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10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40分。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安徽省有许多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传统工艺品。下列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界首彩陶B. 黄山歙砚
    C. 安庆雪木雕塑D. 阜阳剪纸
    【答案】A
    【解析】
    【详解】A、界首彩陶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黄山歙砚制作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安庆雪木雕塑制作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阜阳剪纸制作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新型半导体和有记忆功能的新材料的研制,都将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B. 化学只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与新物质的合成毫无关系
    C.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目前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D.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运用了很多新型的材料,故A说法正确;B、化学的研究对象为已经存在的物质,但是也能够合成得到新的物质,故B说法错误;C、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故C说法正确;D、化肥农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作物的产量,故D说法正确。故选B。
    3.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B. 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
    C.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 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燃着的木条放入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现象分别是:继续燃烧,燃得更旺,熄灭,该方法易操作,此选项正确;
    B、虽然三种气体密度不同,但测量气体密度比较复杂,此选项错误;
    C、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只有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由空气二氧化碳较少,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也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选项错误;
    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三种气体均无明显现象,此选项错误。
    故选A。
    5.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活动中,有一项操作如图所示,此操作说明该气体
    A. 极易溶于水B. 不易溶于水
    C. 密度小于水D. 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气体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时,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图示采用的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不易溶于水也不和水发生反应。 故选B。
    6. 某同学取8 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 mL量筒;②100 mL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20 mL的试管;⑤容积30 mL的试管;⑥试管夹,所选用仪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 ②③④⑥B. ①③⑤⑥C. ①③④⑥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同学取8 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 mL量筒量取8mL的液体;③酒精灯用于加热;⑤容积30 mL的试管(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⑥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
    所选用仪器组合正确一组是:①③⑤⑥;
    故选:B
    7. 如图所示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以防液体喷出伤人,故操作与后果一致;
    B、用自来水清洗过的滴管取取用试剂,会造成试剂的污染,故操作与后果一致;
    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操作与后果不一致;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视线偏高会导致读数偏大,量取液体体积偏小,故操作与后果一致。
    故选C。
    8. 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 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C. 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
    D. 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均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食物在夏天易变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汽油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都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 化学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对实验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剩药品可以带出实验室
    B.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C. 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D. 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错误;
    B、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水冲洗,以防炸裂,故选项错误;
    C、实验中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要立即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提倡使用防护眼镜,故选项错误;
    D、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以有效的隔绝空气灭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 某同学用量筒准确量取20 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大于9 mLB. 小于9 mLC. 等于9 mL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少。用量筒准确量取20 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 mL,则实际剩余液体体积小于11 mL,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9 mL。故选A。
    11. 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集气瓶底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不是为了吸收放出的热量,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减小。打开弹簧夹后量筒中的水会倒流进集气瓶,倒流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掉的氧气体积,即量筒中水的体积的变化等于消耗掉的氧气体积,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未反应的铁及生成物熔化成高温液体滴落到集气瓶底,集气瓶底由于受热不均匀可能会炸裂。瓶底放水或细沙,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将集气瓶装满水,通过水排尽瓶内的空气,再向集气瓶内通入被收集的气体,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时,表示气体收集满,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分别取两份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份(用①表示)直接制取氧气,向另一份(用②表示)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若过氧化氢均完全反应,则下列关于①②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两份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①和②,一份(用①表示)直接制取氧气,在另一份(用②表示)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②反应速率快,至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少;①反应速率慢,至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多;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观察图象,D符合变化过程。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太空中,如何补充宇航员吸入的氧气和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CO2)气体,是科学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空间站中,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通过电解水制备氧气同时生成氢气,利用分子吸附技术,吸收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利用舱内外压强差实现二氧化碳的脱附,将其排入太空。
    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座舱通过专用风机将座舱空气引入净化罐,利用无水氢氧化锂(LiOH)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后的空气再重新流回座舱。
    (1)空间站内的空气为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宇航员呼出的气体中除CO2外,还含有_____(填1种即可)。
    (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
    (4)相同条件下,不同吸收剂吸收CO2的最大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选用LiOH作吸收剂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混合物 (2)氧气##氮气##水蒸气(合理即可)
    (3) ①. ②. 分解反应
    (4)吸收剂质量相同时,氢氧化锂比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最大质量更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小问2详解】
    宇航员呼出的气体中除CO2外,还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水蒸气等;
    【小问3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小问4详解】
    由相同条件下,不同吸收剂吸收CO2的最大质量关系图,选用LiOH作吸收剂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吸收剂的质量相同时,氢氧化锂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多。
    14.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3)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应对A装置进行的处理是_____。
    (4)利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_____时再收集。
    (5)如图F装置,在集气瓶中装满水收集氧气,将_____(填“a”或“b”)端连接氧气。
    【答案】(1)集气瓶 (2) ①. AC##AE ②.
    (3)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
    (5)b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对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小问4详解】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小问5详解】
    F装置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短管b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
    15. 有A、B、C、D、E、F、G七种物质。在常温下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可以由一种紫黑色固体B加热分解制得,C在A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D能造成大气污染。E在A中燃烧发出白光,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G在A中燃烧会火星四射。
    (1)根据以上现象,写出这几种物质的名称:B_____,D_____,E_____。
    (2)写出G在A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A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
    【答案】15. ①. 高锰酸钾 ②. 二氧化硫 ③. 木炭
    16 ①. ②. 氧化性(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紫黑色固体加热分解可得到能支持燃烧的气体A,A为氧气,B为高锰酸钾,C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D,D能造成大气污染,说明C是硫,生成物D是二氧化硫,E在A中燃烧发出白光,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说明F是二氧化碳,那么E就是木炭,G在A中燃烧会火星四射,说明G是铁,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B为高锰酸钾,D是二氧化硫,E是木炭;
    【小问2详解】
    G在A中燃烧会火星四射,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的文字表达式为:,在此反应中氧气表现出氧化性。
    16. 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KClO3)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加热物质,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KClO3和MnO2混合物中,KClO3和MnO2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1)分析图2,KClO3分解温度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3,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
    (3)为证实MnO2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Ⅳ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
    (4)除催化剂外,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和_____等。
    (5)步骤Ⅳ中,将MnO2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KClO3中的操作方法是将_____。
    【答案】(1)高于 (2)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
    (3) ①. 右 ②. 木条立即复燃 ③. 不能 ④. 因为没有验证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4) ①. 温度 ②.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合理即可)
    (5)Y形管向右倾斜,使二氧化锰进入右侧的支管中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过图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80℃,以及氯酸钾的熔点是356℃,所以KClO3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
    【小问2详解】
    分析图3,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
    【小问3详解】
    氯酸钾单独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速率较慢,单独加热加热二氧化锰不会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Ⅲ完善步骤中的填空:加热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木条即复燃;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所以步骤Ⅳ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MnO2是KCO3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小问4详解】
    除催化剂外,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和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
    【小问5详解】
    步骤V中,将MnO2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KClO3中的操作方法是:将Y形管向右倾斜,使二氧化锰进入右边的支管。
    17. 构建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构建了“两组分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探究一:
    (1)根据沸点不同将空气转变为液态,液氮先气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发生的是_____变化。
    探究二:在学习了教材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后,了解到五氧化二磷粉末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后,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结束后,该密闭系统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减少_____mL。
    (3)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4)上述方法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 ①. 分离转移 ②. 物理
    (2)10 (3) ①. 使注射器内的氧气与红磷充分反应 ②.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装置漏气 (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的沸点低先汽化,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没有转化为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因此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分离转移;
    【小问2详解】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则其中氧气的体积为50mL×=10mL,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即其中氧气的体积为10mL;
    【小问3详解】
    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使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小问4详解】
    选项
    A
    B
    C
    D
    错误实验操作
    可能产生的后果
    液体喷出
    污染试剂
    酒精溅出
    量取液体体积偏小
    A
    B
    C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
    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
    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
    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
    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检查气密性
    气密性良好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
    没有明显现象

    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_____(填“左”或“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
    木较条长时间后才能复燃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_____

    相关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A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黄墩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黄墩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6%,15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独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独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