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玉溪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玉溪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与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
1. PM2.5 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运动会上要测量一个运动员跳远的成绩,如果使用卷尺时没有拉直,测量结果会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微米 ②. 偏大
【解析】
【详解】[1]环保学规定: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μm)的可吸入固体颗粒。
[2]如果使用卷尺时没有拉直,相当于卷尺变弯曲了,则测量结果会偏大。
2. 电动平衡车深受年轻人喜爱,行驶时车上的人发现公路边的树木向身后运动, 这是以___________(选填“地面”或“平衡车”)为参照物的;电动平衡车的运动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机械运动。
【答案】 ①. 平衡车 ②. 属于
【解析】
【详解】[1]由于运动中,树木和地面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平衡车和树木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故以平衡车为参照物,树木向身后运动。
[2]物理学中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叫机械运动,所以电动平衡车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3. 如图所示为贾湖骨笛,它是河南省博物院镇馆之宝,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吹奏骨笛时:______振动发声,用手按住不同的孔,发出声音的 ______不同。
【答案】 ①. 空气柱 ②. 音调
【解析】
【详解】[1] [2]吹奏骨笛时:空气柱振动发声,用手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4.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如图甲所示,示数可以反映当时环境中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它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_(“频率”或“振幅”)有关,如图乙所示,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 ①. 响度 ②. 振幅 ③. 声源处
【解析】
【详解】[1]由图甲得,该示数的单位为dB,表示声音的响度。
[2]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图乙中的标志时禁止鸣笛的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 在《玩转物理》第一期的活动中,小明同学用木棒敲击瓶子如图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___________个瓶子,小明发现往瓶子里灌开水时,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越来越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⑦ ②. 高
【解析】
【详解】[1]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越低;因此,图示中从左到右的音调是逐渐降低的,则第⑦个瓶子发出的音调最低。
[2]小明发现往瓶子里灌开水时,随着水位的升高,倒水时是瓶内空气振动,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音调应越来越高。
6. 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选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 12.82cm、12.83cm、14.82cm、12.80cm。由测量结果记录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cm,钢笔记的长度应该记录为___________cm,这种减小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0.1 ②. 12.82 ③. 求平均值
【解析】
【详解】[1][2][3]测量值的最后一位是估测的,前一位读到分度值,根据测量的数据可得,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从测量结果来看,14.82cm与其他三个数据偏差太多,是错误的数据,应舍去,为了减小误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得物体的长度为
7. 同学小杰尝试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如图 1、图 2所示。①图 1 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___厘米;②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 2 所示,纸带环绕了 n 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___(用 D1、D2 和 n 的表达式表示)。如在实验时纸带没有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 会使测量值 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①. 1.50 ②. ③. 偏大
【解析】
【详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长度是0.1cm,即1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值还要再加一位估测值,物体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5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是
[2][3]本题用累积法完成测量,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则纸带的厚度为,若实验时纸带没有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纸带之间有间隙,会使测量值偏大。
8. 如图所示,体育课用停表测得某学生 1000 米长跑的成绩是___________秒。
【答案】230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分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是3min,大表盘秒针相应在“30~60”秒范围内;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是0.1s,指针指在5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是50s,因此停表的时间是
二、选择题(第 1-8 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9-10 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3 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 1 分,选错一项得 0 分,共 30 分)
9. 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步行2公里大约用时30minB. 自行车一般速度约5km/h
C. 我国高速度公路一般限速120m/sD. 正常人脉搏频率约72Hz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人步行2公里大约用时
故A符合题意;
B.自行车的一般速度约5m/s=18km/h,故B不符合题意;
C.我国高速度公路一般限速120km/h≈33m/s,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人脉搏频率约1Hz,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创新小组学习完长度测量,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B. 读数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C. 只要测量时足够仔细,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 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时,一定要选择合适量程的仪器,不一定是分度值越小越好,只要达到实际的要求即可,故A错误;
B.读数时,为了减小误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不可以多估读几位,故B错误;
C.测量时足够仔细,误差也不可以避免,故C错误;
D.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均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11. 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1)和(2)B. (2)和(3)C. (2)和(4)D. (1)和(4)
【答案】C
【解析】
【详解】(1)图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不变,说明物体静止;(2)图s—t中,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图中速度随时间均匀的增加,是加速直线运动;(4)图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不发生变化,说明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短跑运动员在100m比赛中的成绩为10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则运动最快的是( )
A. 运动员B. 汽车C. 羚羊D. 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
【详解】运动员的速度
汽车的速度
羚羊的速度,比较可知,运动最快的是羚羊。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如图所示是声波的四种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音调和响度相同
B. 乙、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甲、丁的响度和音色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甲和乙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均不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故A错误;
B.乙、丙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不同,但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故B正确;
C.不同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乙、丁的波形不相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相同,故C错误;
D.甲、丁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但波形不相同,故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B. 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振动频率高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调判断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同种介质中,温度相同时,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
B.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所以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振动频率高,故B正确;
C.响度是指声音强弱(大小),其大小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大小有关,“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B。
15.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南运动,看到乙车向北运动。由此可判断( )
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南运动,由此可知,以地面为参考系,甲车向北运动;甲车座位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说明以地面为参考系,乙车也向北运动,而且乙车的速度要大于甲车的速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 某物体做变速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7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4m/sB. 4.2m/sC. 5m/sD. 6m/s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则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物体全程时间
t=t1+t2
全程平均速度
故选B。
17.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 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 / s
C. 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 前2s内,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2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故A错误,符合题意;
B.0~4s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4s时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前2s内,乙的速度
甲的速度为
乙大于甲的速度,甲乙都向东匀速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8. 小明一家开车去郑州旅游,在郑州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指示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0表示最高速度不能高于30km/h
B. 60表示到郑州还有60km
C. 若小明家轿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他应该减速
D.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指示牌匀速到达郑州,最快需要半小时
【答案】CD
【解析】
【详解】A.交通标志牌上的“60”是限速标志,表示这段路上车辆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60km/h,故A错误;
B.左边标志牌上的30km表示所处位置到郑州的路程是30km,故B错误;
C.若小明家的轿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为70km/h,而该路段限速60km/h,所以他需要减速,故C正确;
D.由题意已知,此指示牌到郑州的路程是30km,该路段限速60km/h,根据可得从此指示牌匀速到达郑州,最快需要的时间
故D正确。
故选CD。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32 分)
19. 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反复弹开,说明了物体发声时在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小,此现象说明______。此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__(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得出的;
A.实验推理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3)利用图丙探究音调和响度影响因素的实验中,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声音的______ 越低;同时又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
【答案】 ①. 振动 ②.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③. 真空不能传声 ④. A ⑤. 音调 ⑥. 钢尺振动频率低于20Hz
【解析】
【详解】(1)[1][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反复弹开,说明了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乒乓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用到了转换法。
(2)[3][4]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小,由此可以推理得到: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这用到了实验推理法,故选A。
(3)[5][6] 音调跟频率有关。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此时钢尺振动频率低于20Hz,发出的是次声波,人类听不到。
20. 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雅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 4 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___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___________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______;
(4)小雅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AC ②. AB ③. 80 ④. 控制变量法
【解析】
【详解】(1)[1]为了验证猜想一,根据控制变量法,需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琴弦长短不同,因此应选编号AC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2)[2]为了验证猜想二,根据控制变量法,需控制琴弦的材料和琴弦长短相同,琴弦横截面积不同,因此应选编号AB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3)[3]为了验证猜想三,根据控制变量法,需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琴弦材料不同,应选编号BD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因此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80。
(4)[4]本实验中影响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多个,因此小雅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1. 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目的是___________;
(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 ,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______m / s;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为tAC=2.6s ,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_________m / 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②. 0.25 ③. 0.4 ④. 小 ⑤. 不正确 ⑥. 所测时间不是下半场的时间(或: 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
【解析】
【详解】(1)[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了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2)[2][3]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A点示数是80.0cm,B点示数是40.0cm,C点在零刻度线上,所以BC段路程为,AB段的路程为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3)[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4)[5][6]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零,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方案是错误的。
四、计算与应用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22. “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4s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5400m深处,需3h的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
(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多少?
(3)这种测量海洋深度的方法能否用于测量月球距地球的距离?并说明原因?
【答案】(1)10500m;(2)0.5m/s;(3)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详解】解:(1)声音在该海域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声音发出到收到回声的时间为14s,则该海域的深度为
(2)“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5400m深处,需3h的时间,“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
(3)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答:(1)该海域的深度为10500m;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0.5m/s;
(3)这种测量海洋深度的方法不能用于测量月球距地球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23. 一列长 150m 的火车匀速行驶,一名观察者站在路基旁测出整列火车通过他用时 5s。求:
(1)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m/s,又合多少 km/h?
(2)已知 A 地与 B 地相距 54km,如果这列火车以上述速度匀速行驶,火车从 A 地到 B 地需用多少小时?
(3)如果火车以这个速度完全通过一条隧道需要 1min,则这条隧道长多少?
【答案】(1)108km/h;(2)0.5小时;(3)1650m
【解析】
【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火车在5s内经过的路程是150m(即等于火车的长度),则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
(2)由得,火车从A地到B地需用时间
(3)由得,火车1min通过的路程
s3=vt3=30m/s×1×60s=1800m
则这条隧道长
L隧道=s3-L车=1800-150m=1650m
答:(1)这列火车的速度为108km/h;
(2)火车从A地到B地需用0.5小时;
编号
规格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80
1
B
尼龙
80
0.5
C
尼龙
55
1
D
镍合金
①
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玉溪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与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部分初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运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