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如图甲测量的木块长度为__________cm;如图乙机械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s。
【答案】 ①. 2.00 ②. 187.5
【解析】
【详解】[1]图中刻度尺每1cm被分割成10小格,每1格为0.1cm,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精确值之后估读一位,左侧对准的刻度是4.00cm,右侧对准的刻度是6.00cm,故长度为
[2]图中秒表小圈代表分钟,大圈代表秒,分针指在3min和4min之间,更偏向3min,所以大圈对应的时间是7.5s,故时间为
2. 如图所示,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闪亮一次,照出的甲、乙两个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则甲物体做______运动,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是v甲:v乙=______。
【答案】 ①. 匀速直线 ②. 3:5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甲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2]根据图甲和图乙可知,在相同的路程内,甲用的时间为0.1s,乙用的时间为0.06s,所以有
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
3. 如图所示,是一束光斜射向水和空气界面时的光路图,___________为反射光线,折射角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OB ②. 60°
【解析】
【详解】[1][2]由图可知
∠BOQ=∠COQ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PQ为法线,MN为界面,因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且在两种不同介质中,所以OA一定为折射光线,C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折射角∠AOP=60°。
4. 如图根据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判断:
(1)甲透镜为_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2)乙透镜为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答案】 ①. 凸 ②. 凹
【解析】
【详解】(1)[1]图中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靠近了主光轴,说明甲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
(2)[2]图中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远离了主光轴,说明乙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
5. 一桶装满豆油的油桶上标有“5L”字样,5L指的是油的体积,相当于______m3,若豆油的密度为,则桶里豆油的质量为______kg。
【答案】 ①. ②. 4.6
【解析】
【详解】[1]因为
1L=1dm3=10-3m3
所以
5L=5×10-3m3
[2]根据密度公式可得豆油质量为
6. 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克/立方厘米3。
【答案】1.2
【解析】
【详解】盛满水时,水的质量为
根据水的质量和密度求水的体积,为瓶子的容积,即
盛满某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
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根据密度公式可得,液体的密度为
7.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________ 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答案】 ①. 5 ②. 先变大再变小
【解析】
【详解】[1]根据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知,2f=10cm,即焦距f为5cm;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5cm以内。
[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此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可知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先变大再变小。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8. 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首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超级杂交水稻,这一成果在世界上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种超级杂交稻未来株型高度将达到( )
A. 20mm左右B. 20cm左右C. 20dm 左右D. 20m左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20mm合计为2cm,两个大拇指的宽度,而超级杂交稻未来株型高度大约人的高度,故A不符合题意;
B.20cm合计为一支笔的长度,而超级杂交稻未来株型高度大约人的高度,故B不符合题意;
C.20dm 合计2m,即人的高度,故C符合题意;
D.20m差不多6层楼高,而超级杂交稻未来株型高度大约人的高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轿车在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人在人行道上向东慢走,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则
A. 人向东运动B. 人静止C. 人向西运动D. 以上情况都可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轿车与行人都在向东行驶,并且车速大于人速度.以轿车为参照物,那么相对于轿车,行人的位置逐渐偏西,即行人相对于汽车向西运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0. 一列队伍长800m,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以6m/s的速度追到队伍前面,接着他又以相同的速度返回队尾,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走过的路程是( )
A. 800mB. 1200mC. 1600mD. 1800m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相对速度是
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时间是
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相对速度是
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时间是
通讯员往返的总时间是
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走过的路程是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某中学生用复读机播放英语磁带学习英语,他想让播放的速度慢一点,便按下慢速的按键,于是播放英语的速度慢了,但他却听到复读机传出老师朗读的声音由“女声”变成了“男声”,导致声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振幅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频率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按下慢速的按键,于是播放英语的速度慢了,但他却听到复读机传出老师朗读的声音由“女声”变成了“男声”,即当她放慢速键时,放音的速度变慢了,即声音的频率变小了,所以听到的声音比原来的女声低沉.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声音音调和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女生”和“男生”说话时频率不同,导致音调不同.
12. 下列成语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 镜花水月B. 凿壁偷光
C. 海市蜃楼D. 形影不离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镜花水月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故A符合题意;
B.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形影不离描述的是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答案】D
【解析】
【详解】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故D符合题意.
14. 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 把铜块碾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 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D. 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块冰熔化成水虽然它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它所含水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未变,冰熔化成水体积变小,由可知,密度变大,故A错误;
B.把铜块碾成铜片,铜片中所含铜的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变,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把铜块碾成铜片,物质种类和状态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B正确;
C.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质量和密度与位置无关,所以质量和密度都没有改变,故C错误;
D.把铁球加热,铁球的温度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个铁球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质量不变,物质的种类不变,因此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5. 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密度之比ρ甲:ρ乙=2:5,质量之比m甲:m乙=1:2,那么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V甲:V乙为
A. 1:5 B. 5:1 C. 4:5 D. 5:4
【答案】D
【解析】
【详解】密度之比ρ甲∶ρ乙=2∶5,质量之比m甲∶m乙=1∶2,又因为,故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V甲∶V乙为5:4,选D。
1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凸透镜的焦距可能
②用不透明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在光屏上能成烛焰一半的像
③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A. ②③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根据题意知道,蜡烛距离凸透镜为
50.0cm-35.0cm=15.0cm
在透镜的另一侧,像到透镜的距离
80.0cm-50.0cm=30.0cm
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
2f>u=15.0cm>f
v=30.0cm>2f
则
15.0cm>f>7.50cm
故①错误;
②用不透明的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会遮住一部分穿过凸透镜的光线,光屏上的像会变暗,但仍能成完整的像,故②错误;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故③正确;
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
u>2f,2f>v>f
根据光可逆性,可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④正确。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7. 小字同学想通过实验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首先用量杯测量了部分液体的体积V,然后用天平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多次实验后,他通过得到的几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
①量杯质量为20g
②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③该液体密度为2g/cm3
④65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5g
A. 只有①②正确B. 只有②③正确
C. 只有①④正确D. 只有③④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根据 可得m=ρV,则有:ρ×20cm3+m杯=40g ①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 ②由②-①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代入①得m杯=20g,65cm3的该液体质量为 .故①④正确,C为答案.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18. 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1)甲图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方形__________(平面镜/平板玻璃)来做,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
(2)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3)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能否成功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
【答案】 ①. 平板玻璃 ②.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③. 不变 ④. 不能 ⑤. 平面镜后的蜡烛与像不能完全重合
【解析】
【详解】(1)[1][2]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因为玻璃板透明,能成像的同时,还能看到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3]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将不变。
(3)[4][5]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则像不在桌面上,平面镜后的蜡烛不能与像完全重合,无法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实验不能成功。
19.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 cm;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_____成像原理相同;
(3)将点燃蜡烛移到标尺上40 cm和50 cm之间的某一位置后,此时应取下光屏,从凸透镜的_____侧(选填“左”或“右”)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答案】 ①. 10.0 ②. 照相机 ③. 右
【解析】
【详解】(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
f=60.0cm−50.0cm=10.0cm
(2)将点燃的蜡烛放到标尺20cm处,此时的物距为
u=50cm−20cm=30cm>2f=20cm
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尽上40cm和50cm之间的某一位置后,物距u1时成放大的实像,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武城县大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齐河县表白寺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