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一年级下册六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下册六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任务,学习任务创造,学习过程实施,学习领导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年级 数学学科
《人民币的认识》单元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备课
任教班级:________
教师姓名:___ _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人民币的认识》
—— 兑换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人民币的认识》
—— 超市购物
一年级数学学科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单元
题目
第六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
——超市购物 (单元任务)
课标
及课
程大
概念
分析
课标摘录:
内容要求: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形成初步的量感。了解货币的意义,具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学业要求:积极投入模拟购物活动,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认识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反思并述说购物的过程,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形成对货币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
教学提示: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知道货币的价值,体会货币单位的换算,丰富对量的体验,形成初步的量感;筹备、开展购物活动,可以与学校“数字节”或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整合,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评价购物活动的收获,积累反思与交流的经验,拓展学生的金融知识。
课程大概念:
通过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使用人民币,感受事物都有价值且皆可度量,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
学科大概念: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单位换算和十进制的关系。
学情
分析
1.认知经验:本单元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以前未曾学习过。
2.生活经验: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经验。
3.策略经验: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对人民币进行简单计算,能说出相同单位、不同单位人民币的计算方法,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4.认知障碍和突破措施:
认知障碍:学生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有购买经验但在人民币的计算上欠灵活。
突破措施: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利用学具引导学生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单位,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计算时先统一单位,为后面分数等统一运算单位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单元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分类,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2.在模拟兑换和购物的活动中,总结“人民币单位换算”的方法,获得购物经验。
3.尝试使用多种支付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爱护人民币。
任务
情境
设计
单元情境: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探寻它的秘密吧。
单元任务:超市购物
单元
学时
划分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
学时
兑换人民币
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分类,知道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探究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1
超市购物
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消费问题。
1
单元
四大
结构
学程
备课
学习目标:
1.利用学具,找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特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2.通过模拟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游戏,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3.解决“有几种方法可以兑换成一元”等人民币兑换的相关问题。
课前培训:
1.学科班长组织学生准备好课本、铅笔、橡皮、田字格本。
2.坐姿端正,自主预习课本第57—58页。
【情境任务】当孩子们跟着爸爸妈妈去逛商店,喜欢的东西怎么才能得到?家长们把一张小小的纸片交给售货员后,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能到手,这小小的纸片就是“钱”,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就是人民币。那孩子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怎么来的吗?
任务1:认识人民币
问题1: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说一说他们的特点。
问题2:人民币的分类(连一连)
(1)按质地分
(2)按单位分
任务2:人民币的兑换
问题1:进行模拟兑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游戏,如何兑换呢?
一张可以换( )张
一张可以换( )张
一枚 可以换( )枚
总结:1元=( )角 1角=( )分
问题2:你有多少种方法可以兑换成一元?写一写,小组内分享。
游戏闯关
换钱游戏:
(1)拿出上课前提前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换钱游戏,注意游戏时要保持公平公正。
【学习任务创造】
教材链接:
学程通过设计两个任务来实现本节任务:
任务1对应课本第57页红点的内容,让孩子们观察人民币。
任务2解决课本第58页的内容,人民币的兑换问题,通过模拟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游戏,让孩子们总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学习任务:
导入: 了解中国货币的由来,感悟货币的价值,体会货币交流的过程,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任务1:认识人民币
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的正反面,找出人民币的特点,并尝试分类。
任务2:兑换人民币
引导学生通过模拟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游戏,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学习过程实施】
1.情境感知(5分钟)
孩子们,当我们跟着爸爸妈妈去逛街、逛商店,喜欢的东西怎么才能得到?家长们把一张小小的纸片交给售货员后,喜欢的东西就能得到,这小小的纸片就是“钱”,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就是人民币。
2.操作探究(20分钟)
(1)首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人民币。
(2)每个学生都有一套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观察手中的人民币,说出他们的面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点,并对他们进行分类,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进一步认识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并明确以元为单位、以角为单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
(4)教师巡回各组指导,小组长引导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想法,每位同学都要说一说自己发现的特点以及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教师实施巡视注意关键问题的引领。
3.游戏闯关(10分钟)
(1)借助模拟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换钱游戏,注意游戏时要保持公平公正。
在拓展练习的环节通过纸面的检测形成结果性评价,让孩子和老师对于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达标验收。
4.点拨提升:(5分钟)
(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2)1元=10角 1角=10分
【学习领导力提升】
A:通过观察样币,能找出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特点,并进行分类;通过兑换人民币,发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熟练换算。
B:B1B2协同合作能通过观察样币,找出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特点,并进行分类;通过兑换人民币,发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换算。
C:在A的帮助下能通过观察样币,找出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模拟兑换人民币,发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初步换算。
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兑换人民币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课堂学习目标完成度;课堂学习活动亮点总结;课堂学习活动的问题建议)。
学程
备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购物游戏,初步认识商品价格,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2.帮助小明解决“够不够”和“找回多少钱”的问题,总结相同单位和不同单位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3.尝试使用多种支付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合理购物,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课前培训:
1.学科班长组织学生准备好课本、铅笔、橡皮、田字格本。
2.坐姿端正,自主预习课本第60页。
【情境任务】超市里的文具柜上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文具,并且都已经标注好价格,小明从存钱罐拿出一些钱去买文具,你会和他一起用人民币合理购买吗?
任务1:合理购物
问题1:小明用20元买 够吗?
问题2:用1元钱买 找回多少钱?
我发现在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时,若人民币单位不同,需要:
任务2:选择性支付
选出喜欢的文具: (填序号)。
选择喜欢的方式支付:
( )张
( )张
( )张
( )张
游戏闯关
1.你买我卖:
商店里陈列着很多物品,小组四人两两合作,一个人售货一人购买,并列式准确算出找回的钱数。
买的物品
应付的钱
付的钱
应找的钱
2.抽盲盒
人民币可以兑换很多自己喜欢的物品,但是同学们思考一下,所有的物品都可以用金钱来兑换么?老师这里有一个盲盒,里面放了神秘的物品,请你来抽取一个,来说一说你会兑换么?(教师提前准备好盲盒,里面放好“无价之宝”例如;健康、自由、父母的爱……)
【学习任务创造】
教材链接:
学程通过设计两个任务来实现本节任务:
任务1对应课本第60页红点的内容,帮助小明解决“够不够”和“找回多少钱”的问题。
任务2主要解决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支付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任务:
导入: 去超市购物,合理购买物品。
任务1:合理购物
帮助小明解决“够不够”和“找回多少钱”的问题,总结相同单位和不同单位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任务2:选择性支付
尝试使用多种支付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合理购物,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实施】
1.情境感知(5分钟)
超市里的文具柜上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文具,并且都已经标注好价格,小明从存钱罐拿出一些钱去买文具,你会和他一起用人民币合理购买吗?
2.操作探究(20分钟)
任务1:合理购物
(1)教师对题目进行解读,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1,从问题的分析、列式、解决步骤规范好;问题2中解读完题目后要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单位不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一起在黑板规范和解答。
(2)注意花的钱数要在20元以内或者等于20。
(3)教师巡视后选取典型代表将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任务2:选择性支付
(1)选出喜欢的文具,将对应的序号填到横线上。
(2)独立思考,选择喜欢且合适的方式进行支付。如:选择文具①,可以支付1张5元、3张1元、8张1角;也可以支付8张1元、8张1角。
(3)教师巡视后选取典型代表将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3.游戏闯关(10分钟)
(1)游戏一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买卖游戏,体验人民币可以衡量物体价值,同时夯实相同单位和不同单位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2)游戏二:随机抽取盲盒,体会不是所有的东西可以用金钱来兑换,要珍惜拥有的这些“无价之宝”。
4.点拨提升:(5分钟)
(1)够不够问题要注意大小比较。
(2)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时,若人民币单位不同,需要先换算单位。
(3)举例点播怎么用多种方法支付同一物品。
【学习领导力提升】
A:能够总结对于相同单位和不同单位的人民币计算方法:相同单位直接计算,不同单位的先统一单位再计算,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应用。
B:B1B2协同合作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不同单位的人民币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并将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C:在A的帮助下能解决相同单位和不同单位人民币问题。
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超市购物
够不够:比大小 单位不同,先换算单位
1元=10角 10-5=5(角)
教学反思:
(课堂学习目标完成度;课堂学习活动亮点总结;课堂学习活动的问题建议)。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5. 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新知探究,巩固练习,课外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5. 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感知人民币,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应用人民币,课堂回顾,课后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册六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练习巩固,总结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