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坪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南坪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2022年11月8日晚,月全食与月掩天王星两种天象的浪漫邂逅如约而至。全食的红月亮遮蔽远方的天王星,各地天文爱好者争相观赏。经过测算,下一次月全食与月掩天王星的相遇要2000多年以后才会发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月球、天王星分别属于( )
A. 行星、恒星B. 行星、卫星C. 卫星、行星D. 行星、行星
2. 天王星和地球的共同点是( )
①表面都有液态水②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③都是远日行星④公转轨道都是椭圆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3. 与月球、天王星、地球同属于天体的是( )
A. 月球表面的探测车B. 拖着长尾的彗星
C. 已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三号D. 飘浮在空中的云
4. 与天王星及其卫星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 银河系B. 河外星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
【答案】1. C 2. C 3. B 4. D
【解析】
【1题详解】
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天王星属于行星,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2题详解】
天王星和地球的共同点是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都是椭圆,②④正确;地球表面有液态水,天王星表面没有液态水,地球属于类地行星,①③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3题详解】
与月球、天王星、地球同属于天体的是拖着长尾的彗星,B正确;月球表面的探测车没有脱离月球,不属于天体,A错误;已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三号、飘浮在空中的云没有脱离地球,属于地球的一部分,CD错误。故答案选B。
【4题详解】
与天王星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D正确;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级别都比地月系与天王星及其卫星系统高,AB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独立存在与宇宙空间的的物质称为天体。
“天问一号”于今年5月突破火星稀薄的大气层成功着陆,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读地球、火星、水星和金星数据比较表,完成下列各题。
5. 表中四颗行星最能体现“度日如年”的是( )
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
6. 火星比地球温度低最主要原因是( )
A. 比地球质量小B. 比地球密度小
C. 距离太阳远D. 比地球体积小
7. 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自转周期长B. 表面温度高C. 没有液态水D. 没有大气
【答案】5. B 6. C 7. 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度日如年”说明一天的时间很漫长,读表可知,金星自转周期是243.69天,为四颗行星中自转周期最长的行星,最能体会“度日如年”,故直接选B。
【6题详解】
火星大气的热量来源于太阳,由上表可知,由于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所以火星大气温度比地球低,C正确;质量、体积、密度是火星吸附一定大气的原因,不是温度低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据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火星与地球都有一个适中的自转周期,是适宜生命存在的原因,A错误;火星表面温度低,有稀薄的大气,BD错误;由于火星温度较低,故火星上没有液态水,C正确,故选C。
【点睛】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保持着适宜的温度,使得液态水得以存在,地球自身的体积质量适中保证了适当的引力,既可以吸附大量的气体包围在地球表面,又不因引力过大而妨碍地球表面物质的运动,再加之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这些都为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在亚洲户外用品展上,某企业的一款太阳能烧烤炉吸引了众人围观。太阳能烧烤炉是利用反射板吸收捕捉到太阳光集热,将管内食物烤热的一种装置。它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新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假如在我国销售太阳能烧烤炉,理论上最不适合选择在( )
A. 拉萨B. 海口C. 成都D. 呼和浩特
9. 下列关于人类对太阳辐射的利用,说法合理的是( )
A. 人类建设的风电站与太阳辐射有关
B. 人类开发的石油资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C. 太阳辐射是人类唯一的能量来源
D. 太阳能清洁且能量集中,利于开发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最贫乏的是四川盆地,成都位于我国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区,理论上不适合销售太阳能烧烤炉。故选C。
【9题详解】
人类开发的风能、水能、生物能都与太阳辐射有关,A正确;人类开发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储存固定的太阳能,与太阳辐射有关,B错误;人类所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太阳辐射,但有一部分来自地球内部,如地热能,C错误;太阳能清洁,但能量分散,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太阳能的分布规律主要有: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贫乏;地势越高,日照强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反之越弱。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一磁,就是太阳磁场;两暴,就是太阳的两类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左图是“夸父一号”示意图,右图是太阳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发出的可见光最强
B. 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②层
C. 发生耀斑的圈层可以在平时用肉眼观测到
D. 日环食时,肉眼能观测到的是③
11. 材料中提到的两种太阳活动发生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在全世界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 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D. 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层是光球层,②层是色球层,③层是日冕层。我们看到的太阳主要是来自于光球层的可见光,A正确;日冕物质抛射发生于③日冕层,B错误;发生耀斑的色球层平时肉眼看不到,C错误;日环食发生时,太阳并未全部被月球挡住,看到的主要还是光球层的可见光,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发生时,极光可能在两极高纬度地区夜空被观测到,A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没有太大关系,B错误;耀斑爆发时,会产生磁暴现象,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正确;耀斑爆发时,可以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通讯信号,但不能严重影响有线电视信号,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大气由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耀斑、日珥发生于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发生于日冕层。
如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下列岩层最适合研究地质年代的是( )
A. 侵入岩B. 喷出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13. 经历地质年代多,生存相对稳定的种群是
A. 鱼类B. 鸟类C. 两栖类D. 哺乳类
14. 图中箭头表示的可能是( )
A. 生物种类趋于减少B. 从显生宙到冥古宙
C. 沉积岩越来越古老D. 生物复杂度在增强
【答案】12. C 13. A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能够保存古生物遗体或遗迹的岩石为沉积岩,C正确、D错误;侵入岩和喷出岩属岩浆岩,A、B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鱼类跨越的地质年代最多,从古生代到新生代,进化时间最长,且从横向宽度看,宽度最大,因而生物物种最多,种群相对稳定。故选A。
【14题详解】
图中的箭头从古生代到新生代是从古到今的地质年代顺序,且都属于显生宙,冥古宙是比显生宙更古老的地质年代,B错误;沉积岩的规律是越早沉积越古老,因此沿着图中箭头沉积岩越来越新,C错误;从图中演化顺序可以看出,最先出现的是鱼类,然后依次增加了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物种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即生物越来越复杂,A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岩浆岩形成于高温环境,在高温环境中生物的遗体都化成了基本化学成分,就没了很难形成化石。变质岩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相对高温高压环境中,化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就没了化石了。 沉积岩是在相对低温低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化石具备了保留下来的条件。同时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时间顺序是从上向下看的。
2018年2月2日,中加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宣布,他们在一枚距今约一亿年的琥珀中发现了一只如蜂鸟般大小的、几乎完整的小鸟,但由于疏忽和自然风化,这个标本沿着冠状面剥蚀,因此被戏称为“煎饼鸟”,白垩纪末期该鸟与恐龙一道完全绝灭。下图为“煎饼鸟”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煎饼鸟”生存的地质年代和典型植物是( )
A. 古生代蕨类植物B. 中生代裸子植物C. 中生代被子植物D. 新生代被子植物
16. “煎饼鸟”生存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物种灭绝事件B. 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C. 是主要的成煤期D.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据考证, 该鸟类与恐龙一起灭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灭绝,可以推测,“煎饼鸟”生存在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进入到发展的鼎盛时期,故B正确。因此排除A、C、D,选择B。
【16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得,“煎饼鸟”生存在中生代,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二叠纪末大灭绝,故A排除;在奥陶纪的浅海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故B排除;中生代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故C正确;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故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
【点睛】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从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10月14日5时6分在重庆沙坪坝区发生了3.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 ①层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传播速度急剧上升
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8. 上图中x处为( )
A. 莫霍界面B. 古登堡界面
C. 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交界D. 内核与外核的交界
19. 这次地震震源位于( )
A. 地壳B. 下地幔C. 上地幔底部D. 软流层
【答案】17. B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图中可知,横坐标是深度,纵坐标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①的深度为2900千米,包括地壳和地幔两部分,A错误;从图中可知地震波的波速在①处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快,B正确;由图可知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C错误;乙波在①层的传播速度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快,而①层中包括地幔部分,因此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图中的X处深度约2900千米,在这里纵波(甲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乙波)完全消失,应为古登堡界面。故B正确,A、C、D错误。
【19题详解】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震源深度10千米,震源应位于地壳。故选A。
【点睛】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由外至外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022年6月5日上午,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发射告捷。距离发射约6.5小时后,神舟十四号成功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位航天员送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正式开启6个月的太空之旅。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关于神舟飞船升空穿过的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层有利于航班的高空飞行B. 低纬度地区①层所达高度更高
C. ②层中杂质含量少,但水汽含量多D. 影响无线电通信的电离层位于②层
21. 神舟飞船升空经过了②层,影响该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二氧化碳B. 地面辐射C. 臭氧D. 太阳活动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层为对流层,②层为平流层,③层为高层大气。②平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利于航班高空飞行,A错误;①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故低纬度地区对流层所达高度更高,B正确;②平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都很少,C错误;影响无线电通信的电离层位于③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②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远离地面,受地面影响小,受上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影响较大,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所以神舟飞船升空经过了②层,影响该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臭氧,C正确;二氧化碳、地面辐射、太阳活动都不是影响平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①地风向为( )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
23. 下列地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
24. 图中最高气压与最低气压的差值可能为( )
A. 5hpaB. 25hpaC. 15hpaD. 10hpa
【答案】22. A 23. C 24. C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气压北高南低,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的原则,①地风向为东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读图可知,图中③地等压线最密集,因此③地风力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图中最高气压值约为1015—1020hpa,最低气压值约为1000—1005hpa,根据“十字交叉相减”法,得出图中气压差值范围是10—20hpa,C项符合,ABD错误。故选C。
【点睛】判断某点风向做图的方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为35°-45°之间的风向,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
下图为某地风向示意图,a、b、c、d表示风向和作用于风的各种力,①②③分别表示同一水平面上的三条等压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三条等压线中,气压数值最大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6. 图中( )
A. a为摩擦力B. b为水平气压梯度力C. c为地转偏向力D. d为风向
27. 促使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动力是( )
A. aB. bC. cD. d
28.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 北半球近地面B. 北半球高空C. 南半球近地面D. 南半球高空
【答案】25. C 26. B 27. B 28. A
【解析】
【25题详解】
在风向受力分析图判读中,与气压有关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图中只有b垂直等压线,故b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图中①②③气压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为③>②>①,③气压值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b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c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且与等压线斜交,可判断c是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C错误;a沿风向向右垂直偏转,可知a是地转偏向力,A错误;d与风向方向相反,d是摩擦力,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知,促使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即图中的b,B正确,故选B。
【28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b是水平气压梯度力,c是风向,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可知其位于北半球近地面,A正确;北半球高空风向应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垂直偏转,B错误;南半球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偏转,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近地面风向的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其中高空垂直偏转。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垂直风向向右偏转。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图左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右为宁夏砂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①减弱B. ②增加C. ④减少D. ⑤减少
30. 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
A. 降水增多B. 蒸发加剧C. 土壤含水量增多D. 地表径流增多
【答案】29. D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①为降水,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对其产生影响,A错误;②为蒸发,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蒸发减少,且砂石覆盖也会减少蒸发,B错误;③为下渗,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下渗增加,随着下渗增加,地下径流④也会增加,而地表径流⑤减少,C错误,D正确。故D。
【30题详解】
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对其产生影响,A错误;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蒸发减少,砂石覆盖也能直接减少蒸发,B错误;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增多,C正确;下渗增加,随着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及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的影响较小,但对其他环节均有影响,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3个大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上空的年平均对流层高度约为15km,而同纬度地区年平均对流层高度约为12km。
材料三:下图是四川盆地地形简图。
(1)读材料一,指出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值最大的区域,依据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判断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中国地形,分析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高度大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
(3)结合气候(降水)、地形和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简述重庆一带山谷地区多夜雨的原因。
【答案】(1)青藏高原。海拔因素: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纬度因素: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强;天气因素: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2)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上升气流强劲,上升高度较大;青藏高原海拔高,上升气流起点高,更容易达到较高处。
(3)四川盆地气候湿润多雨;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散失;夜晚谷地中部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通过材料一的图,可以看到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数值最大。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拔因素、天气因素等。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年太阳辐射总量大。
【小问2详解】
对流层的厚度取决于对流运动的范围,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达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地面温度高,地面辐射强,对流层得到的热量多,上升气流旺盛,上升高度大;而且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流上升的起点高,大气对流运动最终到达的高度也更高。
【小问3详解】
从气候角度说,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从地形角度说,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失,多阴雨天气;从大气环流角度说,夜晚,山坡降温快,冷气流下沉到谷地,谷地中的气流上升,凝结致雨。
32. 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虚线表示等压面。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点间气流的运动方向呈____时针。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
(2)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
(3)如果C地是海滨陆地,B地是海面,且近地面风力较大,则可能是____(填“白天”或“夜晚”)。
(4)B、C两地中,对应的阴雨天气状况的是____;两地昼夜温差较大的是____,原因____。
【答案】(1) ①. 顺 ②. 地面冷热不均(太阳辐射差异)
(2)B>C>D>A (3)白天
(4) ①. C ②. B ③. 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其气温日较差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热力环流图设置问题,涉及热力环流的成因和等压面的判读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据题图信息可知,B处等压线向上凸,C处等压线向下凹,说明B处气压较高,C处气压较低,故BC间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为由B流向C,B处垂直运动以下沉为主,C处垂直运动以上升为主,故A、B、C、D四点间气流的运动方向呈顺时针,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太阳辐射差异)。
【小问2详解】
垂直方向上,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故BC气压大于AD。同一海拔高度中,根据等压线的弯曲方向可知,B>C,D>A,故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B>C>D>A。
【小问3详解】
据上题可知,C地气压较低,若C为海滨陆地,则其气温较高,为白天。
【小问4详解】
据上题可知,B地气压较高,垂直运动以下沉运动为主,天气以晴朗天气为主,C地气压较低,垂直运动以上升运动为主,多阴雨天气。B地以晴朗天气为主,白天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削弱作用弱,气温低,其气温日较差较大。
33.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最主要是____,②的名称是____,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⑧的数量变化情况是:⑧____(填“增大”或“减少”)。
(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____环节(填名称);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填名称)。
(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___循环。
(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1) ①. 太阳辐射能 ②. 降水 ③. 减少
(2) ①. 地表径流 ②. 水汽输送
(3) ①. 海上内 ②. 海陆间 (4)C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为材料,设置了4个小题,涉及到水循环环节、能量、类型、意义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运动、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图中环节⑥为蒸腾,能量最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水汽输送、降水、蒸发、降水,⑤⑥⑦⑧分别为地表径流、蒸腾、下渗、地下径流。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下渗减少,⑧地下径流减少。
【小问2详解】
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北方地区,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是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
【小问3详解】
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三种类型。地球水体主要集中在海洋,故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海陆间循环。
【小问4详解】
水循环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①正确;使地球各种水体保持动态平衡,②③错误;水循环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④正确。综上所述,故选C。
行星
与日距离
/106km
质量
(地球=1)
体积
(地球=1)
自转周期/d
公转周期/a
表面温度/K
地球
149.6
1.00
1.00
1.00
1.00
288
火星
227.90
0.11
0.15
1.03
1.88
210
水星
57.90
0.06
0.06
58.79
0.24
440
金星
108.20
0.82
0.86
243.69
0.62
73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坪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坪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重庆市南坪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