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2《边城(节选)》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5.2《边城(节选)》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第1页
    5.2《边城(节选)》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第2页
    5.2《边城(节选)》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练习题,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选择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内,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
    材料二
    沈从文的生命哲学之核心是人性美,他的作品是为了“造希腊小庙”,而“这座庙供奉的是人性”。因此,对人性自然美好、对生命本性之美的追求贯穿于沈从文的创作中。
    在茶峒山城中,有善良单纯的翠翠、安守本分的祖父、重义轻利的顺顺、勤劳肯干的大佬二佬、照顾翠翠不求回报的杨马兵,他们自然健康且善良淳朴,不以世俗的物化标准去对待人生,表现了生命最自然的状态、最原始的生命力。可见在沈从文心中,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物质与利益,更多的是为了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小说人物群体内心纯善毫无杂质和俗世芥蒂的灵魂世界亦正是作家心灵之中同样纯善美好的诗性人格境界的鲜活展现与文学折射。
    同时,湘西人民的生活单纯简单,人与人的生活和谐自然。《边城》中多处描写人们的生活画面,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放鞭炮、新年舞龙灯,表现了湘西人民的民俗风情,折射出沈从文对人性自然美好、对诗意栖居的生命境界的由衷追求。
    (节选自林紫莹《论沈从文的诗性生命体验——以作品为例》)
    材料三
    “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圆满、圆融”的精神内蕴。圆形结构的传统中式美学不仅应用于小说创作,更应用于传统建筑、家居设计等领域。中国古代小说历来讲究大团圆结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一被诟病的文学局面在现代文学创作中被诸多评论家抨击,鲁迅即其中一个代表,他们力倡改变这一局面。相比之下,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发展至现代的席勒、黑格尔等批评家,西方的悲剧美学观理论早已完善。因此,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诸多小说的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边城》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既有“圆”的叙事结构,又有“悲”的美学色彩,是沈从文将传统精髓与现代精神结合的杰作。
    茶峒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是经过美化的万千中国传统乡村中的一个。但这个美如画的世界中,处处弥漫着悲剧的色调。豪爽的天保与和气的傩送是感情厚实的亲兄弟。兄友弟恭的人物关系决定了二人在爱上同一个人时,其中一人的爱情结果必然是悲剧。而翠翠对爱情的沉默不语是天保悲剧的奠基。傩送对父亲船总顺顺直言“老家伙(老船夫)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大佬是他弄死的”是老船夫悲剧的隐形导火索。大结局中,翠翠等的那个人(傩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可以说是一个“圆满的悲剧”——无尽的等待或许有渺茫的希望,或许即为绝望。《边城》的故事发生在边远山村,人物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几个,故事的结局并不算得“悲壮”,但是沈从文将优美的语言与凄美的结局相结合,使得全文弥漫着悲情的基调。
    (节选自方观生、庞美凤《叙事的两栖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交代湘西边城的地理环境,说明边城是一块远离俗世的喧嚣,没有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净土”。
    B.材料二《边城》中翠翠、祖父、顺顺等人物,活着不是为了物质与利益,是为了人格的独立与自由。
    C.材料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意味着“圆满、圆融”。圆形结构常被用于小说创作等多个领域。
    D.材料三,小说《边城》全文都弥漫着悲情的基调,体现了我国现代诸多小说向以“悲”为主旋律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人性自然美好、对生命本性之美的追求贯穿于沈从文的创作中,因此人性美是沈从文生命哲学的核心。
    B.《边城》“圆”的叙事结构中蕴含“悲”的美学色彩,源自沈从文将传统精髓与现代精神结合的结果。
    C.湘西人民的民俗风情,激起了沈从文对人性自然美好、对诗意栖居的生命境界的由衷追求。
    D.《边城》是作家对诗性人格的美好追求与茶峒文化结合的产物,将普通人物的悲欢展现得淋漓尽致。
    3.根据材料,简要概述小说《边城》体现了哪些美?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边城》选文及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取材于《边城》第十一章)
    来人把话说完后,就问祖父的意见怎么样。老船夫笑着把头点着说:“大老想走车路,这个很好。可是我得问问翠翠,看她自己主张怎么样。”来人走后,祖父在船头叫翠翠下河边来说话。
    翠翠拿了一簸箕豌豆下到溪边,上了船,娇娇的问他的祖父:“爷爷,你有什么事?”祖父笑着不说什么,只偏着个白发盈颠的头看着翠翠,看了许久。翠翠坐到船头,低下头去剥豌豆,耳中听着远处竹篁里的黄鸟叫。翠翠想:“日子长咧,爷爷话也长了。”翠翠心轻轻地跳着。
    过了一会祖父说:“翠翠,翠翠,先前来的那个伯伯来作什么,你知道不知道?”
    翠翠说:“我不知道。”说后脸同颈脖全红了。
    祖父看看那种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了十六年前翠翠的母亲,老船夫心中异常柔和了。轻轻的自言自语说:“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
    祖父说:“翠翠,船总顺顺家里请人来作媒,想讨你作媳妇,问我愿不愿。我呢,人老了,再过三年两载会过去的,我没有不愿意的事情。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
    翠翠不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装作从容,怯怯地望着老祖父。又不便问什么,当然也不好回答。
    祖父又说:“大老是个有出息的人,为人又正直,又慷慨,你嫁了他,算是命好!”
    翠翠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地跳着,脸烧得厉害,①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
    见翠翠总不作声,祖父于是笑了,且说:“翠翠,想几天不碍事。洛阳桥不是一个晚上造得好的,要日子咧……”
    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祖父再说下去,便引到死去了的母亲来了。老人说了一阵,沉默了。翠翠悄悄把头撂过一些,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翠翠又惊又怕,怯生生地说:“爷爷,你怎么的?”祖父不作声,用大手掌擦着眼睛,小孩子似地咕咕笑着,跳上岸跑回家中去了。翠翠心中乱乱的,②想赶去却不赶去。
    选文二(取材于《边城》第十九章)
    翠翠向竹林里跑去【注】,老船夫半天还不下船,这件事从傩送二老看来,前途显然有点不利。虽老船夫言词之间,无一句话不在说明“这事有边”,但那畏畏缩缩的说明,极不得体,二老想起他的哥哥,便把这件事曲解了。他有一点愤愤不平,有一点儿气恼。回到家里第三天,中寨有人来探口风,想明白二老是不是还有意接受那座新碾坊,顺顺就转问二老自己意见怎么样。
    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还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
    探口风的人把话记住,回中寨去报命,到碧溪岨过渡时,见到了老船夫,想起二老说的话,不由得不眯眯的笑着。老船夫问明白了他是中寨人,就又问他上城作什么事。
    那心中有分寸的中寨人说:“什么事也不作,只是过河街船总顺顺家里坐了一会儿。”
    “无事不登三宝殿,坐了一定就有话说!”
    “话倒说了几句。”
    “说了些什么话?”那人不再说了。老船夫却问道:“听说你们中寨人想把河边一座碾坊连同家中闺女送给河街上顺顺,这事情有不有了点眉目?”
    那中寨人笑了,“事情成了。我问过顺顺,顺顺很愿意同中寨人结亲家,又问过那小伙子……”
    “小伙子意思怎么样?”
    “他说:我眼前有座碾坊,有条渡船,我本想要渡船,现在就决定要碾坊吧。③渡船是活动的,不如碾坊固定。这小子会打算盘呢。”
    中寨人是个米场经纪人,话说得极有斤两,他明知道“渡船”指的是什么,但他可并不说穿。他看到老船夫口唇蠕动,想要说话,中寨人便又抢着说道:
    “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可怜顺顺家那个大老,相貌一表堂堂,会淹死在水里!”
    老船夫被这句话在心上戳了一下,把想问的话咽住了。中寨人上岸走去后,老船夫闷闷的立在船头,痴了许久。又把二老日前过渡时落神气温习一番,心中大不快乐。
    ……
    老船夫到河街顺顺家里,见到顺顺正同三个人打纸牌,不便谈话,就站在身后看了一阵牌。牌既不散场,老船夫又不想即走,④顺顺似乎并不明白他等着有何话说,却只注意手中的牌。后来老船夫的神气倒为另外一个人看出了,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老船夫方忸忸怩怩照老方子搓着他那两只大手,说别的事没有,只想同船总说两句话。
    那船总方明白在身后看牌半天的理由,回头对老船夫笑将起来。
    “怎不早说?”
    “没有什么,只是三五句话,我不便扫兴,不敢说出。”船总把牌向桌上一撒,笑着向后房走去了,老船夫跟在身后。
    “什么事?”船总问着,神气似乎先就明白了他来此要说的话,显得略微有点儿怜悯的样子。
    “我听一个中寨人说,你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是不是真事?”
    船总见老船夫的眼睛盯着他的脸,想得一个满意的回答,就说:“有这事情。”那么答应,意思却是:“有了你怎么样?”
    老船夫说:“真的吗?”
    那一个又很自然的说:“真的。”意思却依旧包含了“真的又怎么样?”
    老船夫装得很从容的问:“二老呢?”
    船总说:“二老坐船下桃源好些日子了!”
    二老下桃源的事,原来还同他爸爸吵了一阵才走的。船总性情虽异常豪爽,可不愿意间接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子,又来作第二个儿子的媳妇,这是很明白的事情。若照当地风气,这些事认为只是小孩子的事,大人管不着,二老当真欢喜翠翠,翠翠又爱二老,他也并不反对这种爱怨纠缠的婚姻。但不知怎么的,老船夫对于这件事的关心,使二老父子对于老船夫反而有了一点误会。船总想起家庭间的近事,以为全与这老而好事的船夫有关。虽不见诸形色,心中却有个疙瘩。
    船总不让老船夫再开口了,就语气略粗的说道:“伯伯,算了吧,我们的口只应当喝酒了,莫再只想替儿女唱歌!你的意思我全明白,你是好意。可是我也求你明白我的意思,我以为我们只应当谈点自己分上的事情,不适宜于想那些年青人的门路了。”
    老船夫被一个闷拳打倒后,还想说两句话,但船总却不让他再有说话机会,把他拉出到牌桌边去。
    【注】二老从川东押物回茶峒需要坐渡船,翠翠因为害羞,不好意思给二老摆渡而躲进了竹林。
    【相关资料】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原因较为复杂,经常被提及的有命运、性格、社会等三个方面,据此悲剧可以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
    命运悲剧体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人的一生已在冥冥中注定,人很难改变要发生的事情,包括要经历的灾难;同时,也展示出人试图对抗命运的坚定意志和英雄主义气概,体现了人类生命的崇高性。早在古希腊时期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命运悲剧就被阐释到了极致:俄狄浦斯一次次的反抗、逃避自己的命运,却一步步地落入了命运的陷阱。
    性格悲剧的起因是人物性格的弱点,性格的弱点会使行为方式存在缺憾,并最终导致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是这类悲剧的典型代表:哈姆莱特的性格优柔寡断,对杀死仇人这一理所当然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迟疑,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戏剧的曲折性,使悲剧意味表现得更为充分。
    社会悲剧是指由于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的悲剧。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将造成悲剧的原因仅仅归于主人公自身的过失或性格缺陷等主观方面,或不可知的神灵命运,认为要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分析悲剧原因。中外名著中表现社会悲剧的作品很多,如老舍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本来是个具有优良品质的劳动者,他纯朴善良,热爱劳动,一心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一次次地失望和一步步地堕落。作品展示了淳朴而美好的人性在那个污浊的社会里逐渐被毁灭的过程,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当然,有很多悲剧并不是由一种原因导致的,而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使得悲剧的内涵更加丰富。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船夫希望翠翠有个幸福的归宿,虽然认为翠翠的婚事应该由她自己做主,但因为翠翠年纪还小,自己又觉得大老不错,所以想由长辈代为包办,促成婚事。
    B.因为对大老的死亡心怀愧疚,也因为在婚事上和父亲有分歧,还因为对老船夫心生不满,自己的感情迟迟得不到翠翠的回应,二老便坐船下了桃源,留下翠翠默默等待。
    C.坐渡船的中寨人不想伤害善良的老船夫,因此说话吞吞吐吐甚至沉默不语;最后在老船夫的追问下才说出了顺顺与中寨团总结成亲家的事实。
    D.中寨的团总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二老,陪嫁是一座碾坊;顺顺嫌贫爱富,因此不同意二老和翠翠的婚事,这说明顺顺是个贪财而寡情的人。
    5.下列对选文中四处画线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句:翠翠听说是大老来提亲,感到既甜蜜又羞涩,因此借剥豌豆、抛豆荚、望豆荚来掩饰自己的内心。
    B.第②句:翠翠想问明白母亲的事情,因此“想赶去”;但又怕爷爷想起以前的事情而伤心,因此“却不赶去”。
    C.第③句:二老觉得翠翠的心思难捉摸,因此说“渡船是活动的”;而中寨的姑娘态度明确,因此说“碾坊固定”。
    D.第④句:“似乎”二字表明顺顺可能已知道老船夫的来意,但对老人有点不满,因此装作不知道老人等自己说话。
    6.“相关资料”认为很多悲剧“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请你结合选文或《边城》中的其他内容,根据“相关材料”,从两个方面分析翠翠的故事带有悲剧色彩的原因。
    7.“选文二”的相关情节,在某版本的《边城》电影剧本中被改编为如下对话:
    顺顺早估出了老船夫的意思,带着点怜悯的神色,问道:“有什么事?”
    “我听一个过渡的中寨人说:你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是不是真有其事?”说罢,死死地盯着顺顺的脸。顺顺的心里起了疙瘩,有意地说:“有这事情。”
    “是真的吗?”
    “真的!”顺顺眉头打结,斩钉截铁地答道。
    老船夫装得很从容地问:“二老呢?”
    “二老坐船下辰州出府去了……说是要自己赚一份家业。年青人这样好,辛亥那年,我在那年纪已在陆军四十九标做什长了。”
    “可是,二老他的意思……”老船夫打断话头还想问下去。
    顺顺沉下了脸,语声略粗地说道:“伯伯,那事算了吧,我们的口只应当喝点酒了,莫再只想帮儿女唱歌!”
    小说中只写了一次老船夫关于二老的问话,该剧本中又增加了一次(即画线的句子),你认为这个改动好不好?请根据语境,从表现老船夫或顺顺心理的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我家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喝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在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种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簧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当地唱歌的第一号,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簧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8.下列选项中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溪边的白塔、桃花色的薄云、深翠的篁竹在沈从文清新而温润的笔下,勾勒出一幅明媚秀丽的湘西山水画,整座边城弥漫着淡淡的宁静,散发着淡淡的祥和。
    B.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烘托出翠翠内心的寂寞惆怅。热烈勃发的杜鹃、泥土,温柔、美丽、平静的黄昏,让翠翠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C.“月光如银子”一段突出了夜晚景色清幽宁静的特点,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氛围,既烘托了父母爱情的美好,又写出了翠翠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D.选文中对夏夜啼叫的草莺的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侧面突出小说中人物素朴忠厚的品质和天真不失趣味的童真,散发着灵气,荡漾着诗意。
    9.以下属于选文画线省略号处的情节的一组是( )
    ①翠翠坐在溪边忽然哭起来了,回屋中把火烧燃后去叫祖父回家,祖父未立刻回去,翠翠坐在悬崖边上再次悲伤起来。
    ②翠翠和祖父原本约好祖父守船,翠翠同黄狗过顺顺吊脚楼去看热闹。翠翠从不答应到答应,后又翻悔,以为要看两人去看,要守船两人守船。
    ③祖父听到翠翠撒娇又埋怨的声音,隐隐担心自己若不在了翠翠怎么办。回到家中祖父告诉翠翠,做一个大人,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
    ④祖父和翠翠做饭时,提到了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两人饭后又到高崖上月光下说起翠翠母亲性格中的乖巧处和强硬处。
    ⑤翠翠的长成让祖父想起来翠翠母亲的旧事,不由得担心翠翠的着落,既是她那可怜母亲交给他的,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才算完结。
    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④
    10.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翠翠的凄凉来自对爱情的困扰和渴望,翠翠的爱情是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农村女孩子的爱情,这种爱是纯粹的,是不可捉摸的,却又实实在在的。
    B.翠翠深知祖父爱她,想象自己出走后对爷爷的“惩罚”,意识到自己对祖父深深的依赖,祖父也给予翠翠最好的呵护,这种真挚的亲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
    C.祖父总是想起翠翠的母亲,是因为祖父知道翠翠一定会面对与母亲类似的结局,作者通过两代人的爱情悲剧证明乡村生活中对爱情的追求必然是悲剧。
    D.沈从文是贴着人物的感情、情绪进行创作的,所以能体会到人物许多飘飘忽忽的、跳动的心事,通过极细腻的描写让人物形象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二老出北河下辰州走了六百里,沿河找寻那个可怜哥哥的尸骸,毫无结果,在各处税关上贴下招字,返回茶峒来了。过不久,他又过川东去办货,过渡时见到老船夫。老船夫看看那小伙子,好象已完全忘掉了从前的事情,就同他说话。
    “二老,大六月日头毒人,你又上川东去,不怕辛苦?”
    “要饭吃,头上是火也得上路!”
    “要吃饭!二老家还少饭吃!”
    “有饭吃,爹爹说年青人也不应该在家中白吃不做事!”
    “你爹爹好吗?”
    “吃得做得,有什么不好。”
    “你哥哥坏了,我看你爹爹为这件事情也好象萎悴多了!”
    二老听到这句话,不作声了,眼睛望着老船夫屋后那个白塔。他似乎想起了过去那个晚上那件旧事,心中十分惆怅。
    老船夫怯怯的望了年青人一眼,一个微笑在脸上漾开。
    “二老,我家翠翠说,五月里有天晚上,做了个梦……”说时他又望望二老,见二老并不惊讶,也不厌烦,于是又接着说,“她梦得古怪,说在梦中被一个人的歌声浮起来,上悬岩摘了一把虎耳草!”
    二老把头偏过一旁去作了一个苦笑,心中想到“老头子倒会做作”。这点意思在那个苦笑上,仿佛同样泄露出来,仍然被老船夫看到了,老船夫就说:“二老,你不信吗?”
    那年青人说:“我怎么不相信?因为我做傻子在那边岩上唱过一晚的歌!”
    老船夫被一句料想不到的老实话窘住了,口中结结巴巴的说:“这是真的……这是假的……”
    “怎么不是真的?天保大老的死,难道不是真的!”
    老船夫的做作处,原意只是想把事情弄明白一点,但一起始自己叙述这段事情时,方法上就有了错处,因此反被二老误会了。他这时正想把那夜的情形好好说出来,船已到了岸边。二老一跃上了岸,就想走去。老船夫在船上显得更加忙乱的样子说:
    “二老,二老,你等等,我有话同你说,你先前不是说到那个——你做傻子的事情吗?你并不傻,别人才当真叫你那歌弄成傻相!”
    那年青人虽站定了,口中却轻轻的说:“得了够了,不要说了。”
    老船夫说:“二老,我听人说你不要碾子要渡船,这是杨马兵说的,不是真的打算吧?”
    那年青人说:“要渡船又怎样?”
    老船夫看看二老的神气,心中忽然高兴起来了,就情不自禁的高声叫着翠翠,要她下溪边来。可是,不知翠翠是故意不从屋里出来,还是到别处去了,许久还不见到翠翠的影子,也不闻这个女孩子的声音。二老等了一会,看看老船夫那副神气,一句话不说,便微笑着,大踏步同一个挑担粉条白糖货物的脚夫走去了。
    过了碧溪岨小山,两人应沿着一条曲曲折折的竹林走去,那个脚夫这时节开了口:
    “二老,他问你要碾坊还是要渡船,你当真预备做他的孙女婿,接替他那只渡船吗?”
    二老笑了,那人又说:
    “二老,若这件事派给我,我要那座碾坊。一座碾坊的出息,每天可收七升米,三斗糠。”
    二老说:“我回来时向我爹爹去说,为你向中寨人做媒,让你得到那座碾坊吧。
    至于我呢,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只是老家伙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大老是他弄死的。”
    老船夫见二老那么走去了,翠翠还不出来,心中很不快乐。走回家去看看,原来翠翠并不在家。过一会,翠翠提了个篮子从小山后回来了,方知道大清早翠翠已出门掘竹鞭笋去了。
    ……
    傩送二老从川东押物回到了茶峒。时间已近黄昏了,溪面很寂静。翠翠白日中觉睡久了些,觉得有点寂寞,好像听人嘶声喊过渡,就争先走下溪边去。下坎时,见两个人站在码头边,斜阳影里背身看得极分明,正是傩送二老同他家中的长年!翠翠大吃一惊, 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但那两个在溪边的人,听到脚步响时,一转身,也就看明白这件事情了。
    ……
    翠翠向竹林里跑去,老船夫半天还不下船,这件事从傩送二老看来,前途显然有点不利。虽老船夫言词之间,无一句话不在说明“这事有边”,但那畏畏缩缩的说明,极不得体。二老想起他的哥哥,便把这件事曲解了。他有一点儿愤愤不平,有一点儿气恼,回到家里第三天,中寨有人来探口风,把话问及顺顺,想明白二老的心中是不是还有意接受那座新碾坊。顺顺就转问二老自己意见怎么样。
    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B.老船夫竭力撮合二老和翠翠,但哥哥的死让二老对老船夫心生芥蒂。
    C.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二老对自己和翠翠的婚事产生了犹豫。
    D.脚夫看到二老对碾坊不感兴趣,想乘虚而入。二老乐得顺水推舟,送个人情。
    12.小说中的傩送二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13.傩送二老与翠翠的婚事不顺利,你认为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边城①(节选)
    沈从文
    (1)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3)“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4)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躺在渡船上。
    (5)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6)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7)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8)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9)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10)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11)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12)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注】①《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节选部分发生在翠翠对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心生爱慕,而傩送与天保兄弟俩知晓了各自都喜欢翠翠这一心意,并约定当夜开始以唱歌的方式争取自己心爱的姑娘之后。
    14.下面有关《边城》这部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和现实恶俗生活形成对比,揭示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B.《边城》中,翠翠的父亲服毒而死,翠翠的母亲等到腹中的小孩生下后,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C.《边城》中,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历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D.《边城》是一幕爱情悲剧,文字轻松酣畅,笔墨浓晕幽幽,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的奔放浓烈。
    15.下列对节选部分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视、听、触、嗅相结合,写出了黄昏的温柔、美丽与平静,隐含着静谧迷人的生活情调。
    B.“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就是指有所爱的人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和寂寞,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亲情。
    C.作者描写翠翠时,将语言、行动与心理结合,静观、揣摩其在青春发育期所表现的各种情态,展示出其独特的个性。
    D.祖父回答翠翠“后来怎么样”时,没有告诉翠翠“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表现出祖父对翠翠的疼爱。
    16.请分析第(8)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17.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
    三、选择题
    18.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溪流如弓背 ,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B.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C.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的空气里,溪中彷佛也热闹了一些。
    D.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沈从文的《边城》,以真挚的情感,语言的优美,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建了一个民风淳朴、青山碧水,具有湘西风情的沈氏理想世界。
    B.在《边城》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起伏的故事,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人物。
    C.小说《边城》塑造了一个撑船老人的孙女和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借助这一缠绵曲折的情节来描绘湘西地区的宁静生活和淳朴民风。
    D.《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湘西至真至美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的描写,抒发了对现代文明的含蓄批判这一深刻主题。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情同手足的天保、傩送兄弟两个与翠翠演绎的一段凄婉纯美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B.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C.名著《边城》是沈从文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湘西的风物人情唱出的一曲心灵的恋歌,读来楚楚动人,令人感慨良多。
    D.明天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不绝如缕。
    21.选词填空( )
    ①天空被夕阳_____成桃花色。
    ②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爷爷,为什么不来?我要你!”祖父听到了这种带着_____,有点儿_____的声音。
    ④溪面_________着一层薄薄白雾。
    A.烘 放肆 娇 埋怨 浮
    B.照 惬意 焦 怨气 飘
    C.染 大胆 怒 反感 流
    D.漂 烦恼 怨 害怕 升
    22.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________。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________。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________,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①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⑤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②③⑤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④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繁忙的事务中偶得片刻闲暇,于是寻一方静隅,再次捧起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循着沈老先生优美文笔的指引,不知不觉便走进了湘西那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瓦蓝的云天下,翠翠在不断地成长,她多舛的命运也已到了最为重要的_____________ 。可她最终选择了固执地等待,等着那个年轻人回来,同他一起去采她最喜欢的虎耳草。翠翠对爱情的渴望,是何等的平凡,她只想嫁个心爱的人,_____________地过一辈子。那个年轻人究竟回来没有呢?《边城》里没有说,只是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猜想,去补充,去久久地_____________。
    读《边城》是一种享受,( ),久久不能散去。我们如果把《边城》比作一杯白开水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那么各种书籍就是各式饮品,入口的感觉虽然总是淡淡的,但你不会厌倦,反而会在一次次品饮中体会到它_____________的风味。《边城》里的文字正如茶峒小镇的民风,淳朴、单纯、明了,像清风一般吹拂着都市人那颗不安分的心,从平凡中看出伟大,在琐碎中透露深刻,这就是《边城》的风格。这座边城,是翠翠心灵的归宿,她一直留在溪边无尽地等待。我们每个人心里也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转折点 踏实 品味 与众不同
    B.出发点 踏实 品味 不同凡响
    C.出发点 结实 品位 与众不同
    D.转折点 结实 品位 不同凡响
    2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山歌悠长,旋律朴素,但嘹亮的音调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B.悠长的山歌,旋律朴素,音调嘹亮,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C.一首旋律朴素而音调嘹亮的悠长山歌,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D.如听悠长的山歌,虽旋律朴素,但嘹亮的音调足以在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把《边城》比作一杯不含任何杂质的白开水,透明、纯粹,那么各种书籍就是各式饮品
    B.如果我们把《边城》比作一杯白开水,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那么各种书籍就如同各式饮品
    C.如果我们把各种书籍比作各式饮品,那么《边城》 就是一杯内开水,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
    D.我们如果把各种书籍比作各式饮品,那么《边城》 就是一杯不含任何杂质的白开水,透明、纯粹
    五、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迈步穿行在凤凰古城曲曲弯弯、朦胧幽幽的深巷,但见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脚踏上去的瞬间,我感觉仿佛踩在了沉重的历史书页上。那天晚上,我住在沱江边吊脚楼的“翠翠楼”里。“翠翠楼”是古城中最为古朴的吊脚楼之一。我站在窗口,“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的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灰暗的表面,纤细的结构,巧夺天工的设计。吊脚楼像士兵组成的方阵,由高到低一字排开,又像凤凰的女子,外形纤柔,内心善良。
    夜渐渐深了,仅听见楼外的沱江水沙沙作响,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直到苗族姑娘用歌喉唱开黎明才醒。那是《边城》里那水面浮起灵魂的歌声?是那撩拨翠翠少女情怀的歌声?那歌声韵味十足,给凤凰的清晨平添了一些情致。
    凤凰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精致的楹联、飘逸的画卷、灵动的刺绣,俯拾皆是。“翠翠楼”里便满屋挂着裱好的字,相当漂亮。只是地气甚潮,那潮湿一直沿着木墙爬上来,给字幅下端涂上鲜黄青绿的印痕。也许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纸上的字已经被绿霉吞噬,而有些东西却还留存。沈从文写字的稿纸已经残缺,他写的故事却如门外的沱江一样依旧流淌。他的翠翠和那条忠实的老黄狗,已成化石,依旧在痴痴地等候那个年轻人——那用歌声让翠翠的心在梦里飞起来的年轻人。
    2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的密密麻麻的吊脚楼”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B.因为张载家住陕西横渠镇,又曾在那里讲学,所以学者称其为“横渠先生”。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诗歌《登高》中的名句。
    D.她虽然天生患有哑疾,但学会了用手指“说话”,依然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
    27.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直到苗族姑娘放声歌唱,黎明到来,我才醒过来。”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六、语言表达
    29.下面是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70字。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30.请根据小说《边城》的情节和人物经历,仿照例句,以“翠翠,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90个字。
    示例:别里科夫,我想对你说:你害怕一切新生事物,像一只多疑的老鼠,战战兢兢,于是你编了一个严实的套子把自己封闭起来,如果你能大胆地撕破套子,你会发现世界是多么开阔。
    翠翠,我想对你说:
    31.下面语段中的各句在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都有错误,请修改(修改时不能改变原意)并说明原因。
    ①因为冬天游客少,各个店铺很早就关门打烊停止营业,古城便早早恢复了平静。②沈从文先生的故居就隐藏在一扇扇门板掩映的小巷里,“边城”也好,“萧萧”也罢,都是从这间屋子的大理石桌面上流淌出来,一直流进沱江氤氲不绝的水里。③老城楼边可以坐船,在撑船阿哥的歌声中,穿过虹桥,小船顺流而下。④虹桥上有个书摊,买一本《边城》,老板就给你盖上个细致的书章,书摊生意红火,恐怕是沈先生的书卖得最好的地方。
    32.天保死了,傩送走了,爷爷死去,《边城》结尾这样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每天都在希望中等待着。请根据你的想象,描写图片中翠翠的心理。要求:语言准确、得体,不少于60字。
    七、小阅读-课内
    33.边城明净的风光,熏陶着朴实的人们,这里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下列句子不能体现人性美的一项是( )
    A.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
    B.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皆是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
    C.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D.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的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来!”
    34.对下面句子的特点、作用和表现手法的分析正确合理的两项是( )
    A.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渡船老人的孤单。)
    B.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现了翠翠对祖父失信的极其生气的心理。)
    C.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运用反复的手法,把“不记得”写成“记不得”,也更接近口语,表现了翠翠在祖父面前撒娇的神态。)
    D.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了祖父详细的问话,表面看是祖父关心别人家的婚事,实际上反映了祖父在内心对翠翠婚事的关心。)
    35.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和祖父再次去城里河街看龙船和军士的演出,但为什么“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因为翠翠对龙船和演出已经不再感到新鲜,她已经从天真烂漫的少年渐渐长成一个“大人”。
    B.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关心的不再是节日的游戏。
    C.从下文祖父和别人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祖父已经开始考虑翠翠的“大事”了。虽然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写得比较含蓄,但是从二老的询问和祖父无意的问话中不难看出这一点。
    D.因为后来的龙船表演已经不如原来的艺术水平高了,让人看了兴味索然。
    36.对下面各语段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表现其天真纯洁性格。
    B.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 然会有一只草莺“(口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这是环境描写,为祖孙俩夜晚讲故事渲染安宁静谧的气氛。
    C.“爷爷,你说 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她的纯洁天真,对美好爱情的朦胧的憧憬。
    D.“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这是爷爷的语言描写,表现祖父对孙女的爱情的关心。
    八、名著阅读
    37.下列对《边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以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B.《边城》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她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在情窦初开之后,便矢志不移,执着地追求爱情。
    C.《边城》中几次提到翠翠的梦境,是为了表现她已暗恋“大老”天保,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
    D.《边城》的结尾处,“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以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参考答案:
    1.B 2.D 3.①人性美;②民俗风情美;③语言美;④圆形叙事结构和悲剧色彩之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活着不是为了物质与利益,是为了人格的独立与自由”错误。原文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物质与利益,更多的是为了人格的独立与自由”,选项去掉“更多的”,过于绝对。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因此”错误,二者之间因果倒置。原文的表述是“沈从文的生命哲学之核心是人性美……因此,对人性自然美好、对生命本性之美的追求贯穿于沈从文的创作中”。
    B.“源自沈从文将传统精髓与现代精神结合的结果”错误。由材料三“《边城》……既有‘圆’的叙事结构,又有‘悲’的美学色彩,是沈从文将传统精髓与现代精神结合的杰作”,二者应该是解释关系,选项曲解文意。
    C.“激起了……”错误。依据“《边城》中多处描写人们的生活画面,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放鞭炮、新年舞龙灯,表现了湘西人民的民俗风情,折射出沈从文对人性自然美好、对诗意栖居的生命境界的由衷追求”可知,应该是作家通过对湘西人民的民俗风情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创作追求,二者并不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在茶峒山城中,有善良单纯的翠翠、安守本分的祖父、重义轻利的顺顺、勤劳肯干的大佬二佬、照顾翠翠不求回报的杨马兵,他们自然健康且善良淳朴,不以世俗的物化标准去对待人生,表现了生命最自然的状态、最原始的生命力”可知,《边城》展现了人性美。
    由“《边城》中多处描写人们的生活画面,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放鞭炮、新年舞龙灯,表现了湘西人民的民俗风情,折射出沈从文对人性自然美好、对诗意栖居的生命境界的由衷追求”可知,这些画面展现了民俗风情美。
    由“《边城》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既有‘圆’的叙事结构,又有‘悲’的美学色彩,是沈从文将传统精髓与现代精神结合的杰作”可知,《边城》体现了圆形叙事结构和悲剧色彩之美。
    由“但是沈从文将优美的语言与凄美的结局相结合,使得全文弥漫着悲情的基调”可知,《边城》体现了语言美。
    4.B 5.D 6.原因一:命运悲剧。选文中的中寨人说:“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在当时的人看来,大老的意外死亡是命中注定,顺顺觉得老船夫和大老的死亡有间接关系,因此对老人有一些不满,不太赞成翠翠和二老的婚事,这是翠翠悲剧性结局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性格悲剧。翠翠生性腼腆,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如选文二中提到翠翠因为害羞而拒绝给二老摆渡,这样二老就误以为翠翠不喜爱自己,因而决定离开茶峒,留下翠翠一个人默默等待。
    原因三:社会悲剧。茶峒原本民风淳朴的社会发生变化,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中寨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公然对老船夫撒谎,让老船夫觉得翠翠的婚事无望而受到打击,并导致翠翠的悲剧。 7.示例一:这个改动好。就二老的婚事问题,老船夫在听完顺顺斩钉截铁的回答后并没有完全绝望,认为如果二老喜欢翠翠,翠翠还有一线希望,因此问“二老呢?”,但顺顺只回答了二老的去向,没有说二老对婚事的态度。老船夫一心想了解二老的态度,因此肯定会追问下去。所以增加的这句话可以更好地体现老人为翠翠争取幸福的急切的心情。
    示例二:这个改动不好。在小说里,顺顺听到老船夫问“二老呢?”,明白老船夫想了解二老的态度,但没有正面回答。他已经估计到老人会追问下去,因此“不让老船夫再开口了”,用一番话提前堵住了老船夫的嘴。这一方面体现了顺顺的精明,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不愿意和老人多谈,表现出他对这位“老而好事的船夫”不满的心理。如果增加老船夫的这句问话就不能体现顺顺的这些心理。
    示例三:这个改动好。老船夫想知道二老对婚事的想法,因此问“二老呢?”,但顺顺没有正面回答。此时老人明白如果二老愿意,则翠翠的婚事还有一线希望;因此非常急切地想明白二老的态度。这种内在的、复杂的心情通过电影表现比通过小说表达要难,而让电影中的人物自己说出来是较好的选择,可以方便观众理解人物的内心。因此增加这句问话有利于在电影中表现老人此时的心情。
    示例四:这个改动不好。老船夫想知道二老对婚事的想法,因此问“二老呢?”,但顺顺没有正面回答。顺顺对老船夫有点厌烦,心里是冷冷的;老船夫则心急如焚。这是一场心理活动丰富的戏,如果通过增加老人的问话直接表达,就显得有点直白。其实电影艺术还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情、眼神、动作等来表现心理,可以让演员“演出来”而不是“说出来”。因此不增加这句问话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表演更具观赏性。
    【分析】4.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所以想由长辈代为包办,促成婚事”错,“老船夫笑着把头点着说:‘大老想走车路,这个很好。可是我得问问翠翠,看她自己主张怎么样’”和“祖父说:‘翠翠,船总顺顺家里请人来作媒,想讨你作媳妇,问我愿不愿。我呢,人老了,再过三年两载会过去的,我没有不愿意的事情。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可知老船夫认为翠翠的婚事应该由她自己做主,不应该由长辈包办。
    C.“最后在老船夫的追问下才说出了顺顺与中寨团总结成亲家的事实”错,从文中内容看,“那中寨人笑了,‘事情成了。我问过顺顺,顺顺很愿意同中寨人结亲家,又问过那小伙子……’”,可见只是说“愿意”,选项把或然说成已然,表述绝对。
    D.“顺顺嫌贫爱富”“这说明顺顺是个贪财而寡情的人”错,文中说:“船总性情虽异常豪爽,可不愿意间接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子,又来作第二个儿子的媳妇,这是很明白的事情”,再加上之前“中寨有人来探口风,想明白二老是不是还有意接受那座新碾坊,顺顺就转问二老自己意见怎么样”的记叙,这说明顺顺不是嫌贫爱富,寡情。
    故选B。
    5.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甜蜜”错,可由“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地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看出,大老提亲并未给她带来更多的触动,联系后文“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以及翠翠对二老有意的情节看出,翠翠内心并非甜蜜,而是紧张、害羞等复杂情绪。
    B.“翠翠想问明白母亲的事情……但又怕爷爷想起以前的事情而伤心”错,翠翠是被爷爷问的事情和爷爷的表现打乱了心思。“想赶去”是想追着爷爷回家,“不想赶去”,是想再静一静,表明心内的混乱不安,除了母亲的事情更有婚姻大事,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C.“二老觉得翠翠的心思难捉摸……而中寨的姑娘态度明确”错,无中生有。说“渡船是活动的”和“碾坊固定”的是中寨人,这是中寨人故意说给老船夫听的。不是二老的意思。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探究思想主旨色彩、分析人物形象等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要从小说整体上把握,注意环境交代、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利用知识积累和相关材料分析。根据“相关材料”,悲剧原因主要有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要求结合选文或《边城》中的其他内容,从两个方面分析翠翠的故事带有悲剧色彩的原因,需要认真阅读所给文字。
    (1)选文中的中寨人说:“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是强调的命运对人的影响。“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可怜顺顺家那个大老,相貌一表堂堂,会淹死在水里!”说明在当时的人看来,大老的意外死亡是命中注定。在《边城》中,说“船总想起家庭间的近事,以为全与这老而好事的船夫有关。虽不见诸形色,心中却有个疙瘩”,顺顺觉得老船夫和大老的死亡有间接关系,对老人有一些不满,不太赞成翠翠和二老的婚事,这是翠翠悲剧性结局的原因之一。
    (2)从情节上看,翠翠是喜欢二老的,但是因为生性腼腆,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容易错失机会。比如摆渡那段,“翠翠向竹林里跑去,老船夫半天还不下船,这件事从傩送二老看来,前途显然有点不利”,可见,二老对翠翠有了误会。从“翠翠向竹林里跑去”的注解看,“二老从川东押物回茶峒需要坐渡船,翠翠因为害羞,不好意思给二老摆渡而躲进了竹林”,二老误以为翠翠拒绝摆渡,不喜爱自己,才最后决定离开茶峒,留下翠翠一个人默默等待的,所以悲剧与翠翠的害羞的性格有关。
    (3)从社会环境来看,茶峒原本民风淳朴的社会发生变化,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下面这段描写:“我听一个中寨人说,你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是不是真事?” 船总见老船夫的眼睛盯着他的脸,想得一个满意的回答,就说:“有这事情。”那么答应,意思却是:“有了你怎么样?”从话中看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不是真事,中寨人说了谎,而这个结果会让让老船夫觉得翠翠的婚事无望而受到打击,并导致翠翠的悲剧。根据以上分析,从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是三方面分别简要回答即可。
    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阅读与题干相关文段,理解情节结构,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人物形象,进行比较阅读。最后对比原文和改文,按要求说明理由。
    这个改动好:
    小说中只写了一次老船夫关于二老的问话,这句话是老船夫到顺顺家问顺顺“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是不是真事”,顺顺眉头打结,斩钉截铁地答“真的”时,老船夫装得很从容地问的。他问“二老呢?”表明他并没有绝望,还是想知道二老的真实想法。船总说:“二老坐船下桃源好些日子了!”老船夫就没有问下去。
    在某版本的《边城》电影剧本中被改编的对话中,写老船夫同样的是装得很从容地问“二老呢?”但在顺顺说“二老坐船下辰州出府去了……说是要自己赚一份家业。年青人这样好,辛亥那年,我在那年纪已在陆军四十九标做什长了”。在看到顺顺并没有说二老对婚事的态度后,老船夫又追问了一句:“可是,二老他的意思……”。这表明老船夫一心想了解二老的态度,因为如果二老喜欢翠翠,翠翠还有希望。改文的划线处句子可以更好地体现老人为翠翠争取幸福的急切的心情。
    再从文体上看,原文是小说,改文是电影剧本,有些话让电影中的人物自己说出来,可以方便观众理解人物的内心,因此增加这句问话有利于在电影中表现老人此时的心情。从表现老船夫的角度和电影效果上,比较原文和改文看,这个改动是比较好的。
    这个改动不好:
    从顺顺的表现角度看,顺顺听到老船夫问“二老呢?”,明白老船夫想了解二老的态度,但没有正面回答。他已经估计到老人会追问下去,因此“不让老船夫再开口了”,用一番话提前堵住了老船夫的嘴。这一方面体现了顺顺的精明,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不愿意和老人多谈,表现出他对这位“老而好事的船夫”不满的心理。如果增加老船夫的这句问话就不能体现顺顺的这些心理。其实电影艺术还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情、眼神、动作等来表现心理,可以让演员“演出来”而不是“说出来”。因此不增加这句问话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表演更具观赏性。所以如果为了避免直白,照顾各个人物的表现,这个改动就不如原文好。根据以上理解,改动好与不好可以有不同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8.D 9.A 10.C
    【解析】8.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能力。
    D项,“比喻”错,“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运用了拟人手法,以草莺的安睡凸显月夜的静谧。
    故选D。
    9.本题考查情节的连贯能力。
    根据划线处上文“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翠翠想象着爷爷的紧张、担心,急于去找祖父的情节,下文首先衔接的情节是“忽然哭起来了”“叫祖父回家”,故应用①衔接上文,排除C;④句中“提到了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两人饭后又到高崖上月光下说起翠翠母亲性格中的乖巧处和强硬处”这一情节与下文“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都与翠翠母亲有关,联系紧密,故④放在最后,排除B;②处“去看热闹”的情节与此处语境没有关联,排除D。
    故选A。
    10.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证明乡村生活中对爱情的追求必然是悲剧”错,通过两代人的爱情悲剧寄寓了沈从文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故选C。
    11.D 12.①自强自立,不怕苦。家境很好,但听从父亲教导,六月里顶着烈日去川东办货。
    ②不贪财,不慕虚荣,顺从内心的追求。不愿意为一座碾坊答应中寨人的求婚。
    ③重感情。对哥哥的死念念不忘。
    ④直率爽直。不喜欢老船夫说话吞吞吐吐、畏畏缩缩的样子,回答父亲的话也是直来直去。 13.①出现意外。大老的意外死亡使傩送二老与翠翠的婚事蒙上了阴影, 二老感觉大老的死与翠翠有关。
    ②傩送对事情的误判。比如老船夫想叫翠翠出来和二老见面,翠翠碰巧不在家;二老从川东回来坐船,翠翠又因为害羞躲避了;这让二老对翠翠也产生了误会。此外,二老对老船夫也有一系列的误会。
    ③老船夫和翠翠的性格。老船夫说话不干脆利落,弄巧成拙;翠翠害羞,躲避二老,使二老产生了误会。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项,“乘虚而入”没有根据,“送个人情”也有错误,那只是二老的打趣。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要饭吃,头上是火也得上路”“有饭吃,爹爹说年青人也不应该在家中白吃不做事”,通过对傩送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傩送自强自立,不怕苦的性格特点。
    从“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中的语言描写中,可见傩送不贪财,不慕虚荣,顺从内心的追求,不愿意为一座碾坊答应中寨人的求婚。
    “二老出北河下辰州走了六百里,沿河找寻那个可怜哥哥的尸骸,毫无结果”,这件事可体现出傩送重感情;“他似乎想起了过去那个晚上那件旧事,心中十分惆怅”,“惆怅”的原因是想到了那晚和哥哥在一起,对哥哥念念不忘。
    从最后一段回答父亲关于婚事的想法来看,说话直来直去,可见傩送性格爽直。 “只是老家伙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从傩送对老船夫的评价也可看出,傩送不喜欢老船夫吞吞吐吐的样子,从而侧面表现他直爽的性格。
    13.本题考查对作品的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带着问题浏览全文,边读边思考,注意从不同角度考虑。从客观上看,二老与翠翠的婚事不顺利与大老的意外死亡有关;从傩送的角度看,有对老船夫的误会,对翠翠的误判;从老船夫和翠翠的角度,他们的性格也是造成婚事不利的原因。
    从客观上看,大佬请媒人提亲,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外出跑船出了意外,兄弟两人又都喜欢翠翠,所以,傩送认为大佬的死与翠翠没有明确的态度有关系,大佬的死成了横在两人心中的一道坎。
    从傩送的角度看,“老船夫看看二老的神气,心中忽然高兴起来了,就情不自禁的高声叫着翠翠,要她下溪边来”,翠翠没有出现;傩送从川东回来,“翠翠大吃一惊, 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这些都让傩送产生了误判。“虽老船夫言词之间,无一句话不在说明‘这事有边’,但那畏畏缩缩的说明,极不得体。二老想起他的哥哥,便把这件事曲解了。”可见,傩送对老船夫和翠翠有误会。
    从老船夫和翠翠的角度,他们的性格也是造成婚事不利的原因。老船夫说话不干脆利落,弄巧成拙,他试探傩送的想法,并没有把话说清楚;翠翠害羞,看见二老,“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使二老产生了误会。
    14.D 15.B 16.①第(8)段景物描写突出了夜晚景色的清幽、宁静的特点,烘托出翠翠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懵懂茫然又有些沉重的心情。
    ②营造的温馨静谧的氛围,为祖父讲述父母的爱情故事做了铺垫,烘托出父母爱情的美好。
    ③表现出山村的恬静优美,以及充盈其中的牧歌情调,烘托出自由淳朴的人性之美。 17.①不把父母的故事“和盘托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②出于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③这也符合沈从文《边城》的风格,在含蓄平淡的笔触中展现美好。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有关《边城》这部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的奔放浓烈”错误,《边城》是一幕爱情悲剧,文字看似轻松酣畅,实质是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悲剧的美丽,而非其奔放浓烈。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把握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浏览选项,把握每个选项考查的具体方向,然后回归文本分析是否正确。本题要求选出“对节选部分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项,“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亲情”错误,结合前面“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以及后来的故事可以知道,翠翠此时所缺的是爱情。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回顾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内容,分析景物的特点,接着分析这一景物在营造氛围、烘托情境以及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首先回顾景物描写的作用和答题模式。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然后分析设题景物的特点。“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这里描写的是山村夜晚的景象,“如银的月光”“黑色的篁竹”“繁密的虫声”“间或的莺啭”等景象有静有动,有声有寂,且以声衬寂,展现出山村夜晚的静谧清幽,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表现出山村的恬静优美。
    接着分析这一景物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由第七段“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可知,翠翠此时正向祖父询问可怜母亲的故事,她的心情是“沉重的”“茫然的”,山村的清幽、宁静对翠翠这一心理起到烘托作用。
    最后分析景物描写在情节方面的作用。从下文来看,祖父向翠翠讲述了父母的爱情故事,“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二人的对歌展现出父母爱情的美好浪漫,而夜晚的温馨为此处祖父讲述这一故事做了铺垫,同时也烘托出父母爱情的美好,展现出人性之美。
    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作答。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然后把握“很长的故事”是什么,而本文要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谁,作者这样安排与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有何关联。
    首先把握“很长的故事”是什么,结合上文来看,此时祖父正在讲述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那么这“很长的故事”自然是说父母的爱情故事,至于后来如何,祖父并没有全部说出,只是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而是略去了具体的过程,这就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然后分析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从全篇来看,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翠翠,而不是翠翠的父母,如果把这个“很长的故事”全部写出来,自然会占据很大的篇幅,这就会冲淡对主要人物形象翠翠的塑造,所以不写这很长的故事,而仅仅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突出主要人物形象。
    最后分析这一呈现方式与沈从文《边城》风格之间的关系。从全篇来看,《边城》是含蓄平淡的,是抒情的,是浪漫的;如果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可能就失却了这些特点,文中仅仅提到父母对歌,展示了父母爱情的美好,而对于后来很长很长的故事,却没有写出来,这和《边城》的整体风格是一致的,在含蓄平淡中凸显美好。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答题。
    18.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将弯曲的溪流比作弓背,将蜿蜒的山路比作弓弦,形象地描写出溪流和山路的位置和地势,使用了比喻。
    B.将眸子比作水晶,写出了眸子的清亮澄澈,使用了比喻手法。
    C.“溪中彷佛也热闹了一些”,这句话中没有本体和喻体,只有一个比喻词“仿佛”,这句话说说爷爷的声音和竹管声振荡起来,让人感觉溪水中都变得热闹了,没有使用比喻。
    D.将翠翠比作山头黄麂,写出了翠翠的天真纯洁、善良乖巧,使用了比喻。
    故选C。
    19.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A.语序不当,形容性短语“语言的优美”应改为名词性短语“优美的语言”,这样才与并列短语“真挚的情感”“诗意的情绪”句式一致。
    C.搭配不当, “塑造”和“爱情故事”动宾搭配不当,应把“塑造”改为“描写”。
    D.搭配不当,“抒发……主题”搭配不当,可将“抒发”改为“表达”。
    故选B。
    20.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情同手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此处“天保、傩送”本来就是两兄弟,对象误用,所以使用错误;
    B.“名噪一时”,指名气很大,于一个时期内尽人皆知。此处形容沈从文的名气大,使用正确。
    C.“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神态娇柔美好,让人心动。此处用来形容文章,使用对象错误,使用错误。
    D.“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用来形容“游人”,用错对象,使用错误。
    故选B。
    2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用“染”字,能形象表现天空在夕阳映照下的颜色,像是做画一样,有画面感。其他几个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第二空,强调同祖父撒娇的样子,没有任何约束地去想一件不可能的事,想怎样想就怎样想,想什么都可以,所以选用“放肆”。“惬意”程度不够;“大胆”不妥,前文没有胆小的意思,这里不是胆子大不大的问题。“烦恼”和语境不相干,因为翠翠并没有烦恼什么。
    第三和第四空,强调祖父听到孙女对他撒娇的声音,“爷爷,为什么不来?我要你!”这种撒娇里有女孩子的娇气,又有点埋怨的小情绪,所以选用“娇”和“埋怨”。
    最后一空,“一层”说明雾相对静止稳定,“薄薄”说明雾轻,所以选用“浮”。
    故选A。
    2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第一空,①“茶峒”是个地区名,挖空处前先介绍范围更小而具体的“茶峒河”,再去讲更大范围的“茶峒”地区,显然不合理,且从下文“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可知,这里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而不是“茶峒”这个地区,排除BC。
    第二空,排除B、C后,第二空已经可以确定是③。
    第三空,根据挖空处后面一句“也许是有的”可知,前面讲“没有”“不见”等意思比较合理,故选⑤。
    故选A。
    23.A 24.D 25.C
    【解析】2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转折点:事物发展过程中对改变原来方向起决定作用的事情;事物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方向的时间。出发点:①旅程的起点。②最根本的着眼的地方;语境强调的是随着翠翠的成长,她的命运将要发生改变,应用“转折点”。
    踏实:①(工作或学习的态度)切实;不浮躁。②(情绪)安定;安稳。结实:①坚固;牢固。②健壮。形容“过一辈子”,应用“踏实”。
    品味:①尝试滋味;品尝。②仔细体会;玩味。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④格调和趣味。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语境强调《边城》留下空白留待读者去仔细体会,应用“品味”。
    与众不同:指人或事物比较特殊,与一般的不一样。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语境强调《边城》与别的作品风格不同,应用“与众不同”。
    故选A。
    2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考查情境补写能力。
    前句主语是“读《边城》”,是人的行为,A、B、C三项突然转到以“山歌”为主语,表达突兀,故排除。
    故选D。
    25.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应先说“把各种书籍比作各式饮品”,再说“《边城》就是一杯白开水……”;二是语序不当,分句前后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面,故应把“如果”调至“我们”前面。A、B两项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D项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
    故选C。
    26.D 27.①句中把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石板路比作沉重的历史书页,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青石板路由一块块青石板连接而成,历史书由一页页纸张装订而成,两者在形式上有相似性。③青石板岁月悠久,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历史书内容丰富,两者在内涵上有相似性。 28.①黎明到来,本是自然现象,但原文用“唱开黎明”来表达,好像黑夜一层层退去,黎明一点点来到这一现象是在苗族姑娘的歌声中产生的,充分赞美了苗族姑娘蓬勃的生命力。②黎明是苗族姑娘用歌喉唱开的,形象地写出了苗族姑娘的歌声清脆,具有穿透力。
    【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阅读”在此处并非读书之意,而是指观看、品味之意,是特殊含义。
    A.“苟活到现在的我”是强调“苟活”的“我”不足以称勇于牺牲的刘和珍君为自己的学生,引号标示强调的内容;
    B.“横渠先生”是学生对他的特定称谓,引号标示特定称谓;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直接引用的诗句,引号标示直接引用的内容。
    D.此处的“说话”并非指真正的说话,而是打手势,与文段中“阅读”的引号都标示特殊含义。
    故选D。
    2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要求根据比喻的“相似性”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比喻,首先要找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然后分析二者的相似性。画横线的句子中,本体是“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石板路”,喻体是“沉重的历史书页”这两者在形式上、内涵上有相似性。形式上,“青石板路”由一块块石板组成,“历史书页”则是一页页装订而成,二者具有相似性;内涵上,青石板路“经过岁月洗礼”,“历史书页”则记载着悠久的历史,它们都拥有丰富的内涵。
    28.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题干要求比较两个句子:原文句子说“直到苗族姑娘用歌喉唱开黎明”,运用了化主动为被动的写法,即本来黎明是随着时间到来自然而然会出现的现象,句子却说是苗族姑娘的歌喉唱来的,赞美了苗族姑娘的歌声具有蓬勃的生机,能唤醒黎明,也写出苗族姑娘歌喉的清脆动人、响遏行云;而改写后的句子则直白,没有表现力。明白了这些,即可得出答案。
    29.这段文字描写了月光、篁竹、虫声、小鸟等景物,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夜晚的清新、宁静。渲染了气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抓住“月光”“山上篁竹”“草丛中虫声”“一只草莺”等分析,这段景物描写中选取了富有特点的景物来写的,如“月光”“篁竹”“虫声”“小鸟”等。
    结合“月光如银子”“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分析,运用比喻修辞,把“月光”比作银子,把“虫声”比作“落雨”声;结合“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分析,运用拟人修辞。运用修辞手法来写夜晚的特点。
    “月光如银子”“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主要从视觉角度来写,“身边草丛中虫声”“啭着它的喉咙”主要从听觉角度来写,突出夜的清新、宁静特点。这样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突出夜的特点。
    30.那夜的暴风雨使你失去了爷爷,你像一只落单的小鸟,孤独无助,于是你坚定了对幸福的守望,如果你能坚持在梦中跟着歌声飞翔,一定会在对溪崖壁的半腰摘得属于你的那把虎耳草。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
    仿句要认真研读例句的内容和形式。首先内容上,例句前半部分“你害怕一切新生事物……把自己封闭起来”,紧扣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情节和人物特点,后半部分“如果你能大胆地撕破套子,你会发现世界是多么开阔”是针对前半部分内容从反面提出假设,以及以此为前提产生的积极结果。我们仿写时也要结合小说《边城》的内容,抓住人物翠翠的主要经历和行为特征,主要讲了翠翠在一次活动上认识了大老天保、二老傩送,然后相知、相爱,可结局是悲哀的,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自然善良、情窦初开的少女,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其次是形式上,例句的形式上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一只多疑的老鼠”,仿句时也要使用这种修辞,比如“你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所以做好这道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小说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主要人物都经历了哪些事情,然后找到例句形式上有何特点,再选定做题需要的故事情节进行组合。
    31.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近义词辨析以及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需要了解常见标点符号逗号、句号、冒号、双引号、书名号、破折号的用法,近义词辨析的技巧(语境分析法、语法分析法、情感或语体色彩分析法),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语境、表意不明等病句六大类型。
    第①句属于成分赘余,“打样”与“关门”和“停止营业”三处一个意思,所以需要删掉两处。
    第②句双引号用错,““边城”也好,“萧萧”也罢,从结构上判断,两个词用法相同,我们知道《边城》是小说题目,“萧萧”自然也是。所以把两处双引号均改成书名号。
    第③句“穿过虹桥,小船顺流而下”中根据“老城楼边可以坐船”判断,应该先“顺流而下”,然后才能“穿过”虹桥,语序不合理需要调整顺序。
    第④句中“细致”不能直接修饰《书章》,可以改为“做工细致”或者把“细致”改为“精巧”或“雅致”。
    32.爷爷走了。我知道他是回不来了。可是傩送你呢?会不会回来?我每天撑船,过往的人很多,可惜没有你,甚至连你的消息都没有。没人过河的时候,我就坐在这里,守在这里。你真的不再回来了吗?(合乎人物性格、心理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力求简明连贯得体,生动鲜明准确。心理描写的常见方法有(1)内心独白:内心独自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2)从旁叙述:从旁叙述中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人物心理。在这种写法中,作者可以是“全知全能”的。因此,这种方式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想法的需要叙述。用第三人称写人物心理时,作者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所以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会表现得相对鲜明些,甚至可以进行即时的议论。(3)梦境幻觉:作品中的人物由于现实中无法达到某种目标,于是会陷入空想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常通过幻觉或梦境的形式来得到表现。(4)动作暗示:动作是人物的体态语言。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个动作,通过具体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动作暗示心理的手法。(5)神态暗示:一个人的神态变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态的刺激下产生心理波动。引发脸部表情的变化,所以它始终和人物的心理状况联系在一起。和动作描写一样,成功的神态描写也应该根据表达的目的来选择材料,抓住最值得写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的神态来写。(6)环境烘托: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7)感官刺激:“心理学”中将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几类。在文学作品中只要抓住了人物瞬间的感受,任何一种感觉的描写都可以起到体现人物心理状况的作用。(8)语言暗示:鲁迅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里所说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进行描写,就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此时的翠翠心中对傩送充满牵挂,最期盼的就是他能早点回来。基于此,从心理描写的角度直接把相关内容写出来即可。
    3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D.只是人物应答的客观叙述,体现不出人性美。
    故选D。
    34.C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A.“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渡船老人的孤单”错误。用对比(或“衬托”)的手法写出“那人”的孤单,也表现了渡船老人对别人的关心和同情。
    B.“表现了翠翠对祖父失信的极其生气的心理”错误。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出翠翠对祖父失信的嗔怪,“极其生气”说法错误。
    故选CD。
    3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和祖父再次去城里河街看龙船和军士的演出,‘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是因为她已长大,小时候感兴趣的事情长大了不觉新鲜了。翠翠大了,祖父也开始留心翠翠的人生大事了。
    D.说表演不如原来水平高,于文无据,且翠翠也不关心节日的游戏了。
    故选D。
    3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文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C.“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分析有误,这里是语言描写。
    故选C。
    3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把握能力。
    C.“她已暗恋‘大老’天保”错,翠翠暗恋的是“二老”傩送。
    序号
    改正并说明理由

    “关门打烊停止营业”语意重复,“打烊”是“(商店)关门停止营业(一般在晚上)”的意思。去掉“打烊”或“关门”“停止营业”。

    “边城”“萧萧”是两篇小说,应改为《边城》《萧萧》。

    “穿过虹桥,小船顺流而下”语序不当,应改为“小船顺流而下,穿过虹桥”。

    “细致”用词不当,应改为“雅致”。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课堂检测,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小阅读-课内,非选择类,填空题,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5.2 *边城(节选)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5.2 *边城(节选)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