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模拟卷
模拟试卷(7)-【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模拟试卷(7)-【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文件包含模拟试卷7-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原卷版docx、模拟试卷7-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眼翳(yì) 庶(shù)族 狐肷(qiǎn) 褴(lán)褛
B.涂墁(màn) 秃鹫(jiù) 喧嚣(xiā) 巷(xiàng)道
C.攻讦(jié) 钳(qián)制 品茗(míng) 蕴藉(jiè)
D.惊愕(è) 卑鄙(bǐ) 拉纤(qiàn) 珍馐(xiū)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趋之若骛 荒缪绝伦 百无聊赖 胜券在握
B.饱经忧患 连篇累读 茅塞顿开 严惩不怠
C.铤而走险 真知灼见 深孚众望 查颜观色
D.捉襟见肘 孤注一掷 耳濡目染 共商国是
3. 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破釜沉舟(锅) 杞人忧天(忧虑) 广有羽翼(翅膀,这里指帮凶)
B. 按图索骥(寻找) 老马识途(认识) 书生意气(意志气概)
C. 画蛇添足(多余) 叶公好龙(喜欢) 义无反顾(回头看)
D. 杯弓蛇影(弓箭) 亡羊补牢(丢失) 高枕无忧(垫高枕头)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 他自己知道。 他想到“推”而下“敲”字,____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 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 与全诗调和的。
A.只要 如果 或 所以 而 并且
B.只有 因为 和 因为 还 而且
C.只有 如果 或 所以 而 而且
D.只要 因为 和 因为 还 并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培养“蓝领思维”,是能否破解就业难的问题的关键。
B.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渺茫的。
C.天色渐晚,汽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D.共同坚守理想信念,追逐百年以来的中国梦想,希望在少年,重任则在教育。
6.下列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B.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由此可知,“风化”的规律之一是“上行下效”。
C.他说,“多想出智慧”,“必须提倡思索。”
D.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
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而去了,坐了飞机似的。(比喻)
B.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顶真)
C.这就是可爱的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永远充满朝气,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无所畏惧,超脱得很。(排比)
D。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引用)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描写)
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抒情)
C.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抒情)
D.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文字记者眼耳倾注四方,手不停地做笔记。(记叙)
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和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歌 普希金 俄罗斯
B.《落日》 散文 朱启平 中国
C.《蝉》 说明文 法布尔 法国
D.《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诗歌 巴尔蒙特 法国
10.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黄的稻束》全诗含蓄地表达了对丰产、收获、土地、母亲等极平凡又极伟大的人、事的赞美。
B.《祝福》一文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C.《获得教养的途径》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感性的思考,又富有感染力,以他人的经验说明问题,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D.《大地上的事情》用温情的笔法写出一些动物的常态生活,体现出作者富有的生态性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①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②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花窗这样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③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④十二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如人意。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好”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也就是“百花齐放”。我们有些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11.下列对选文有关语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一句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是概括归纳要点。
B.“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一句是本文的观点。
C.“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一句中的“尤”在文中的意思是“突出的”
D.“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一句作者用感叹句式强烈地表达了对中国园林建筑中渗透千变万化创作思想的否定。
12.对选文中“我们有些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浅显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建筑师的作用、建筑与人的生存关系。
B.这句话表现了作为建筑大师的梁思成对当时城市建设中错误思潮的焦虑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C.现代建筑“千篇一律”到过分具有了亲切感、认同感,人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园,好像孩子哭着找不到家门。
D.该句耐人寻味,作者通过“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这一细节传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13.下列对选文第①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20个一连串的“一根”以重复的方式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
B.本段以颐和园的长廊为实例论述了重复在建筑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句式上也体现了重复。
C.其实语言艺术也要讲究“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统一”,诗词歌赋就不要说了,即如散文、议论文也要做到这样才能算是好文章,本文作者的语言也讲究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D.20个“一根”在语言学上就给人以厌烦感,让人无法接受。这篇说明文从建筑学的角度,说明了长廊的柱子,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不同的形状,千篇一律的圆柱才能给我以特殊的感受,长廊需要的是重复,而不是变化。
14.联系全文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原有副标题为“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通感是一种修辞手法,本文中“通感”一词的内涵与前面所举例子的内涵完全相同。
B.全文结构其实也体现了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艺术原则,音乐、舞台艺术、绘画、建筑等一项项、一节节按顺序说来,结构稳重、朴实。
C.本文实例涉猎甚广,不仅有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实例,仅从建筑学来分析,所举实例就涉及古今中外的众多典型建筑。这也给我们在积累、筛选材料方面以深刻的启示。
D.这是一篇讲建筑美学的文章,因此观点是从建筑学领域的材料中抽取出来的。
(二)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哎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哎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5.在文段中,“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
A. 比喻;将小船比作梭鱼,把摇船的动作比作织布穿梭、缝衣透针,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青年妇女们划船技术的娴熟和船行速度之快。
B. 拟人;赋予小船 “打跳” 的人的动作和梭鱼的形象,把摇船的动作拟人化,体现出小船的活泼和妇女们的欢快心情。
C. 夸张;通过对小船速度的夸张描写,像梭鱼一样快,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样迅速,突出了妇女们划船时的紧张情绪。
D. 排比;连续使用比喻构成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青年妇女们划船技术好和船速快这两个特点。
16.从文中对青年妇女们的描写可以看出她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
A. 胆小懦弱,遇到敌人就惊慌失措,只想着逃跑。
B. 勇敢坚韧,在面对敌人的追击时,虽然紧张但能沉着应对,毫不退缩。
C. 鲁莽冲动,因为冒失的行为引来了敌人的追击,没有考虑后果。
D. 优柔寡断,在被敌人追击的过程中,一会儿后悔,一会儿又坚定,拿不定主意。
17.下列关于这段内容与课文主题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这段内容主要体现了白洋淀地区的自然风光之美,与课文抗日的主题没有直接关联。
B. 通过青年妇女们与敌人周旋的情节,展现了白洋淀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机智勇敢,深化
根据地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主题。
C. 文中青年妇女的逃跑行为体现了她们对战争的恐惧,反映出在战争面前普通民众的无奈,这是课文想要表达的主要主题。
D. 这段内容只是为了刻画青年妇女的形象,与课文抗日主题相背离,是一个独立的情节。
18.文中 “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塑造青年妇女形象有何作用?( )
A. 通过将荷叶比作铜墙铁壁,荷花箭比作哨兵,暗示青年妇女们希望借助自然环境躲避敌人,体现出她们的胆小和依赖心理。
B. 这种比喻表现出自然环境的壮美,衬托出青年妇女们在美景中的悠闲心态,与前面紧张的追逃情节形成对比。
C. 比喻手法的运用,把荷叶和荷花箭描绘成具有防御和监视功能的事物,从侧面烘托出青年妇女们在抗日环境中的坚定意志和对根据地的信心。
D. 只是简单的景物描写,没有对青年妇女形象起到塑造作用,只是为了增添白洋淀景色的美感。
19.从青年妇女们在面对敌人追击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可以看出课文怎样的主题思想?( )
A. 表现出战争的残酷,让人们陷入恐惧和后悔之中,主题是对战争的批判。
B. 体现了在战争中,普通民众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逐渐镇定,最后利用地理环境反抗的过程,突出了白洋淀人民保家卫国的抗日主题。
C. 说明青年妇女们在战争中不断成长,从无知到有知,主题是个人成长与战争的关系。
D. 展现出青年妇女们在面对敌人时的矛盾心理,既想反抗又害怕敌人,主题是人性在战争中的挣扎。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B.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C.于是废先王之道 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2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暴秦之欲无厌
22.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C.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而今安在哉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风乎舞雩 B.沛公军霸上
C.为国以礼 D.吾得兄事之
2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是(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是《论语》中一篇具有比较完整的结构的一章,它记叙了孔子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
B.《鸿门宴》主要塑造了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
C.《师说》批判了唐代中期以来社会上逐渐产生的以相师为耻的社会习气,倡导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的思想。
D。《六国论》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这一观点与历史事实不符,这体现了作者分析问题不够全面的缺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8小题,共20分。)
(一)
静女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形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泃美且异。 , 。
26.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美表现在故事美、图画美、情感美。请任选其中一个角度进行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话”,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30.文中提到 “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这与 “套板反应” 有什么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根据文本,为什么说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文中列举了诸多 “套话” 的例子,如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等,这种举例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文中提到 “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这对我们理解 “套板反应” 有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题,共10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3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选文讲了什么内容,想证明作者的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选段为何详写详述陈涉出身之低下、起义之仓促、势力之弱小、兵器之劣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口语交际(8分)
38.选取你熟悉的一件学习用品,进行讲解。写出你的讲解词。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实践(8分)39.班级拟围绕“走近大国工匠”主题,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本次活动的目的。(写2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本次活动写一则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本次活动设计活动形式。(写2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介绍一位大国工匠。(10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应用文写作(10分)
4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权威媒体调查“实体书店什么最吸引你”,统计结果显示:环境舒适、别具一格,书籍陈列方式合理、讲究,店长懂书,有猫之类的小动物,咖啡、零食做得好,读书会、沙龙活动吸引人等位居前列。
如果你是一家实体书店的店长,请结合上述信息为你的实体书店写一段推介文字,不得泄露与考生相关的信息,字数不超过200字。
九、作文(50分)
41.按要求写作
未来的不确定,犹如一片迷雾,让人难以捉摸。然而,这不确定性并非全然是坏事。正是因为未来充满未知,我们才有无限可能去探索、去创造。若未来已然确定,人生岂不成了按部就班的剧本,缺乏惊喜与突破。
请以“_____未来的不确定”为题,结合社会热点和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未来的看法。不少于600字。
6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模拟试卷(8)-【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文件包含模拟试卷8-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原卷版docx、模拟试卷8-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试卷(6)-【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文件包含模拟试卷6-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原卷版docx、模拟试卷6-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试卷(5)-【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文件包含模拟试卷5-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原卷版docx、模拟试卷5-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