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1-10题为单选,11-12为不定项选择)
1.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是某中学生对一些相关数据的估测,合理的是( )
A. 某中学生的身高约1.70cmB.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 人洗澡的水温以60℃为宜D. 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答案】B
【解析】
【详解】A.某中学生的身高约1.70m,故A不符合题意;
B.2个鸡蛋约为100g,故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B符合题意;
C.人洗澡的水温以40℃为宜,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皮影艺术剧院紧扣冬奥题材,精彩呈现皮影戏《寻找雪姑娘》,如图所示。下列情境中,与皮影戏原理相同的是( )
A. 雨后彩虹B. 树荫下光斑
C. 水中倒影D. 筷子弯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皮影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的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皮影戏的原理一样,故B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与皮影戏原理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筷子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与皮影戏的原理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2023~2024哈尔滨冰雪季于11月20日正式拉开帷幕。还记得去年那场“你好2022”冰雪大世界的跨年烟花秀吗,上演了一场声与光的盛宴,引来无数市民围观。下列关于这场烟花秀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们能看到精彩的烟花表演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 远观的群众先听到烟火的爆炸声,再看到烟花绽放
C. 烟花绽放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我们能看到烟花,故A正确;
B.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的传播速度,所以远处的群众先看到光,再听到爆炸声,故B错误;
C.声音是物体振动形成的,爆炸声是空气振动形成的,故C错误;
D.空气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4. 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 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橡皮筋
B. 改变用力大小,敲鼓面
C.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用相同力拨动钢尺
D. 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橡皮筋,橡皮筋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改变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改变响度,不能改变频率,不能改变音调,故B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雾是汽化现象B. 露是熔化现象
C. 雾凇是凝华现象D. 雪是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雾是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露是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雪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6. 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1)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2)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几种物质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A. 酒精、水银B. 都用水银
C. 都用酒精D. 酒精、甲苯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精的凝固点低于零下50摄氏度,即能测出北方冬天的最低温度;水银的沸点是357摄氏度,高于萘的沸点,即其也能测出萘沸腾时的温度,故A符合题意;
B.由于水银凝固点高于零下50摄氏度,即用其做温度计内部的液体测量时,还没等测出最低气温来,水银就凝固了,即不能测出北方的最低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酒精的沸点是78摄氏度,故不能测出萘沸腾时的218摄氏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甲苯的沸点是110摄氏度,故不能测出萘熔液沸腾时的218摄氏度,即D不符合题意.
7. 学习了光学之后,同们们在家庭实验室中进行了很多小制作,有关下列制作说法错误的是( )
A. 针孔照相机是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成的,若针孔到景物距离不变,当半透明纸逐渐靠近针孔时,所成的像就会变小
B. 潜望镜是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它利用了平面镜既能成像又能改变光路的特点
C. 凸透镜照相机是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要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
D. 昆虫观察箱是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用它能观察到昆虫腹部和尾部的虚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针孔照相机,最重要的部分是足够小的小孔,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成的,若针孔到景物距离不变,当半透明纸逐渐靠近针孔时,所成的像就会变小,当半透明纸逐渐远离时针孔时,像变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潜望镜主要元件是平面镜,是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平面镜的两个作用,是既能成像又能改变光路的特点,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照相机是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像距,像距需要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如图所示,是一个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平面镜成是虚像,故可以观察到昆虫腹部和尾部的虚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如图所示,我国首款国际水准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首飞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的重大突破。它的机身和机翼采用极轻的碳纤维材料,主要是利用了这种材料的一种特性一一具有较小的( )
A. 质量B. 密度C. 温度D. 体积
【答案】B
【解析】
【详解】它的机身和机翼采用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该碳纤维材料极轻,指的是相同的体积情况下,碳纤维材料密度小,质量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在月球上收集了一满罐的月球土壤(简称“月壤”),科研人员称出其质量为1731g,与计划的2000g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收集罐的容积是按照月壤密度为1.6×103kg/m3而设计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壤从月球带回地球后质量变小了
B. 若将月壤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则每份的密度都变小
C. 收集罐的容积为1.25×10-3m3
D. 月壤的实际密度大于1.6×103kg/m3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会随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月壤从月球带回地球后位置变化了,但质量不变,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随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将月壤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密度都不变,故B错误;
C.计划收集的质量为2000g,收集罐的容积是按照月壤密度为1.6×103kg/m3而设计的,所以收集罐的容积为
故C正确;
D.由可知,在收集罐容积相同时,密度越小,质量越小。由于收集的月壤的质量为1731g,小于2000g,所以月壤的实际密度小于1.6×103kg/m3。故D错误。
故选C。
10. 小乐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形,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B.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C.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 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用于幻灯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图是放大的正立的像,故是虚像,是放大镜成像,乙是倒立的像,倒立的像都是实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D.甲图是放大镜,需要在一倍焦距以内,乙是投影仪,也可以是幻灯机,物体需要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B错误,B符合题意;D正确,D不符合题意;
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故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所做出的图像也可以清楚的反映物理规律,下列选项对图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是水的凝固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为固液共存状态
B. 乙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持续上升
C. 丙图是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 丁图是某声波的波形图,此声波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保持不变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如图所示,温度下降,有固定的凝固温度,且凝固点为0℃,故甲图是水的凝固图像,从B点开始熔化,到C点结束熔化,故BC段为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乙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持续上升,故B正确;
C.丙图是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甲车静止,乙车匀速直线运动,第5s时相遇,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故C正确;
D.丁图是某声波的波形图,波的形状发生了改变,音色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ABC。
12. 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的是( )
A.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标尺中线左侧就停止调节
B.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标尺中线右侧就停止调节
C. 使用的砝码已磨损
D.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前,游码没有移到标尺零刻度线处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标尺中线左侧就停止调节,此时天平左侧质量大于右侧质量,相当于此时已经在天平左盘上加入了物体,会导致测量值偏大,故A符合题意;
B.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标尺中线右侧就停止调节,相当于左侧未添加物体时,已经在天平右盘添加砝码,要使天平平衡,则应添加更多的物体,则会导致测得的物体的质量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使用的砝码已磨损,砝码的质量偏小,测量相同物体质量时,应添加更多的砝码,因此会导致测量值偏大,故C符合题意;
D.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前,游码没有移到标尺零刻度线处,此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相当于左侧未添加物体时,则物体已经有质量,会导致测得的物体的质量偏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3. 如图用刻度尺所测公交IC卡的长度为______cm;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是______℃;停表的读数是______s。
【答案】 ①. 8.55 ②. ③. 338.5
【解析】
【详解】[1]如图甲所示,分度值为0.1cm,刻度尺需要读数,故读数为8.55cm。
[2]如图乙所示,分度值为1℃,液柱没有到达零摄氏度,故需要从零摄氏度往下读,故读数为-10℃。
[3]如图丙所示,分针5min,且过半,秒针在转第2圈,读30s开外,故读数为5min38.5s,合338.5s。
14. 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答案】 ①. 运动 ②. 静止
【解析】
【详解】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15. 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如图).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___________(选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答案】 ①. 凝固 ②. 由高到低
【解析】
【详解】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逐渐的变为各种矿石,这种物态变化叫凝固;
在岩浆流动过程中,岩浆的温度是逐渐降低的.先凝固的说明凝固点高,熔点高;后凝固的说明凝固点低,熔点低.
16. 如图所示,野兔在草地上以 10m/s 的速度向前方 50m 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 110m 处以 40m/s 的速度贴地面飞行追击野兔。秃鹰飞到树洞处所需时间是___________s, 野兔___________(选填“安全”“没能安全”)逃进树洞。
【答案】 ①. 4 ②. 没能安全
【解析】
【详解】[1]秃鹰到树洞的距离
s=s1+s2=50m+110m=160m
所需时间
[2]野兔逃回树洞所需的时间
所以野兔没能完全逃进树洞
17. 如图,检查视力时,现在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是2.5m,人到视力表的距离0.4m。则人与镜子中视力表像间的距离是______m。当人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4.6 ②. 不变
【解析】
【详解】[1]人与镜子中视力表像间的距离是
[2]像与物体等大,当人靠近平面镜,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18. 生活中会观察到很多热学现象
①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
②将石油气变为液体装在钢罐里;
③小露珠在阳光下消失了;
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⑤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壁会“出汗”;
⑥春天,北方的冰雪开始消融;
⑦寒冬,嘴里呼出的“白气”
这些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其中属于液化的有______;发生物态变化的同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中属于吸热的有______。(均填编号)
【答案】 ①. ②④⑤⑦ ②. ③⑥
【解析】
【详解】[1][2]①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雪花是固态,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②将石油气变为液体装在钢罐里,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③小露珠在阳光下消失了,小水珠变为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是水蒸气越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
⑤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壁会“出汗”,是水蒸气越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
⑥春天,北方的冰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⑦寒冬,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
故综上所述,属于液化的有②④⑤⑦;需要吸热的有③⑥。
19. 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分析:①潜望镜中看到的海上船只的像;②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小猫看见水中变浅的鱼的像;⑤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⑥立竿见“影”;⑦水中倒“影”。其中属于折射成像的有______;属于虚像的有______。(均填编号)
【答案】 ①. ③④⑤ ②. ①③④⑦
【解析】
【详解】[1][2]①潜望镜中看到的海上船只的像,是光的反射成像,成的是虚像;
②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是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实像;
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光的折射,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④小猫看见水中变浅的鱼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⑤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⑥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不是像,是光照射不到的阴影部分;
⑦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
故综上所述,③④⑤属于光的折射;①③④⑦成的是虚像。
20. 如图是研究汽化、液化中吸放热的实验装置,其中左侧试管中,水量______;右侧试管中温度计示数______。
【答案】 ①. 减少 ②. 升高
【解析】
【详解】[1]左侧试管受热,试管中水吸收热量,发生汽化,部分水变成水蒸气,试管中水量会减少。
[2]左侧产生的水蒸气进入右侧试管中后,遇冷放热液化,右侧试管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21.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正方体铁块的质量,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利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由图可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22.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现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ρ硫酸>ρ盐水>ρ酒精,则三个容器中依次分别装的是______;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 ①. 硫酸、酒精、盐水 ②.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2]依题意得
由于
由得
故三个容器中依次分别装的是硫酸、酒精、盐水。
23. 如图所示,B点是烛焰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画出小明在C处看到的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
【详解】B点是烛焰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连接AB,然后作出AB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眼睛在C处,再连接BC,与平面镜交于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AO可得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4. 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主光轴,A为蜡烛,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答案】
【解析】
【详解】在烛焰上取一点S,在所成的像上找出其对应的像点S′,连接SS′,其与主光轴的交点O就是凸透镜的光心,由此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过S点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要过S′,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F的位置,根据光折射时光路可逆做出凸透镜左侧的焦点F,如下图所示:
25.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乐对书中的光学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1)如图甲,是他改进以后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然后将纸板F沿PQ剪开,把上半部分向后折,发现在纸板F______(选填“上”或“下”)半部分会看到反射光线。由此可以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
(2)乙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中,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目的是______;
②小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出的信息有:Ⅰ______;Ⅱ______;
(3)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白纸板与平面镜,它们放置时的共同点:都要互相______。
【答案】 ①. 下 ②. 同一平面内 ③.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④. B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 ⑤. 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⑥. 垂直
【解析】
【详解】(1)[1][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把上半部分向后折,下半部分仍然在原来的平面内,故在纸板F下半部分,能够看到反射光线,但上半部分没有反射光线;由此证明入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①[3]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能够成像,且能够透过玻璃板看到替代像的蜡烛B,从而确定像的位置。
②[4][5]直到看上去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此时B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且像和物体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等大。
(3)[6]平面镜要垂直在白纸上,这样像就不会偏上后者偏下,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原因可能是______;
(4)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图丙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应该位于图______(选填“A”、“B”或“C”)位置,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图丁中,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 ①. 10.0 ②. 放大 ③. 漫 ④. ⑤. B ⑥. 近视
【解析】
【详解】(1)[1]此凸透镜的焦距
(2)[2][3]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物距为15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的焦距之间,像距在两倍的焦距开外,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镜面反射只能够在固定的地方能够看到像。
(3)[4]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不成像,说明此时物距等于焦距。
(4)[5]如图丙所示,物距为5cm,小于一倍的焦距,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同侧,故人眼需要在B处观察。
(5)[6]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是近视镜片。
27. 物理实验课上,小华设计了如图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的物态变化规律”。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2)用酒精灯加热,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由图象可知:冰熔化的过程经历______分钟,在第4分钟时处于______状态;
(3)实验结束后,由于小明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维持在100℃不变(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则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沸腾”或“不沸腾”),理由是______;
(4)小华用丁图的装置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丁中图线a所示,若只增加了水的质量,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______。
【答案】 ①. 乙 ②. 4 ③. 固液共存 ④. 不沸腾 ⑤. 见解析 ⑥. c
【解析】
【详解】(1)[1]乙装置是水浴加热法,与甲装置相比,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应选用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2)[2][3]由图象可知:冰熔化的过程经历了
6min-2min=4min
在第4分钟时,冰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4][5]因为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4)[6]若只增加了水的质量,加热时间变长,其余不变,所以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c。
28. 如图所示,是小明陪奶奶去超市买的一桶花生油,净含量为5L。已知花生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1L=1dm3,1kg=2斤。奶奶说这桶里的油有10斤。请通过计算判断奶奶的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奶奶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
【详解】解:一桶食用油的体积
由可知,桶中油的质量为
9.2斤≠10斤,所以奶奶的说法是错误的。
水银
甲苯
酒精
萘
-39
-102
-117
80
水银
甲苯
酒精
萘
357
110
78
2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