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铜仁印江县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铜仁印江县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积累填空,按要求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dù jì 能人的周瑜,shuāi jiā 能手小嘎子。
(2)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那里的xiǎ tǐng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chuán shā 向上翘起。
(3)金色的晚霞铺在天边,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草原一片静寂,没有了牧人的yā hè 声,shēng chù 们沉睡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玷污(diàn) 旖旎(yī) 迸裂(bèng) 豁喇喇(lā)
B.梁山泊(pō)纽扣(niǔ)露馅儿(lù)踉跄(liàng)
C.爱憎(zēng)琴弦(xuán)哞哞(mōu)祷告(dǎ)
D.瞄准(miá)撕开(sī)严监生(jiàn) 矜持(jīn)
3.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慈详 审视 一声不吭 神机妙算
B.远眺 飞驰 胸有成足 出谋划策
C.引荐 笼罩 手疾眼快 摩拳擦掌
D.附庸 屏障 绞进脑汁 跃跃欲试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指春天)
B.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拜访)
C.其人弗能应也。(不)
D.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或者)
5.下列诗句中和其他三句表达的主题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D.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6.下列人物、名著与作者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孙悟空一《西游记》一吴承恩
B.武松一《水浒传》一施耐庵
C.严监生一《三国演义》一罗贯中
D.林黛玉一《红楼梦》一曹雪芹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中的男孩是一个头脑聪明,思维敏捷的孩子。
B.《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瑞士美丽、幽静的牧场风光,表现了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
C.习作中,要想让人物跃然纸上,我们要选用典型事例,并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D.汉字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8.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B.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
C.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长蛇。
D.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9.积累填空。
(1)《乡村四月》一诗中最能体现农人繁忙的诗句是“ , 。”
(2)诗以寄情,读“羌笛何须怨杨柳, 。”我能体会到戍边将士浓浓的思乡之情;读“ ,唯见长江天际流。”我能体会到友人之间深厚的离情别意;读“遗民泪尽胡尘里, 。”我能体会到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
(3)在“传承文化,诵读经典”活动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如女子年满十五岁称为“ ”,“而立”指人 岁,人一百岁被称为“ ”;还学会了很多经典名句,如《论语》中“君子坦荡荡, ”,《朱子语类》中的“人有耻, ”。
10.按要求完成练习。
(1)孙膑对田忌说:“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改为转述句)
(2)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景物的动态、静态之美。
例: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放学后的校园群鸟飞过湖面)
(4)细读材料,完成练习。
星期天,阳阳到厨房想帮妈妈做饭。妈妈却说:“快去学习吧,学习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家务不用你管,我们大人做就好了。”
①你同意阳阳妈妈的说法吗? 。
②如果你是阳阳,你会说:“ 。”
11.阅读:
材料一:
梵净山的基本简介
ㅤㅤ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印江、松桃、江口三县交界处。面积567平方千米,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拔2572米,风景秀丽壮观,生态多样,珍稀物种繁多,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材料二:购票须知
(1)“材料一”主要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梵净山。
(2)如果你朋友想来梵净山旅游,你推荐他什么时候来最好?请结合材料,说说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12.阅读:
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ㅤㅤ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ㅤㅤ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桐,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ㅤㅤ丛莽中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熊,它们在树下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1)根据意思填写文中出现的词语。
①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②闪耀地发着光。
(2)阅读短文内容,概括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特点。
西岸:
东岸:
(3)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这个自然段侧重的是 描写。(A.动态 B.静态)
(4)短文中画“——”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引出下文
C.总结上文
(5)运用下面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
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
13.阅读:
空城计
ㅤㅤ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毫,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ㅤㅤ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先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①起因:
②经过:
③结果:
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诸葛亮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的?
(3)司马懿退兵的原因是?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5)在课外阅读中,我还读过许多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如 、 。
14.习作
ㅤㅤ我们身边都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他(她)有怎样的特点呢?想好后写成一篇习作。
ㅤㅤ要求:(1)选取典型事例,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2)叙事清楚,表达流畅,书写规范。(3)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时间
票价
旺季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人民币120元
淡季
每年11月1日一次年3月31
人民币70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86,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按要求写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86,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共2页。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按要求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