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三校联考九年级(上)11月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三校联考九年级(上)11月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S—32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序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涂黑)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煤气燃烧B. 钢铁生锈
C. 葡萄酿酒D. 酒精挥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葡萄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 正确的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B. 量取液体
C. 读液体体积D. 加热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置于试管口正上方悬空滴加,不可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口或触碰试管内壁,A选项正确;
B、量取液体时,取下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瓶口,标签向着手心,图示操作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B选项错误;
C、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持平,图示操作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量取的液体偏少,C选项错误;
D、加热液体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呈45°角倾斜,试管口不可对着人,图示操作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D选项错误。
故选:A。
3. 我省各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市民应该积极参与。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 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C. 用LED灯作为光源照明,节约能源
D. 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绿色出行,能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保护环境,该选项做法正确;
B、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C、用LED灯作为光源照明,节约能源,也能保护环境,该选项做法正确;
D、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该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B。
4.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都由原子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
A. 水、干冰B. 氯化钠、硫酸铜
C. 氦气、氨气D. 金刚石、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为碳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 高铁酸钠(Na2FeO4)是高铁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B. +4C. +5D. +6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则(+1)×2+x+(-2)×4=0,故x=+6,故选:D。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作火箭助燃剂B. 氢气填充气球
C. 生铁铸造铁锅D. 铜用于制造导线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详解】A、氧气用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氧气的助燃生,利用氧气的化学性质,故A正确;
B、氢气填充气球是利用氢气的密度小,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生铁铸成铁锅,在这里主要体现形状的改变,是物理变化,利用物理性质,故C错误;
D、铜用于导线是利用其良好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8. 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氮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78%
B.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 工业制氧气是分离液态空气,属于分解反应
D.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
B、氧气可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符合题意;
C、工业制取氧气是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均会导致酸雨的发生,均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粒子共表示3种元素B. ③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①和④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 ①和②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①②③④的质子数分别为17、11、17、35,有三种,所以它们表示三种元素,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③的质子数为17,属于氯元素,氯字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①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①②两种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①和②元素位于同一周期,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生活中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水分子体积变大
B. 交警查酒驾时,闻到酒精气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增大,而水分子体积在这一过程保持不变,A选项错误;
B、交警查酒驾时,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B选项正确;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运动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C选项正确;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是因为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阳光下水分子温度更高,运动速率更快,衣服更易晾干,D选项正确。
故选:A。
11. 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能量观: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伴随能量的变化
B. 元素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 分类观:水、氯化氢、二氧化碳都属于化合物
D. 微粒观:氧元素、硫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正确,如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和电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错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水、氯化氢、二氧化碳都属于化合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氧元素、硫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 雄黄酒可以驱逐蛇和害虫,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4S4,组成它的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s4S4是一种化合物B. 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g
C. 两种元素都为非金属元素D. 硫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
【答案】B
【解析】
【详解】A、As4S4是由As、S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符合题意;
C、由“石”字旁可知, 砷元素和硫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硫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是生活常见用品,这里的“碘、铁、钙”理解为( )
A. 分子B. 原子C. 元素D. 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则这里的“碘、铁、钙”是指元素,故选C。
14. 有关SO2、CO2两种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氧化物B. 都含有氧元素
C. 都含有氧分子D. 每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两种物质的组成都符合氧化物的概念,都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B、SO2、CO2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
C、两种物质都是化合物,都不含有氧气,故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D、两种物质都含有氧原子,每个分子中含有的2个氧原子,故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B. 催化剂一定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
C. 二氧化锰可以催化所有反应
D. 同一个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二氧化锰不能催化所有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同一个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 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 空气、水、氦气
B. 海水、氯酸钾 (KClO3)、氢气
C. 五氧化二磷、氮气、氯气
D. 稀有气体、二氧化锰、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详解】A、空气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水属于氧化物,氦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氟气属于单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B、海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氯酸钾 (KClO3)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氢气属于单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氮气属于单质、氯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氯气属于单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含有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6
B. 维生素C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
C. 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错误;
B、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则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错误;
D、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正确。
故选D。
18.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所有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分子都比原子大
B.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所有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所有的分子不都比原子大,例如氢分子比汞原子小,故错误;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电子,故C错误;
D.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氖原子与水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19.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可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 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A错误;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溶液中,与水分解结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正确;
C、将带火量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可以助燃,氧气不可以燃烧,C错误;
D、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D错误。
故选B。
20. 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足量蜡烛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4%
B. 红磷燃烧过程中,容器内物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C. 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红磷耗氧量较多
D. 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3%
【答案】C
【解析】
【详解】A、蜡烛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可知 ,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其他气体的体积分数为84%,包括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错误;
B、红磷燃烧过程中,固态的磷与气态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容器内物质状态发生改变,错误;
C、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有剩余,其中红磷燃烧后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蜡烛,说明红磷耗氧量较多,正确;
D、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蜡烛会在氧气体积分数为14%时熄灭,红磷在氧气体积分数为10%时熄灭,氧气体积分数不可能降至3%,故D错误。
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两个氮原子_________;
②一个二氧化氯分子__________ ;
③三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______;
④标出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2)依据下列符号中“2”的表示含义,按要求选择对应字母序号填空:
a. b.H2O c.2NO d.
①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
②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__________。
【答案】(1)①. 2N ②. ClO2 ③. ④.
(2)①. b ②. a
【解析】(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1个二氧化氯分子可表示为: ClO2;;
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④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显-2价,磷元素显+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可表示为:;
(2)①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故选b;
②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故选a。
22.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写出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的化学符号________,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
(2)以下是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填序号),A粒子与第二周期________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3)第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第11号元素和第16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
【答案】(1)①. Al ②. 26.98
(2)① AC ②. 锂
(3)①. 得到 ②. Na2S
(4)质子数不同
【解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化学符号表示为Al;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其中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其中A与C质子数相同,故两者均属于同一种元素(钠元素);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A粒子为钠原子,第二周期中锂与钠同属于一族,两者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第二周期中与A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锂元素的原子;
(3)第16号元素原子是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硫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而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其元素常显-2价;第11号元素是钠,常显+1价,与硫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S。
(4)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3. 是生命之源,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有关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天然水的净化(实验流程及装置如图1所示)
(1)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若经过此操作后,所得液体M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一条即可)。
(2)净化后的水通过实验④制取蒸馏水,需要在a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________。
实验二:探究水的组成(实验装置如上图图2所示)
(3)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玻璃管b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玻璃管b中产生6mL气体,则另一只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mL。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答案】(1)①. 引流 ②. 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
(2)加热时液体出现暴沸
(3)①. 氧气##O2 ②. 12
(4)①. 水氢气 +氧气 ②. 氢、氧元素
【解析】(1)操作③是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净化后的水通过实验④蒸馏制取蒸馏水,需要在a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加热时液体出现暴沸;
(3)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玻璃管b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玻璃管b中产生6mL气体,则另一只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约为6mL×2=12mL;
(4)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 +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4. 合成氨以及尿素的生产都是重要的化工产业。下图是以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的流程(部分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有关问题:
(1)①中只涉及物理变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氨气液化可得液氨。合成塔中,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氮气反应生成氨气,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该反应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根据③分析,氢气、氮气和氨气三种气体中,氨气的沸点比氢气和氮气都________(填“高”或“低”)。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氮气常用作保护气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没有新物质产生
(2)①. ②. 化合
(3)高
(4)①. 氢气、氮气 ②.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析】(1)①中只涉及物理变化,判断的依据是没有新物质产生;
(2)合成塔中,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氮气反应生成氨气,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3)③中通过降温可使氨气转化为液氨与氮气、氢气分离,说明氨气比氮气和氢气更容易变成液体,则氢气、氮气和氨气三种气体中,氨气的沸点比氢气和氮气都高;
(4)由流程图可知,氮气、氢气既作为反应物、又作为生成物,则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氮气、氢气;氮气常用作保护气的原因是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5.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收集完氧气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后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________。
(3)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高锰酸钾不纯混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B. 收集前集气瓶未注满水
C.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 产生气泡时就立即收集
(4)实验室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或C中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答一点)。
(5)若选用装置G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其验满的方法为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①. A ②. ③. 试管口没有棉花 ④.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3)BD
(4)控制反应的速率
(5)①. a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b导管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解析】(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水槽里的水变成紫红色,其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棉花,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应该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收集完氧气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后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3)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不会影响氧气的纯度;错误;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有空气混合,会导致氧气不纯;正确;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只是氧气没有收集满,不会影响氧气的纯度;错误;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就开始收集,开始的气泡是空气,会导致氧气不纯;正确;
故选BD;
(4)C装置用到的是分液漏斗,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5)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氧气应从长管进入,从a端进入;
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b导管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6. 探究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 。
小强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设计实验】
(1)小强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缓慢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圆底烧瓶内发生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实验研究】
(2)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的水,盖上玻璃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________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②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强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________是纯氧(填“一定”或“不一定”)。
(4)根据两组现象得出: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的值在第⑤组实验,这时集气瓶中氧气含量是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小强认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可以为________%(填序号)
A.36 B.43 C.33
【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答案】(1)过氧化氢水+氧气 (2)连续、均匀 (3)不一定
(4)51.0% (5)A
【解析】(1)如图所示,实验室制氧气用的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2)收集氧气用的是排水法,当导气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已经将装置中空气排出,可以进行收集,故答案为:连续均匀。
(3)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跟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有关,也可以说是跟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关,故答案为:不一定。
(4)假设总体积为100L,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为38%,则空气体积分数为62%,空气体积为62L,则里面氧气占21%,则氧气的体积为62L×21%=13.02L,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是100L×38%=38L,则氧气总体积为13.02L+38L=51.02L,则这时集气瓶中氧气含量。
(5)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为34%时,带火星木条不复燃,但已经很亮,而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为38%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应该在34%~38%之间的中间位36%,再进行一次实验。故填A。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包含1个小题,共6分)
27.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 30g。
(1)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 0.1%)
(3)30g 尿素中含氮元素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3:4:7:1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30g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答:30g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30g。
【解析】(1)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2:16:(14×2):(1×4)=3:4:7:1;
(2)见答案;
(3)见答案。
A
B
C
D
实验
检验氢气的纯度
将带火量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
几分钟后,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结论
氢气较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氧气可以燃烧
石蜡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15
30
45
34
38
42
带火星竹签状况
亮
很亮
复燃
很亮
复燃
复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扫描版)化学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三校联考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