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设计)第2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优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优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第2课时,内容包括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2.内容解析
    本节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第二部分是乘法的运算律及其简单应用. 注重引导学生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与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中负号问题的处理(包括若干个非零有理数相乘符号法则的应用,以及分配律使用时负号的处理).选择一定量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以巩固若干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及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运算律.
    运算律主要用于简化运算.在整个代数内容的学习中,运算律都占有重要地位.例如,整式加减法,就是根据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把同类项结合在一起,而同类项合并的根据及时分配律.为将来后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熟练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并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并能熟练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目标解析
    (1)学习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是两个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拓展,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个有理数相乘,其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这一结论可能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探究获得.对于若干个有理数相乘时“若有一个因数为零则其积为零”这一条法则的明确,既是为了提高运算速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先读题审题、看清题目、弄懂题意再着手解题的良好习惯.
    (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恰当地运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可以使乘法运算变得简洁.有理数乘法的三条运算律,通常需要综合和同时使用,还可以从正、反两个方向应用,进而可以使有理数乘法运算更快捷、更准确.特别是乘法的分配律,要通过一定量题目的训练,让学生体会运用乘法运算律的必要性.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多个有理数相乘,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是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学生未必能感受到,随着学习的知识丰富,多个有理数相乘还可以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况且有些时候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时出错的几率还比较大,因此学生对运算律这个新知识可能本身不太愿意运用其去简便计算,还更倾向于以往按顺序依次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正确、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有理数乘法法则:
    1.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 任何数和零相乘,都得0.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计算不为0的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步骤是:
    1. 先确定积的符号.
    2. 再计算积的绝对值.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有理数乘法法则,回忆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情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新知探究
    问题1:观察下列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5); (2)2×3×(-4)×(-5);
    (2)2×(-3)×(-4)×(-5); (4)(-2)×(-3)×(-4)×(-5).
    追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分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归纳结果: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
    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偶数)
    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奇数)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三)典例分析
    例1:计算:
    (1);
    (2).
    解:(1)
    =
    =.
    (2)
    =
    =6.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注意讲解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各个乘数的绝对值相乘,作为积的绝对值).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的运算依据.
    思考:你能看出下式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
    7.8×(-8.1)×0×(-19.6).
    追问: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其积等于 .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训练,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多个有理数的运算规律进行运算.
    (四)新知探究
    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1)5×(-6); (2)(-6)×5;
    (3)[3×(-4)]×(-5); (4)3×[(-4)×(-5)].
    追问:请再举几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计算过程能够使用简便方法.这样做有没有依据?小学里数的运算律在有理数中是否适用?导入运算律.
    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 a(bc).(推广:abc= (ab)c= a(bc) = (ac)b.)
    师生活动:教师解释用公式表示的形式中:这里的a、b可以取任意的有理数,讲解“a×b→a•b→ab”的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抽象思维的机会.
    问题3:从这几个例子中大家能得到什么?
    5×[3+(-7)]=5×(-4)=-20;
    5×3+5×(-7)=15-35=-20;
    5×[3+(-7)]=5×3+5×(-7).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计算,比较结果,讨论归纳出分配律.全班交流,规范分配律的两种表达形式:文字语言、公式形式.
    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ab+ac.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入乘法运算律.
    (五)典例分析
    例2:用两种方法计算:
    .
    解:方法1:


    =-1.
    方法2:

    =3+2-6
    =-1.
    追问1:比较上面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
    追问2: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小?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的运算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能自觉地去运用运算律便捷地解决问题.
    (六)当堂巩固
    观察下列计算过程,看其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运算过程是否存在错误?哪里出现了错误?请指正.
    计算:.
    解:原式=
    =-8-18+4-15
    =-41+4
    =-37.
    正解:

    =-8+18-4+15
    =21.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提醒学生:
    1. 用分配律时,一定要注意符号不能弄错、弄丢;
    2. 括号外一项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相乘,不能漏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感知运用运算律时的易错点,自己运算时避免出错.
    (七)能力提升
    用简便方法计算:
    (1); (2);
    (3); (4)(-84)×302+63×302-(-20)×302.
    答案:(1)-10;(2)7;(3);(4)-302.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练习,板演,互相纠错与全班纠错相结合.注意提示学生方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能力提升,使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八)感受中考
    (2020•呼和浩特2/24)2020年3月抗击“新冠肺炎”居家学习期间,小华计划每天背诵6个汉语成语.将超过的个数记为正数,不足的个数记为负数,某一周连续5天的背诵记录如下:+4,0,+5,-3,+2,则这5天他共背诵汉语成语( )
    A.38个 B.36个 C.34个 D.30个
    【分析】根据总成语数=5天数据记录结果的和+6×5,即可求解.
    【解答】解:(+4+0+5-3+2)+5×6=38个,
    所以这5天他共背诵汉语成语38个,
    故选:A.
    【设计意图】通过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考什么,进一步了解考点.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
    1. 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的个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当负因数的个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为0.
    2. 乘法运算律能使运算过程简便,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能否灵活合理地应用运算律是运算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认识,进而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
    (十)布置作业
    P38:习题1.4:第7题(1)(2)(3)、第8题(2)(4) ;
    P39:习题1.4:第14题.
    五、教学反思
    对于多个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是这样突破的:①探究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可以利用两个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若干个具体的正、负数相乘逐一计算验证,得到“若干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的结论.②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先根据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然后再把各因数的绝对值相乘.若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其积为正数;若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其积为负数.③多个有理数相乘,若有一个数是0,则可以不逐一计算,直接得出最终结果为0.反之,如果若干个有理数相乘的积为0,那么这些因数中,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对于乘法的运算律是这样突破的:①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有3条,分别是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与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类似,只是运算不同而已,一个是加法,一个是乘法.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是“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有理数乘法的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教学时,可以使用类比的方法,既给学生以熟悉感,同时又要说明区别.②分配律涉及到有理数的乘法、加法两种运算.正向运用去掉了括号,逆向运用提取了公因数,因此,乘法的分配律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材例4就是乘法分配律正向运用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的例子.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用可以变和为积,使得运算简便,可以应用于以后要学习的合并同类项、代数式化简等问题.③使用乘法的三条运算律与加法的运算律一样,一定要注意将有理数的符号作整体的移动,不能将符号丢掉或弄错.同时需要注意,两个或三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律,可以推广到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的情况,建议通过编制多个具体的非零有理数相乘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加深对多个有理数相乘时可以使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理解.④用字母表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ab=ba,abc= (ab)c= a(bc), a(b+c)= ab+ac,目的是表明运算律具有一般性,即表达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有理数,可正、可负、可为0.同时,还需要提请学生注意,这三个运算律都既可以正向使用,也可以逆向使用.要通过编制一些正、逆向使用的练习题,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运算律的必要性,争取让学生能够熟练和灵活应用乘法的运算律.

    相关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优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优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组探索,归纳法则,讨论小结,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 有理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 有理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