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项练习(Word版附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非选择题题型专项练 题型5 区域比较类(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非选择题题型专项练 题型5 区域比较类(Word版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颗粒有机碳(POC)是指不溶于水的有机颗粒物质,主要源于生物体。拉普捷夫海位于大陆架,近年来拉普捷夫海POC浓度在陆源输入和海洋初级生产的影响下呈上升趋势。上图为拉普捷夫海及周边地区示意图,研究发现,图中M处POC浓度明显高于P处。
(1)简述拉普捷夫海POC的主要来源。
(2)解释M处POC浓度明显高于P处的原因。
答案 (1)河流从陆地带来;海水侵蚀海岸线带来;拉普捷夫海大陆架浮游生物产生。
(2)勒拿河流量大,带来大量颗粒有机碳(POC);西伯利亚沿岸流将河口附近的颗粒有机碳(POC)向东扩散。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近年来拉普捷夫海POC浓度在陆源输入和海洋初级生产的影响下呈上升趋势,勒拿河注入拉普捷夫海,河流挟带颗粒有机碳(POC)流入海洋;拉普捷夫海位于大陆架,大陆架浮游生物产生;海水侵蚀海岸线带来。第(2)题,据图可知,M处距离勒拿河较近,河流挟带POC流入海洋,带来大量颗粒有机碳(POC);受西伯利亚沿岸流的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动,将勒拿河河口附近的颗粒有机碳(POC)向东扩散,M处浓度较高。
2.(2024·广东肇庆二模)(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三江平原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交汇处,属地堑式盆地发育形成的冲—洪积平原。自中生代以来,受地质作用影响,三江平原形成巨厚松散沉积层,且表层土壤具有“西砂、东黏”的分布特征。近年来,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资源西部地区基本保持平衡,东部地区水位下降明显。下图示意三江平原区域概况。
(1)从内、外力角度,说明三江平原巨厚沉积层的形成过程。
(2)根据水循环原理,推测三江平原东、西部地下水位差异变化的原因。
答案 (1)受地壳运动的影响,三江平原地区断裂下沉,形成盆地;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在盆地内沉积;经过较长时间沉积,形成巨厚沉积层。
(2)三江平原发展种植业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西部以砂土为主,透水性强,有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充足(及时);东部以黏土为主,透水性差,阻碍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较少。
解析 第(1)题,从内力作用分析,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三江平原地区断裂下沉,形成地堑式盆地。从外力作用分析,该地降水量较多,地表径流量大,河流侵蚀、搬运大量泥沙,在盆地内逐渐沉积;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形成巨厚沉积层。第(2)题,据材料可知,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灌溉面积增大,农业用水量增加,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据材料可知,三江平原表层土壤具有“西砂、东黏”的分布特征,西部以砂土为主,透水性强,夏季降水量大,有利于雨水和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补给及时;东部以黏土为主,透水性较差,不利于下渗,阻碍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较少。
3.(2024·山东聊城一模)(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洱海地处云南省九理白族自治州境内,隶属横断山脉尾部,山脊呈南北走向,山势雄伟,区域内既有蜿蜒高耸的山脉,也有峰峦环抱的盆地和湖泊。洱海地区的乡村聚落按空间格局可分为山地型村庄、平坝型村落和滨海型村落。图1、图2分别为2020年洱海地区乡村聚落建成区示意图和洱海地区乡村聚落分布格局示意图。
图1
图2
(1)说明山地型村庄、平坝型村落和滨海型村落主要的分布特点和形态特征,并分析平坝型村落分布特点的成因。
(2)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发展形势下,请你为洱海地区的新农村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山地型村庄主要分布在山脚下,坡地处,房屋院落布局较灵活、自由,呈散点状;平坝型村落分布在坝子、盆地地区,聚落分布密集、规模较大,呈团块状;滨海型村落分布紧临洱海,其村庄沿岸线呈带状分布。成因:平坝型村落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乡村农业发展,人口聚落密集。
(2)保护洱海,实施湖泊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合理管控环湖周边现有村庄的规模与数量,降低村庄密度,优化布局,逐步恢复滨湖缓冲带的生态环境功能;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科学调控农业用地与生态空间的平衡,保障生态用地;保护传统村落的景观价值和乡土建筑风貌,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解析 第(1)题,据洱海地区乡村聚落分布格局示意图可知,山地型村庄主要分布在山脚下,坡地处,据图可知,房屋院落布局较灵活、自由,呈散点状,较为分散;平坝型村落分布在坝子、盆地地区,由于地形相对平坦,聚落分布密集、规模较大,呈团块状分布;滨海型村落分布紧临洱海,受洱海湖岸线影响,其村庄沿岸线呈带状分布。云南洱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气候湿润,且位于坝子和盆地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农业,导致大量人口和聚落集聚。第(2)题,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保护洱海流域生态环境,并对已有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洱海知名度高,周围的建筑越来越多,导致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应合理管控环湖周边现有村庄的规模与数量,降低村庄密度,优化布局,通过自然生态恢复滨湖缓冲带的生态环境功能;农村地区的传统农业生产效益低,对生态破坏影响大,为此应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科学调控农业用地与生态空间的平衡,保障生态用地;洱海周围地区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应保护传统村落的景观价值和乡土建筑风貌,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4.(2024·广东梅州一模)(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四周高山环抱,常年盛行偏北风。湖北岸发育有许多冲积扇,其中泉吉河冲积扇、沙柳河冲积扇两处扇缘发育完整。研究表明,受热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等因素影响,沙柳河沿岸物种丰富度整体随湖泊距离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下图示意青海湖北部冲积扇分布,下表示意泉吉河、沙柳河和烂泥湾河流域特征比较。
(1)指出图示青海湖北岸规模最小的冲积扇,并分析原因。
(2)对青海湖北岸两处冲积扇缘发育完整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3)分析沙柳河沿岸物种丰富度空间变化的原因。
答案 (1)烂泥湾河冲积扇。烂泥湾河长度最短,流域范围最小,挟带泥沙物质少;烂泥湾河河道落差最小,径流量较小,水流缓慢,泥沙搬运能力较差;烂泥湾河目前已经废弃。因此烂泥湾河冲积扇规模最小。
(2)泉吉河、沙柳河两河道较长、流域面积较大,河道比降较大,可提供足够的堆积物质条件;扇缘处受偏北风离岸风影响,风速小,湖水波浪作用弱,对扇缘的破坏作用小。
(3)青海湖为咸水湖,离湖较近的地带,土壤含盐量较高,只适宜少量耐盐碱物种生存,物种丰富度低;随距湖泊距离增加,土壤含盐量降低,土壤含水量适宜,是水热等条件最佳区域,物种最丰富;高海拔地区热量降低,土壤含水量有所减少,水热条件变差,物种丰富度减小。
解析 第(1)题,对比三条河流,烂泥湾河的长度、流域面积都是最小的,因此挟带泥沙物质少,形成冲积扇物质来源少;烂泥湾河河道落差最小,径流量较小,水流缓慢,泥沙搬运能力较差,较少的泥沙才能到达出山口位置;烂泥湾河现在已经废弃,在出山口不可能形成新的冲积扇,因此烂泥湾河冲积扇规模最小。第(2)题,青海湖北岸两处冲积扇是泉吉河、沙柳河冲积扇,泉吉河、沙柳河两河道较长、流域面积较大,河道比降较大,可提供足够的堆积物质条件,且由于流速较快,挟沙能力强,有大量沙粒会在出山口沉积形成冲积扇;扇缘处受偏北风离岸风影响,湖水波浪作用弱,对扇缘的破坏作用小,偏北风受四周地形阻挡,风力较小,风力侵蚀作用小。第(3)题,据所学知识可知,青海湖为咸水湖,离湖较近的地带,尤其是湖岸地区土壤含盐量较高,只适宜少量耐盐碱物种生存,整体物种丰富度低;随距湖泊距离增加,远离咸水湖,土壤含盐量降低,土壤含水量相对适宜,土壤条件和水分条件最优,此处的物种最丰富;继续向北,随着海拔升高,热量条件变差,土壤含水量也有所减少,水热条件变差,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小。河流名称
河流落差/m
长度/km
流域面积/km2
泉吉河
1 108
665
567
沙柳河
1 500
105.8
1 442
烂泥湾河(已废弃)
695
27
15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非选择题题型专项练 题型1 特征描述类(Word版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非选择题题型专项练 题型2 原因分析类(Word版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非选择题题型专项练 题型3 对策措施类(Word版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