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专项练习(Word版附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专题突破练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专题突破练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江西南昌一模)为了探究氮沉降和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我国南方地区通过施加氮肥与模拟干旱环境的试验,来预测未来高氮沉降和干旱交互背景下亚热带森林生态功能的变化。本试验设置了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两种处理,每种处理下设置不同的干旱程度。下图表示试验收集到的杉木幼树根冠比和总生物量的相关数据,图中根冠比=根系重量/树冠重量。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杉木幼树根冠比( )
A.与总生物量呈负相关
B.与干旱程度呈正相关
C.随氮肥施加而增大
D.随干旱加剧而减小
2.试验显示,杉木幼树根冠比的提高可( )
A.适应干旱环境
B.充分吸收氮肥
C.增强光合作用
D.调节水热平衡
3.根据试验数据可推断,重度干旱条件下施加氮肥导致杉木幼树( )
A.根系的生长加快
B.树冠的生长加快
C.根系的生长减慢
D.树冠的生长减慢
答案 1.B 2.A 3.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若杉木根冠比与总生物量呈负相关,那么总生物量越多,根冠比越低,施氮肥、轻度干旱的总生物量最多,但其根冠比并不是最低;干旱程度越重,根冠比越大,根冠比与干旱程度呈正相关,B正确;施氮肥后,重度干旱的根冠比下降,根冠比并没有随氮肥施加而增大;根冠比随干旱加剧而增大。第2题,读图可知,杉木根冠比与干旱程度呈正相关,根冠比的提高可适应干旱环境;轻度干旱环境下,施用氮肥后,根冠比略有上升,说明根冠比的提高与吸收氮肥关系不大;由材料“图中根冠比=根系重量/树冠重量”可知,根冠比提高说明根系生长加快或树冠生长减慢,故杉木幼树根冠比的提高不能增强光合作用;试验未显示根冠比与调节水热平衡的关系。第3题,读图可知,重度干旱条件下施加氮肥导致杉木根冠比降低,“根冠比=根系重量/树冠重量”,说明其根系生长减慢或者树冠生长加快;图中显示其总生物量有所增加,说明是树冠生长加快。
(2024·广东韶关一模)土壤有机质指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含量为土壤有机碳。土壤含水量越小,表面温度越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越强,越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下图示意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同一海拔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完成4~6题。
4.三种植被类型0—60厘米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 )
A.青海云杉林>灌木林>草地
B.灌木林>青海云杉林>草地
C.青海云杉林>草地>灌木林
D.灌木林>草地>青海云杉林
5.青海云杉林在0—10厘米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表面温度较低
B.地表凋落物较少
C.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小
D.土壤含水量较高
6.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 )
A.阳坡B.阴坡
C.迎风坡D.背风坡
答案 4.A 5.B 6.B
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三种植被0—60厘米土层中,有机碳密度(各土层有机碳密度之和)最大的为青海云杉林,其次为灌木林,最后为草地。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青海云杉林在0—10厘米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云杉林生长在海拔高、气温低的地区,地表凋落物较少,有机物质来源较少;土壤表面温度较低,微生物活性较小,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会减慢,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不符合题意;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较慢,有机物质较多。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青海云杉林生长缓慢,适应性强,可耐-30 ℃低温,耐旱,耐瘠薄,喜寒冷潮湿环境,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阴坡,气温较低,光照不足,蒸发弱,土壤较为潮湿,适宜其生长。
(2024·湖南衡阳八中月考)下面是小明暑期参加地理研学时拍摄的两张照片。图1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内的一处黄土土柱林景观,顶部分布有一种特有的灌木——树梅,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图2为一处华北落叶松景观。通过查询资料可知,华北落叶松依靠种子传播,其种子和幼苗在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的遮阴条件。低密度落叶松林更新缓慢,林下草本植被茂密,不同密度落叶松林下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完成7~8题。
图1 图2
7.影响树梅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降水
C.地形D.人类活动
8.低密度落叶松林更新缓慢,最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强,无遮阴环境
B.草本植被茂盛,争夺落叶松幼苗养分
C.蒸发强,林下水分缺乏
D.植被密度低,落叶松种子产生数量少
答案 7.C 8.D
解析 第7题,黄土土柱高度不大,上下热量差异小,A错误;同一区域黄土土柱上、下部降水量大小无差异,B错误;黄土土柱顶部相对平坦,利于水分下渗,土壤墒情好,利于树梅生长,C正确;树梅分布在黄土土柱顶部,显然与人类活动无关,D错误。第8题,华北落叶松依靠种子传播,其种子和幼苗在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的遮阴条件,由于松树密度低,松树产种数量少,种子数量的匮乏,是最主要的原因;蒸发强、林下水分少,草本盛、夺松幼苗养分,光照强、无遮阴环境,都会影响松树生长,但由于华北落叶松依靠种子传播,相对种子来说,其他影响更小,D正确。
(2024·湖南怀化三模)灌木具有固土、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营养和促进生物群落发展等效应。灌丛效应的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大于0表示具有正效应,小于0表示具有负效应。下图示意内蒙古高原西部阿拉善荒漠区五种锦鸡儿属灌丛保水效应情况。据此完成9~11题。
9.锦鸡儿属灌丛保水效应的形成原理是( )
A.改变浅层土壤结构和性质,渗透力减弱
B.灌丛内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湿度增大
C.形成土壤表层结皮,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D.根系吸收浅层土的水分,转移到深层土
10.锦鸡儿属灌丛阻止土地沙漠化的生态过程是( )
A.减少周边草本植物,提高土壤肥力
B.增大灌丛间风速,减少沙物质沉积
C.增加土壤含水量,繁荣土壤生物群落
D.减缓土壤代谢,加速土壤团粒结构形成
11.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阻止草地沙漠化,最适宜推广的锦鸡儿属灌丛类型是( )
A.柠条锦鸡儿
B.狭叶锦鸡儿
C.荒漠锦鸡儿
D.垫状锦鸡儿
答案 9.D 10.C 11.A
解析 第9题,灌木可固土、提高土壤保水能力。读图可知,灌木的土壤保持雨水能力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即其保持雨水能力越强,土壤含水量越高,这主要是因为灌木根系吸收浅层土的水分,转移到深层土壤,从而使得土壤含水量较高,D正确;土壤渗透力减弱不利于保水,A错误;相比于荒漠,灌木丛水分蒸发量大,不利于土壤保水,B错误;灌丛根系使土壤空隙更大,会加剧蒸发,C错误。第10题,结合上题,锦鸡儿属灌丛保水效应的形成原理是根系吸收浅层土的水分,转移到深层土壤,而土地沙漠化地区的显著气候特征是干旱、多大风,所以锦鸡儿属灌丛阻止土地沙漠化的生态过程是增加土壤含水量,繁荣土壤生物群落,加快土壤代谢,减少地表风速与起沙,C正确,B、D错误;土地沙漠化地区的典型植被是灌丛,草本植物很少,且相较于草本植物,灌丛对土壤肥力的提升作用较差,A错误。第11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阻止草地沙漠化,最适宜推广的锦鸡儿属灌丛类型应是截留雨水较多、土壤保持雨水能力较强、土壤含水量较多的。读两图选项中四种灌丛类型可知,柠条锦鸡儿对土壤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土壤含水量最高,其对生物群落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最适宜推广,A正确。
(2024·湖南长沙一中月考)冰川编目,即各国按统一的规范逐条登记冰川的位置、高度、面积和体积以及活动情况等并编排成册的当时的冰川记录。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内陆地区近40年来(第一次冰川编目至2017年冰川编目)高山冰川面积的变化,以及2000—2018年冰湖面积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图可以推测( )
A.冰湖均紧邻冰川分布
B.冰湖均分布于冰川下方
C.冰川是冰湖的主要水源
D.冰川、冰湖呈双峰型分布
13.图示时段冰川面积发生退缩,而冰湖面积却整体扩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大气温度升高B.大气降水减少
C.空气湿度增加D.太阳光照增强
答案 12.C 13.A
解析 第12题,据图无法判断冰湖与冰川分布的空间分布特点,A、B错误;冰川面积变化率在5 700米以下整体为负值,说明冰川面积在减小,而冰湖面积变化率整体为正值,说明冰湖面积在不断增加,推测冰川是冰湖的主要水源,C正确;冰川、冰湖呈单峰型分布,D错误。第13题,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退缩,导致冰湖面积整体扩大,A正确;降水减少也可能导致冰湖面积减小,B错误;空气湿度、太阳光照对冰川消融影响较小,C、D错误。
二、综合题(共32分)
14.(2024·湖南邵阳一模)(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最高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天池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火山,水质洁净,水量充足,每年流出量达3 600万立方米,是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一。长白山植被茂盛,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其中岳桦林带分布在海拔1 800—2 000米,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的下部,是针叶林和山地苔原之间的过渡带,生长在山坡起伏处的岳桦树,都向一个方向贴近地面匍匐着,树干低,林矮曲。
(1)简述长白山山地苔原带植被特征。
(2)简析长白山成为“黄金水源地”的主要原因。
(3)分析长白山山坡起伏处岳桦树矮曲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种类稀少;植株低矮,呈矮曲状,匍匐生长;根系、根茎发达;生长期较短;花期集中,花朵大而鲜艳。
(2)该地区降水多,山上湖泊多,地下水丰富;长白山主要为火成岩,岩石多孔隙、裂缝,地下水经岩层过滤,微量元素多;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水质好。
(3)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的下部,土层瘠薄,根系浅,树木抓地能力差;山坡起伏处,风力大,树干易被风折断或拔起;海拔高、水汽多,冬季降雪量大,大雪压垮树干。
解析 第(1)题,应结合材料信息,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山地气候对植被的影响。包括植被的类型、覆盖度、生态特征等。第(2)题,该地区海拔高,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多,山上湖泊多,地表水经森林涵养下渗多,地下水丰富;长白山主要为火成岩,岩石多孔隙、裂缝,地下水经岩层过滤,在长期深层循环中溶解了围岩中的有益矿物成分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多;植被覆盖率高、人烟稀少,生态环境良好,人类活动强度小,水质好。第(3)题,岳桦林矮曲的原因主要从风力、降水形式等方面分析。岳桦林带分布在海拔1 800—2 000米,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的下部,气温低,热量少,土层瘠薄,根系浅,树木抓地能力差;山坡起伏处,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干易被风折断或拔起;此处海拔高、冬季降雪量大,大雪压垮树干。
15.(2024·山东菏泽一模)(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太白山地处秦岭主脊,海拔3 767米,是秦岭最高峰,其山地各林带(图)高于同属秦岭山区的其他山地。太白山林线高度在3 450米左右,南北两坡相当。太白山发育了世界上带幅(山地林带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最宽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被称为“超级垂直带”。秦岭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上,具有物种最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在垂直空间上形成较强竞争优势。
(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解释太白山各林带海拔较高的原因。
(2)说明太白山南北两坡林线高度相当的原因。
(3)分析物种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对太白山“超级垂直带”形成的作用。
答案 (1)太白山位于秦岭主脊,且海拔最高,相同海拔上隆起地块的表面积大;山体可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并转换成长波辐射被附近大气吸收;从而使温度高于同海拔其他山地,热量条件好,使林带发育的位置更高。
(2)太白山林线距离山顶较近,其山顶附近山体体积较小,山坡面积较小;南北两坡水分和热量交换充分,水热条件差别小。
(3)物种丰富的木本植物为太白山落叶阔叶林带提供了耐寒和耐热物种;从而在林带的上限和下限区域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拓宽了其垂直空间。
解析 第(1)题,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太白山作为秦岭最高峰,海拔高达3 767米,且相同海拔上隆起地块的表面积大,使得山体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能量。同时,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更多的热量被传递给地面,山体可吸收更多太阳短波辐射,地面升温后向外释放的长波辐射被附近大气吸收。因此,太白山地表比同纬度其他山地地表温度高,热量条件好。在这样的条件下,林带能够发育到更高的海拔位置。第(2)题,由材料可知,太白山林线高度在3 450米左右,而太白山最高海拔在3 767米,说明太白山林线距离山顶较近,其山顶附近山体体积较小,山坡面积较小;太白山林线的南北两坡相当,这说明南北两坡气候条件相似,水分和热量交换较为充分,水热条件差别小。此外,太白山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有助于南北两坡的水热条件保持相对平衡。第(3)题,物种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为太白山落叶阔叶林带提供了耐寒和耐热物种,这些物种在垂直空间上形成较强竞争优势,能够在较大的海拔范围内生存和繁衍。因此,落叶木本植物的丰富多样使得林带的上限和下限区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而拓宽了其垂直空间。此外,物种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还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有助于维持“超级垂直带”的稳定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专题突破练6 自然灾害(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专题突破练7 人口与聚落(Word版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突破练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