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汉市金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汉市金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蓝月亮”应属于( )
A. 行星B. 恒星C. 彗星D. 卫星
2. “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 恒星B. 地球C. 行星D. 太阳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能够发光发热的为恒星,围绕恒星运行的是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是卫星,彗星是拖着长长尾巴的围绕恒星运行的特殊天体。据图可知,行星围绕恒星运行,蓝月亮为围绕行星运行的一个天体,因此其应该属于卫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蓝月亮位于图中恒星天体系统,该系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发热,行星与卫星不发光,因此光照来自图中的恒星,A正确。图中蓝月亮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外星天体,距太阳遥远,光照不可能来自太阳,地球和图中行星都不能发光发热,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天体是宇宙空间中运行的一切物质的总称,包括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散发着淡淡光亮的星云,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卫星,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天空一闪即逝的流星体和宇宙空间的一切杂质和尘埃。
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的黑色斑点,其数量多少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数量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下图为第22-24个太阳活动周期黑子数量的变化观测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的时间最接近( )
A. 2025年B. 2035年C. 2045年D. 2055年
4. 在太阳活动峰年( )
A. 太阳风活动增强B. 地球两极难见极光C. 日地距离会缩短D. 空间通信更加畅通
【答案】3. A 4. A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图中显示第24个太阳活动峰年约为2014年,所以推测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的时间最接近2025年,故选A。
【4题详解】
太阳活动峰值年,太阳活动剧烈,太阳风活动增强,A正确。地球两极极光现象增多,B错。太阳活动对日地距离无影响,C错。太阳活动增多,对地球无线通讯的干扰增强,空间通信受到影响,D错。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024年2月25日12时14分,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岩石圈底部B. 下地幔C. 上地幔D. 地壳
6. 岩石圈的组成包括图中的( )
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7. 据图推测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A 珠穆朗玛峰B. 长江三角洲平原C. 四川盆地D. 江南丘陵
【答案】5. D 6. C 7. A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震源深度为11千米,根据所学可知,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由此可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D正确,排除ABC。故选D。
【6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表示大陆地壳,②表示大洋地壳,③表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④为软流层。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即图中的①②③。故选C。
【7题详解】
地壳的厚度即地表到莫霍界面的距离,由图可知,地壳的厚度随地面起伏而变化,海拔高的地区地壳厚,海拔低的地区地壳薄,四个地区中珠穆朗玛峰海拔最高,地壳厚度最大,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
8. 农历五月十五,当天晚上的月相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为新月,B为上峨眉月,C为下蛾眉月,D为满月,农历十五晚上,出现满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年2月10日,我国研究人员在贵州省贵阳市及其周边发现了贵阳生物群,埋藏时期距今2.508亿年,是目前全球中生代最古老的一个特异埋藏化石库,其中包括目前最早的龙虾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贵阳生物群所属的地质时期为( )
A. 石炭纪B. 二叠纪C. 三叠纪D. 侏罗纪
10. 贵阳生物群中龙虾生存的地质年代( )
A. 形成铁矿重要时代B. 裸子植物已经出现
C. 海洋面积空前扩大D. 无脊椎动物全灭绝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贵阳生物群距今2.508亿年,是中生代最古老的一个化石库,因此通过地质年代表,可知位于三叠纪,故选C。
【10题详解】
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A错误;中生代三叠纪裸子植物已经出现,B正确;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C错误;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并不是全部灭绝,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历史,恐龙繁盛在中生代,找化石要在沉积岩里找,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实现“太空会师”,随后神舟十六号三名航天员踏上回家之旅。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大约在400千米。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 返回舱返回过程中( )
A. 会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B. 外部大气气温先降、后升、再降、再升
C. 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 距地面50千米内空气杂质、水汽含量逐渐减少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大气层中( )
A.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环境污染B. 纬度越低,甲层大气层顶越高
C. 乙层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D. 丙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
【答案】11. B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我国空间站的高度约为400千米,读图可知,返回舱从空间站返回过程中,会依次经过丙(高层大气)、平流层(乙)、对流层(甲),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400千米高空向下,大气气温先降、后升、再降,再升,B正确;受重力影响,大气密度向下递增,杂质水汽向下增多,返回舱从空间站返回过程中,高度降低,大气密度会越来越大,气压越来越大,空气杂质水汽逐渐增多,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加,全球变暖,但不会直接导致环境污染,A错误;图中甲层为对流层,其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纬度越低,甲层大气层对流运动越强,厚度往往越厚,则甲层层顶越高,B正确;乙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增温,C错误;丙层为高层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极少,很难成云致雨,天气稳定,D错误。故选B。
【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低纬度厚、高纬度薄)、平流层(处于12千米与50千米高度之间)和高层大气(高度50千米以上)。 (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 (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
当下恰逢草莓生长时节,下图为某网友拍摄的草莓大棚场景,可见白色塑料大棚下一粒粒红草莓长在覆盖黑色地膜的土地上(下左图),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关于草莓大棚所体现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强了A辐射B. 减少了B辐射损失的热量
C. 减少了C辐射D. 减弱了D作用
14. 与白色地膜相比,图中草莓种植覆盖黑色地膜突出作用是( )
A. 美观B. 除草C. 保湿D. 保温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A辐射为太阳辐射,草莓大棚不会加强太阳辐射,A错误;B辐射为地面辐射,大棚能够有效减少棚内的热量流散到棚外,B正确;C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大棚只是减少了棚内热量的流失,而大棚外的大气逆辐射并没有减少,C错误;D为大气反射、散射太阳辐射,此作用不经过大棚,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铺设地膜必有其一定作用,一切以经济价值为前提,而不是为了美观,A错误;黑色地膜能够隔绝阳光,使地膜下的杂草因缺乏阳光而枯死,B正确;一般的地膜都拥有保温、保湿的功能,并非草莓覆盖黑色地膜的突出作用,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根本热源。
谚语“天上鲤鱼斑,明日硒谷不用翻”,说的是天空出现成行成列的鲤鱼斑状云块的现象。这种云在气象学上称为透光高积云。读鲤鱼斑状云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透光高积云位于大气的( )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
16. 从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半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 )
A. 返航迅速着陆B. 降低飞行速度和高度
C. 保持原高度并加速飞行D. 升到13000米以上的高空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透光高积云是指示天气变化的云层,说明其位于能够发生复杂天气现象的大气层中,平流层、高层大气和电离层中水汽较少,一般没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只有对流层才有天气变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从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飞行路线的纬度位置应该是中纬度地区,雷雨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内,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约为12000米,因此飞机升到130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平流层就可以避开雷雨天气,D正确;返航迅速着陆,会增加飞行成本,影响旅客出行,不是最好的选择,A错误;降低飞行速度和高度以及保持原高度并加速飞行会遇到强烈的对流运动,飞机飞行安全得不到保证,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的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
太阳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下图为贵州贵阳和新疆塔中(塔里木盆地中部)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导致塔中春、秋季太阳直接辐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春季( )
A. 正午太阳高度低B. 白昼时间短
C. 阴雨天气少D. 风沙天气多
18. 塔中和贵阳太阳直接辐射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B. 气候C. 地形D. 植被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塔中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春季与秋季相比,均降水少,日照时间相差不大,甚至春季稍长些,但春季地面缺乏植被保护,风沙天气多,风沙导致太阳辐射被削弱,从而使春季直接太阳辐射少,选D。
18题详解】
塔中属于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获得直接太阳辐射多;贵阳则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多,阴雨天气多,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少,选B。
19. 图中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天气晴朗比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大。晴朗时天空中云比较少,在白天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到了夜晚地面的热量也很快辐射出去,所以温度下降得快;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昼夜温差最小的是昼夜都是阴天的D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 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高空相反,图A中环流与热力环流原理相符,A正确;白天时,谷地因地形阻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气流应下沉,山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由谷地吹向山坡,高空相反,图B中环流与之相同,B正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高空相反,图C中环流与之相反,C错误;由于城市人口产业集中,排放的废热较多,气温高于郊区,城区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郊区气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高空相反,与图D中环流相同,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故ABD不符题意,选C。
21. 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是指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B. 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 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D. 图中②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因此应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A正确;图中②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不是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阻力,不会使风力增强,B、D错误;图中③与风向垂直指向右,应为改变风向的地转偏向力,不是水平气压梯度力,C错误。故选A。
【点睛】
近年来,北京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采用透水砖代替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可呼吸地面”。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 a增加B. b增加C. c减少D. d减少
23. 铺设“可呼吸地面”对城市生态环境有利影响主要是( )
①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③美化环境,减弱噪声④增加城市地面和空气的湿度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水循环图可知,图中a为地表径流,b为下渗,c为地下径流,d为蒸发。在城镇建设中,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可使下渗增加,从而也可造成地下径流增加,B正确,C错误。地表径流减少,A错误。由于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采用“可呼吸地面”增加了下渗和地下径流,增加了地下水的数量,①正确。采用“可呼吸地面”对路面结冰作用不大,②错误。采用“可呼吸地面”对减弱噪音、美化环境作用不大,③错误。采用“可呼吸地面”增加了当地水资源数量,增加蒸发量增加了地面和空气湿度,④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故选D。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一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5)影响下渗。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24. 下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圈层渗透到其他各个圈层,占据着大气圈的底部,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为生物圈;③圈层位于底部,为岩石圈;②圈层在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为水圈,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5.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C. 纵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以下有明显减小
D. 纵波传播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震波属于一种电磁波,不属于无线电波,A错。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快,所以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B对。纵波速度在莫霍面以下有明显加快的特点,C错。横波传播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而纵波速度减慢,D错。故选B。
海南儋州洋浦盐田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盐田的制盐工序古老,主要利用人工将卤水灌制在玄武岩砚式石盐槽上晒盐。玄武岩是由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凝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古法晒盐主要利用水循环的( )
A. 地表径流环节B. 下渗环节C. 降水环节D. 蒸发环节
27. 构成玄武岩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
A. 地壳B. 地核C. 下地幔D. 软流层
【答案】26. D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盐田的制盐工序古老,主要利用人工将卤水灌制在玄武岩砚式石盐槽上晒盐,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存,故古法晒盐主要利用水循环的蒸发环节,故选D。
【2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玄武岩为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一般认为,岩浆主要来源于软流层,故构成玄武岩的物质主要来自于软流层,故选D。
【点睛】岩石按照成因分主要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
28.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下图示意“天问一号”运行轨道。“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可观测宇宙
【答案】A
【解析】
【详解】“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地月系,A正确;地球和火星都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可观测宇宙,BCD错误。故选A。
2021年12月9日夜间至12日,一股冷空气从新疆北部出发吹袭我国大部,多地大幅降温,并伴有4~5级大风。下图为“2021年12月10日5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此时甲地风向为( )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
30.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强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空气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由资料“一股冷空气从新疆北部出发吹袭我国大部”可知,乙是高压中心,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甲地风向为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强,C正确。故选C。
【点睛】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a.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南半球将其左偏,北半球将其右偏即可。b.风力: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反之则大。
第Ⅱ卷(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各行星绕转的中心天体是____。
(2)填写天体名称:A____,D____,G____,H____。
(3)D,C行星分类属于____行星。J天体的回归周期是____年。
(4)各大行星绕日公转共同特征____,____,____。
(5)在图中体现地球具有生命的条件____。
【答案】(1)太阳 (2) ①. 海王星 ②. 木星 ③. 地球 ④. 金星
(3) ①. 巨 ②. 76
(4) ①. 同向性 ②. 近圆性 ③. 共面性 (5)日地距离适中。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系以及地球存在生命条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该示意图为太阳系示意图,中心天体是太阳。
【小问2详解】
太阳系由内向外八大行星的位置依次分别为水星(I)、金星(H)、地球(G)、火星(F)、木星(D)、土星(C)、天王星(B)、海王星(A)。
【小问3详解】
D为木星,C为土星,两者属于巨行星。J为太阳系中的哈雷彗星,回归周期是76周年。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轨道接近圆,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小问5详解】
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外部条件有: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图中能够体现出来的是日地距离适中。
32. 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
(2)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___。
(3)A、B两地较冷的是____,空气____(上升或下沉);易形成降水的是____,原因____。
(4)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白天或夜间)。
(5)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两地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
(6)用“→”画出图中热力环流。
【答案】(1) ①. ④ ②. ⑤ (2)地面冷热不均
(3) ①. A ②. 下沉 ③. B ④. 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4)白天 (5) ①. B ②. 城区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
(6)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⑤小于①,③小于④,同一等压面上压强相等,①、②、③位于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相等,五点的气压大小排列应该是:⑤<①=②=③<④,气压最高的是④,最低的是⑤。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小问3详解】
A、B两地较冷的是A,空气下沉;易形成降水的是B,原因空气受热上升,空气上升过程中,水汽易降温凝结形成降水。
【小问4详解】
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白天(白天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吹海风,晚上陆地气温低气压高,吹陆风)。
【小问5详解】
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两地中代表城区的是B地(城市人口工业众多,温度高,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说明判断的依据: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空气上升,B地空气上升,为市区。
【小问6详解】
在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故近地面气流从A流向B,高空由④流向⑤;在垂直方向上,A地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运动,B地气温较高,气流垂直上升。如下图所示:
33.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最主要是____,环节③的名称是____,图中①③④⑤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我国的塔里木河参与的是____循环。
(2)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是人类主要对水循环中____环节(填序号)施加的影响;中学校园道路由水泥路面改为铺设透水砖块,最主要是对水循环中____(填序号)环节施加影响。
(3)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 长江B. 南水北调C. 我国的夏季风D. 我国的冬季风
(4)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答案】(1) ①. 太阳辐射 ②. 蒸发 ③. 海陆间循环 ④. 陆地内循环
(2) ①. ⑤ ②. ⑦ (3)C
(4)水循环促进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水循环环节及过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意义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水循环过程可知图中⑥为植物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环节③为海洋上的水分蒸发,图中①(水汽输送)③(蒸发)④(降水)⑤(地表径流)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我国的塔里木河为内流河,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
【小问2详解】
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是人类主要对水循环中⑤(地表径流)环节施加的影响;中学校园道路由水泥路面改为铺设透水砖块,会增加下渗环节,最主要是对水循环中⑦环节施加影响。
【小问3详解】
①为水汽输送,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携带丰富水汽,实现水汽输送,C正确;长江和南水北调实现的是地表径流环节,AB错误;我国的冬季风来自大陆内部,未实现水汽输送,D错误。故选C。
【小问4详解】
水循环促进地理环境各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可以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环节也有影响,水循环的强弱变化,也会引发区域性的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汉市金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