔化过程;
(5)BC段海波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48℃不变,此时其状态可能固态,也可能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④②③⑤①;(2)小颗粒;(4)BC。
22.(6分)小明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一定垂直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
(3)如图乙所示,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 探究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答案】(1)一定垂直;(2)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探究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解:(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由于反射光线,所以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一定垂直;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0°,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0°,而7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3)当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时,F上的反射光线将会消失、法线。
故答案为:(1)一定垂直;(2)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反射光线。
23.(8分)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图中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 缩小 (填大小特征)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10.0cm<f<20.0cm ;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中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0cm处,光屏不动 注水 (选填“注水”或“抽水”),改变其焦距,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1)同一高度;(2)缩小;10.0cm<f<20.0cm;(3)注水。
【解析】解:(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此时物距u=50.0cm,像距v=20.0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50.6cm>2f
解得:10.0cm<f<20.8cm;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也就是需要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使其焦距变短。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缩小;(3)注水。
六、计算题:24~25,24题6分,25题10分,共16分
24.(6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图甲是甲物体的s﹣t图,图乙是乙物体的v﹣t图。求:
(1)甲物体在4s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6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答案】(1)甲物体在4s内运动的速度为2.5m/s;
(2)6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40m。
【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甲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s1=10m,
则甲物体在8s内的平均速度:v1===2.8m/s;
(2)由图甲可知,经过6s甲=20m,
由图乙可知,乙物体的速度v乙=10m/s,
由v=可知,乙物体通过的路程:s乙=v乙t2=10m/s×5s=60m,
则6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Δs=s乙﹣s甲=60m﹣20m=40m。
答:(1)甲物体在4s内运动的速度为8.5m/s;
(2)6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40m。
25.(10分)如图所示,长为400m的火车从山崖沿笔直轨道匀速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时短暂鸣笛,经过8s,此时司机恰好听到鸣笛经过山崖反射的回声(空气中声速取340m/s);听到回声30s后
(1)火车行驶的速度。
(2)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答案】(1)火车行驶的速度为25m/s;
(2)大桥的长度为350m;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1260m。
【解析】解:(1)火车行驶的速度:v车===25m/s;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s2=v车t2=25m/s×30s=750m,
则大桥的长度:L桥=s3﹣L车=750m﹣400m=350m;
(3)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1=340m/s×8s=2720m,
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s=声﹣s1)=×(2720m﹣200m)=1260m。
答:(1)火车行驶的速度为25m/s;
(2)大桥的长度为350m;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1260m。
入射角
实验次数
反射角
20°
第一次
70°
30°
第二次
60°
50°
第三次
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2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