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六安二中河西校区第10届田径运动会将在11月初圆满落幕,今年的比赛项目比以往任一届都丰富、趣味。在下列比赛项目中,分析运动员的运动情况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
A. 百米赛跑挥臂动作B. 跳远落地动作
C. 1500米长跑成绩D. 跳高跨越动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研究运动员百米赛跑挥臂动作时,跳远落地动作以及跳高跨越动作时,运动员的形体大小都不能忽略不计,都不可将运动员看做质点,选项ABD错误;
C.研究1500米长跑成绩时,运动员的形体大小可忽略不计,可看做质点,选项C正确。
故选C。
2. 下列全部属于矢量的是( )
A. 位移、速度、加速度B. 质量、路程、重力
C. 弹力、速率、加速度D. 力、速度、时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位移、速度、加速度弹力、重力、力为矢量,重力、路程、速率与时间为标量。
故选A。
3. 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个物体在北京受到的重力和在六安受到的重力一样大
B.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C. 人站在水平地面静止不动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就是人体受到的重力
D. 由可知,劲度系数k与弹力F成正比,与弹簧的长度改变量成反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北京和六安两地的重力加速度不同,可知同一个物体在北京受到的重力和在六安受到的重力不一样大,选项A错误;
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选项B正确;
C.重力和压力是不同性质的力,则人站在水平地面静止不动时,只能说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人体受到的重力大小,选项C错误;
D.劲度系数k是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力F以及弹簧的长度改变量无关,选项D错误。
故选B。
4. 2024年5月,武汉市正式投入运营千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如图所示是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做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像,则关于汽车在各段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段表示汽车匀速运动
B. 汽车在BC段发生的位移大于在CD段发生的位移
C. 汽车在CD段的运动方向和BC段的运动方向相同
D. 汽车在CD段的运动速度大于在BC段的运动速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AB段表示汽车静止在4m处,故A错误;
B.汽车在BC段的位移为8m,在CD段的位移为,故BC段位移小于CD段位移,故B错误;
C.汽车CD段向负方向运动,在BC段向正方向运动,故C错误;
D.图像的斜率表示汽车运动的速度,CD段的速度为,BC段的速度为,所以汽车在CD段的速度大于BC段的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5.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的关系为(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 第内的位移是B. 末的速度是
C. 任意相邻的内位移差都是D. 任意内的速度变化量都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A.质点第1s内的位移是
故A错误;
B.根据
可得
,
解得
该质点速度与时间关系式为
末的速度是
故B错误;
C.任意相邻的内位移差都是
故C错误;
D.根据
可得
即任意内的速度变化量都是。故 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所示,一弹性小球从距地面2m处的A点以10m/s的速度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竖直反弹经过距地面1.5m高的B点时,向上的速度为7m/s,小球从A点到B点共用时0.3s,则此过程中( )
A. 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为0.5m,方向竖直向下
B. 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3m/s,方向竖直向下
C. 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为1.5m/s,方向竖直向下
D. 小球加速度的大小约为,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为
x=2m-1.5m=0.5m
方向竖直向下,选项A正确;
B.以向下为正,则小球速度变化量的为
即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17m/s,方向竖直向上,选项B错误;
C.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方向竖直向下,选项C错误;
D.小球加速度的大小约为
方向竖直向上,选项D错误。
故选A。
7. 鸡蛋从地面上方高4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着地时速度的一半时,鸡蛋下落的高度是( )
A. HB. 1.5HC. 2HD. 3H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可知
解得
h=H
故选A。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 下列各图中,两物体之间存在弹力的是(所有的接触面都光滑,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
A. B. C. D.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只有与之间相互挤压且发生弹性形变,两者之间才存在弹力。题图A中,假设间没有弹力,则受力不平衡,不能保持静止状态,与题矛盾,则间存在弹力,故A正确;
B.题图B中,放在圆弧形容器中,都有向下滚动的趋势,两球相互挤压,产生弹性形变,则间存在弹力,故B正确;
C.题图C中,两球重心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相互之间存在挤压,发生弹性形变,两者之间存在弹力,故C正确;
D.题图D中,假设间存在弹力,由于接触面光滑,不能保持静止状态,两球都将运动,与题矛盾,故D错误。
故选ABC。
9. 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B. 第3s末物体开始反向运动
C. 前7s内物体的位移为0
D. 物体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则第末物体速度方向未改变,故B错误;
CD.根据图像中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位移,由图可得,前内物体的位移为
物体前内位移为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物体前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0. 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示照片,图中1、2、3、4、5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每块砖的厚度为,根据图中的信息,则( )
A. 位置1是释放的初始位置
B. 经过位置2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C. 从位置1到4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D.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B.根据题意,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小球经过位置2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故B正确;
C.根据题意,由公式可得,从位置1到4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故C错误。
D.根据题意,由逐差法可得
解得
故D错误;
A.根据题意,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解得
故A错误。
故选B。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1. 六安二中河西校区的小林同学在实验室中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___(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
(2)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某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则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N/m;两个图象的上端都呈曲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竖直 (2) ①. 200 ②. 拉力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竖直方向。
【小问2详解】
[1]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两个图象的上端都呈曲线的原因是拉力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12. 在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用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打点计时器。
(1)图乙是__________(填“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其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__(填“交流约8V”或“交流220V”)。
(2)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应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B.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可以使用同样的电源
C. 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大
D. 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3)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丙所示的纸带,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画出来,用刻度尺测得OA、AB、BC、CD间的距离分别为,,,,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打点B时小车的速度大小_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 ①.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②. 交流220V
(2)D (3) ①. 0.1 ②. 0.57 ③. 0.20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乙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其电源采用的是交流220V。
【小问2详解】
A.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让物体运动,选项A错误;
B.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8V左右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源,选项B错误;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周期越小,则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选项C错误;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得越慢,选项D正确。
故选D。
【小问3详解】
[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0.02s×5=0.1s
[2]打点B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演算步骤。
13. 搬运工人在推木箱,木箱的质量为10kg,木箱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重力加速度。
(1)若工人给木箱施加了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2)若工人给木箱施加了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求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答案】(1)20N (2)40N
【解析】
【小问1详解】
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若工人给木箱施加了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
则木箱不动,此时由平衡可知,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小问2详解】
若工人给木箱施加了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
则木箱滑动,则此时木箱所受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14. 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12m/s。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刹车后汽车前进18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
【答案】(1)4m/s2
(2)1s (3)50m
【解析】
【小问1详解】
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即加速度大小为4m/s2。
【小问2详解】
汽车刹车停止时的时间
根据
刹车后汽车前进18m则
解得
t=1s(t=9s舍掉)
【小问3详解】
刹车后8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等于5s内的距离
15. 一只小松鼠由于受到惊吓,在水平地面上P点正上方树杈A处掉下,此过程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与此同时,在P点左侧的狼从B处由静止开始向右跑来,该情况可简化为如图甲所示的模型,狼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A处高且小松鼠和狼均可看做质点,g取。
(1)求小松鼠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时间t。
(2)要使狼在小松鼠落地的同时达到P点,求狼的初始位置与P点之间的距离。
(3)如果狼运动规律没有变,开始时与P点之间的距离为10m,小松鼠落地瞬间在水平方向上从静止开始以的加速度与狼同向逃跑,狼的最高速度为20m/s,小松鼠的最高速度为25m/s,通过计算说明狼能否追上小松鼠?
【答案】(1)0.7s
(2)1.96m (3)不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小松鼠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时间
【小问2详解】
由图像可知狼的加速度
由位移时间关系可知
【小问3详解】
松鼠落地时狼的速度
此时松鼠和狼之间的距离为
设经过时间t1狼先达到最大速度,则
此时松鼠的速度
当两者共速时再经过的时间为
从松鼠落地到两者共速狼的位移
松鼠的位移
则
可知此时狼还没有追到松鼠,以后松鼠继续加速到最大速度25m/s,两者距离继续增大,则狼不能追上小松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