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阳明以“读书学圣贤”为人生“第一等事”,强调读书的目的是成为圣贤,成就道德意义上的理想人格。他将读书之境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记得”,二是“晓得”,三是“明得”。他主张读书不是为了“记得”,也不仅仅是“晓得”,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来“明得自家本体”。
    “记得”是指以记诵辞章为目的的读书。时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总是熟读经史并反复背诵,在考试中熟练地引经据典,以此显示自己在读书上所花的工夫。有人天赋异禀,读书能够过目不忘,成为“行走的书柜”,但更多的人需通过寒窗苦读、反复记诵,才能亲近经典。王阳明弟子中就有人苦于读书“不记得”,向他请教记诵之法。向王阳明请教记诵之法,大概是问错了对象,因为他从根本上就反对记诵式读书。在王阳明看来,儒家的圣学之所以逐渐式微,正是因为训诂之学、记诵之学、词章之学大行于世,引得天下读书人尽入“百戏之场”,以读书作文来粉饰自我、取悦当世,导致儒门正学被人淡忘,更导致世风日下。人们以为记诵经典、训诂经典乃至引经据典就是“尊经”“通经”,实际上这是对经典的割裂毁弃。经典中所记载的万事万理,是人之良知的文字化,如果不能够与自家良知相印证,纵记得千言万语,也不能于自己德性证成增添分毫。
    “晓得”是指以理解经典文义为目的的读书。与“记得”相比较,“晓得”是更高的读书之境。“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明义意味着理解经典文字背后的蕴涵,由此来理解圣贤著书立说的本意所在。换言之,通晓文义是探求本意的前提。王阳明对学生讲“四书”“五经”常常作出新解,即是希望学生晓得文辞背后的意涵所指,即真正领会经典的意义。在讨论“经史关系”时,王阳明说:“‘五经’亦只是史,史以?善恶、示训诫……圣人作经,固无非是此意,然又不必泥着文句。”明白了“五经”的“明善恶、示训诫”之意,也就是“晓得”“五经”的苦心孤诣处。王阳明曾对“五经”本义做了概括式的陈述,认为“五经”的本义在于展现人之本心。“晓得”不是拘泥于文句,更不是记诵文句,而是要读懂著述者所阐发的根本道理。
    “明得”是指与自己本心互相发明、明确心之本体并能落实于事的读书体验。在王阳明看来,读书不是为了记诵,领会和理解也只是读书的“第二义”。那么读书的“第一义”是什么呢?他认为,读书实际上
    是内在良知与经典文献相互印证的过程,读书是为了帮助人明白自家的良知本体,因此证明良知本体之所在并着实按照良知行事才是读书的第一义。王阳明认为,读书是以外在的文字来激发良知的觉醒,“读书以开其知觉”。良知一觉,才是真正“明得”。就读书一事而言,“明得”指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意识到良知,在良知上用功能够彻底“晓得”经典之义,融会经典之义,讲求与自我意识的相互验证;另一方面则是致良知,真正超越经典文本的文义而将道德工夫用到实处,其目的是解决人生的困惑与问题。读书的“明得”之境,在于通过“读书”来激发良知的自觉,进而以经典文献验证良知之觉,并在处理伦常事务中落实良知之觉,这就是真正的“明得”,也才是“知行合一”。进而言之,在读书的过程中,“记得”“晓得”都服从于“明得”;一旦“明得”,则“记得”“晓得”无须刻意计较。
    王阳明将道德自觉与道德践履置于文字记诵、文义理解之先,这对人们在读书活动中超越文本局限,从而挺立自我意识并以解决实在问题为指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朱承《记得、晓得与明得:王阳明论读书三境》)
    材料二:
    朱熹认为,读书做学问即“致知力行”。他说:“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之谓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之谓习。”这一解释比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更接近于“学习”的本义。在朱熹看来,学习既包括“求知求能”,也包括“力行”。他认为:“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
    在读书做学问的具体方法上,朱熹提出读书须立志自主。朱熹认为,“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事”。朱熹所说的“立志”,就是要树立做尧舜或圣贤的目标。他说:“学者大要立志。所谓志者,不是将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学尧舜。”朱熹认为立志对于读书来说意义重大,“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重视读书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认为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不能包办代替:“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这种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倡导,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朱熹倡导读书要虚心。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近见学者,多是卒然穿凿,便为定论;或即信所传闻,不复稽考,所以日诵圣贤之书,而不识圣贤之意,其所诵说,只是据自家见识杜撰成耳,如此岂复有长进?”朱熹所说的“虚心”,有“不先立论”和“专心致志”两层意思。“不先立论”指不预设立场,认真体会书中原意。“专心致志”指不被杂念干扰,一心一意读书。他说:“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摘编自马有《朱熹论读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得”之说体现了王阳明对读书之境界的认识,“记得”“晓得”“明得”是由低到高的三种不同读书境界。
    B. 王阳明认为,读书人不读儒家经典,而把粉饰自我、取悦当世作为读书作文的目的,这是儒学渐渐衰落的原因。
    C. 就“学习”的本义而言,把“学”解释为“求知求能”,把“习”解释为“行之不已”,比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更恰切。
    D. 朱熹认为,“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别人不能越俎代庖。这个观点对今人读书治学也有重要的意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若苦于“不记得”,那么王阳明不是合适的请教对象;若苦于不能“明得自家本体”,那么王阳明是合适的请教对象。
    B. 王阳明对学生讲“四书”“五经”时常常作出新解,他希望学生能真正领会经典的意义,而不只是拘泥于文句。
    C. 材料一中“行走的书柜”所使用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种用法和材料二中“虚心”所用引号的用法相同。
    D. 材料一、材料二都引用了相关文献资料,这和文章的写作内容有关,同时也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 下列选项,符合王阳明所论述的“晓得”境界的一项是( )
    A. 大凡看书,要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会,仍参诸解、传,说教通透,领悟圣贤之微言大义,方得。
    B.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 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释文意、事物、名件,发明相穿纽处,一一认得,如自己做出来的一般。
    D.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4. 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请结合司马迁的这句话,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关于读书问题的论述,其观点有何相同之处?请概括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场
    萧红
    全个村庄在火中窒息。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切了!
    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城外这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打成荫片。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荡动遮天的大伞。山羊却睡在荫中,白囊一样的肚皮起起落落。
    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在草帽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类。捕蝴蝶吗?捉蚱虫吗?小孩在正午的太阳下。
    很短时间以内,跌脚的农夫也出现在菜田里。一片白菜的颜色有些相近山羊的颜色。跌脚的农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远远地完全用喉音在问着:“罗围腿,唉呀!……不能找到?”
    这个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征着他。他说:“没有。”
    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经过这条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窝。土屋周围,树条编做成墙,杨树一半荫影洒落到院中,麻面婆在荫影中洗濯衣裳。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惟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的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荫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侵着每个麻痕而下流。她的身子向前连续伏动,汗流到嘴了,她舐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是非常辣,她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但仍不停的洗濯。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麻面婆做事是一件跟紧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
    邻屋的烟筒,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烟迷着她的眼睛了!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贴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不用清水洗过。她家的烟筒也走着烟了。
    “他妈的,给人家偷着走了吧?”
    麻面婆听着丈夫骂,她走出来凹着眼睛:“饭晚了吗?看你不回来,我就洗些个衣裳。”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
    “唉呀!羊丢啦!我骂你那个傻老婆干什么?”
    听说羊丢,她去翻柴堆,她记得有一次羊是钻过柴堆。但,那是在冬天。她没有想一想,六月天气,只有和她一样傻的羊才要钻柴堆取暖。她翻着,她没有想。全头发洒着一些细草。她为着要作出一点奇迹,为着从这奇迹,今后要人看重她。
    表明她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于是像狗在柴堆上耍得疲乏了,手在扒着发间的草杆,她坐下来。她意外地感到自己的聪明不够用,她意外地对自己失望。
    过了一会邻人们在太阳底下四面出发,四面寻羊;麻面婆的饭锅冒着气,但,她也跟在后面。
    黄色的,近黄色的,麦地只留下短短的根苗。远看来麦地使人悲伤。
    老王婆在门前草场上休息。“麦子打得怎样啦?我的羊丢了!”二里半青色的面孔为了丢羊更青色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
    林荫一排砖车经过,车夫们哗闹着。山羊的午睡醒转过来,它迷茫着用犄角在周身剔毛。山羊寂寞着,山羊完成了它的午睡,完成了它的树皮餐,而归家去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二里半比别人叫出更大声,那不像羊叫,像是一条牛了1
    最后,二里半和地邻动打,那样,他的帽子,像断了线的风筝,飘摇着下降,从他头上飘摇到远处。
    “你踏碎了俺的白菜!——你……你……”那个红脸长人,像是魔王一样,二里半被打得眼睛晕花起来,他去抽拔身边的一棵小树;小树无由的被害了,那家的女人出来,送出一支搅酱缸的耙子,耙子滴着酱。他看见耙子来了,拔着一棵小树跑回家去,草帽是那般孤独的丢在井边,草帽他不知戴了多少年头。
    二里半骂着妻子:“混蛋,谁吃你的焦饭!”他的面孔和马脸一样长。
    麻面婆惊惶着,她知道山羊一定没能寻到。过了一会,她到饭盆那里哭了!“我的……羊,我一天一天喂喂……大的,我抚摸着长起来的!”麻面婆的性情不会抱怨。她一遇到不快时,或是丈夫骂了她,或是邻人与她拌嘴,就连小孩子们扰烦她时,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她哭抽着,任意走到外面把晒干的衣裳搭进来。但她绝对没有心思注意到羊。
    可是会旅行的山羊在草棚不断地搔痒,弄得板房的门扇快要掉落下来,门扇拌摆地响着。
    下午了,二里半仍在炕上坐着。
    “妈的,羊丢了就丢了吧!留着它不是好兆相。”
    但是妻子不晓得养羊会有什么不好的兆相,她说:“哼!那么白白地丢了?我一会去找,我想一定在高粱地里。”
    她朝向高粱地去了;蝴蝶和别的虫子热闹着,田地上有人工作了。她不和田上的妇女们搭话,经过留着根的麦地时,她像微点的爬虫在那里。阳光比正午钝了些,虫鸣渐多了;蝶飞渐多了!
    (节选自萧红《生死场》,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罗圈腿”“麻面婆”等人物称谓,既写出了人物的生理特征,同时也巧妙地暗示了他们生存状态的鄙
    贱。
    B. 麻面婆的“饭锅冒着气”,但“也跟在后面”去寻找山羊,表现了麻面婆在生活中缺少自主意识的昏沉形象。
    C. 二里半因找山羊时遭人欺负无力还击而感到沮丧,借“不是好兆相”来自我开脱,表明在他身上也有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D. 结尾部分麻面婆“哼”,情绪强烈,饱含对丈夫意见的不满和反抗,暗示麻面婆性格中刚烈要强的另一面。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太阳始,以太阳终。太阳的“权威”富有象征意味,代表着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强大而可畏的力量。
    B. 小说描写麻面婆洗衣服、做饭和翻柴堆找羊的情景时,通过外貌、动作和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底层妇女的不幸生活。
    C. 小说在叙事中不时穿插描写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树木、庄稼、动物等自然景物,为作品增添了抒情的气质和诗意。
    D. 小说以全知视角叙写了二里半一家丢羊寻羊的故事,透过这一生活侧面,真实生动地呈现出人们在贫瘠落后的时代里苦难的生命状态。
    8. 小说在展开情节时采用双线结构,请简要说明并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9. 《生死场》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东北农村的故事,“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节选部分常以“猪”“狗”“爬虫”等形容麻面婆,请分析其中的深刻意蕴和情感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有改动)
    材料二: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
    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②;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冠军,指地位在其他将领之上的上将。宋义为义帝所封,被项羽所杀。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楚国灭亡后,熊心隐藏在民间。为争取民心,项羽的叔父项梁听从范增建议,立熊心为楚怀王。后项梁战死,项羽尊熊心为义帝。后项羽暗中命人将其弑杀。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汉王请A和B割荥阳以西者C为汉D亚父劝羽E急攻F荥阳G汉王患之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去”,离开,与《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不同。
    B. “安”,怎么,与《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故”的“安”意思相同。
    C. “而”,表修饰,与《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用法不同。
    D. “陋”,见识短浅,与《石钟山记》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陋”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平使用反问计,成功地让项羽怀疑范增暗中勾结汉军。范增想要攻下荥阳,项羽却不采纳。范增在不被信任的情形下请辞,未至彭城,背上发毒疮去世。
    B. 苏轼引用《周易》和《诗经》,主要目的是批评范增不能及时发现事物微小的变化,不能审时度势,不
    能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行动。
    C. 苏轼认为,人一定是先有了疑心,然后才能听得进别人的谗言。杀掉宋义是项羽怀疑范增的根本,无需陈平离间,项羽和范增也一定产生矛盾。
    D. 苏轼认为范增和项羽同为义帝的臣属时,他们君臣名分还没有确立。从范增的角度出发,若范增此时有力量杀掉项羽就应该杀掉他,不行就离开他。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2)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
    14. 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在什么时候离开项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妇
    戴良
    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
    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
    紧束①暖烟②青满地,细分③春雨绿成行。
    村歌欲和声难调,羞杀扬鞭马上郎④。
    【注】①紧束:指扎束秧把。②暖烟:玉的代称。此指柔嫩秧苗翠绿如玉。③细分:精心细致地分秧栽插。④马上郎:指骑马的富家公子哥儿。
    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野妆”展现插秧女素朴、自然的美感,“莲步”勾勒出插秧女轻盈、洒脱的劳动风姿。
    B. 颈联中描写秧苗栽种后的情景,“青满地”“绿成行”写出秧苗的勃勃生机,充满乡野清新之气。
    C. 尾联运用对比,描写富家公子难以应和插秧女的歌声,意在嘲笑富家公子不通民乐。
    D. 这首诗格调轻快,描写出了农事生产的愉悦感,语言清丽,声调流转,富有民歌情调。
    16. 此诗的颔联和杨万里《插秧歌》中的“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都描写了插秧时节劳动者的形象,请比较其手法的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红楼梦》中,有“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写出薛家的豪奢之状,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写法类似。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两句则浸透了人事变化、江月永恒的哲理。
    (3)古人面对自己头发颜色的变化,常常会流露出复杂的情感,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浩瀚的大洋江湖中,有一个常年栖息于海底、以善用“毒暗器”而令人 A 的门派——芋螺派。这个门派的成员昼伏夜出,善于伪装,遇到敌人,便射出带芋螺毒素的“鱼叉”,中镖对手顿时全身麻痹,束手就擒。芋螺派中高手云集,地纹芋螺所用暗器与众不同,它对付的是疾游如飞的鱼类,释放出暗器后在较远距离让对手全身瘫软,然后再将之一击毙命,真是“十步杀一鱼,千里不留行”的狠角色。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独门暗器竟是人们 B 的药物——胰岛素。
    这种暗器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这是怎样的动物胰岛素? 甲 ?为了验证这种胰岛素的威力,科学家从地纹芋螺分泌的毒液中提取出胰岛素,将其注射入健康的斑马鱼体内,再分析血糖水平,结果发现斑马鱼的血糖迅速下降。当他们将这种胰岛素释放到斑马鱼的周围水环境中,刚才还活蹦乱跳的斑马鱼很快就变得 C 了。
    这让科学家们更为着迷:胰岛素家族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圣杯”,竟然也是海底猎手的独门暗器。这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一百年前,科学家从牛胰脏中提取出了具有降糖效果的胰岛素,然而,他们早期提取出的胰岛素杂质较多且疗效不稳定,有流脓感染等毒副作用。①他们在利用兔子进行动物实验时发现,②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③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出现,④使之休克甚至瘫软。⑤这种现象被称为“胰岛素休克”。⑥因此,在临床上对糖尿病人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时,⑦为防止这种情况不再出现,⑧护士要准备一杯高糖橘汁。
    后来,科学家逐渐摸索出胰岛素提纯的工艺技术, 乙 。这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科学家发现,从地纹芋螺中提取的胰岛素与人类的胰岛素蛋白序列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胰岛素能够弥补目前的一些治疗缺陷。而芋螺派所用的“毒暗器”种类繁多,有望成为促进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这让科学家产生了更多的憧憬。
    18. 请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在文中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下列句子中的“对付”与文中加点的“对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时我们需要放下对精致的追求,用简单的食材对付一餐也是一种满足。
    B. 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付外敌的办法。
    C. 他们夫妻俩最近有些不对付,需要找个时间好好谈谈,化解误会。
    D. 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凡事对付着过,并不能带来幸福感。
    22. 文段“毒暗器”“狠角色”两个词语富有表现力,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在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拥有一个最适合自身生存的生态位,但受资源所限,会出现物种间的生态位竞争。是坚守生态位,还是寻求生态位的新发展,这是每个物种都无法回避的选择。
    以上材料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启示意义。请以“生态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