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493606/0-17336632020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衡水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493606/0-17336632021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衡水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493606/0-173366320219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衡水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存在无机自然界没有的特殊元素
B. 地壳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O
C. 动物脂肪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 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A、细胞中的元素来自于无机自然界,因此细胞中不存在无机自然界中没有的特殊元素,A错误;
B、地壳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O,B正确;
C、脂肪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错误;
D、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B。
2. 发菜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生物,下列与其结构最相近的生物是( )
A. 肺炎链球菌B. 变形虫C. SARS病毒D. 黑藻
【答案】A
【解析】
【分析】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真核细胞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蓝细菌是一类常见的原核生物,常见的蓝细菌由色球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发菜等。
【详解】发菜为蓝细菌的一种,为原核生物,肺炎链球菌为原核生物,变形虫为真核生物,SARS病毒为非细胞生物,黑藻为真核生物。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 冬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冬小麦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翌年收获后,刚收获的小麦种子经晾晒后才能收进粮仓存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冬小麦的代谢强度一般与其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成正比
B. 冬小麦通过提高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来适应低温变化
C. 晾晒小麦种子的目的是降低其细胞的代谢强度
D. 小麦种子晾晒后失去了全部自由水和结合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
2、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
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小,细胞代谢越弱,抗逆性越强。
【详解】A、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因此冬小麦的代谢强度一般与其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成正比,A正确;
B、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小,细胞代谢越弱,抗逆性越强,因此冬小麦通过提高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来适应低温变化,B正确;
CD、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该过程可以降低细胞代谢水平,减少有机物的损耗,利于储存,C正确,D错误。
故选D。
4. 我国长达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也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 病毒能够在米饭及餐具上增殖,使用公筷等措施能减少新冠病毒传播
C. 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 支原体和病毒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支原体有细胞结构,病毒无细胞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的宿主细胞内寄生,因此都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活;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
【详解】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体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A正确;
B、病毒只能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不能在米饭(死细胞)或餐具上增殖,B错误;
C、高温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使其失活,故煮沸可以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杀死病原体,C正确;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正确。
故选B。
5. 2023年山东淄博因烧烤而全国闻名,“小饼小葱加蘸料,烧烤灵魂三件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均匀的裹着孜然,在木炭的高温下,每块五花肉都被烤的滋滋冒油,又劲道又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构成肥肉脂肪的主要化学元素为C、H、O、N四种
B. 五花肉在烤制后蛋白质已变性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C. “三件套”中的多糖都能被人体消化分解为葡萄糖
D. 蘸料中的部分无机盐进入到人体细胞中,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有C、H、O,有的脂质还有P和N。但脂质中的脂肪和固醇化学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双缩脲试剂本是用来检测双缩脲,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与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双缩脲反应,而蛋白质变性是空间结构改变,肽键未断裂,蛋白质变性后依然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反应。由于人体不含纤维素酶,食物中的纤维素并不是人体消化分解的,主要是纤维素分解性细菌的分解作用以及人体消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被分解。无机盐进入到人体细胞中,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详解】A、脂肪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A错误;
B、变性的蛋白质依旧含有肽键,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B错误;
C、小葱中的纤维素不是被人体消化水解为葡萄糖,小菜中的纤维素是肠道中的一些细菌帮助人体消化的,C错误;
D、蘸料中的部分无机盐进入到人体细胞中,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6. 下图表示组成动物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其中序号代表化合物,方框面积代表其大致相对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Ⅰ和Ⅱ属于无机物
B. Ⅲ是动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C. Ⅳ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D. Ⅱ、Ⅲ、Ⅳ均含有H、O两种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中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所以Ⅰ是无机盐、Ⅱ是水、Ⅲ是蛋白质、Ⅳ是核酸。
【详解】A、Ⅰ是无机盐、Ⅱ是水、都属于无机物,A正确;
B、Ⅲ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B正确;
C、Ⅳ是核酸,核酸中的五碳糖不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
D、水(Ⅱ)的元素组成为H、O;蛋白质(Ⅲ)的元素组成为C、H、O、N,有的还有P、S等;核酸(Ⅳ)元素组成为C、H、O、N、P;故Ⅱ、Ⅲ、Ⅳ均含有H、O两种元素,D正确。
故选C。
7.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诗句蕴含着生物学知识:落花经微生物分解后形成的无机盐可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由根部吸收的无机盐既参与物质组成,又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B.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被吸收
C. 将植物叶片烘干后剩余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D. 无机盐含量过少可导致植物出现相应病症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植物由根部吸收的无机盐既参与物质组成,又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如吸收的镁离子参与形成叶绿素等,A正确;
B、无机盐一般需要溶解在水里,转变为离子形式再被吸收,B正确;
C、烘干去除的主要是水,将植物叶片烘干后剩余物质是植物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C错误;
D、无机盐对于植物生长非常重要,如缺少镁离子可导致叶片发黄,D正确。
故选C。
8. 运动型果冻——能量胶,是户外马拉松、越野跑、骑行、登山必备补给品。其营养成分表和配料信息显示含有麦芽糖、果糖及少量的脂肪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胶中的麦芽糖需被酶催化水解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B. 能量胶中的脂肪与胆固醇、维生素D统称为固醇
C. 糖类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脂肪可以分解供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D. 能量胶中的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在室温下呈固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A、麦芽糖属于二糖,需要在消化道有关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单糖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A正确;
B、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统称为固醇,B错误;
C、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
D、能量胶中的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在室温下呈液态,D错误。
故选A。
9.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 比利时科学家维萨里利用解剖学方法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C. 列文虎克最早观察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并将其命名为细胞
D.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英国的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2)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3)德国的施莱登、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4))德国的魏尔肖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
【详解】A、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显微镜下观察到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细胞学说建立的基础,A正确;
B、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研究,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B正确;
C、英国的罗伯特虎克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为之命名,C错误;
D、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对细胞学说补充,D正确。
故选C。
10. 每年12月,重庆巫山红叶迎来最佳观赏期。巫山红叶的物种繁多、分布面积广,主要以黄栌、枫树等为主。下列有关巫山县景区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①黄栌的叶子②枫树的细胞③枫树细胞中蛋白质分子④一棵枫树⑤神女峰的所有红叶⑥小三峡的所有黄栌⑦小三峡的所有生物⑧小三峡景区内所有竹木、猴群、水鸟
A. ③②①④⑥⑤⑧⑦B. ②①④⑥⑧⑦C. ②①④⑤⑦D. ②①④⑥⑦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详解】①黄栌的叶子是器官;②枫叶的细胞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细胞层次;③枫叶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④一棵枫树属于个体;⑤神女峰的所有红叶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⑥小三峡的所有黄栌属于种群;⑦小三峡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⑧小三峡景区内所有竹木、猴群、水鸟不构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即②①④⑥⑦,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 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 图中的③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相同
D. 点燃后产生的CO2中的C可来自种子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据图示可知,①为种子晒干的过程,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
【详解】A、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
B、③为无机盐,不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
C、④自由水和⑤结合水是同一种物质水,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量不同,C错误;
D、种子中含有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中都含有C,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12. 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检测材料中是否有淀粉,可用碘液,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结果溶液呈蓝色,但绿豆和红豆有颜色,需要做脱色处理,再检测,A错误;
B、西瓜汁虽然富含还原糖,但其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不适宜做还原糖实验的材料,B错误;
C、牛奶、鸡蛋清中富含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结果溶液呈紫色,C正确;
D、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结果呈橘黄色,D错误。
故选C。
13.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实质是放大细胞面积的倍数
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为了避免压碎载玻片应先提升镜筒
C.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物像清晰。
2.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是倒像,物像与标本的关系是上下倒、左右倒,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3.物像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和宽度,物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反之亦然。
【详解】A、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实质是放大细胞的长宽的倍数,A错误;
B、从低倍镜换高倍镜直接转动转换器,不应提升镜筒,B错误;
C、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过程应该是找、移、转、调,C错误;
D、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距离载玻片越近,所以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②③⑤,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只有记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野果带回实验室欲鉴定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进行检测,溶液将变为紫色
B. 欲鉴定该野果是否含有脂肪,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并用显微镜观察野果切片前需滴加体积分数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C. 若用斐林试剂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进行检测后出现较深的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D. 用斐林试剂进行还原糖鉴定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检测试剂装入棕色瓶,以备长期使用
【答案】CD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双缩脲试剂为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若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则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进行检测时,溶液将由蓝色变为紫色,A正确;
B、欲鉴定该野果是否含有脂肪,用显微镜观察前需滴加体积分数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B正确;
C、若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进行检测后出现较深的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但不能确定是否是葡萄糖,C错误;
D、进行还原糖鉴定实验,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D错误。
故选CD。
15.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自由水和结合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休眠的种子中结合水比例增加
B. 相同质量的淀粉和脂肪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一样多
C. 粮食储藏前,通常需要晒干,使种子结合水含量下降从而降低其代谢水平
D. 不同生物体含水量有差别,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基本无差异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细胞中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水对代谢和抗性的影响:自由水含量高,代谢强度强;结合水含量高,抗寒、抗旱性强。
【详解】A、自由水和结合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休眠的种子中结合水比例增加,能抵抗不良环境,A正确;
B、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O含量少,H含量多,氧化分解时,脂肪产生的能量多、产生的水多,B错误;
C、粮食储藏前晒干是减少了自由水,代谢水平降低,C错误;
D、不同生物体含水量有差别,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有差异,D错误。
故选BCD。
16. 如图是对噬菌体、蓝细菌、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组中生物都没有细胞壁B. 甲组与乙组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C. 丙组与丁组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D. 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另外,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没有染色体等结构。
【详解】A、甲组中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变形虫是动物细胞,故甲组中生物都没有细胞壁,A正确;
B、甲中噬菌体、变形虫以及乙中蓝细菌都没有叶绿体,所以甲与乙的分类依据不能是有无叶绿体,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能否光合作用,B错误;
C、丙组中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蓝细菌是原核细胞,都没有染色体,丁变形虫和衣藻都是真核细胞,都具有染色体,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C正确;
D、丁组的变形虫和衣藻都是真核细胞,都具有核膜,D正确。
故选ACD。
17. 美国科学家威默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没有借助任何活的微生物,在试管中合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以下关于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非细胞结构生物
B.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C. 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
D. 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类似
【答案】BD
【解析】
【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详解】A、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不属于生命系统,A正确;
B、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
C、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利于研制疫苗;另一方面,某些不良分子可能用来制作生化武器,C正确;
D、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是单细胞生物,D错误。
故选BD。
18. 科学家在研究和鉴定动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时,发现了人体第21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硒代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NO2Se,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氨基酸的R基是-CH3OSe
B. 该氨基酸中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 硒代半胱氨酸的硒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团上
D. 硒代半胱氨酸和吡咯赖氨酸带电性质的差异是由于二者的R基不同造成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具有共同的特点:都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和性质由R基决定。
【详解】AC、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硒代半胱氨酸的硒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团上,硒代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NO2Se,去掉-COOH(羧基)、-NH2(氨基)、-H、一个中心C原子,剩下的为R基,因此R基为-CH3Se,A错误、C正确;
B、硒代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NO2Se,由于只有一个N和2个O,故该氨基酸中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正确;
D、氨基酸的种类和性质由R基决定,故硒代半胱氨酸和吡咯赖氨酸带电性质的差异是由于二者的R基不同造成的,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9分)
19. 生物世界多姿多彩。组成生物的细胞既有统一性也有差异性。如图为几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图D为毛霉菌丝体中分离出的一个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
(2)图C中的生物必须借助________才能观察到其形态;该生物结构简单,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3)与图D相比,图A中的微生物虽然有[1]_______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________,因此属于原核生物。
(4)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其中蓝细菌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其内含有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 ②. A、B、E
(2) ①. 电子显微镜 ②. 蛋白质外壳 ③. 内部遗传物质
(3) ①. DNA ②.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 ①. B、E ②. 叶绿素和藻蓝素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小问1详解】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A、B、E,三者都是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也是个体。
【小问2详解】
C是病毒,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形态;该生物结构简单,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两部分组成。
【小问3详解】
与图D相比,图A中的微生物虽然有[1]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生物。
【小问4详解】
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B蓝细菌(蓝藻)和E;其中蓝细菌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其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20. 根据下图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①表示_____,⑦表示_____。
(2)该化合物由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个水分子而形成,这种反应叫_____。
(3)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_____决定的,其编号是_____。
(4)该化合物称为_____,含_____个肽键,编号是_____。
【答案】(1) ①. 氨基 ②. 羧基
(2) ①. 四 ②. 三 ③. 脱水缩合
(3) ①. R基团 ②. ②④⑧⑨
(4) ①. 四肽 ②. 三 ③. ③⑤⑥
【解析】
【分析】1、分析图形:图示为肽链的结构式,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①表示氨基、⑦表示羧基、②④⑧⑨表示R基团、③⑤⑥表示肽键;该化合物含有肽键(-NH-CO-)3个=脱去水分子数。
2、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分子互相连接而成的。每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1种,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团。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脱去一分子的水,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本题所示的是由四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三个水分子而形成的化合物,叫四肽。
【小问1详解】
图中①表示氨基,⑦表示羧基。
小问2详解】
该化合物中有三个肽键,为四肽化合物,该化合物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该过程中共失去3个水分子,这种反应为脱水缩合反应。
【小问3详解】
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R决定的,R基的编号是②④⑧⑨。
【小问4详解】
该化合物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称为四肽;该化合物含有3个肽键(-CO-NH-),编号是③⑤⑥。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相关知识,熟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其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 I.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潍县青萝卜甜脆多汁,稍有辣味,膳食纤维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农民在储存小麦种子前,需将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晒干后,才收进粮仓存放。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萝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青萝卜种子萌发初期,结合水/自由水的值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2)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______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当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点燃,直至燃成灰烬,此灰烬主要是______。
(3)储存小麦种子前,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储存时小麦会产热导致霉烂。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_____有密切联系。
(4)青萝卜甜脆多汁,是由于含水量较高,糖等多种物质溶解于水中,说明细胞中的水的功能为_____;在青萝卜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供给足够的营养,如果钾供应不足,叶片边缘变褐色,肉质根不能正常膨大,这说明无机盐具有_____的功能。
Ⅱ.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习惯上把水稻种子从萌发到新种子的形成称为“水稻的一生”。依次经历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移栽、分蘖、幼穗分化、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等过程,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水稻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幼苗,与种子相比,幼苗干重减少,减少的主要是____。
A. 水B. 无机盐C. 蛋白质D. 糖类
(6)水和无机盐是细胞中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在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存在。
(7)Mg是水稻生长所必需元素,如果稻田中缺乏Mg元素,会造成水稻减产。其原因是Mg是构成______的元素,从而影响了光合作用。
(8)科学家从一稻田中取样分析,发现该稻田中含有Cu、K、Ca、B、Zn、P、Mn、Fe等多种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__。
【答案】(1) ①. 水 ②. 下降
(2) ①. 自由水 ②. 无机盐
(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
(4) ①. 作为良好溶剂 ②.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5)D
(6)离子 (7)叶绿素
(8)Cu、B、Zn、Mn、Fe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的功能有: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⑤维持细胞形态。
【小问1详解】
青萝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青萝卜种子萌发初期,细胞代谢加快,自由水含量增加,结合水含量减少,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
【小问2详解】
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种子晒干的过程中大量的自由水丧失,此后再放在试管中点燃,直至燃成灰烬,此过程中种子种剩余的极少的自由水和所有的结合水也丧失,各种有机物在燃烧中被氧化,所以灰烬主要是无机盐。
【小问3详解】
储存小麦种子前,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储存时小麦会产热导致霉烂。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自由水含量有密切联系,自由水含量(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
【小问4详解】
青萝卜甜脆多汁,是由于含水量较高,糖等多种物质溶解于水中,说明细胞中的水的功能是一种良好的溶剂。钾供应不足,叶片边缘变褐色,肉质根不能正常膨大,这说明无机盐能够维持细胞和生命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小问5详解】
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幼苗和种子相比干重减少,原因是糖类等有机物因呼吸作用而被氧化分解所致,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小问6详解】
在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小问7详解】
Mg可以参与构成叶绿素,叶绿素可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而影响光合作用。
【小问8详解】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该稻田中含有Cu、K、Ca、B、Zn、P、Mn、Fe等多种元 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Cu、B、Zn、Mn、 Fe。
22. 如图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分析细胞内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_______________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2)[D]包含两大类,我们熟知的红糖、白糖、冰糖都是________________,发芽的小麦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_。
(3)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填图中字母),[B]的基本单位都是________________。
(4)1g[H]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7kJ的能量,而1g[K]氧化分解可释放出39kJ的能量并且消耗更多的氧气,请从化学元素的组成上分析两者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Ⅰ]是指_______________,[J]是指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糖类 ②. 葡萄糖
(2) ①. 蔗糖 ②. 麦芽糖
(3) ①. B ②. 葡萄糖
(4)与 H 相比,K 氧元素含量更低,而碳和氢元素含量更高
(5) ①. 固醇 ②. 磷脂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因此A为二糖,B为多糖,C为葡萄糖;D是植物细胞中的二糖,即麦芽糖和蔗糖;E是动物细胞中的二糖,即乳糖;F是植物细胞中储能的多糖,即淀粉;G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多糖,即纤维素;H是动物细胞中储能的多糖,即糖原。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小问1详解】
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D是植物细胞中的二糖,即麦芽糖和蔗糖,我们熟知的红糖、白糖、冰糖都是蔗糖,发芽的小麦含有丰富的麦芽糖。
【小问3详解】
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对应图中的B;据图可知,B是多糖,图中的B包括纤维素、糖原和淀粉,构成它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小问4详解】
H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指糖原,K的作用是生理储能,是脂肪,脂肪组成元素是 C、H、O,脂质中氧元素含量低于糖类,而碳和氢元素含量更高,因此相同质量的H糖原和K脂肪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消耗的氧气更多。
【小问5详解】
脂质包括磷脂、固醇类和脂肪,其中K是储能物质脂肪,J元素组成是CHONP,表示磷脂,则I是固醇。
23.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工具,常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其中①②为______。若要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_。
(2)在观察标本时,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最可能在______上。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制作的切片时,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导致此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3)在观察临时装片的视野中发现一只草履虫正向正下方游动,为追踪观察虫体,应将装片向______移动。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前后多次调节细准焦螺旋及调节视野亮度依然未能找到细胞,此时,合理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再用高倍镜观察。
(4)图2中,视野B的放大倍数为10×40倍,观察到的视野较暗,视野中有16个细胞,则视野A中X应为______。与视野B相比,视野A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较______。
【答案】(1) ①. 目镜 ②. ①④
(2) ①. 目镜 ②. 组织切片可能厚薄不均
(3) ①. 正下方 ②. 重新转回低倍物镜,找到细胞,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并调节清晰
(4) ①. 256 ②. 大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①②没有螺纹,因此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①④组合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的细胞数最多。
【小问2详解】
在观察标本时,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故此异物最可能在目镜上。根据题意,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应该是切片不均匀,材料薄厚不均。
【小问3详解】
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像,因此临时装片的视野中发现一只草履虫正向正下方游动,它实际上正向玻片标本的正上方移动,所以要追踪观察虫体,应该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向正下方移动装片。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此时应该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
【小问4详解】
视野A的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视野B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由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因此面积的放大倍数应与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若视野B中有16个细胞,则视野A中X应为16×42=256。视野A的放大倍数小,物镜离玻片的距离大。选项
鉴定对象
试剂
颜色
水浴加热
生物材料
A
淀粉
碘液
蓝色
不需要
绿豆、红豆
B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需要
梨匀浆、西瓜汁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不需要
牛奶、鸡蛋清
D
脂肪
苏丹Ⅲ染液
红色
不需要
花生子叶、菜籽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向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高一生物答案docx、高一生物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