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第二册《4.1.1数列的概念第2课时》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501355/0-17338221203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第二册《4.1.1数列的概念第2课时》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501355/0-17338221203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1 数列的概念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1 数列的概念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递推公式的含义,会用递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了解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两种方式,并明确它们的异同.
3.会利用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求通项公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列递推公式及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难点:用递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用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求通项公式.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数列的概念与一般形式是什么?
回答:(1)一般地,我们把按照确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3)数列an的第n项an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式叫数列的通项公式.
(4)求数列通项公式的一般方法:由各项的特点,找出各项共同的构成规律,通过观察、猜想归纳出数列中的项an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任务1: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3:如果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2n,那么120是不是这个数列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解:令n2+2n=120,
解这个关于n的方程,得n=−12(舍去),或n=10.
所以,120是数列{an}的项,是第10项.
总结: 判断某个数是否为此数列的项,关键是要将此数带入到数列的通项公式,注意解必须得有且为正整数.
设计意图:本例是要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判断某个数是不是这个数列的项,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转化——“判断120是不是数列{an}中的项,就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n2+2n=120”.这实质上转化成了一个求方程的整数解的问题.同时,通过本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例4:图中的一系列三角形图案称为谢尔宾斯基三角形.在图中4个大三角形中,着色的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4项,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在以上4个图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为1,3,9,27,
即所求数列的前4项都是3的指数幂,指数为序号减1.
因此,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n=3n−1.
总结:首先要明确数列的每一项,其次是要确定数与项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而寻找规律,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该问题是以一个典型的分形现象——谢尔宾斯基三角形为素材,让学生用数列刻画这个三角形序列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并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这个情境反映了数列在刻画事物变化规律方面的应用.同时,借助该问题引出递推数列的定义.通过具体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数列中的递推公式.发展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提问:观察例4中的三个图,说说相邻的大三角形中着色三角形个数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数列的项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每个图形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都是前一个图形中着色三角形个数的3倍.这样,例4中的数列的前4项满足a1=1,a2=3a1,a3=3a2,a4=3a3.
因此猜测这个数列满足公式an=1,n=1,3an−1,n≥2.
总结:像 an=3an−1(n≥2)这样,如果一个数列的相邻两项或多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知道了首项或前几项以及递推公式,就能求出数列的每一项了.
提示:当不能明显看出数列的项的取值规律时,可以尝试通过运算来寻找规律.如依次取出数列的某一项,减去或除以它的前一项,再对差或商加以观察.
例5:已知数列{an}的首项为a1=1,递推公式为an=1+1an−1(n≥2),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解:由题意可知, a1=1,a2= 1+1a1=1+11=2,
a3=1+1a2=1+12=32,
a4=1+1a3=1+23=53,
a5=1+1a4=1+35=85.
总结:首先明确递推公式的形式,其次是要一步一步代入计算,一层一层计算,注意细心.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熟悉递推公式的表示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列递推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任务3: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总结:在对数列的研究中,求数列某些项的和是主要问题之一.我们把数列{an}从第1项起到第n项止的各项之和,称为数列{an}的前项和,记作Sn,即
Sn=a1+a2+⋯+an
如果数列{an}的前n项和Sn与它的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思考:已知数列{an}的前项和公式为Sn=n2+n,你能求出{an}的通项公式吗?
解:因为a1=S1=2,
an=Sn−Sn−1=n2+n−[(n−1)2+(n−1)]=2n(n≥2),
并且当n=1时,a1=2×1=2依然成立.
所以{an}的通项公式是an=2n.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公式的关系,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三)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通项公式可以求出数列的任何一项B. 任何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C. 一个数列可能有几个不同形式的通项公式D. 有些数列可能不存在最大项
2.已知数列2, 6, 8, 10,⋯, 2n+2,⋯,则 42是这个数列的( )
A. 第20项B. 第21项C. 第22项D. 第19项
3.数列{an}中,a1=2,am+n=aman(m,n∈N∗),则a4=( )
A. 16B. 8C. 12D. 24
4.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数列23,34,45,56,⋯的通项公式是an=nn+1;
②数列的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
③数列1,−1,1,−1,⋯与数列−1,1,−1,1,⋯是同一数列.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B. 1C. 2D. 3
5.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其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则此数列的第20项为( )
A. 220B. 200C. 180D. 162
6.在数列{an}中,已知前n项的和Sn= 4n2−n,那么a100等于( )
A. 810B. 805C. 800D. 795
7.数列an的前n项和Sn=nn−1,若ak−a5=10,则k=( )
A. 10B. 15C. 20D. 2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五)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说说你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1 数列的概念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1 数列的概念优质课教案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2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5定积分的概念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