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六十五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六十五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六十五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六十五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六十五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六十五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粗犷(guǎng) 惭愧(chǎn) 应和(hè) 贮蓄(chù)
    B. 侍弄(shì) 蝉蜕(tuì) 秕谷(bǐ) 雕镂(lóu)
    C. 徘徊(huái) 草垛(duǒ) 祷告(tá) 一霎(chà)
    D. 姊妹(zǐ) 荫蔽(yīn) 德祥(xiáng) 匿笑(n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偶倘 酝酿 菡萏 茫然无措B. 朗润 心绪 云宵 根深蒂固
    C. 静谧 沁凉 澄清 各得其所D. 分歧 取读 莅临 咄咄逼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艺术节那天,全体师生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澎湃的热情在校园里尽情飞扬。
    B. 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C. 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荒漠,勘探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垦出一块又一块良田。
    D. 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记者在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外国友人翻来覆去的那句经典老话——“中国功夫,Great!”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看了钟南山院士与孩子们的书信交流,使得我们心灵受到很大触动,忍不住热泪盈眶。
    B. 宅家上网课,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孩子因线上学习引起的近视、视疲劳等发生。
    C.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辉煌的书法艺术赋予人们的不只是感官上的美感,更是书法思维中所蕴含的艺术哲学。
    D.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广大医护工作者为确保人民健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即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5.默写。
    (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_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 ______ 。(《峨眉山月歌》李白)
    ③ ______ ,若出其中。(《观沧海》曹操)
    ④ 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⑤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 。(《<论语>十二章》)
    ⑥ ______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2)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①秋,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伤的角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写出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 ______ , ______ 。”《天净沙•秋思》
    ②关心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 ______ , 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了他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6.根据《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请你为同学们推荐《朝花夕拾》,下面是演讲稿片段,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填写书名)。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有描述在园子里挖何首乌、捕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① ______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② ______ 《无常》;还有体现让他一直深感愧疚,并因此远赴日本求学的《父亲的病》等作品。这些作品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2) 根据下面人物描述,写出作品中对应的人物姓名或称呼。
    ①他身材高大,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他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 ______
    ②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______
    (3) 阅读《朝花夕拾》之后,在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提炼出两个关键词。请任选一个,结合书本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温情批判
    我选的词是 ______ 。认识 ______ 。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端午节为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地。过端午节时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举行龙舟竞渡活动。
    (1) 根据材料,给“端午节”下定义。
    (2) 请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宣传。
    包粽子赛龙舟敲锣打鼓庆佳节万户千家
    上联:念故人 ______
    下联:庆佳节 ______
    (3) 请以“端午节”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古诗词与中国画,分属文学与艺术两大门类,二者之间的跨界融合,早在 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诗画合璧的中国画,逐步发展为东方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样式。
    千百年来,诗与画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并化为中国人品性磨练、自身修为、知常达变、人格塑造的一种独特方式。
    苏轼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精神境界上将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共通之处讲得更加透彻,推动了中国画“以诗入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创作潮流。
    (《人民日报》2021年04月04日第08版)
    材料二:
    在我们的传统的审美体系中,诗为道,书为器,画为技。古人还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工于事者谓之技。无独有偶,在西方美学体系中,诗为精神层面,书为物质层面,画为表现层面。诗是由文字写出来的,而文字又是由最早的画抽象而来的,书法和绘画的最高境界都是诗。所以,书法和绘画的审美,也是诗性的,是动态的,意趣的,也是不确定的。
    王维提出了一个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概念,他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到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他将诗书画三者的关系概括为“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通俗的领会就是当诗歌不能尽兴表达时,我们就通过酣畅淋漓的书写来表达,古代许多诗人都是书法家和画家。苏东坡还说“书乃诗之余”。他的这些观点,被宋人广泛认同,到了元明清,达到了巅峰。石涛、八大山人,徐渭、乃至近现代的黄宾虹等人,都是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人物,诗书画的高度统一,也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审美张扬到了极致。
    (远村:《诗书画“三位一体”是文人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材料三:
    《明皇幸蜀图》作为唐代著名的青绿山水,主要描绘“安史之乱”这一历史典故,画家在创作时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很好地回避了唐玄宗逃难蜀地时的狼狈景象,以一派帝王游春的繁华场景取而代之。
    清代乾隆皇帝的题跋:“青绿关山迥,崎岖道路长。客人各结束,行李自周详。总为名和利,那辞劳与忙。年陈失姓氏,北宋近乎唐。”题跋用笔周正劲健、圆转饱满,从点画到结字透露着雍容华贵的气息。墨色并不浓艳,筋骨丰美,不乏豪情。乾隆题跋时已是六十余岁,唐明皇遇安史之乱时也已古稀之年。这两位帝王皆是前期励精图治,后期昏聩铺张。我们可以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梳理画面题跋带给我们的信息。
    (王从阳《明皇幸蜀图》赏析)
    材料四:
    宋以来,诗画一律的观点成为主流。诗,不直白,以比兴手法抒心志创设境界,这需要丰厚的文化积淀。不是文人大约画不好中国画,因为没法通达笔墨的精神内蕴。
    诗与画的密切关系,历代画论皆有论述。元代以来的大画家几乎都能诗,宋徽宗亲任画院院长时,出题目考试都是诗句,绘画即使不题诗,画面也必须要有诗的意蕴,要做到“画中有诗”。这是诗意的要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中国画最独特的一点即笔墨性。中国画的笔墨性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书写性,即它是“写”出来的。中国画中的线有起伏顿挫,畅缓疾徐,完全是情绪记录,是书写出来的,它从书法中来,所以赵孟頫说书画同源。
    中国画也有程式性,画水、画石、画树皆有规律,山水、花鸟、人物亦有用笔规律。情趣理趣要并重,自由意志必须与程式规律结合。中国古代每一个大师都有新意,但肯定又都遵循着笔墨规律,在尊重笔墨规律的基础上,抒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
    (程大利《中国画的特点:文人性、诗性、笔墨性》)
    (1) 关于中国诗画关系的描述,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______
    A.中国画的诗画合璧进程在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并发展为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
    B.诗与画已化为中国人品性磨练、自身修为、知常达变、人格塑造的一种独特方式。
    C.诗为道,画为技。诗和绘画的审美,是诗性的,是动态的,意趣的,是不确定的。
    D.苏东坡的“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诗书画关系的观点得到宋人广泛认同。
    (2) 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一项是 ______
    A.苏轼推动了中国画“以诗入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创作潮流。
    B.《明皇幸蜀图》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描绘了唐玄宗逃难蜀地的狼狈景象。
    C.《明皇幸蜀图》题跋体现两位帝王前期励精图治,后期昏聩铺张的事实。
    D.徽宗任画院院长时出题目考试用诗句,因为元代以来大画家几乎都能诗。
    (3) 结合四则材料做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从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看出王维已经有了诗画融合的尝试。
    B.古代许多诗人都是书法家和画家,他们有时也会通过酣畅淋漓的书写来表达诗歌所不能表达的情感。
    C.清代乾隆皇帝对《明皇幸蜀图》的题跋用笔透露着雍容华贵的气息,墨色虽不浓艳,却也显露豪情。
    D.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不是文人就难以画好中国画,因为没法通达笔墨的精神内蕴。
    (4) 结合材料试概括中国画的特点。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爱的缺口
    ①从小到大,我一直固执地认定:母亲许给我的每样爱,都是带缺口的。
    ②年少时,家里的孩子每次添置新衣,母亲总让妹妹先去挑选,原因很简单,妹妹的年纪小,选不到中意的衣物便要闹情绪,哭鼻子,而我则是个永远没有态度的“闷葫芦”,早就习惯了母亲赐予我的“逆来顺受”。高考那年母亲对待我和妹妹两人的志愿填报一事也持有不同态度,她固执地让我去报考本市的一所师范学校,说是省钱的同时还能安置工作,将来吃穿嫁人都不愁,却让妹妹去读外省的一所重点大学。
    ③面对母亲的偏心,我表面上虽不言语,心中却对她充满怨怼,并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上人”,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④带着一种不服输的倔强劲儿,我顺利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如约返乡,做了一名小学教师。从登上讲台的那天起,我便坚守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在自己熟悉的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几年工夫,我所执教的班级成绩突出,优秀率和及格率均达到全校之首,得到家长和学校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我个人执教的语文课多次获奖,撰写的论文陆续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自己还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事业成功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一份心仪的爱情,并于婚后将自己的小家安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
    ⑤岁月催人老, 如今的我迈进不惑的门槛,母亲则变成一株腰身渐弯的廊下柳。为着一份不舍的牵念,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返乡一次,洗涮之余,还要给母亲多备一些吃用之物,顺便给她放些零用钱。对此,母亲总是欣然收下,并不客气,我也早就习以为常。
    ⑥上周六,我照例驱车去看母亲。老人很高兴用满满一桌家乡菜款待了我。午后的阳光奇暖, 我和母亲躺在炕上唠家常,聊着聊着母亲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从炕头的夹壁墙内取出一个神秘的包裹,说是特意送给我的。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是码得齐整的两捆现金。母亲笑着告诉我,这些钱都是我平日里送给她的,几年来她分文没花,一直给我攒着呢。母亲还说人老了,家里的开销自然也就少了,这些钱她留着也没用,索性一并转还给我。
    ⑦我不解地望向母亲,嗔怒着推辞道:“娘,您怎么说出如此见外的话?这些钱本来就是孝敬您的,我绝对不能要!”母亲见状,柔声向我说明原因:“菊啊,娘知你性格憨实,打小儿心善,不懂防人之术,我当年刻意将你留在身边,是怕你在外面受了欺负也不懂声张。这些年来,你明里暗里给我的零用钱真的不少,就连我的日常用药也向来你担负着。近两年,娘的岁数大了,心里总感觉亏欠你,这两万元钱就当作我的一种补偿吧,将来娘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这些钱就等于是娘给你的一点儿念想……”我的眼角瞬间潮湿一片。为了不驳母亲的好意,我将钱收好,打算回城后帮她转存银行。
    ⑧天黑之前,母亲催我速速返城。车子开出村口的一刹那,我的泪终于滴落下来。感谢母亲,她用一份有缺口的爱,鼓励我在获得生活安逸的同时,一直鼓足勇气倔强前行。
    (孟祥菊 /文,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1月,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来刻画母亲形象,突出母亲对孩子的爱。
    B.第⑦段我嗔怒着推辞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对母亲还钱行为的怨恨深重。
    C.文中母亲转还给我两万元钱是对我的一种补偿,也是留下一点她的念想。
    D.本文标题新颖。“爱的缺口”其实是母亲对我“偏心”的爱,点明了文章主旨。
    (2) 按要求赏析文章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如今的我迈进不惑的门槛,母亲则变成一株腰身渐弯的廊下柳。(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我和母亲躺在炕上唠家常,聊着聊着母亲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从炕头的夹壁墙内取出一个神秘的包裹,说是特意送给我的。(从描写角度赏析)
    (3) 有人认为,母亲的爱并无“缺口”,文章标题应改为“爱的陪伴”,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几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无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
    B.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
    C.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3) 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B.“家君”是指“我的父亲”,是元方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C.写的是客人被元方反驳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语言变化生动,也表明客人是知错能改的人。
    D.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的。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谢公泛海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①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②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③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唱:提议。②神情:精神兴致。王:同“旺”。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诞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③承响:承,应声。响:声音。
    (1) 请给划线句子断句。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2) 文中的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潮平两岸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3.请以《 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 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有误,“惭愧”的“惭”应读作“cán”,“贮蓄”的“贮”应读作“zhù”。
    B.有误,“雕镂”的“镂”应读作“lòu”。
    C.有误,“草垛”的“垛”应读作“duò”,“祷告”的“祷”应读作“dǎ”,“一霎”的“霎”应读作“shà”。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答案】C
    【解析】A.有误,“偶倘”应写作“徜徉”;
    B.有误,“云宵”应写作“云霄”;
    C.正确;
    D.有误,“取读”应写作“取缔”。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A
    【解析】A.有误,“花枝招展”意思是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全体师生有男有女,本句用来形容全体师生,用错对象。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C
    【解析】A.有误,缺主语,可删掉“使得”;
    B.有误,句式杂糅,可删掉“发生”;
    C.正确;
    D.有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把“即”改为“都”。
    故选:C。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病句辨析及修改类题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答案】【小题1】正是江南好风景,思君不见下渝州,日月之行,回乐烽前沙似雪,思而不学则殆,遥怜故园菊
    【小题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答案:
    (1)①正是江南好风景
    ②思君不见下渝州(注意“渝”的书写)
    ③日月之行
    ④回乐烽前沙似雪
    ⑤思而不学则殆
    ⑥遥怜故园菊
    (2)①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答案】【小题1】《藤野先生》,《五猖会》
    【小题2】范爱农,阿长
    【小题3】温情,《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充满温情,追忆了淳朴善良的保姆阿长为自己买《山海经》的故事,抒发了对她诚挚的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有描述在园子里挖何首乌、捕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藤野先生》;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五猖会》《无常》;还有体现让他一直深感愧疚,并因此远赴日本求学的《父亲的病》等作品。这些作品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①联系“他身材高大,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他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可知,“他”是范爱农。
    ②联系“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可知,“她”是阿长。
    (3)本题考查名著评价。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
    示例二:批判;作者在《五猖会》这篇文章中,写自己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对错误教育给给予了批判。
    答案:
    (1)《藤野先生》《五猖会》
    (2)①范爱农 ②阿长
    (3)示例:温情;《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充满温情,追忆了淳朴善良的保姆阿长为自己买《山海经》的故事,抒发了对她诚挚的感情。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答案】【小题1】万户千家包粽子
    【小题2】敲锣打鼓赛龙舟
    【小题3】
    【解析】答案:
    (1)示例:端午节是五月初五我国民间的一个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2)示例:万户千家包粽子 敲锣打鼓赛龙舟
    (3)示例:采一束避邪的艾叶挂在门口,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放到餐桌,打一壶馥郁的醇酒盛满酒杯,祝愿您端午安康。
    (1)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先确定主干部分“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等填充到句子中即可。
    (2)本题考查对联。组合对联时,先找出字数结构相同、词性一致、意义相对或相近的短语。“敲锣打鼓”对“万户千家”“包粽子”对“赛龙舟”。再根据短语意义进行组合,组合起来通顺合理,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以“端午节”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即可。
    示例:煮一锅香甜的粽子放到餐桌,打一壶馥郁的醇酒盛满酒杯,祝愿您端午安康。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8.【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
    【解析】(1)ABD.正确;
    C.有误,材料二原文提到应是书法和绘画的审美拥有诗性的、动态的、意趣的、不确定的特点,而非诗和绘画的审美拥有以上特点。
    故选:C。
    (2)A.正确;
    B.有误,“描绘”一词有误,应为“回避”;
    C.有误,“体现”一词有误,“两位帝王前期励精图治,后期昏聩铺张的事实”是作者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梳理出来的,而非由题跋直接体现;
    D.有误,前后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在原文中两者为并列关系,共同说明诗与画的密切关系,且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故选:A。
    (3)ABC.正确;
    D.有误,材料四原文“不是文人大约画不好中国画”表推测语气,选项中用“就”字则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
    故选:D。
    (4)结合材料一“古诗词与中国画,分属文学与艺术两大门类,二者之间的跨界融合,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材料二“所以,书法和绘画的审美,也是诗性的,是动态的,意趣的,也是不确定的”,概括为:国画与古诗词、书法紧密结合,相互贯通,具有诗性的、动态的、意趣的、不确定的审美特点;结合材料四“宋以来,诗画一律的观点成为主流。诗,不直白,以比兴手法抒心志创设境界,这需要丰厚的文化积淀”,概括为:中国画的笔墨含有丰富的精神内蕴,要求画家具备丰厚的文化积淀;结合材料四“中国画最独特的一点即笔墨性。中国画的笔墨性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书写性,即它是‘写’出来的。中国画中的线有起伏顿挫,畅缓疾徐,完全是情绪记录,是书写出来的,它从书法中来,所以赵孟頫说书画同源”,概括为:中国画具有书写性的特点,画中的线有起伏顿挫,畅缓疾徐的特点,完全是情绪记录;结合材料四“中国画也有程式性,画水、画石、画树皆有规律,山水、花鸟、人物亦有用笔规律。情趣理趣要并重,自由意志必须与程式规律结合”,概括为:中国画具有程式性的特点,画山水、花鸟、人物都有用笔规律,讲究情趣与理趣并重,自由意志与程式规律结合。
    答案:
    (1)C
    (2)A
    (3)D
    (4)①中国画与古诗词、书法紧密结合,相互贯通,具有诗性的、动态的、意趣的、不确定的审美特点;②中国画的笔墨含有丰富的精神内蕴,要求画家具备丰厚的文化积淀;③中国画具有书写性的特点,画中的线有起伏顿挫,畅缓疾徐的特点,完全是情绪记录;④中国画具有程式性的特点,画山水、花鸟、人物都有用笔规律,讲究情趣与理趣并重,自由意志与程式规律结合。
    本文是以“诗画”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第四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9.【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CD.正确。
    B.有误,因为第⑦段中我“嗔怒着推辞”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对母亲还钱行为的不解和意外,并非“怨恨深重”。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腰身渐弯”比作“廊下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因为常年操劳和年纪大了,腰身如垂下的柳一样弯曲的特点,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心疼、怜惜、关爱之情。②这句话从描写角度来看,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首先,“我和母亲躺在炕上唠家常”是场景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营造出一种温馨、亲密的氛围。接着,“聊着聊着母亲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这里通过“忽然想起”的神态描写,展现了母亲在聊天过程中突然想起了某件事情,为下文母亲取出神秘包裹做铺垫。然后,“从炕头的夹壁墙内取出一个神秘的包裹”,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详细描述了母亲取包裹的过程,突出了包裹的神秘感,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最后,“说是特意送给我的”则是对母亲语言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包裹的特别和母亲对我的关爱。通过这些描写,作者生动地展现了母女之间温馨、亲密的互动,以及母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3)本题考查对人物做法探究。标题的赏析。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赞同与否均可。如赞同改标题,可从本文叙写了“我”感受母爱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母爱的陪伴下实现的这方面阐述理由。如不赞同改标题,可从“缺口”贯穿全文,是文章线索,能引发读者思考等角度阐述理由。
    答案:
    (1)B
    (2)①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因为常年操劳和年纪大了,腰身弯曲的特点,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心疼。
    ②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母亲在聊天过程中突然想起了某件事情,并从炕头的夹壁墙内取出一个神秘的包裹送给我的场景,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包裹的神秘感。
    (3)示例一:我赞同这种改法。“爱的陪伴”是指“我”在母爱的陪伴下,最终体会母亲的用心良苦。从母亲刻意留“我”在身边,到后来给“我”两万元作为“补偿”看,母亲并没偏心,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因此标题改为“爱的陪伴”更能突出主旨。
    示例二:我不赞同这种改法。“爱的缺口”是指不完美的爱,“爱的缺口”是叙事线索,围绕着“我”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事而展开,标题点明了主旨,使抽象的爱变得形象化。写出了母亲的爱带有偏心,正是母亲带有“缺口”的爱鼓励“我”在获得生活安逸的同时,继续鼓足勇气前行。
    文章记叙了母亲“爱的缺口”具体表现:年少时,逢年过节添新衣,母亲总让妹妹先挑选,“我”“逆来顺受”;高考那年,母亲让“我”报考本市师范学校,让妹妹读外省一所重点大学。带着一种不服输的倔强劲儿,“我”顺利考入师范学校,工作后,“我”渐渐理解了母亲。结尾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谢之情。
    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句式的结构特点等方面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10.【答案】【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当时/按时。
    B.不同,太阳/每天。
    C.相同,信用。
    D.不同,高兴/以……为乐。
    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①重点词:未若,不如,因,乘,趁。句意:不如比作柳乘着风飞舞。
    ②重点词:惭,感到惭愧;引,拉,牵拉。句意:(那位)朋友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拉他。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怒”不是客人被元方反驳后的神态,是其在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开后的态度表现,没有表明客人是知错能改的人。
    故选:C。
    答案:
    (1)C
    (2)①不如比作柳乘着风飞舞。
    ②(那位)朋友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拉他。
    (3)C
    参考译文:
    (一)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11.【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为: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故断为: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根据文中的“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公徐云如此将无归”可以看出谢太傅是一个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人。
    答案:
    (1)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2)谢太傅是一个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人。
    【小题2】
    【解析】参考译文: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句子划分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12.【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画面的能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
    (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第三联的内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旧的一天消逝了,旧的一年也过去了,而诗人却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别说是回家,就是家书也要托付给春光中北归的大雁,由此可体会出作者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还有浓浓的乡愁。
    答案:
    (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
    (2)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却无法回到故乡的一种遗憾。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小题2】
    【解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3.【答案】友谊就在我身边 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朋友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朋友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
    深秋,那天,天空灰蒙蒙的,窗外飘着小雨,风毫不客气地刮着,增添了几分寒意。
    我和她闹矛盾了。
    她学过跆拳道,我却不会。我的成绩比她好。那天发下了数学试卷,我考98分,她考81分,作为朋友,我默默地走过去,轻轻拍打她因哭泣而发抖的肩膀,却换来了她无情的对视,她抬起头来,面无表情地望着我,大声吼道:“考得好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考试比我好吗,就知道笑话别人,就知道狂妄自大,有本事你跟我比拳头!”
    我惊呆了,一向活泼的她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我小心翼翼地上前去抓住她的手:“没事吧,我不是来嘲笑你的。”她用力挣开了我的手,没好气地丢下一句话:“我们绝交吧,你这样的‘学霸’我可交不起!”
    我的眼里溢满泪水,怔怔地站在那儿,这个女孩还是她吗?她从不乱发脾气,仅仅一次,因为别人嫉妒我,她才和别的班同学争吵起来。我渐渐不相信友谊了。
    那一天,除了上午的对话外我们之间一直保持沉默。
    第二天,又是雨天。学校开运动会,我负责女子800米跑步,由于体力不足,我在赛跑途中突然跪倒在跑道上,她看见了,拿着毛巾和雨伞匆匆跑过来,跪在我旁边,擦干我头上的雨水和汗水,急切地问我:“你还好吗?快跟我回班级休息一下。”
    她慢慢地扶我回班级,一边给我倒水一边说:“你也真是的,平时跑步肺活量就不足,干嘛要撑着跑下来呢?真让人操心!”我问她:“你不讨厌我吗?我们不是绝交了吗?”她无奈地望了我一眼:”我昨天只是心情不好,所以才说出那样的话,我才不要和你绝交呢!我还要靠你辅导我学习,我还要教你跆拳道哩!对不起!“她愧疚地笑着,又转变成以往单纯的微笑。
    她笑了,我也笑了。
    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微风赶走了冷风,吹走了乌云。风和日丽。原来,友谊可以这么暖。
    原来,友谊一直就在我身边,一刻也未曾离开。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写作。
    第一,审题与立意。题目包含这样几个关键信息:要填写的词、我、身边。“我”表明叙事的主体是作者本人,是“自我”;“身边”表明靠得很近,暗示人、事、物、景都与“我”相关,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此,凡是以叙写并讴歌与自己有关联的、美好的事物(包括人、事、物、景、现象、情感等)为主题的构思,都是切合题目要求的。“就在我身边”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从身边的人写起,从身边平凡的人们身上发现他们的善良、宽容、勤劳等优秀品质,学习他们的快乐、文明、守纪的日常行为,赞美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高尚人格。
    题目可以补充为:幸福就在我身边、友谊就在我身边、亲情就在我身边、阳光就在我身边、春天就在我身边、快乐就在我身边、宽容就在我身边等。
    第二,选材与构思。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例如,填写的词语是“爱”就可以这样写:在家庭里始终得到大人的呵护关爱,在学校多次得到老师同学无私的关爱帮助,从中体现“爱”就在我身边。再如拟题目为“美就在我身边”,叙写自己学习绘画这件事。先叙述自己认为很好的作品却得不到老师赏识和肯定,再写在一堂平常的美术课上,一只普通不过的豁口旧花瓶,引起了自己的深思,在细心地观察下,发现了它原本应有的那种美感后,真实地记录了它曾经带给人们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最后写感悟点明中心:美是到处都有,只是缺少发现。它不在于外表,而在于丰富的内蕴。在写法上,最好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在表达方式上,应以叙事为主,合理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到升华。此外还可以从感恩、珍惜当下等方面选材,让自己的作文立意深刻一些。
    这篇文章以友谊为主题,通过一个关于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故事,表达了对友谊的思考和感悟。文章通过选择寒冷且阴沉的深秋天气的描写,增加了故事情节的氛围和张力。选材方面,作者选择了一个发生在朋友之间的矛盾,通过主人公的反应和表现展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情和友谊。这个故事情节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和情感冲突,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在写法上,文章叙述流畅自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话,将读者带入了故事情境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最后的和解和友谊的重建。同时,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情感表达真挚动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这篇作文选材合适,情节紧凑,语言生动,通过一个故事向读者传递了友谊的真挚和珍贵。同时,文章透过矛盾和冲突,强调了友谊中的包容和理解的重要性。整体上,这篇作文写法恰当,感人至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联想。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九十七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九十七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