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2页。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为闭卷考试,全卷共四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1-12题为双选题,每小题有两个答案符合题意,选对但少选得2分,错选得0分。)
1. 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 划破夜空的流星运动B. 奔驰汽车的运动
C. 植物开花结果D. 地球绕太阳公转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划破夜空的流星运动有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奔驰汽车的运动,汽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开花结果,是生物在生长,不是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相对于太阳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以下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的指甲盖厚度约为3cm
B. 人的心脏1s大约跳动15次
C. 课桌的高度大约为80cm
D. 初中生步行速度约为10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的指甲盖厚度约为1m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心脏1s大约跳动1次,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C符合题意;
D.初中生步行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下列有关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声音可以不由振动产生
B.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 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D. 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错误;
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故C错误;
D.根据声音在一些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可知,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快,故D正确。
故选D。
4. 下图为某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讨论交流的情境,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 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 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的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测量时应该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读值,再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故A错误;
B.求多次测量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故B正确;
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故C错误;
D.为了减小误差,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这是有必要的;故D错误。
故选B。
5.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4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300m。则三人中( )
A. 小张速度最大B. 小王速度最大
C. 小李速度最大D. 三人速度一样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小张驾驶电瓶车的速度为
小王的跑步的速度为,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为
由于
三人中小张的速度最快。
故选A。
6. 在敲响大古钟时,会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大钟的回声B. 大钟还在振动
C. 大钟停止振动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敲响大古钟时,大钟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并没有停止,还是在振动,所以大钟还继续发出声音,因此就有“余音未止”,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1.8m=1.8×100=180cmB. 1.8m=1.8m×100=180cm
C. 1.8m=1.8×100cm=180cmD. 1.8m=1.8m×10cm=180cm
【答案】C
【解析】
【详解】无论是哪种物理量,单位换算基本思路都是相同的,即先换(单位)后算(结果)。
A.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A错误;
B.换算过程错误,应该是
1.8×100cm=180cm
故B错误;
C.进率及过程正确,故C正确;
D.换算过程错误,应该是
1.8×100cm=180cm
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快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B.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C. 每分钟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快的物体,速度一定大,故A正确;
B.速度大小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大的物体若运动时间较短,则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故B错误;
C.每分钟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运动方向若发生改变,则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不发生改变,与时间、路程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9. 某同学乘坐观光电梯甲正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发现身旁另一观光电梯乙中的人在向下运动。则观光电梯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 一定向下运动B. 一定静止不动C. 一定向上运动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知,甲加速上升,乙相对于甲向下运动,则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有三种可能:乙向下运动;乙静止不动;乙向上运动,但速度比甲慢。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前30米路程的速度是10m/s,通过后30米路程的速度是15m/s,则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18m/sB. 13.3m/sC. 15m/sD. 12m/s
【答案】D
【解析】
【详解】已知前半段与后半段路程都是30m,所以整个过程的路程是
s=s1+s2=30m+30m=60m
因为,所以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总的运动时间
t=t1+t2=3s+2s=5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 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 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2~4s内运动
C. 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当时,路程,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在内,物体运动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静止,故B错误;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
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
故D正确。
故选AD。
12. 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甲车速度是72km/h,乙车的速度是10m/s,经过5min甲、乙两车相遇,则在计时开始时刻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
A. 9kmB. 6kmC. 3kmD. 12km
【答案】AC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甲车的速度为
v甲=72km/h=20m/s
乙车的速度为
v乙=10m/s
经过5min即300s两车相遇,因此由两种情况:甲、乙两车相向而行或甲车追及乙车。根据可知,如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则在计时开始时刻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s1=(v甲+v乙)t=(20m/s+10m/s)×300s=9000m=9km
若甲车追及乙车,则在计时开始时刻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s2=(v甲-v乙)t=(20m/s-10m/s)×300s=3000m=3km
故选A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3.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______而产生的;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水下的鱼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______体可以传声。
【答案】 ①. 振动 ②. 液体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
[2]水下的鱼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液体可以传声。
14. 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云与我俱东”是________为参照物(两空均选填“榆堤”或“船”),可见,人们通常所说的“运动”与“静止”是________的。
【答案】 ①. 船 ②. 榆堤 ③. 相对
【解析】
【详解】[1]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是说明诗人乘坐的船和云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相同,以诗人(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
[2]诗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以榆堤为参照物,云和诗人是运动的。
[3]由题,选取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选取榆堤为参照物,云是运动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5. 文明社会,文明出行。行人过街时应该走斑马线。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小旭同学要走过宽为24m的马路,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___________s。
【答案】 ①. 见解析
②. 20
【解析】
【详解】[1]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步行1s所走的路程为1.2m。
[2]由可知小旭走过马路需要的时间
16.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若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运动的速度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是______;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
【答案】 ①. ②.
【解析】
【详解】[1]由可得,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2]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17. 如图是小明利用手机APP统计的某一次跑步信息,可推算出:
(1)此次跑步的路程为__________km;
(2)此次跑步的时间为__________min;
(3)此次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km/h。(保留2位小数)
【答案】 ①. 10 ②. 45 ③. 13.33
【解析】
【详解】(1)[1]跑步的路程为
s=125cm/步×8000步=1000000cm=10000m=10km
(2)(3)[2][3]跑步的配速是4min30s/km,则其平均速度为
此次跑步的时间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8. 小西同学学习了测量的知识后,回家测量残余铅笔长度,如图所示。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cm,读数时应按照视线______进行正确读数(选填“a”或“b”),被测残余铅笔的长为______cm。
【答案】 ①. 0.1 ②. b ③. 3.50
【解析】
【详解】[1]如图所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2]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所以图中正确的是b。
[3]铅笔左侧示数1.00cm,右侧示数为4.50cm,所以被测残余铅笔的长为
19. 如图所示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方法甲是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乙是___________。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这种方法与图中 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研究方法相同。
【答案】 ①. 相同路程比时间 ②. 甲
【解析】
【详解】[1]由图乙可知,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的路程相同,摩托车运动的时间小于自行车运动的时间,所以摩托车的速度大,运动的快,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2]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公式为,这种方法与甲方法是相同的。
20.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
【答案】 ①.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 空气 ③.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详解】(1)[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使用了转换法。
(2)[2]敲击右面音叉,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3)[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来越差,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从而可以推理:真空不能传声。
21. 如图是我校八年级同学在“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时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小些,这是便于______;
(2)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m/s;
(3)某同学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时,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到了B点立马停止计时,这样会导致所测的上半程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为了测量小车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他这样做是否正确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 ①. ②. 测量时间 ③. 0.16 ④. 偏大 ⑤. 不正确 ⑥.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
[2]实验中,斜面应选较缓的坡度,小车下滑的速度较慢,所用时间较长,这样设计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2)[3]图中刻度尺的单位是cm,分度值为1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C点对应刻度是0,A点对应刻度是80.0cm,则AC段的路程为,测得时间tAC=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
(3)[4]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到了B点立马停止计时,会使测出经过AB段所用的时间偏小,由可知,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4)[5][6]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得到的速度也不是B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这样做是错误的。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6分,第23题8分,共14分)
22. 一列车匀速通过全长2400m的某隧道,车上的小明测得从他自己进隧道到出隧道的时间为80s,而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92s。求:
(1)列车过隧道的速度;
(2)该列车的总长度;
(3)穿过隧道后,列车继续前进,面对山崖鸣笛一声,2s后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答案】(1)30m/s;(2)360m;(3)310m
【解析】
【详解】解:(1)小明测得从他自己进隧道到出隧道的时间为80s,则
(2)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经过的路程为
则列车的长度为
因鸣笛后2s后听到回声,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则有
带入数据解得
答:(1)列车过隧道的速度为30m/s;
(2)该列车的总长度为360m;
(3)听到回声时距山崖310m。
23.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以15m/s的速度沿马路直线行驶,在图中的A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A点正处于汽车车头中间,一行人正从D点沿DC方向横穿马路,DC距离为3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5s,在图中的B点才做出踩刹车动作,再经过1s车头到达图中C点才将车刹住,若刹车距离为2.5m。(注:该车的宽度1.8m)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求司机从A点到C点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行人以1.2m/s的速度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答案】(1)22.5m;(2)10m/s;(3)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解析】
【详解】解:(1)由可知,汽车的反应距离
(2)司机从A点到C点整个过程通过的路程
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司机从A点到C点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3)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由可知,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
考虑车的宽度,行人要安全,行走的路程应大于
或小于
由于
所以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答:(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22.5m;
(2)司机从A点到C点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0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5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立信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平凉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