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专项练习(Word版附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6 冲淤平衡(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6 冲淤平衡(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84—1992年,新桥水道,图示废弃河道的主要成因是,三峡水库运行前后,荆江河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湖南雅礼中学月考)新桥水道是长江口崇明岛南侧河道中的深水沟槽,其冲淤变化受入海径流、涨潮流等因素影响。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以及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蓄水发电都对新桥水道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图反映1984—2020年新桥水道年平均冲淤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1984—1992年,新桥水道( )
A.冲淤平衡B.以淤积为主
C.先冲后淤D.以冲刷为主
2.1998年,引起新桥水道冲淤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涨潮流动力增强,冲刷增强
B.长江输沙量减小,淤积减少
C.长江径流量增多,冲刷增强
D.水利工程建成后,淤积增多
3.2003—2020年,新桥水道整体( )
①变浅 ②变宽 ③向海移动 ④向上游移动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新桥水道在1984—1990年,年均冲淤量为正值,表示以淤积为主;1990—1992年,年均冲淤量为负值,表示以冲刷为主。所以1984—1992年,新桥水道先淤积后冲刷,淤积大于冲刷,以淤积为主,B正确。第2题,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长江径流量增多,冲刷增强,输沙量增加,C正确。第3题,2003—2020年,年均冲淤量主要为正值,新桥水道整体以淤积为主,随着水道淤积加重,水道会变浅、向海移动,①③对,④错;当水道以冲刷为主时,水道才会变深、变宽,②错。综上分析,D正确。
(2024·湖南某联盟联考)南松花江干流中下游河段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全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6—9月,该时段是松花江干流中下游河段的洪水多发期,洪峰一般出现在每年的8月。该河段流经松嫩平原、山前过渡带和三江平原,河流地貌特征多样。下图示意松花江干流中下游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曲流河道向简单辫状河道的变化反映出( )
A.侧蚀作用增强,下蚀作用减弱
B.下蚀作用增强,侧蚀作用减弱
C.侧蚀作用和下蚀作用均减弱
D.侧蚀作用和下蚀作用均增强
5.图示废弃河道的主要成因是( )
A.雨季河岸低洼地积水成河
B.河流凹岸不断被侵蚀,河流发生改道
C.河流凸岸不断被堆积,形成地上河道
D.旱季河水下降,低洼地出露
6.复杂辫状河道沙坝分汊主要发育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4.A 5.B 6.B
解析 第4题,曲流河道变为简单辫状河道,沙坝北侧河段拓宽,说明侧蚀作用增强;该地位于松花江中下游,地势较为平坦,河道拓宽之后,下蚀作用减弱,A正确。第5题,废弃河道是曲流发育之后,河流凹岸不断被侵蚀,河流发生改道,原有弯曲河段被废弃,发生裁弯取直形成的,B正确。第6题,由简单辫状河道发育为复杂辫状河道,河流沙坝增多,说明河流沉积作用增强。夏季降水量增多,导致侵蚀作用增强,该地位于松花江中下游,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在河道沉积,形成沙坝,河流形成复杂辫状河道,B正确。
(2024·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潜山站位于安徽潜水,属于皖河水系。研究发现,近50年来,经潜山站测得潜水的水文、水系特征发生较大变化,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大。下图为1960—2010年潜山站河床多年平均高程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潜水河床变化趋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河床侵蚀、淤积交替,以侵蚀为主
B.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河床侵蚀、淤积交替,以淤积为主
C.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河床基本进入以侵蚀为主的阶段
D.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河床基本进入以侵蚀为主的阶段
8.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床总体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下游修建水库蓄水
B.采砂活动破坏水沙平衡
C.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
D.沿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河床高程达到多年平均值,为冲淤变化的临界值,在此之前,河床侵蚀、淤积交替,以淤积为主,A错误。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河床高程下降较多,以侵蚀为主,B错误。河床高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呈波动下降趋势,C正确,D错误。第8题,该河床整体呈现加深趋势。下游水库蓄水,会导致潜水站河段局部侵蚀基准面升高,河流下蚀作用减弱,A错误;采砂使河水加深,流速加快,侵蚀力加强,使河床总体呈下切趋势,B正确;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河流含沙量提高,河床淤积抬升,C错误;沿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下切趋势减弱,D错误。
(2024·湖南邵阳三模)恢复效率是指河流某河段的河床泥沙冲淤量(冲淤量=淤积量-侵蚀量)与来沙量之比,用来表示河流中悬移质泥沙在流动过程中恢复的程度。受水土保持工程的不断实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三峡等干支流水库运行的影响,位于三峡库区下游的荆江河段悬移质输沙量持续降低。下图为荆江段细沙、粗沙恢复效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三峡水库运行前后,荆江河段( )
A.运行前,以淤积为主,河床不断淤高
B.运行前,以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
C.运行后,以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
D.运行后,以淤积为主,河床不断淤高
10.三峡水库运行后恢复效率绝对值细沙小于粗沙的原因是( )
A.河床中细沙占比大,淤积量大
B.河床中细沙占比小,侵蚀量小
C.河床中粗沙占比小,侵蚀量小
D.河床中粗沙占比大,淤积量大
答案 9.C 10.B
解析 第9题,三峡水库运行前,细沙、粗沙的恢复效率均接近0,说明河床总体接近冲淤平衡状态,河床变化小,A、B错误;三峡水库运行后,细沙的恢复系数接近0,说明细沙的淤积量与侵蚀量接近平衡,对河床影响很小,而粗沙恢复效率为负值,说明该河段粗沙的侵蚀量大于淤积量,河床以侵蚀为主,不断加深,D错误,C正确。第10题,三峡水库运行后,河床以侵蚀为主,河床沉积物颗粒粗化,细沙占比小,粗沙占比大,A、C错误;但此时的粗沙以被侵蚀为主,D错误;此时河床中细沙淤积量与侵蚀量均很小,且处于冲淤平衡状态,B正确。
(2024·湖南株洲质量检测)海岸线一般由人工岸线和自然岸线组成。研究表明,1997—2017年的20年间,江苏盐城海岸线具有向岸后退与向海推进并存的现象。下图为盐城海岸线位置图,图中废黄河口海岸原为古黄河入海口,1855年黄河北归。下表为该区域海岸线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1~12题。
注:“-”表示侵蚀,“+”表示淤积;表中各数值单位均为m/a。
11.盐城海岸线向岸后退与向海推进的分界点在( )
A.废黄河口B.射阳河口
C.新洋港D.斗龙港
12.对20年间江苏盐城海岸线进退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幅度总体由北向南增加
B.从灌河口到废黄河口段海岸侵蚀总体在增强
C.从废黄河口到射阳河口段海岸侵蚀总体在减弱
D.从射阳河口到斗龙港段海岸侵蚀总体在减弱
答案 11.B 12.A
解析 第11题,1997—2017年期间,射阳河口以北总体上数值为负,以侵蚀为主,以南总体上数值为正,以淤积为主,因此盐城海岸线向岸后退(侵蚀)与向海推进(堆积)的分界点是在射阳河口,B正确。第12题,结合表格,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幅度总体由北向南增加,A正确;从灌河口到废黄河口段海岸侵蚀是先增强再减弱,B错误;从废黄河口到射阳河口段海岸侵蚀有明显的波动变化,C错误;从射阳河口到斗龙港段海岸侵蚀总体在增强,D错误。变化时
间/年
灌河
口—废
黄河口
废黄河
口—射
阳河口
射阳河
口—新
洋港
新洋
港—
斗龙港
斗龙
港—
老坝港
1997—
2002
-5.44
28.14
286.96
243.71
384.81
2002—
2007
-7.7
-14.15
47.72
125.2
309.44
2007—
2012
-1.31
10.86
65.82
70.83
226.41
2012—
2017
12.23
-26.25
-7.76
-117.19
227.81
1997—
2017
-0.56
-0.35
98.19
80.64
287.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广东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5 水量平衡(Word版附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2 风(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降风风力最强的时间段是,图中,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在,制造雪卷的风应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5 水量平衡(Word版附解析),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