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6 日月明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6 日月明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开篇揭题,引入新课,朗读课文,随文识字,再读课文,知识拓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力、尖、尘”等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生字。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
2.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一、开篇揭题,引入新课
1.相机出示红日图、明月图,让学生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夜晚月亮的明亮。
2.直接揭题“日月明”,让学生谈谈发现,板书课题。
(“日”和“月”组成“明”,即日+月=明)
3.揭示本课识字特点。
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了“明”字,意思取日、月组合明亮之意。本课要识的字大多是这样的字。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2.学习:日月明,田力男。
(1)(课件出示男子在田间劳作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一名男子在田中卖力地劳动。)
(2)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字“男”,揭示字义: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3)组词:男人 男女
3.学习:小大尖,小土尘。
(1)指名读。
(2)课件出示笔尖,揭示末端细小为“尖”,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尖”的东西有哪些。
(3)组词:笔尖、尖叫。
(4)引导学生回想在学校大扫除的情景,说一说“小土尘”的含义。(细小的土就是尘。)
(5)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说说还在哪里见过“尘”。
(6)识记生字。
尘引导学生明白小土即为尘。 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识记:尘土、灰尘、粉尘……
(7)理解会意字: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属于六书中的一种。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
4.出示原文: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1)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人多为“众”.
(2)组词识记生字。
(3)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个“木”——双木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
(4)组词识记生字。
(5)“双木林”指的是两个“木”合在一起组成“林”,那你知道两个“又”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吗?
两个“又”就像一个人手上抓着两只鸡,两只就是一双——二又双。
小结:两个独体字结合表示新字的意义。
三、再读课文
1.出示课件,生齐读:
一 人 不 成 众,
独 木 不 成 林。
众 人 一 条 心,
黄 土 变 成 金。
2.组词识记生字“不、条、心、金”
3.词语解释
尖:物体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
例句:他将那把尖尖的小刀交给了老师。
尘:尘土,飞扬的灰土。
例句:教室里尘土飞扬。
众:许多,许多人。
例句: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森:树木众多。
例句:森林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4.词语对对碰
近义词:明——亮 众——多
反义词:明——暗 尖——圆 小——大 众——少
5.同音字辨析
“从”和“丛”,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字义不同。“从”表示“跟随”“依顺”或“与”等;而“丛”则表示“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或“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如:“(从)军”,指参加军队,应该用“从”;而“(丛)林”,指茂密的树林,所以用“丛”。
四、知识拓展
今天我们学了很多会意字,你还知道哪些会意字吗?
日、昌、晶
火、炎、焱
土、圭、垚…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汉字魅力无穷!本节课,我们探索了由两个或更多字依据特定含义结合而成的字,它们被称为“会意字”。一旦理解了这些字是如何基于特定含义结合而成的,我们就能轻松推测出新字的大致意义。我鼓励大家未来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努力成为学识丰富的孩子。
《日月明》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力、男、土、木、心”和卧钩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
2.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1.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
2.学写笔画卧钩。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词语过关
力气 尘土 双手 金黄
树林 森林 关心 开心
2.请你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二、趣读课文,识字写字
1.齐读课文。
2.(课件出示插图)
(1)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中的孩子们在干什么。
(三个小朋友在植树,一个扶树苗,一个培土,一个浇水。在他们的周围,生长着一片树林。)
(2)启发学生展开联想:通过众多小朋友的辛勤努力,荒山变成了树林,变成了果园的神奇景象。
(3)启发学生结合插图及“三人众、双木林”,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个人不能成为一个团体,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齐心协力能办事;个人力量单薄,要众人帮助才能做好事情……)
(5)引导学生链接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一个人办不成,经过众人帮助将事办成的经历。
3.指名读: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全班齐读,读好句中“一”的变调。
(2)(展示拔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引导学生明白“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大家团结一致,就能使黄土变成黄金。)
(4)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事例。
4.文中最后两句话,你读懂了吗?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我们要学会团结,互相帮助。
5.学写生字。
(1)指导写“力”。
①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力”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说要领。注意第一笔:横折弯钩
②学生尝试写“力”,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力”。
(2)指导写“男”。
①学生观察“男”,说说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尝试写“男”,检查点评,重点强调第六笔横折钩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学生再次书写“男”。
(3)指导写“土”。
①出示“土”,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两横上短下长,竖平分两横。)
②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尝试写“土”,同桌之间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土”。
(4)指导写“木”。
①学生结合先前识记“木”的过程,边看教师范写、听教师说要领,边书空。
②学生尝试写“木”,同桌之间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木”。
(5)指导写“心”。
①学生结合先前识记“心”时教师对卧钩的指导,尝试写“心”。
注意:卧钩是本课新学的一个笔画。教师可以出示卧钩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通过范写,引导学生识记。
②教师点评,一边范写一边讲解写字要领:笔画依次是左点、卧钩、中点、右点,卧钩不能写得太直。
③学生再次书写“心”,教师再次点评。
三、拓展延伸
1.猜一猜下面字的意思。
泪 氵目 苗 艹 田 歪 不正
(1)教师指导:“泪”由“目”和“氵”组成,“目”表示眼睛,从眼睛里流出的水应该是“泪”(lèi)。
(2)学生分小组交流“苗、歪”的读音与字义。
[苗:田里长出了小草,就是幼苗,读miá。歪:不正就是歪(wāi)了。]
2.我会组词
一+火=灭
山+石=岩
三+日=晶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你觉得有趣的会意字有哪些?说给大家听一听,回家后还可以向家长露一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识字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识字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关注题目,初读课文,扎实认读,关注构字,归类识记,指导写字,规范美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6 日月明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