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共8页。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评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 分一、积累运用(2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辈(háng) 归省(shěng) 撺掇(cuān) 凫水(fú)B.欺侮(wǔ) 糜子(méi) 脑畔(pàn) 油馍(mó)C.斡旋(wò) 晦暗(huì) 亢奋(kēng) 怅惘(wǎng)D.羁绊(pàn) 磅礴(bó) 褪色(tuì) 燎原(li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偏僻 眼眶 怠慢 张灯结彩B.踊跃 宽慰 辐射 人情事故C.冗杂 震憾 燎原 元气淋漓D.严竣 思慕 渺远 垂珠联珑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当得起这个称号。B.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让人们久久不能忘记。C.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去破解。D.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4.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比喻)B.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排比)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夸张)5,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病因并修改。(3 分)①民俗是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生的。②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③通过学习本单元的《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等文章,使我们了解了祖国丰富的民俗文化。(1)句①病因: 。修改意见: (2)句②病因: _。修改意见: (3)句③病因: 。修改意见: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的散文《社戏》,通过“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B.贺敬之《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形式,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之情。C.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极强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D.吴伯箫的《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多个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7.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0 分)(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3 分)①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 ③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节日: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2 分)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事件: 节日习俗: (3)梦洁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动手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费事,不如到超市买。假如你是梦洁,应该怎样劝说妈妈?(2 分)(4)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及韩日食品等已渐渐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等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阐述。(3 分)二、阅读理解(42 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 分)听戏陆小鹿 ①小时候,我不理解外婆为什么喜欢听戏。每回看到她把电视机调到戏曲频道,一会儿越剧,一会儿沪剧,我就觉得烦,拖声拖调地不知道在唱些什么,很奇怪外婆为什么听得一脸笑眯眯。 ②渐渐地,我长大了,有一天惊觉自己的嗜好发生了改变。从前喜欢的东西突然变得不喜欢了,从前不喜欢的反而开始找到感觉。人生的妙处也许就在于,岁月能帮你推开不同的门。 ③有一年春天,我去成都,徜徉在宽窄巷子里乐而忘返。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两侧是仿古建筑的茶肆商铺,蔷薇花灿灿地爬满墙头,梧桐树叶构筑成天然的绿色屏障。成都真是一座闲适的城,宽窄巷里捏脚的、采耳的、耍酒的……蜀国风俗,妙不可言。 ④巷子里,还有不少剧院茶楼。我被热情的茶楼小妹请进去,舞台上正在上演川剧《白蛇传》。茶水费不算贵,便买了一席茶位,坐在靠近舞台的一个角落,喝茶、嗑瓜子、看川剧,体味这浓郁的巴蜀风情。⑤第一次听川剧,念白完全听不懂,不过不要紧,舞台边配有字幕。川剧表演重要的一环是变脸,那可以说是四川文化的精髓,变着变着,演员走下舞台与观众互动起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脸,近在咫尺,却连一丝破绽也看不出来。 ⑥多不可思议啊,那一张张脸谱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它就像一道谜题,吸引着我去纵深处探索求知。 ⑦从此,我的旅行清单里,添加进一项新的心愿——去旅行目的地,听一听原汁原味的当地戏曲,去“零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⑧秋天,我去乌镇参加了第五届戏剧节。因为一场戏剧节,十月的乌镇热闹极了。次日清晨,吃完早餐,我信步走到乌镇水上集市,在某扇古木窗旁看到一块小黑板,上写“乌镇花鼓戏,戏目:《卖婆记》”。 ⑨乌镇花鼓戏?我从前只知凤阳花鼓戏,没听说过乌镇也有花鼓戏。我好奇心顿起,临时决定,晚上不去看话剧了,改听花鼓戏。 ⑩晚上,我在临近水上戏台的咖啡吧选了一个最佳听戏位置。因为去得比较早,我得以走到后台,参观了演员们的化妆室。其实,他们不是专业演员,而是乌镇当地的居民。虽然观众不多,三个演员的戏服妆容却毫不马虎。婆婆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扮演的,个子不高,却嗓音洪亮,字正腔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乌镇夜空下飘来荡去,好一个秋风沉醉的夜晚。 ⑪那么,广州粤剧又是什么滋味呢?去广州前,我查到几家粤剧茶座,可以边吃饭边听剧。可是当我把电话打到荣华楼、大同酒家……却被告知他们的粤剧茶座均已停业。偌大的广州,难道听不到一场粤剧了吗?心里空洞洞的,未免有些失落。 ⑫抵达广州的次日黄昏,我去恩宁路散步,想拍拍那儿的骑楼街。走着走着,突然,猝不及防,耳朵里灌入了一股乐声。那个刹那,一颗心快跳出来了。直觉告诉我,那就是粤剧啊。循声而去,我走进了一家不知名的餐馆,看到一群老人正在自娱自乐表演着粤剧。 ⑬坐在餐馆一隅,我听完了一整首《林冲泪洒沧州道》,是的,我什么也没有听懂,但是我感受到了岭南别样的风情。我激动地拿着随行,小本子让老人们写下他们手中的乐器名(因为我听不懂他们的普通话),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个乐器叫“卜鱼”,也是第一次知道还有个乐器叫“电中阮”。 ⑭恩宁路 106号,我记住了那个门牌号码,也记住了那群依然坚守在传统戏曲领域的老人。他们没有演出的华服,也许弹唱得还不够专业,可一颗颗快乐沉浸的心足以将我感染。凡心所向,素履以往。我记住了这段难忘而美好的粤剧时光。(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8.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分)9.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1)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脸,近在咫尺,却连一丝破绽也看不出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3分)(2)那个刹那,一颗心快跳出来了。直觉告诉我,那就是粤剧啊。(从人物描写的角度)(3 分)10.对“没有演出的华服”“弹唱得还不够专业”的粤剧表演,作者为什么一直念念不忘呢?说说你的理解。(4 分)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人生的妙处也许就在于,岁月能帮你推开不同的门”这句话的理解。(4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4分)龙 灯罗念生 ①太阳是红的,桃符是红的,女人的脸也是红的,这是新年的一般喜象。你耳边不时传来爆竹的炸裂声、儿童的欢呼声和亲友们道“拜年拜年”的祝贺声。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 ②初八晚上,龙王庙竖起了天灯,天灯柱旁挂起两行菱角形红灯,招引着远近的人。十一晚上,庙里的人挤得不通风,欢跃着,狂呼着,等候出龙。忽然从龙王的宝座后,爬出一条大而发光的海龙:头上一对金亮的角,比牛角还大;一对眼球突出尺来长,口张着,舌摆着,颏下还有青龙须;身子有十来节,每节都有丈长,上面满画着鳞甲;尾巴是扁的,像鲤鱼尾鳍。全身点着浸过油的纸条,纸条上还沾有火硝。龙身移出正殿,锣鼓花炮响闹喧天,前面是一对元宝引灯,后面是各种彩灯:鲤鱼、莲花,还有鼓形的花灯,提灯人尽是天使般的儿童。后面有个红元宝,上下转动,龙头紧紧地追逐那元宝。龙尾上跟着一大群赶龙的人。 ③街坊的店户远远听龙灯锣响:“当当,钱钱,当啾当啾钱啾钱!”连忙焚起香烛,香烛前还有一个红纸包着的青钱,送给龙王做贺仪。海龙走来,向神龛叩头拜年,还给主人招财进宝。主人化了一束纸钱,海龙又移向他家。每条街上架起一副牌坊,上面画着戏图和劝善的彩画,里面的灯光都是很亮的。龙头行到此处,要低头穿过。 ④远望前面火光四射,花炮一阵阵地爆着,这不是接龙,是替王大爷送求子的宝灯:一对童子抬着这宝灯在火炮欢呼里送进王家的堂屋,不到明年王大娘准添贵子!海龙进到王氏堂前,一心想吞下那个宝灯,忽然听说主人要烧花筒,心中一怔,水倒不怕,火可受不了。它朝了家神,转身出来,长长地摆在街心。主人先放几串花炮,中间夹有“天冲子”和“地耗子”,燃着时到处乱穿,有时会穿进龙的眼里,或观客的袖中。花筒点燃了;起初朝天放,等火力燃足时,火花射出几丈,放花的人才提起花筒指着龙烧。耍龙的人不住地抖动身子,火花一簇簇地坠下,龙头和龙尾烧得很惨。耍龙的人不怕冷,更不怕烧,这几个花筒算得了什么。一连放了十来个,有两筒因为火眼太小爆炸了,耍龙的人还要请主人烧,但主人回道:“是好手明晚再来!”大家才叫一声:“恭喜发财!海龙又耍到他家。 ⑤又穿过几座牌坊,忽听大锣大鼓迎到面前来,走近一看,才是一条彩龙。这是两人耍的小龙,全身披上绫罗彩缎,金晃晃地在灯光下闪耀着。二龙相对点了点头,跟着抢一回宝,彩龙小巧玲珑,一会儿在地上滚动,一会儿又腾上空中;但大龙不慌不忙地用尾子将小龙缠住,转头过去却擒不住宝。这时前面燃起了九连联火炮,彩龙因怕受伤,早就逃之夭夭,剩下大龙又遭了一次火攻。 ⑥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这时的人更是增多。因为乡间空旷,容得了更多的人。远远望去,真像一条活龙,前前后后还有千百个灯笼火把。首先走过一间茅屋,屋的主人是个渔夫,他恭恭敬敬地向海龙进香叩首,唯愿龙王今年多送他几尾大鱼。 ⑦跟着龙灯耍到保正庄上,打引灯的会首先向保正贺年,祝福他人财两旺。保正把祭台抬出大门,上面摆一台很体面的茶食。保正亲身接了龙,大家齐声道个“恭喜发财”。龙进了正堂,向神主朝贺,叩三下头,摆几下尾,才仰起退出。在地坝上兜了几道圈子,打了几个滚,现出很活泼的样儿,花炮不断在它身周响,地面的纸壳积了很厚一层,满屋中缭绕着火药的烟味。看热闹的人尽都挤上阶沿,地坝上只剩龙灯在火花中四处浮游,做出各样的舞态。花筒围着龙烧,火花充满了天空,没有一丝儿空隙;有时更听得几声巨响。烧到后来,龙灯里的火全舞熄了,保正看见,笑得半天合不了口。等他合了口,便吩咐一声:“饶了他们,明晚再来!”耍龙的人立定了,高唱几声:“恭喜发财!”请到堂中吃茶点。大家谢了主人,舞起龙灯又耍到他家,像这样的火花不知今晚还要碰着几回。(选自《现代散文鉴赏》,有删改)12.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六字短语概括文章第3⑤段所写的几件事。(4分)海龙出庙逐宝——_ ——海龙吞灯被烧— ——海龙下乡贺年13.根据要求赏析句子。(8 分)(1)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这里的“流”字不能换成“掉”字,为什么?)(4分)(2)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这时的人更是增多。(这里的“耍”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4分)14.围绕“海龙”,作者描写了各种各样人的表现与反应,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8 分)15.结合本文和选自《社戏》的链接材料,说说戏曲、民俗等传统文化艺术怎样才能被儿童接受和喜爱。(4分)材料一 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材料二 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三、作文(50分)16,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藏着不同的民俗习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一次与它们相遇,我们心中都会荡起涟漪。请以《我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为题,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某一个节日的喜爱之情。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认识深刻。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