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综合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现象与结论的表述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综合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现象与结论的表述 教案,共2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技巧,真题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题技巧】
一、解答有关表格分析型实验题的思维模型
二、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1.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在卤代烃中加入NaOH 水溶液,加热,冷却后,先加入稀硝酸中和溶液至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设陷点:一定要先加入稀硝酸中和溶液至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否则会出现氧化银褐色沉淀,影响卤素原子的检验。
2.蔗糖(或淀粉)水解程度及水解产物的检验
向适量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先加入NaOH 溶液至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观察现象。
设陷点:应用NaOH 溶液中和过量的硫酸。
3.证明某些官能团的实验依据
(1)证明碳碳双键(或三键):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2)证明酚羟基
①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②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证明醇羟基:与酸发生酯化反应,其产物不溶于水,有果香味。
(4)证明醛基
①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
②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产生砖红色沉淀。
【真题链接】
1.[2024年甘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相对应的是( )
A.AB.BC.CD.D
2.[2024年湖南高考真题]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操作方法合理的是( )
A.AB.BC.CD.D
3.[2024年江苏高考真题]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A.AB.BC.CD.D
4.[2024年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A.AB.BC.CD.D
5.[2023年江苏高考真题]室温下,探究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A.AB.BC.CD.D
6.[2023年海南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的是( )
A.AB.BC.CD.D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无色溶液,试纸变红,该溶液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也有可能是显酸性的盐溶液,A项不符合题意;B.动物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后有类似烧焦羽毛的味道,若用酒精灯灼烧织物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味道,说明该织物含有动物纤维,含有蛋白质,B项符合题意;C.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会产生很多产物,如加热温度在170℃,主要产物为乙烯;如加热温度在140℃,主要产物为二乙醚;同时乙醇可在浓硫酸下脱水生成碳单质,继续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的产物二氧化硫也能使溴水褪色,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乙烯,C项不符合题意;D.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的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镁的碱性无关,不能由此得出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D
解析:从含有的NaCl固体中提取,用溶解、萃取、分液后,仍然溶在四氯化碳中,没有提取出来,A错误;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故提纯乙酸乙酯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B错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反应到达终点时生成,是碱性,而甲基橙变色范围pH值较小,故不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否则误差较大,应用酚酞作指示剂,C错误;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可以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在烧杯内壁产生微小的玻璃微晶来充当晶核,D正确。
3.答案:B
解析:为二元酸,为一元酸,等物质的量的和,消耗NaOH多,与二者的酸性强弱无关,A错误;溶液与溴水发生反应:,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B正确;和均为白色沉淀,向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无法判断生成的白色沉淀是何种物质,故无法比较、的溶度积常数的大小,C错误;溶液和溶液的浓度未知,所以不能根据溶液pH大小判断和结合能力的强弱,D错误。
4.答案:C
解析: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H的化合价由+1降低为0,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A错误;向待测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也可能为AgCl或,故待测液中不一定含有,B错误;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而只可与酸反应,则的碱性强于的,C正确;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存在平衡(橙色)(黄色),即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D错误。
5.答案:B
解析:先加新制氯水,会将溶液中的氧化成,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应直接加KSCN溶液,A不能达到探究目的;酸性溶液(紫红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为,自身颜色变浅或褪色,可用于检验的还原性,B能达到探究目的;属于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探究是否水解,应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看溶液是否变红,C不能达到探究目的;探究能否催化分解,应设置对照实验,即一组实验中加溶液,另一组实验中不加溶液,而不能直接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通过观察气泡产生情况进行判断,D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6.答案:A
解析:A.检验1-氯丁烷中氯元素,向1-氯丁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条件下水解,再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氯元素,故A错误;
B.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已经沉淀完全,故B正确;
C.向2 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滴5%的硫酸铜溶液,制得新制氢氧化铜,且氢氧化钠过量,检验醛基时产生砖红色沉淀,故C正确;
D.硫酸四氨合铜在乙醇溶液中溶解度小,加入乙醇,析出硫酸四氨合铜晶体,故D正确。
答案为:A。重难突破
1.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
A.AB.BC.CD.D
2.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4.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5.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性质探究的实验方案,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6.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够很好地体现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这一学科核心素养。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7.下列实验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8.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合理且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A.AB.BC.CD.D
9.探究氧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10.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1.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12.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错误的是( )
A.AB.BC.CD.D
13.铝和氧化铁混合物(通常加入少量,插入镁条引燃,创造高温条件)在高温下发生剧烈的置换反应。某实验小组想探究熔融态产物的组成,设计如下实验操作,并记录现象。
A.AB.BC.CD.D
14.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16.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17.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18.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19.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20.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21.铝和氧化铁混合物(通常加入少量,插入镁条引燃,创造高温条件)在高温下发生剧烈的置换反应。某实验小组想探究熔融态产物的组成,设计如下实验操作,并记录现象。
上述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1中有气体逸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2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3中生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4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2.下列实验目的、方案设计和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23.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固体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现将反应所得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24.根据实验目的,下列相对应的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2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化合物,也可能为共价化合物,A错误;饱和硫酸铵溶液使蛋白质聚沉属于蛋白质的盐析,蛋白质的盐析是可逆的,B正确;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C错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硫化钠氧化为硫单质,也可以将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所以溶液变浑浊不一定是亚硫酸钠和硫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单质导致的,D错误。
2.答案:D
解析:往溶液中加入Zn片,发生反应,的氧化能力比的强,A项错误;往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发生反应,溶液变血红色,再加入少量固体,对平衡无影响,故不能说明与的反应不可逆,B项错误;若食品脱氧剂样品中有+3价铁,铁粉与+3价铁发生反应,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浅绿色,C项错误;向沸水中逐滴加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得到胶体,持续煮沸,胶体发生聚沉,析出红褐色沉淀,D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制备胶体的操作是将饱和溶液滴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能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氯气,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进行干燥,而不是先通入饱和溶液中,B错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操作正确,能达到实验目的,C正确;制备无水乙醇时,通常把工业酒精跟生石灰混合,加热蒸馏,能达到实验目的,D正确。
4.答案:A解析:玻璃棒成分中含硅酸钠,灼烧时焰色为黄色,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钠元素,A错误;碳酸钠溶于水放热,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说明吸热,则该固体为,B正确;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滴入3滴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溶液颜色变浅,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水解导致,C正确;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再加入足量溶液,若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是硫酸钡沉淀,能说明固体已经变质,生成了,D正确。
5.答案:C
解析: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溶液,由于盐酸或者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紫色褪去不能说明铁锈中含有二价铁,A错误;若固体为硝酸亚铁,溶于盐酸时,,表现强氧化性,将氧化为,因此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不能说明固体中含,B错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溶液萃取,若层无色[提示:反应完且无生成],说明未与反应,而是与反应,因此得到的还原性强于,C正确;向含少量蒸馏水的试管里滴加2滴溶液,然后再滴加2滴疏氰化钾溶液,与不能形成红色物质,无明显现象,D错误。
6.答案:B
解析:探究亚硫酸钠是否氧化变质,即检验样品的水溶液中是否含有,应该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而稀硝酸会将氧化为,A不符合题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存在平衡(橙色)(黄色)+,将其置于沸水浴中,观察颜色变化可说明温度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B符合题意;检验氯乙烷中是否含有氯元素时,加入NaOH溶液共热后,应该先加入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C不符合题意;通过中和滴定证明草酸为二元酸时,应该使用酚酞做指示剂,不能使用甲基橙,D不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盐酸也可以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其褪色,不能说明该固体试样中存在二价铁,A错误;分别向苯和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基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羧基,说明苯环可以使甲基活化,而不是甲基可以使苯环活化,B错误;的略小于,向饱和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溶液不能产生沉淀,C错误;溶液中存在平衡:,为蓝色,为黄色,两种颜色混合为黄绿色,若加热时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置于冷水中又恢复蓝色,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D正确。
8.答案:A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溶液保持无色,则该实验中溶液呈浅黄绿色说明有氯气生成,A正确;滴加的少量碘水会与NaOH溶液反应,则溶液未变蓝不能说明淀粉完全水解,B错误;体系中加入少量KCl固体对平衡没有影响,溶液颜色不变,C错误;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的羟基也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D错误。
9.答案:D
解析:没有明确混合溶液中浓度的大小,则向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溶液产生黑色沉淀,不能说明的溶度积小于,A错误;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红色褪去,无法说明具有漂白性,B错误;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也可将氧化成,故不能得到氧化性,C错误;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水解使溶液显酸性,两者可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和,由于具有还原性、有氧化性,二者也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题给实验现象能说明与在水溶液中存在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竞争,D正确。
10.答案:A
解析:醋酸标准溶液滴定NaOH溶液,滴定终点溶质为,此时溶液呈碱性,甲基橙的变色pH范围是3.1~4.4,甲基橙指示剂不能准确指示滴定终点,A符合题意;Zn作原电池负极可以保护Fe不被腐蚀,Fe电极区域溶液检验不到,则可验证牺牲阳极法,B不符合题意;将草酸溶液加热,草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pH减小,C不符合题意;AgCl的较大,等体积的饱和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大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AgCl>AgBr,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浓硝酸的分解反应为(浓),生成的与的体积比为4:1,与空气中和的体积比4:1相当,空气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该混合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说明支持燃烧,A错误;NaCl溶液和溶液在酸性条件下都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溶液紫红色褪去,则该溶液不一定为NaCl溶液,B错误;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溶液变成棕黄色,铁离子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从而产生气泡,反应放热,促进的水解,一段时间后,产生红褐色沉淀,C正确;取少量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稀硫酸加热5 min后,再加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此时NaOH可能过量,消耗了碘单质,此时即使淀粉不完全水解,溶液也不会变蓝,D错误。
12.答案:D
解析:亚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在酸性条件下把氧化成铁离子,A正确;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有苯酚生成,因此可证明酸性:碳酸>苯酚,B正确;由于水杨酸含有酚羟基,因此取少量乙酰水杨酸品体,加入盛有3 mL蒸馏水的试管中,加1~2滴1%氯化铁溶液,溶液出现紫色,可说明含有水杨酸,C正确;向含的溶液中通入,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但不能说明亚铁离子是否被氧化,所以不能证明还原性:,D错误。
13.答案:A
解析:将铝粉和氧化铁粉末混合,加入一些,插入镁条引燃,生成Fe和,产物中一定有Fe和,可能含有未反应的Al和,以及少量的KCl和MgO等物质。实验1主要涉及、Al和NaOH溶液的反应,产生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滤渣1中含有Fe、MgO及等,用溶液浸泡,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滤液2中含有,滴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滤渣2中含有和MgO,加入盐酸,溶解,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14.答案:A
解析:A.检验中是否含,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无论是否有,都会使溶液变红,故A错误;
B.固体遇水会变蓝,向酒精中加入一定量固体,若固体变蓝,则酒精中含有水,故B正确;
C.将过量细铜粉加入溶液中,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则证明发生了反应,所以的氧化性强于,故C正确;
D.向淀粉KI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淀粉溶液变蓝,则证明发生了反应,所以Br的非金属性强于I,故D正确。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要想根据钠盐溶液的pH大小确定非金属性的强弱,钠盐必须是S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盐,不是S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盐,所以不能根据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溶液的pH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向KI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若有剩余,则说明反应有一定限度,因此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说明有剩余,该反应有一定限度,B正确;和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NaCl与溶液,C错误;溶液和溶液的阴离子不同,不能排除阴离子的干扰,D错误。
16.答案:C
解析:检验某有机物是否含有酰胺基,应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A错误;当固体中同时含有铁和氧化铁,且铁过量时,滴加KSCN溶液,也不会出现红色,B错误;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原则是与卤素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若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正确;先将注射器充满气体,将活塞往里推压缩气体体积,浓度增大,颜色加深,并不能证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D错误。
17.答案:C
解析:根据钠盐溶液pH大小确定非金属性强弱时必须是其最高价含氧酸的盐,亚硫酸钠不是S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盐,所以不能根据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溶液的pH判断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若固体样品中含有的铵盐是,加入少量NaOH后生成和,也不会使试纸变蓝,B错误;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后滴入溶液生成沉淀,消耗,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溶液呈碱性是水解导致,C正确;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取脱氧剂包装内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溶解时,过量的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以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会变为红色,故溶液未变红色不能说明脱氧剂中还原铁粉没有变质,D错误。
18.答案:B
解析:乙醇能与钠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故做实验时,应选乙醚作溶剂来溶解苯酚,不能选用乙醇作溶剂来溶解苯酚,A错误;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且加热后能恢复红色,因此可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B正确;反应后固体中可能含,滴加KSC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可能是因为铁离子与铝反应生成了亚铁离子,再加入双氧水后溶液呈现红色,则产物中不一定存在铁,C错误;NaOH与碘水反应,不能检验淀粉,则方案设计和现象不能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D错误。
19.答案:D
解析: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盐酸也可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A错误;与盐酸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和,有红色固体剩余不能说明样品中含有铜单质,B错误:向盛有相同体积且浓度均为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 mL浓度相同的溶液和溶液,阴、阳离子种类均不同,C错误;氧气能够置换出中的硫,说明O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D正确。
20.答案:D
解析: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漂白pH试纸,因此不能用pH试纸测定NaClO溶液的pH,A错误;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氧化成,B错误;生成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向生成红棕色气体的方向移动,烧瓶内颜色变深,现象和结论都不正确,C错误;将大小相同的金属钠分别投入水和乙醇中,反应实质为钠置换—OH中的氢,若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则说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更活泼,D正确。
21.答案:A
解析:将铝粉和氧化铁粉末混合,加入一些,插入镁条引燃,生成Fe和,产物中一定有Fe和,可能含有未反应的Al和,以及少量的KCl和MgO等物质。实验1主要涉及、Al和NaOH溶液的反应,产生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滤渣1中含有Fe、MgO及等,用溶液浸泡,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滤液2中含有,滴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滤渣2中含有和MgO,加入盐酸,溶解,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22.答案:B
解析:为强电解质,其水溶液可以导电,但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键,A错误;碳酸钠溶于水放热,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证明该固体为,B正确;乙炔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且电石是混合物,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时会产生等杂质,的还原性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所以不能证明乙炔具有还原性,C错误;溶液本身具有蓝色,会干扰pH试纸的颜色,D错误。
23.答案:A
解析:滴入几滴KSCN溶液,振荡,溶液变红,说明固体产物中一定含有,A正确;滴入几滴溶液,振荡,溶液紫色褪去,可能是在酸性条件下将高锰酸钾还原,导致其溶液褪色,也可能是固体产物中没有+2价铁元素,含+3价铁元素,溶于稀盐酸时Fe将还原为,B错误;滴入铁氰化钾溶液,振荡,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若固体产物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且铁单质有剩余时,固体溶于盐酸的过程中,单质铁能将还原成,故固体产物中不一定含有,C错误;盐酸过量,加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但固体产物中可能含有+3价铁元素,D错误。
24.答案:D
解析:Fe与反应生成,在的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气体,由于液溴易挥发,挥发出的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也能生成淡黄色的溴化银沉淀,所以不能证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A错误;生成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深,现象和结论不正确,B错误;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是同类型沉淀,向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铜更难溶,,C错误;溶液和溶液中阴离子不同,由实验现象可知,氯离子可以加快铝片表面氧化膜的溶解速率,D正确。
25.答案:A
解析:将硝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产生气泡,即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硝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A正确;乙醛和甲酸甲酯均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光亮的银镜,说明两者均含有醛基或与醛基类似的结构,不能说明两者均属于醛类,B错误;乙醇易挥发且具有还原性,加热挥发出来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题给实验不能确定2-溴丙烷反应的产物是丙烯,C错误;向银氨溶液中滴入NaCl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并不能说明银氨溶液中无,而是因为稳定,产生的浓度很小,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积小于,D错误。
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
A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无色溶液,试纸变红
该溶液是酸溶液
B
用酒精灯灼烧织物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
该织物含蛋白质
C
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溴水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D
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
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从含有的NaCl固体中提取
用溶解、萃取、分液
B
提纯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
依次用NaOH溶液洗涤、水洗、分液、干燥
C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
D
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
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的溶液和溶液,消耗的溶液多
酸性:
B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产生淡黄色沉淀
氧化性:
C
向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
溶度积常数:
D
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和溶液pH,溶液pH大
结合能力: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点燃后有爆鸣声
具有还原性
B
待测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待测液含有
C
和中均分别加入溶液和盐酸,只溶于盐酸,都能溶
比碱性强
D
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溶液中是否含有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是否有还原性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酸性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是否水解
向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能否催化分解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选项
A
B
C
D
目的
检验1-氯丁烷中氯元素
检验是否沉淀完全
制备检验醛基用的
制备晶体
操作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现象或结论
A
判断KCl的化学键类型
将KCl固体溶于水,进行导电性实验
溶液可导电,说明KCl中含有离子键
B
检验蛋白质性质
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
溶液变浑浊,再加水浑浊消失,说明鸡蛋清溶液发生了盐析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向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硝酸
溶液变浑浊,说明与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往溶液中加入Zn片
短时间内无明显现象
的氧化能力比弱
B
往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固体
溶液先变成血红色后无明显变化
与SCN的反应不可逆
C
将食品脱氧剂样品中的还原铁粉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浅绿色
食品脱氧剂样品中没有+3价铁
D
向沸水中逐滴加5~6滴饱和溶液,持续煮沸
溶液先变成红褐色再析出沉淀
先生成得再聚集成沉淀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制备胶体
将饱和溶液滴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B
实验室制备纯净的
将气体依次通过盛饱和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C
测定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由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
加入生石灰,蒸馏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及结论
A
鉴定钠元素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某无色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火焰出现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Na元素
B
鉴定某固体是还是
取适量该固体于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加入适量水(温度计水银球在液面下)
温度降低,说明该固体是
C
验证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水解导致
取2.0 mL 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再滴入3滴溶液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滴入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
D
探究固体样品是否变质
取少量待测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样品已经变质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及现象
结论
A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B
检验某固体化合物样品中是否存在
取少量固体样品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
该固体化合物中存在
C
比较、的还原性强弱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溶液,萃取,层无色
的还原性强于
D
比较、与的配位能力
向含少量蒸馏水的试管里滴加2滴溶液,然后再滴加2滴疏氰化钾溶液,变红色
与的配位能力小于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探究亚硫酸钠是否氧化变质
将样品溶于水,加入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钡,看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B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
将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置于沸水浴中,观察颜色变化
C
检验氯乙烷中是否含有氯元素
将氯乙烷加入NaOH溶液共热,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D
证明草酸为二元酸
取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草酸溶液,滴加几滴甲基橙,再使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记录数据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某固体试样中是否存在二价铁
取少量固体试样溶于盐酸,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说明该固体试样中存在二价铁
B
证明甲基可以使苯环活化
分别向苯和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甲基可以使苯环活化
C
比较与的大小
向饱和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
D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0.5 ml/L的溶液,将其中一支试管先加热,然后置于冷水中,与另一支试管对比
若加热时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置于冷水中又恢复蓝色,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选项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A
溶于浓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
反应中有生成
B
向淀粉中加适量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未变蓝
淀粉完全水解
C
向和KI淀粉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Cl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取水杨酸()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少量钠,有逸出
水杨酸中含有羧基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向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溶液
有黑色沉淀生成
B
将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
具有漂白性
C
向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溶液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氧化性:
D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
溶液先变为红褐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黄绿色
与在水溶液中存在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竞争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测定未知NaOH溶液的浓度
向20.00 mL NaOH待测液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用醋酸标准溶液滴定,记下指示剂变色时耗酸量并计算
B
验证牺牲阳极法保护金属
用导线连接Zn和Fe,浸入酸化的NaCl溶液中,用胶头滴管从Fe电极区域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两滴铁氰化钾溶液
C
验证草酸电离吸热
将草酸溶液加热,并用传感器监测pH变化
D
比较AgCl和AgBr的 大小
分别向等体积AgCl和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比较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能否支持燃烧
取少量浓硝酸加热分解,将产物先通入浓硫酸,后用集气瓶收集气体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瓶内,木条复燃,不能说明支持燃烧
B
鉴别NaCl溶液和溶液
分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酸性溶液
若紫红色褪去,则该溶液为NaCl溶液
C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硫酸亚铁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随后生成红褐色沉淀
被氧化生成;催化分解生成,且反应放热,促进了的水解
D
探究淀粉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程度
取少量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稀硫酸加热5 min后,再加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最后滴加碘水
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淀粉完全水解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鉴别与NaCl与
各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分别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变黄色的是,不变色的是NaCl
B
检验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溶液变浑浊,说明酸性:碳酸>苯酚
C
检验乙酰水杨酸中是否含有水杨酸
取少量乙酰水杨酸晶体,加入盛有3 mL蒸馏水的试管中,加1~2滴1%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
溶液出现紫色,说明含有水杨酸
D
检验与的还原性强弱
向含的溶液中通入,再滴加淀粉溶液,观察现象
溶液变蓝色,说明还原性: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一定量熔融态产物,用足量烧碱溶液溶解,过滤,得滤渣1和滤液1
有气体逸出
2
滤渣1用溶液浸泡,过滤,得滤渣2和滤液2
滤渣1明显溶解
3
向滤液2中滴加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4
滤渣2用盐酸浸泡
滤渣全部溶解,溶液变黄色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方案
A
检验中是否含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向酒精中加入一定量固体,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C
比较和的氧化性
将过量细铜粉加入溶液中,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比较Br和I的非金属性
向淀粉KI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比较S与C的非金属性强弱
用pH试纸测定的和溶液的pH
前者的试纸颜色比后者的深,说明非金属性:S>C
B
探究KI与反应的限度
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 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则KI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C
鉴别NaCl与溶液
分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酸性溶液
溶液的紫红色不褪去,则为NaCl溶液
D
探究的催化效果
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10% 溶液,再分别加入2滴溶液、2滴溶液
滴加溶液的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快,说明的催化效果好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某有机物是否含有酰胺基
将适量有机物放入试管,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试管口放置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观察现象
蓝色石蕊试纸未变红,说明待测样品中不含有酰胺基
B
检验某固体试样中是否存在
取少量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
若没有出现红色,则该固体试样中不存在
C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将有机物A加入NaOH乙醇溶液中,充分加热,冷却后,取适量混合液于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硝酸酸化,最后滴加溶液
若不产生淡黄色沉淀,则有机物A也可能为溴代烃
D
验证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先将注射器充满气体,然后将活塞往里推
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加深,证明加压平衡向生成气体的方向移动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比较S与C的非金属性强弱
用pH试纸测定的和溶液的pH
若前者pH试纸颜色比后者的深,说明非金属性:S>C
B
判断某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铵盐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少量NaOH溶液后加热,试管口放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察现象
若试纸不变蓝,说明固体样品不含铵盐
C
探究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是水解导致
取溶液,滴入3滴酚酞,再滴入3滴溶液,观察现象
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滴入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且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溶液呈
碱性是水解导致
D
检验食品脱氧剂中还原铁粉是否已变质
取脱氧剂包装内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溶解,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若溶液未变红色,说明脱氧剂中还原铁粉没有变质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苯酚与钠的反应
在一支干燥的试管里加入2 mL乙醇溶解约1.5 g苯酚,振荡。再加入绿豆大小的吸干煤油的金属钠
若有连续的气泡产生,则钠与苯酚反应生成氢气
B
检验某无色气体是否为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再加热
若通入气体后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该褪色溶液能恢复红色,则该气体为
C
探究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的产物之一为单质铁
取少量产物溶于足量稀硫酸后,再取上层清液,依次加入KSCN溶液和双氧水
若上层清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后呈现红色,则说明产物中含有单质铁
D
探究淀粉水解程度
取2 mL淀粉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2~3 min,冷却后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滴加碘水
若溶液未变蓝色,则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比较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将反应后体系中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溶液变浑浊,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B
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Cu单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有红色固体剩余,说明样品中有Cu单质
C
比较和催化分解的效果
向盛有相同体积且浓度均为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 mL浓度相同的溶液和溶液
相同时间内,滴加溶液的试管中比滴加溶液的产生的气泡多,说明的催化效果好于
D
比较O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
将氧气通入的水溶液中
溶液变浑浊,说明O的非金属性大于S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比较和的水解能力
用pH试纸分别测定同浓度的NaCN和NaClO溶液的pH
测得NaCN溶液pH大,说明水解能力大于
B
检验变质后含有
向样品的水溶液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已变质生成了
C
探究生成反应的吸放热
将充有的密闭烧瓶放入热水中
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说明生成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D
比较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将大小相同的金属钠分别投入水和乙醇中
若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一定量熔融态产物,用足量烧碱溶液溶解,过滤,得滤渣1和滤液1
有气体逸出
2
滤渣1用溶液浸泡,过滤,得滤渣2和滤液2
滤渣1明显溶解
3
向滤液2中滴加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4
滤渣2用盐酸浸泡
滤渣全部溶解,溶液变黄色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和现象
结论
A
判断的化学键类型
将固体溶于水,进行导电性实验,溶液可导电
中含有离子键
B
验证某固体是还是
室温下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加少量水,温度降低
该固体是
C
探究乙炔的化学性质
将饱和食盐水滴入电石中,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乙炔具有还原性
D
比较相同浓度的溶液和溶液的酸碱性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分别蘸取溶液和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溶液对应的pH更小
溶液的酸性更强
选项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滴入几滴KSCN溶液,振荡
若溶液变红,则固体产物中一定含有+3价的铁元素
B
滴入几滴溶液,振荡
若溶液紫色褪去,则固体产物中一定含有+2价的铁元素
C
滴入铁氰化钾溶液,振荡
若产生蓝色沉淀,则固体产物中一定含有+2价的铁元素
D
加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
若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固体产物中一定不含+3价的铁元素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验证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将苯、液溴、铁粉混合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溶液中
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B
探究生成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将充满的密闭烧瓶放入热水中
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生成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
比较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镁的大小
向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先出现蓝色沉淀,
D
探究不同阴离子对铝片表面氧化膜溶解的作用
相同温度下,将两片相同的未经打磨的铝片分别投入5.0 mL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中
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铝片溶解,能加快铝片表面氧化膜的溶解速率
选项
试验方案设计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硝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产生气泡
非金属性:
B
向乙醛和甲酸甲酯中分别滴入足量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均产生光亮的银镜
乙醛和甲酸甲酯均属于醛类
C
向8 mL饱和KOH乙醇溶液中加入4 mL 2-溴丙烷,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1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溴丙烷反应的产物为丙烯
D
向银氨溶液中滴入NaCl溶液
无白色沉淀产生
银氨溶液中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五 化学实验综合 教案,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技巧,真题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化学实验基础 教案,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查方式,解题技巧,真题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突破(十三)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描述(含解析),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