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立体及平面图形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体会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3.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设出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难点:在具体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 知识回顾
【复习回顾】
教师活动:想一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预设:
填空: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面积=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面积=_______.
长方体的体积=______,正方体的体积=____.
圆的周长=_______,面积=___________.
圆柱的体积=_______________.
预设答案:
2(a+b);ab;4a;a2;abc;a3;2πr;πr2;πr2h (或sh)
【观察思考】
教师活动:老师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压前和手压后有何变化?你发现了一个相等关系没有?
预设答案:
变胖了,变矮了.
手压前后体积不变,重量不变.
高度和底面半径发生了改变.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让学生观察橡皮泥的过程中体会等体积变化的现象中蕴涵的不变量.同时分析出不变量与变量间的等量关系.
环节二 典例探究
【典型例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引例】某饮料公司有一种底面直径和高分别为6.6cm,12cm的圆柱形易拉罐饮料.经市场调研决定对该产品外包装进行改造,计划将它的底面直径减少为6 cm.那么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易拉罐的高度将变为多少厘米?
教师活动:想一想,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问题1:在这个问题中有一个怎样的等量关系?
预设答案:旧包装的容积 = 新包装的容积
问题2:设易拉罐的高度为 x m,填写下表:
预设答案:
问题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
解得x = .
因此,易拉罐的高变成了 m.
预设答案:
π×3.32×12= π×32×x;14.52;14.52
教师活动:列方程时,关键是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寻找图形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此时要注意提醒学生π的取值相关细节问题.此类题目中的π值由等式的基本性质就已约去,无须带具体值;若是题目中的π值约不掉,也要看题目中对近似数有什么要求,再确定精确程度.
【例】用一根长为 10 m 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使得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 m,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米?
(2)使得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0.8 m,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米?它所围成的长方形与(1)中所围长方形相比,面积有什么变化?
(3)使得该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即围成一个正方形,此时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它所围成的面积与(2)中相比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分析:由题意知, 长方形的周长始终是不变的, 即长与宽的和为:10×= 5(m).
解:(1)如图所示:
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 x m,则它的长为(x + 1.4)m
根据题意,得 x + x + 1.4 = 10×.
解这个方程, 得 x = 1.8.
1.8 + 1.4 = 3.2.
此时长方形的长为 3.2 m,宽为 1.8 m.
(2)如图所示:
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 x m,则它的长为(x + 0.8)m.
根据题意,得 x + x + 0.8 = 10×.
解这个方程,得 x = 2.1.
2.1 + 0.8 = 2.9.
此时长方形的长为 2.9 m,宽为 2.1 m,
面积为 2.9×2.1 = 6.09(m2),(1)中长方形所围成的面积为 3.2×1.8 = 5.76(m2).此时长方形的面积比(1)中面积增大 6.09 – 5.76 = 0.33(m2).
(3)如图所示: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x m.
根据题意,得 x + x = 10× .
解这个方程,得 x = 2.5.
正方形的边长为 2.5 m,
它所围成的面积为 2.5×2.5 = 6.25(m2),
比(2)中面积增大 6.25 – 6.09 = 0.16(m2).
等量关系:周长不变
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它的面积会随着长和宽的变化而变化,当_______(即为 )时,面积最大.
预设答案:长=宽;正方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发生变化,但在围的过程中,长方形的周长不变,由此便可建立“等量关系”.同时,根据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在发生变化.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环节三 总结归纳
【方法归纳】
通过上述两个例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何找等量关系及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等积变形:
1.形状变了,体积没变;原材料的体积=成品的体积.
2.解决等积变形的问题时,通常利用体积相等建立方程.
等长变形:
1.线段长度不变时,不管围成怎样的图形,周长不变.即C前=C后.
2.当长方形周长不变时,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长与宽的变化而变化,当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
【思考交流】
在上面的问题中,所列方程的两边分别表示什么量?列方程的思路是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预设答案:相等的量;
方程的思路:审,设,列,解,检,答.
审:通过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②设:设出合理的未知数(直接或间接),注意单位名称;
③列:依据找到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解:求出方程的解;
⑤检:检验所得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⑥答:回答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注意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明确如何根据等积变形和等长变形找等量关系,以及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环节四 巩固练习
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
1.某工厂要制造直径长为120 mm,高为20 mm的圆钢毛坯,现有的原料是直径长为60 mm的圆钢若干米,则应取原料的长为( )
A.50 mm B.60 mm C.70 mm D.80 mm
预设答案:D
2. 墙上钉着用一根彩绳围成的梯形形状的饰物,如下图虚线所示(单位:cm). 小颖将梯形下底的钉子去掉,并将这条彩绳钉成一个长方形,如下图实线所示. 小颖所钉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厘米?
【分析】等量关系是变形前后周长相等.
解:设长方形的长是 x cm.
根据题意,得x + x + 10 + 10 =10 + 10 + 10 + 10 + 6 + 6
解得 x = 16
答:小颖所钉长方形的长为16 cm,宽为 10 cm.
3. 一种牙膏出口处直径为5 mm,小明每次刷牙都挤出1 cm长的牙膏,这样一支牙膏可以用36次,该品牌牙膏推出新包装,只是将出口处直径改为6 mm,小明还是按习惯每次挤出1 cm的牙膏,这样,这一支牙膏能用多少次?
【分析】等量关系是变形前后体积相等.
解:设这一支牙膏能用x次,根据题意得
π××10×36=π× ×10x.
解这个方程,得x=25.
答:这一支牙膏能用25次.
教师活动:注意单位要统一哦!
4.把一块长、宽、高分别为5cm、3cm、3cm的长方体铁块,浸入半径为4cm的圆柱形玻璃杯中(盛有水),水面将增高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等量关系是水面增高体积=长方体体积.
解:设水面增高 x 厘米,则
解得
因此,水面增高约为0.9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环节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习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202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202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2 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