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2 城镇与乡村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2 城镇与乡村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2 城镇与乡村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2 城镇与乡村同步练习(原卷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2 城镇与乡村同步练习(原卷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2 城镇与乡村同步练习(原卷版)第3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2 城镇与乡村同步练习(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2 城镇与乡村同步练习(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2 城镇与乡村同步练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优秀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优秀课时训练,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2城镇与乡村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2城镇与乡村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乡村道路经过了鞍部和( )
    A.山脊B.陡崖C.山谷D.山峰
    2.最适合聚落发展的是( )
    A.D地B.C地C.B地D.A地
    3.两山峰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 )
    A.3000米B.300米C.30米D.3米
    【答案】1.C 2.D 3.A
    【解析】1.读图,图中虚线为乡村道路,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状;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垂直于山谷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低两侧高;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垂直于山脊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高两侧低;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海拔急剧下降;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图中除了鞍部以外,另外的等高线数值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故C正确;排除ABD,选C。
    2.读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为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在图中ABCD四地中,A位于等高线最稀疏的地方而有主要道路穿过有河流流经,可知该地坡度小,地形开阔,交通便利,用水方便,最适合聚落发展的是A地,故D正确;其它三地条件没有这么优良,排除ABC,选D。
    3.图中比例尺,图上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100000厘米,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100000*3=300000厘米=3000米,A正确;排除BCD,选A。
    日本本州岛的合掌村四面环山,水库水渠众多。合掌村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完全是用自然生长的树木搭建而成,屋顶以厚厚的稻草和茅草覆盖,屋顶斜面夹角为50°—60°。左图示意日本概况,右图示意合掌村聚落及“合掌造”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合掌村聚落景观反映的是( )
    ①农村聚落②渔村聚落③水田农业④旱地农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合掌造”屋顶斜面夹角为50°—60°,反映合掌村( )
    A.地形崎岖B.终年温和C.植被稀少D.降水较多
    6.合掌村冬季多暴雪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库水渠众多,水汽丰富B.地处西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C.四面环山,水汽不易扩散D.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4.A 5.D 6.B
    【解析】4.根据材料读图可知,合掌村稻田众多,所以其聚落景观属于农村聚落,反映的是水田农业,①③正确,A正确,排除BCD,故选A。
    5.屋顶坡度一般与降水有关,降水多屋顶坡度大,降水少屋顶坡度小,“合掌造”屋顶斜面夹角50°—60°,反映的是降水多的特点,D正确;与地形、气温、植被无关,排除ABC,故选D。
    6.读图可知,合掌村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产生大量降雪,B正确 ,排除ACD,故选B。
    某学校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地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研学结论,说法正确的是( )
    A.A-B线所在位置为山脊B.甲村位于乙村的东北方向
    C.站在甲村看不到乙村D.登上1109米的主峰,①线路比②路线更容易
    8.读图可知,丙村规模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
    A.全年温和,降水均匀B.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交通便利D.矿产丰富,交通便利
    【答案】7.D 8.C
    【解析】7.由图可知,A-B线所在位置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地形,故A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甲村位于乙村的西北方向,故B错误。甲村比乙村地势更高,且中间没有障碍,站在甲村可以看到乙村,故C错误。登上1109米的主峰,①线路等高线更稀疏,比②路线更困难,故D正确。故选D。
    8.由图可知,丙村规模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又有多条公路经过、交通便利;与降水、黑土和矿产丰富无关,排除ABD。故选C。
    9.位于群山中的皖南古村落,建筑风格和村落形式独具美感,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如图为皖南古村落景观图及当地气候统计图。关于皖南古村落建筑风格与当地气候特征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屋顶坡度大,便于雨天排水B.窗户开口小,防止风沙侵扰
    C.封闭式院落,利于存储雨水D.房屋较高大,利于冬季保暖
    【答案】9.A
    【详解】读皖南古村落景观图和当地气候统计图可知,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所以皖南房屋坡度大是便于雨天排水,A正确;当地房屋门窗开口较大,利于通风散热,且皖南风沙较少,B错误;当地房屋非封闭式院落,不用存储雨水,C错误;当地房屋较高大,利于通风散热,D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故选A。
    10.帐篷式民居,通常是由松散的羊毛编织而成,可以散发白天的热量,同时将强烈的日光变成舒适的微光。下雨时,这些松散的天然纤维会膨胀,足以应对当地罕见的降水。完成下面小题。
    该民居集中分布地区的聚落类型及主要农业部门是( )
    A.城市畜牧业B.乡村畜牧业C.城市种植业D.乡村种植业
    【答案】10.B
    【详解】 由题干“帐篷式民居,通常是由松散的羊毛编织而成”得知,该地区的聚落类型是乡村,民居分散,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主要农业类型为畜牧业,B正确,D错,城市主要发展的是工业和服务业等,故AC错,故选B。
    下图是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区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
    A.团块状,气候因素B.团块状,地形因素
    C.条带状,气候因素D.条带状,河流因素
    12.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 )
    A.甲B.乙C.丙D.丁
    13.影响甲、乙、丙、丁四地经济发展最核心的人文条件是( )
    A.水源B.交通C.地形D.政策
    【答案】11.D 12.A 13.B
    【解析】11.甲、乙、丙、丁四居民点沿河流分布,形成条带状聚落形态,影响因素为河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甲居民点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同时处于其他聚落的中心位置﹐最易发展为城镇,A正确;乙、丙、丁地理位置不如甲优越,相较之下不如甲发展成为城镇的可能性大,BCD错误;故选A。
    13.水源、地形为自然因素,AC错误; 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人文条件是交通,交通便利能够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政策没有体现,D错误;故选B。
    二、解答题
    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场所。 和 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 乡村。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 ,距今约6000年。
    (2)城镇和乡村的区别:
    ①就外观而言:乡村范围 ,建筑物 ,道路稀疏,人口数量少,汽车流量 等;城市范围大,建筑物 ,道路密集,人口 ,汽车流量大等。
    ②就划分而言:乡村有农村、 村、 村、林场等,而城市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③就生产方式而言,乡村主要从事 生产活动,城市主要从事 、 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④就环境而言:乡村污染 ,城市污染 。
    (3)比较容易形成聚落有利条件: 、 、 、 。
    (4)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高山、荒漠地区,则 聚落。
    (5)在平原地区呈 状,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呈 状。
    【答案】14.(1) 乡村 城市 晚于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2) 小 少 少 多 多 牧村 渔村 农业 商业 工业 ④小 大
    (3)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4) 密集 少有或没有
    (5) 团块 条带
    【分析】本题以乡村和城市聚落图片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聚落的分类、不同聚落的特点、形成聚落的条件、聚落的形状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详解】(1)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一般来说,先形成乡村聚落,然后形成城市聚落。最早的城市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今约6000年。
    (2)根据所学知识,乡村范围小,建筑物少,道路稀疏,人口数量少,汽车流量小,城市正好相反。乡村可以分为农村、渔村、牧村。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主要从事工业、商业等非农业活动。
    (3)形成聚落的条件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4)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生存居住,少有或没有聚落。
    (5)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聚落呈团块状;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
    提升综合练
    一、单选题
    若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图为据此描绘的亚洲和欧洲的人类密集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A、B两个区域人类密集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历史悠久,开发较早B.农耕条件优越
    C.全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D.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2.D区域分布最广的宗教和人种是( )
    A.伊斯兰教白色人种B.佛教黄色人种
    C.基督教白色人种D.印度教黑色人种
    【答案】1.C 2.C
    【解析】1.A地区主要是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这两个地区的中国和印度等国都是历史悠久,开发较早;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农耕条件优越;这些地区河流众多,水源充足,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密集,ABD正确;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季风气候典型,并非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C错误。依据题意,故此C。
    2.D区域主要是在欧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欧洲主要信奉的宗教是基督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广东省方言很多,省会广州使用的粤语为广东“官话”,与省内其它中心城镇联系密切。粤语岛一般为该区域中心城镇,使用粤语“官话”,而周边地区使用其它方言。下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除粤语外,广东省分布最广的方言是( )
    A.闽语B.惠州语C.客家话D.韶关语
    4.广东省方言分布的突出特点有( )
    A.既交错分布,又相对集中B.交错分布明显,相对集中不明显
    C.交错分布不明显,相对集中明显D.多种方言相互融合,并且均衡分布
    5.粤语岛的存在,说明区域中心城镇与( )
    A.广州城区交流更密切B.周边地区交流更密切
    C.广州、周边地区交流同等密切D.广州、周边地区交流甚少
    【答案】3.C 4.A 5.A
    【解析】3.读图可知,广东省主要方言为粤语和客家话,C正确;闽语、惠州语和韶关语分布较少,ABD错误。故选C。
    4.据图可知,广东省方言分布并不均衡,各种方言交错分布,同时每类方言又相对集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据材料“省会广州使用的粤语为广东‘官话’,与省内其它中心城镇联系密切,粤语岛一般为该区域中心城镇,使用粤语‘官话’,而周边地区使用其它方言”可知,区域中心城镇与省会广州都说粤语,交流更密切,而周边地区说其他方言,交流较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歌词反映了( )
    A.城市景观B.乡村景观C.荒漠景观D.森林景观
    7.“我们的家乡”最可能位于图中(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答案】6.B 7.A
    【解析】6.聚落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种类型,根据题目提供的歌词“田野”、“炊烟”、“村庄”等判断,反映的是乡村景观, 属于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乡村聚落一般规模较小,人口分布较为稀疏,对自然环境的改变程度较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多农田、果园、池塘等,房屋密集程度低,高度也较低,交通线路稀疏,路面狭窄,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耕作、放牧、 捕鱼等)生产活动,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根据题目提供的歌词判断,“我们的家乡”所处地形平坦开阔,且靠近河流,故对应图中① 地,A正确,②地、③地、④地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BCD错误。故选A。
    某市是所在国第二大城市,是重要的国际航空中心和著名的旅游胜地。据记载,该市气温最高曾达38℃。湖南省的小明暑假前往该市旅游,发现当地正值冬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该市中心区景观对应的是( )
    A.B.
    C.D.
    9.该市成为旅游胜地的优势条件有( )
    A.气候寒冷B.人口稀疏C.矿产丰富D.交通便捷
    10.该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对应如图中的( )
    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
    拓展设问
    11.小明到达以后,该城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平分D.无法判断
    【答案】8.A 9.D 10.A 11.B
    【解析】8.材料说明,该市是所在国第二大城市,经济发达,市中心的景观高楼大厦较多,A正确;竹木屋、零散田舍主要在乡村,BC错误。城市中心一般不会出现沙漠,D错误。故选A。
    9.气候寒冷不是发展旅游的优势,A错误;题中说明该市是第二大城市,人口稠密,B错误;题中没有给出矿产资源的信息,且矿产资源丰富与旅游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作为第二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故是发展的优势之一,D正确。故选D。
    10.题中显示,湖南暑假即北半球夏季,是当地的冬季,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曲线②④错误;材料提示该市气温最高曾达38℃,③曲线错误,①曲线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由材料可知,湖南省此时为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该城市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解答题
    12.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 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某学校地理社团开展了“自然环境与聚落形 成和发展的关系”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跟着他们的探究过程,完成题目要求。
    探究过程
    探究一: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从水源角度分析,说出图1中A、B、C三个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
    (2)说出三个聚落中,哪个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较大的聚落?并说明其原因。
    探究二: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从地形角度分析,说出图1中A、B、C三个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
    (4)辨认出图2、图3中属于山地地区的聚落,请从地形角度分析山区很难形成大面积团块状聚落的原因。
    探究三: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5)气候对聚落的建筑影响明显。图4、图5分别是傣族竹楼和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选择其中一种传统民居,介绍其建筑特点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成果展示
    (6)探究可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自然环境主要通过 、 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12.(1)都分布在河流沿岸。
    (2)B聚落;B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都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
    (4)图3;山区地形崎岖,平地少,不利于大规模建房,所以很难形成大面积团块状聚落。
    (5)傣族竹楼:竹楼为双层建筑,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竹楼通风散热,防潮防虫,适应当地炎热潮湿的气候。/因纽特人冰屋:用冰块建成,低矮厚实,无窗户,冰屋保暖性好,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
    (6) 地形 气候、水源
    【分析】本大题以某聚落等高线地形图、聚落分布景观图等为材料,共分为六道小题,涉及聚落发展的成因、水源、地形、气候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材料分析能力。
    【详解】(1)据图可知,ABC三个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沿河流分布。
    (2)ABC三个聚落相比,B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水源更加充足,地形更平坦,交通便利,更容易形成大的聚落。
    (3)据图可知,ABC三个聚落都分布在海拔1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为主,都具有地形平坦特点。
    (4)山地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平地少,不利于大规模建房,一般靠近河谷地区分布,呈条带状分布,不会呈现团块状形态。
    (5)冰屋为因纽特人居住的民居,使用冰雪作为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结构封闭,保温性能好,很好地适应了当地寒冷干燥的特点。竹楼为生活中湿热地区的傣族人的民居,一般为双层建筑,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竹楼通风散热,防潮防虫,适应当地炎热潮湿的气候。
    (6)水源是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在许多情况下,聚落倾向于沿河流分布,这是因为水源充足的地方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便于农业灌溉和交通运输。地形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多数聚落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建立,这是因为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建筑物的建设和城市的规划。气候条件也是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气候的差异会导致聚落的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变化。结合以上分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源、地形和气候等。
    13.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某地区实地考察。根据该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海拔最高点为 米(取值范围);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2)图中A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考察队员测得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 米。
    (3)考察期间同学们途经了河流,判断出该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
    (4)考察途中同学们发现了警示标志“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此标志更有可能设立在E、F两地的 处。
    (5)试分析甲、乙两地形成城镇的共同原因: 、 ;该地区计划建设水库大坝,A、B、C、D四地中最合适的是 地,大坝建成后,需搬迁的村庄是 村。
    【答案】13.(1) 600—650 山地
    (2) 250 5000
    (3)自西北向东南
    (4)E
    (5)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C 乙
    【分析】本大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向、比例尺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海拔最高点在陡崖所在的山峰,图中等高距为50米,该山峰海拔为600—650米。该地区海拔高于500米,且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陡,为山地地形。
    (2)读图可知,图中A点的海拔为550米,G点的海拔为3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50米。图中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0米,已知考察队员测得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5000米。
    (3)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和等高线海拔高度可知,该河流干流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
    (4)读图可知,E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发育河流;F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标志应设在E处山谷处,避免遭受洪水危害。
    (5)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距离河流较近,水源充足,适合建立城镇。结合所学,由题意可知,C处位于口袋形盆地的袋口处,工程量小,便于施工。而C处大坝建成后,口袋形洼地内的区域被淹没,乙村位于其中,需要搬迁。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索科特拉群岛主岛面积3635平方公里。该岛虽然离大陆不远,但与大陆板块已经隔绝1800万年。索科特拉群岛气候干旱,其中37%的植物、90%的爬行动物和95%的蜗牛都是岛上独有的,稀有生物品种多,2008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图1为索科特拉群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索科特拉群岛独特的民居示意图。
    (1)索科特拉群岛地处 洋北部,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
    (2)索科特拉群岛上独有动植物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3)索科特拉群岛的民居以平顶石屋为主,说说这种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
    【答案】14.(1) 印度 东 北
    (2)长期与大陆分离
    (3)平顶说明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石头建筑利于就地取材;石屋隔热,窗户小,防风沙等。
    【分析】本大题以索科特拉群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和索科特拉群岛独特的民居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索科特拉群岛的位置、独有动植物丰富的原因及索科特拉群岛的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据所学知识可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读图可得,索科特拉群岛地处印度洋北部,位于20°W以东和160°E以西,属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
    (2)据图文材料“与大陆板块已经隔绝1800万年”及所学知识可知,岛上独有动植物丰富,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与大陆分离,生物进化缓慢。
    (3)据图文材料可知,索科特拉群岛的民居以平顶石屋为主,这种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平顶说明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石头建筑利于就地取材;纬度位置低,气温高,石屋可以隔热,窗户小,防风沙等。

    相关试卷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优秀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1人口与人种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1人口与人种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精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精品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42世界的气候原卷版同步练习docx、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42世界的气候解析版同步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