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1 基本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1 基本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圆锥、圆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的结构特征.
2.类比几何体棱柱、棱锥、棱台的研究方法,经历从物体到几何体的抽象过程,提升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柱、圆锥、圆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难点: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抽象概括.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观看视频
让我们一起探究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吧!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旋转体.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真是物体抽象出的几何图形,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探究新知
回顾:研究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是旋转体?
答:先从几何实物出发感受空间几何体的整体结构,然后再从几何体的组成要素及位置关系出发,抽象出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一条平面曲线(包括直线)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做旋转面,封闭的旋转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旋转体.
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师生活动:教师先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为这节课的新知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研究方法和旋转体的概念,为圆柱、圆锥、圆台的学习做好铺垫.
任务1:探究圆柱的定义和特征
思考:请你例举生活中的圆柱体,类比旋转体的概念,尝试给出圆柱的概念.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
答: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一周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平行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圆柱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示,如图中的圆柱记作圆柱O'O.
任务2:探究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思考:请你例举生活中的圆锥,并观察圆锥的结构特征给出它的概念.尝试在图中标出圆锥的轴、底面、侧面、母线.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
答:旋转轴叫做圆锥的轴;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锥的底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的斜边都叫做圆锥侧面的母线. 表示:圆锥SO.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归纳得出定义和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任务3:探究圆台的定义和特征.
思考:请你例举生活中的圆台,并类比棱台给出圆台的概念.尝试在图中标出圆台的轴、底面、侧面、母线.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
答: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表示:圆台O'O.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归纳得出定义和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探究: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得到,那么圆台是否也可以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如果可以,由什么平面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
答:用平行于直角边的直线去截直角三角形,可以得到直角梯形.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一周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就是圆台.
任务4:探究圆柱、圆台和圆锥的关系
思考: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棱柱棱锥棱台的关系,那么圆柱圆锥圆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
答:圆台的上底面扩大,使上下底面全等,就得到圆柱;圆台的上底面缩小为一个点,就得到圆锥.
任务5:探究球的定义和特征.
思考:请你例举生活中的球并尝试给出球的概念.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
答:半圆以它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叫做球面,球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连接球心和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连接球面上两点并且经过球心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
表示:球常用表示球心的字母来表示,如图中的球记作球O.
任务6:探究简单组合体.
思考:图中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
答:简单组合体的构成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如图(1)(2)中物体表示的几何体;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如图(3)(4)中的几何体.
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大多是由具有柱体、锥体、台体、球等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说出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体构成,可以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三)应用举例
例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矩形绕一直线旋转所成的旋转体是圆柱;
(2)直角三角形绕其一边所在的直线旋转所成的旋转体是圆锥;
(3)直角梯形绕其一腰所在直线旋转所成的旋转体是圆台;
(4)圆面绕其任意一条直径旋转都能形成球.
解:(1)错.矩形绕其一边所在直线旋转形成的才是圆柱.
(2)错.直角三角形绕斜边所在的直线旋转形成的是两个同底圆锥的组合体.
(3)错.直角梯形绕垂直于底的腰所在直线旋转形成圆台,若绕另一腰所在直线旋转形成的是组合体.
(4)正确.符合球的定义.
例2 已知一个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1 cm,2 cm,截得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为12 cm.求圆台的母线长.
解:如图是几何体的轴截面,由题意知AO=2 cm,A’O’=1 cm,SA=12 cm.
由A'O'AO=SA'SA,得SA'=A'O'AO∙SA=12×12=6(cm),
∴AA’=SA-SA’=6(cm).
∴圆台的母线长为6 cm.
总结:求圆台母线长
求法:平行线段成比例
步骤:①找平行线②线段成比例③求解
例3请描述如图所示的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解:(1)是由一个圆锥和一个同底的圆台拼接而成的组合体;
(2)是由一个圆台挖去一个同底的圆锥后剩下的部分得到的组合体;
(3)是由一个四棱锥和一个同底的四棱柱拼接而成的组合体.
例4 如图,以直角梯形ABCD的下底AB所在直线为轴,其余三边旋转一周形成的面围成一个几何体,说出这个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解:几何体如图所示,其中DE⊥AB,垂足为E.
这个几何体是由圆柱BE 和圆锥AE组合而成的,其中圆柱BE的底面分别是⨀B和⨀E,侧面是由梯形的上底CD绕轴AB旋转形成的;圆锥AE的底面是⨀E,侧面是由梯形的边AD绕轴AB旋转而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练习巩固本节知识,深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已知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其母线长度为2,则底面半径为( )
A. 1B. 2C. 3D. 4
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
∴由已知可得2πr=πl,
∴l=2r=2,解得r=1.
故选A.
2.(多选)以钝角三角形的某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其他两边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可以是( )
A. 两个圆锥拼接而成的组合体B. 一个圆台
C. 一个圆锥D. 一个大圆锥挖去一个同底的小圆锥
解:以钝角三角形的最长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两个同底圆锥拼接而成的组合体,所以A正确;
以钝角三角形的较短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都是一个大圆锥挖去一个同底的小圆锥,所以D正确;同时排除B,C;故选:AD.
3.一个球体被平面截下的一部分叫做球缺.截面叫做球缺的底面,垂直于截面的直径被截后,剩下的线段长叫做球缺的高,球缺曲面部分的体积V=13π(3R−H)H2,其中R为球的半径,H为球缺的高.如图,若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被平面所截获得两个球缺,其高之比为H1H2=2,则体积之比V1V2= .
解:因为 H1H2=2 , H1+H2=2R ,所以 H1=43R,H2=23R ,
则 V1V2=13π(3R−H1)H1213π(3R−H2)H22=3R−43R⋅43R23R−23R⋅23R2=207 .故答案为: 207 .
4.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对许多几何体的体积计算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如方亭、圆亭、鳖臑、阳马等,其中圆亭是指圆台.如图,在圆亭O1O2的轴截面ABCD中,AB=2CD= 4 3,点M为弧CD上一点,且CM=2MD,若cs∠MO1D=58,则BC= .
解:连接O2M,DM,CM,如图,
因为在等腰梯形ABCD中,AB=2CD,
所以O1B=CD,O1B//CD,则四边形BCDO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O1D=BC.
因为CM=2MD,DM⊥CM,所以∠DCM=30∘,
在Rt△CDM中,DM=12CD= 3.
由O2D=O2M,O1O2⊥O2D,O1O2⊥O2M可得,O1M=O1D.
在△DO1M中,cs∠MO1D=O1M2+O1D2−32O1M⋅O1D=58,
解得O1M=O1D=2,故BC=2.
5.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为一丈等于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 尺.
解:如图,一条直角边(即枯木的高)长20尺,另一条直角边长5×3=15(尺),
因此葛藤的最短长度为 202+152=25(尺).故答案为:25.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反复巩固圆柱、圆锥和圆台、球以及简单组合体的定义和特征,能够灵活运用.
(五)归纳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你都学到了什么?
认识一个几何体,基本思路:先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类比棱柱、棱锥、棱台结合旋转体的概念逐个探究了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8.1 基本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1 基本立体图形第二课时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1 基本立体图形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想,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