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A4,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题共8页,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40分,非选择题部分6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选择题部分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木炭燃烧B. 葡萄酿酒
C. 冰雪融化D. 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B. 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
C. 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D. 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有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B、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正确;
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不利于保护环境,错误。
故选D。
3.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
C. 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的正上方
D. 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说法不合理;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说法合理;
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说法合理;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说法合理;
故选A。
4. “”和“”分别用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图示能用来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图中有多种分子,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中的物质由原子构成,且只含一种原子,属于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且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且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 如图是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b管中的气体可燃烧,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B. 该实验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该实验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D. 该变化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b管中的气体体积较大,该气体是氢气,有可燃性,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法正确;
B、该实验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分子、氧分子,水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
C、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说法不正确;
D、电解水是消耗电能,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该变化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说法正确;
故选C。
6. 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C.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D.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和硫都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镁原子、硫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均为3,则镁和硫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科学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会以特殊的形式存在:如水在超低温下变为“高密度液态水”,比蜂蜜还粘稠;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变成冰,俗称“热冰”。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密度液态水”和“热冰”均为新型混合物
B. 三种不同存在形式的水,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C. “高密度液态水”的分子间隔大于常温常压下的水分子间隔
D. 常温常压下的水瞬间变成冰,是由于分子受到阻碍停止了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密度液态水”和“热冰”均为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说法错误;
B、三种不同存在形式的水,都是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故B说法正确;
C、水在超低温下变为“高密度液态水”,比蜂蜜还粘稠,“高密度液态水”的分子间隔小于常温常压下的水分子间隔,故C说法错误;
D、常温常压下的水瞬间变成冰,是由于分子受到阻碍运动减慢,没有停止运动,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8. 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是由木炭、硫黄和硝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其中x的数值和K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A. 2,-2B. 2,+3C. 3,+4D. 3,-2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碳原子的个数为3,则反应前的碳原子个数也应为3,故x=3;在K2S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故选D。
9.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
B. “5%的葡萄糖溶液”中葡萄糖和水的质量之比是
C 加水稀释某10% NaCl溶液时,溶质质量不变
D.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其他任何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氮气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5%的葡萄糖溶液”中葡萄糖和水的质量之比是5%:(1-5%)=1:19,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该选项叙述正确;
D、饱和溶液是指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能溶解其它溶质,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微粒观: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B. 守恒观:10g木炭与10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0g二氧化碳
C.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能量观: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该选项认识正确;
B、由于,则10g木炭和10g氧气反应时,木炭会有剩余,则生成的二氧化碳小于20g,该选项认识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都为碳单质,但由于碳原子排列防止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认识正确;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断生成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该选项认识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中的“”表示一个铜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B. “2O”表示两个氧元素
C. “”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D. “”中“”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显价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则“Cu2+”中的“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O表示2个氧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H2O2”表示过氧化氢分子,其中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则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显 +2 价,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12. 化学学科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分子种类变化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三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B.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3∶14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根据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书写为:,由此回答问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3个氢气分子和1个氮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氨气分子,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也为零价;反应后: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故B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C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甲是氢气,乙是氮气,结合化学方程式,可得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3×(1×2)]∶[1×(14×2)]=3∶14,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13. 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过滤不能除去天然水中溶解的矿物质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氧原子的总数增加
【答案】BD
【解析】
【详解】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天然水中溶解的矿物质,说法合理;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说法不合理;
C、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说法合理;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不变,故绿色植物不能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氧原子的总数增加,说法不合理;
故选BD。
14. 木块在溶液中排开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木块对溶液成分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示中15℃→25℃过程中,溶液的密度逐渐变大
B. 图示中15°C→25°C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C. 在35℃时,烧杯内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在35℃时,烧杯内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图示中15℃→25℃过程中,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说明溶液的密度变大,说法正确;
B、图示中15°C→25°C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剩余的硝酸钠固体减少,故溶解的硝酸钠增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35℃时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说法不正确;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在35℃时,烧杯内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说法正确;
故选ABD。
15. 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足量),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图2中bc段对应的是反应生成气体使压强增大
B. 图2中cd段对应的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压强减小
C. 图2中de段对应的是图1中打开止水夹,广口瓶内吸入水的过程
D.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也能得到相同的现象和结论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但反应放热,则bc段对应的压强增大,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cd段压强减小,该选项说法合理;
C、de段压强恢复到开始时的压强,是因为打开止水夹,广口瓶内吸入水的过程,该选项说法合理;
D、硫或木炭燃烧生成气体,装置中的压强几乎不变,则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故选AD。
非选择题部分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数字、化学符号表示
①两个氧原子________;
②三个氧分子________;
③氢离子________;
④钙离子________;
⑤氢氧根离子________;
⑥碳酸根离子________;
⑦硫酸根离子________;
⑧铵根离子________;
⑨硝酸根离子________;
(2)根据下列物质的名称,书写化学式
①氮气________;
②氧化镁________;
③氢氧化钙________;
④氢氧化钠________;
⑤氯化钠________;
⑥氯化铵________;
⑦硫酸铜________;
⑧碳酸钠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②铜粉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
③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⑤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
【答案】(1) ①. 2O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 ①. ②. MgO ③. ④. NaOH ⑤. NaCl ⑥. ⑦. ⑧.
(3) ①. ②. ③. ④. ⑤.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氧原子表示为2O;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氧分子表示为3O2;
③氢离子表示为;
④钙离子表示为;
⑤氢氧根离子表示为;
⑥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⑦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⑧铵根离子表示为;
⑨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2详解】
①氮气的化学式为;
②氧化镁的化学式为;
③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④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⑤氯化钠化学式为;
⑥氯化铵的化学式为;
⑦硫酸铜的化学式为;
⑧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小问3详解】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②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③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⑤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不仅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还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具有广泛的用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工业上,主要是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_不同,使他们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气化,从而逐一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之一)。
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本身可作燃料
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空气中的氮气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2)2024年10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的生物质催化转化制乙二醇(化学式为)技术中试成功,将助力推进乙二醇绿色化生产。该技术可降低乙二醇生产对石油和煤炭的消耗,并有效减少碳排放,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试回答问题:
①乙二醇()属于________(选填“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之一)。
②在乙二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在乙二醇()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④在31g乙二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1) ①. 沸点 ②. B
(2) ①. 化合物 ②. ③. O ④. 1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工业上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可将它们进行分离。
②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不能作燃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氮气可用于生产硝酸和氮肥,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小问2详解】
①乙二醇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但乙二醇中含有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
②乙二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
③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由于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2)=12:3:16,氧元素质量比最大,则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符号为O。
④31g乙二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8. 纳米铁粉(颗粒大小达到纳米级的铁粉)在空气中不自燃,稍加热即剧烈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纳米铁粉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与现象】
(1)①如图所示连装置、装药品;
②称量整个装置质量为;
③用激光手电照射纳米铁粉,剧烈燃烧,放热,生成________色固体;
④冷却到室温后,________(补充实验步骤),对比,得出结论。
【反思与应用】
(2)①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②锥形瓶底放水的原因是________;
③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和质量不变。
④基于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理解,小组同学想探究蜡烛的成分。他们取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如图所示),观察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可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黑 ②. 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
(2) ①. 先膨胀后缩小 ②. 防止炸裂锥形瓶 ③. 种类 ④. 数目 ⑤. C ⑥. H ⑦. O
【解析】
【小问1详解】
③铁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填黑;
④反应前称量的m1是整个装置的质量,故反应结束冷却到室温后,应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
【小问2详解】
①铁粉燃烧放热,则装置中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但随着氧气的消耗,气球又会变小,则气球是先变大后变小;
②铁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锥形瓶底留少量的水;
③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④取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说明生成了水;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故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9.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收集的仪器装置,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实验。
①所选发生装置为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选填仪器序号字母)。
②在加入药品前,检查氧气制取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③上述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④下列有关氧气制取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之一)。
A.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B.实验结束后可以通过过滤操作回收二氧化锰
C.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氧气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在实验室中,也可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同时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实验小组同学若以此方法制备并收集氧气。
①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仪器序号字母)。
②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D ③. 关闭活塞,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双手握热锥形瓶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④. ⑤. D
(2) ①. B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发生装置选A;
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选D。
②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活塞,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双手握热锥形瓶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叙述正确;
B、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则过滤能回收二氧化锰,该选项叙述正确;
C、物质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选项叙述正确;
D、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在常温下并不能和所有的物质反应,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D。
【小问2详解】
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B;
②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实验小组想要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钾()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请完成下列操作:
①计算:需要硝酸钾________g。
②称量:调节天平平衡后,两盘放上同样的称量纸,并在右盘放入砝码,向左盘加入部分硝酸钾,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左,此时应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增加硝酸钾 B.减少硝酸钾 C.移动游码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将其倒入盛有硝酸钾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直至硝酸钾全部溶解。
④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贴上标签。
【实验反思】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称量好的固体转移至烧杯时,部分固体洒落
B.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C.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
(2)氯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药品,其用途十分广泛。在工业领域,可作为氧化剂和媒染剂,通过添加一定含量的氯酸钾可使染料更接近紫色,也可以用来制作火柴;在农业领域,可用作除草剂,也可以用来诱导龙眼开花来解决龙眼隔年开花的问题,使种植者能够在淡季收获龙眼。除此之外,利用氯酸钾易于分解释放大量氧气的特性,也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料。(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若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9.6k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结果精确至0.1kg)
【答案】(1) ①. 2 ②. B ③. 加速溶解 ④. B
(2)解: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24.5kg。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钾,需要硝酸钾质量故填:20。
②调节天平平衡后,两盘放上同样的称量纸,并在右盘放入砝码,向左盘加入部分硝酸钾,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左,说明硝酸钾过量,应减少硝酸钾质量,故选:B。
③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故填:加速溶解。
④A、将称量好的固体转移至烧杯时,部分固体洒落,溶质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低,不符合题意;
B、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C、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不会影响溶液浓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2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九年级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片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次氯酸钠都可用作消毒剂,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