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 小明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到清澈溪流的石块下面,有一类形状像柳叶、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的动物。据此推测该动物属于( )
A. 腔肠动物B. 扁形动物C. 线形动物D. 节肢动物
【答案】B
【分析】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
【详解】A.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口无肛门,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小明发现的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的动物属于扁形动物,B正确。
C.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C错误。
D.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代表动物有:各种昆虫、甲壳动物、蜘蛛、蜈蚣等,D错误。
故选B。
2.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食细菌的线形动物,居住在土壤中,属于自由生活线虫类。下列有关秀丽隐杆线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秀丽隐杆线虫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B. 秀丽隐杆线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C. 秀丽隐杆线虫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的构成
D. 秀丽隐杆线虫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
【答案】C
【分析】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蛲虫等。
【详解】AB.结合题图和分析可知,秀丽隐杆线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其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AB正确。
C.秀丽隐杆线虫是线形动物,身体不分节,C错误。
D.1965年,科学家开始利用线虫作为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模式生物。自那时起,秀丽隐杆线虫就成为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D正确。
故选C。
3.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水螅——身体背腹扁平B. 蝗虫——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C. 蛔虫——体表有外骨骼D. 蚯蚓——呼吸器官是鳃
【答案】B
【分析】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节肢动物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蚯蚓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属于环节动物。其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完成。
【详解】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圆筒形,辐射对称,A错误。
B.蝗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生有三对足、两对翅,B正确。
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没有外骨骼,C错误。
D.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完成,D错误。
故选B。
4. 动物类群中种类最多的是( )
A. 软体动物B. 线形动物C. 扁形动物D. 节肢动物
【答案】D
【分析】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90%以上。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依据动物形态结构进行分类,如图中有一种动物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软体动物体的特征是: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节肢动物的特征包括:身体两侧对称,异律分节,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除昆虫以外的类群每一体节上有一对附肢,附肢亦分节。
【详解】蜗牛、扇贝、章鱼都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龙虾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因此在动物分类上龙虾属于节肢动物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如图是鱼在水中呼吸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鱼在水中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同时张开或同时闭合
B. ③鳃是鱼的呼吸器官,富含毛细血管
C. 水从①进入→④流出的过程中,④处水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
D. 鱼离开水后,因为②鳃盖无法打开而窒息死亡
【答案】B
【分析】图中:①口→④鳃盖后缘为水从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②鳃盖,③鳃。
【详解】A.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A错误。
B.图中③鳃富含毛细血管,可以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图中①→④过程表示水由口进入然后流经鳃由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从鳃盖流出的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C错误。
D.鱼离开水后窒息死亡,原因是③鳃无法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B。
7.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在水中游泳的动力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B.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和蛇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甲或鳞片
C.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白鹭和鳜鱼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D.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答案】C
【分析】(1)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2)生物生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制约,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而生存。
【详解】A.鱼前进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龟和蛇都属于爬行动物,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甲或鳞片,适应陆地生活,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鱼类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C错误,符合题意。
D.蝉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中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青蛙和乌龟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对二者描述正确的是( )
A. 二者都能靠皮肤辅助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B. 二者都能靠肺呼吸与陆地生活相适应
C. 二者都能靠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D. 二者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
【答案】B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详解】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能靠皮肤辅助呼吸适应水中生活,乌龟属于爬行动物,呼吸器官为肺,皮肤没有辅助呼吸功能,A错误。
B.青蛙和乌龟都能靠肺呼吸与陆地生活相适应,B正确。
C.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能适应水中生活,乌龟没有鳃,靠肺呼吸,C错误。
D.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乌龟的幼体和成体都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D错误。
故选B。
9. 有些动物“名不符实”:“蜗牛不是牛”“鳄鱼不是鱼”“海马不是马”,它们分别属于( )
A. 哺乳动物 鱼类 哺乳动物
B. 节肢动物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C. 软体动物 爬行动物 鱼类
D. 软体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答案】C
【分析】(1)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外套膜,多数有贝壳的保护,少数贝壳退化。
(2)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物。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
【详解】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具有贝壳,因此属于软体动物。鳄鱼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因此属于爬行动物。海马虽然形状不像鱼,但有鱼的特征,有鳍,用鳃呼吸,靠鳍摆动前进,终生生活在水中。因此属于鱼类。
故选C。
10. 下列关于鸟类有许多适应飞行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①鸟类有喙无齿,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强 ②直肠长,可以储存大粪便,以适应长距离飞行 ③心跳频率快 ④前肢变成翼,而且翼(翅膀)的肌肉最发达,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⑤鸟类的骨骼轻、薄,有的骨内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⑤D. ①③⑤
【答案】D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详解】①鸟类有喙无齿减轻了体重,有利于飞行;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①正确。
②直肠很短,粪便可随时排出体外,有利于减小飞行时的体重,适应长距离飞行,②错误。
③鸟类的心脏占体重百分比大,心跳频率快,可供给鸟类充足的氧气,为其飞行中提供充足的能量,与飞行生活相适应,③正确。
④鸟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胸肌(不是翼上的肌肉)最发达,能牵动两翼,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④错误。
⑤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密性,利于飞行生活,⑤正确。
可见,①③⑤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 动物世界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使生物圈充满生机。下列关于几种常见脊椎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鲤鱼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
B. 山羊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 蟾蜍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
D. 家鸽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答案】C
【分析】①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②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A.鲤鱼属于鱼类,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A正确。
B.山羊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B正确。
C.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C错误。
D.家鸽属于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D错误。
故选C。
12. 鲍鱼称“鱼”而非鱼类,而有些动物不称“鱼”却属鱼类,如下列动物中( )
A. 海豚B. 鲸C. 海豹D. 海马
【答案】D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个部分;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BC.海豚、鲸和海豹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ABC错误。
D.海马属于鱼纲、刺鱼目、海龙科、海马属,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头呈马头状而与身体形成一个角,吻呈长管状,口小,背鳍一个,均为鳍条组成,眼可以各自独立活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D正确。
故选D
13. 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不包括( )
A. 骨B. 肌肉C. 关节D. 神经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所以,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肌肉等,而不包括神经。故选D。
14. 对于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一组肌肉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 一组肌肉的两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C. 一组肌肉的两端附着在关节的同侧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跨越一个关节的肌肉有两组,在完成某一动作时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
A.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不能同时附着在同一块骨上。如果某一肌肉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对运动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选项、错误。
B.跨越一个关节的肌肉至少有两组,在完成某一动作时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互相配合。而选项只有一组肌肉,因此选项也是错误的。
C.跨越一个关节的肌肉有两组,在完成某一动作时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而选项只有一组肌肉的两端附着在关节的同侧,因此选项也是错误的。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跨越一个关节的肌肉有两组,在完成某一动作时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选项A.B.C的是说法都不正确。
15. 高等动物完成一个动作的正常生理活动顺序是( )
①骨骼肌收缩 ②肌肉牵拉骨产生动作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兴奋
A. ③①②B. ②③①C. ①②③D. ②①③
【答案】A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详解】高等动物完成一个动作的正常生理活动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①骨骼肌收缩,②肌肉牵拉骨产生动作,所以A正确。
故选A。
16. 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支点B. 杠杆C. 提供动力D. 调节
【答案】C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运动系统都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所以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提供动力,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7. 图是通过手术植入3D打印的假体结构,则被替换的结构是( )
A. 关节囊和关节腔B. 关节腔和韧带
C. 关节头和关节窝D. 关节软骨和关节囊
【答案】C
【分析】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
【详解】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该关节置换通过植入假体改善关节活动度并缓解疼痛,已成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植入的假体替换的是膝关节的关节头和关节窝。
故选C。
18. 篮球运动是中学生喜爱的运动之一,图为双手投篮动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肱二头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B. 肱二头肌的两端都附着在一块骨上
C. 图中肱三头肌先收缩后舒张D. 投篮动作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答案】A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A.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腹内分布有许多的血管和神经,A正确。
B.每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可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B错误。
C.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中所示投篮动作中,是由屈肘到伸肘的过程,所以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舒张后收缩,C错误。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
故选A。
19. “孔雀开屏”和“猫捉老鼠”分别属于动物行为中的( )
A. 觅食行为、防御行为B. 生殖行为、觅食行为
C. 防御行为、生殖行为D. 防御行为、觅食行为
【答案】B
【分析】动物的行为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取食行为指动物获得营养的诸般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藏食物等过程;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动物的繁殖行为比较复杂,包括繁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过程。
【详解】能够自然开屏的只有雄孔雀,雄孔雀展开尾屏,还不停地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舞蹈动作,向雌孔雀炫耀自己的美丽,以此吸引雌孔雀,因此孔雀开屏属于生殖行为。猫会抓老鼠,这是天性,老鼠和鸟、鱼都是猫的捕食对象,因此猫捉老鼠属于觅食行为,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0. 一只小猫将面包片放到水面,当鱼取食面包时,小猫趁机捕鱼。下列关于小猫“钓鱼”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下来就会的本能B. 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C 不经强化可能消退D. 利于小猫更好生存
【答案】A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AC.小猫这种“钓鱼”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后天形成的,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A错误,C正确。
B.小猫的这种“钓鱼”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B正确。
D.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生存能力,D正确。
故选A。
21. 某兴趣小组研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结果如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小鼠在实验中获取食物用时越来越短,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B. 若在正确路径上拐弯处放少许食物,小鼠走出迷宫用时会缩短
C. 小鼠通过“尝试与错误”获取经验且“尝试与错误”次数越来越少
D.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答案】D
【分析】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A.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获取食物用时越来越短,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A正确。
B.若在正确路径上拐角处放少许食物,引导小鼠靠气味走迷宫用时会减少,B正确。
C.这种学习行为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高等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强,C正确。
D.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鼠从起点到达终点的平均时间越来越少,表明小鼠有学习能力,所以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错误。
故选D。
22. 有关动物的“语言”的正确叙述是( )
A. 动物的“语言”就是动物之间有联系作用的信息
B. 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
C. 动物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活动、声音、气味等信息
D. 动物的各种行为
【答案】C
【分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详解】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红火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蚁后负责产卵,兵蚁负责保卫。这体现了红火蚁具有( )
A. 先天性行为B. 社会行为C. 学习行为D. 取食行为
【答案】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3)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取食行为是指动物获得营养的诸多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藏食物等过程。
【详解】红火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蚁后负责产卵,兵蚁负责保卫,这体现了营群体生活的红火蚁,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结合分析可知,该行为属于社会行为,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4. 亚洲象是热带雨林中的旗舰物种。一头成年亚洲象每天要吃掉100多千克食物,排出大量粪便,这些粪便既为昆虫产卵提供了场所,也能让植物种子得到远距离的传播,还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据此推测,下列关于亚洲象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 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C. 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D.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B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种子被动物食用后不会被消化,能和动物粪便一起排出,故亚洲象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A正确。
B.生物圈的水循环是大自然中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环节,在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与亚洲象无关,B错误。
C.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亚洲象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C正确。
D.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有机物经食物链传递,成为亚洲象的一部分。亚洲象的呼吸作用和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可以把有机物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故亚洲象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B。
25. 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蚯蚓以枯枝败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也帮助植物传粉
C. 猴子吃野果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 蚜虫吮吸植物汁液,能有效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D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详解】A.蚯蚓是动物,以枯枝败叶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正确。
B.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也帮助植物传粉,正确。
C.猴子吃野果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正确。
D.蚜虫吮吸植物汁液,能危害植物生存,错误。
故选D。
26. 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甲、乙、丙、丁四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将甲、乙、丙、丁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列,正确顺序是( )
A. 甲→丙→乙→丁B. 丙→乙→甲→丁
C. 丁→丙→乙→甲D. 甲→乙→丙→丁
【答案】D
【分析】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详解】由图中的数据可知:丁尝试的次数最少,依次是丙、乙,甲的次数最多,因此得出丁最高级,接着丙、乙、甲,故甲、乙、丙、丁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列,甲→乙→丙→丁。
故选D。
27.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三名宇航员身着的飞行服——“抗荷服”的发明创意来自( )
A. 长颈鹿的血液循环系统B. 乌龟的背甲
C. 萤火虫的发光D. 蝙蝠的回声定位
【答案】A
【分析】仿生学试图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这种技术就叫仿生技术。
【详解】A.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制造出可以保持宇航员血压的抗荷宇航服,A符合题意。
B.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B不符合题意。
C.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C不符合题意。
D.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 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特征的是( )
A. 同种动物的许多个体简单集聚在一起B. 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
C.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D. 群体中形成等级
【答案】A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A.同种动物的许多个体简单聚集在一起,不属于社会行为具有的特征,A错误。
BCD.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形成等级,BCD正确。
故选A。
29. 每年5~9月,多种多样的云南野生食用蘑菇,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满足了爱好者舌尖上的需求。野生食用蘑菇生存需要的条件不包括( )
A. 适宜的温度B. 有机物C. 阳光D. 水分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详解】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蘑菇属于真菌,由此可知,野生食用蘑菇生存需要的条件不包括阳光,C符合题意。
故选C。
30. 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个体都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
B. 所有真菌和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 主要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D. 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环境中
【答案】C
【分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
【详解】A.细菌必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他们的存在,但真菌不是全部都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比如蘑菇等真菌就不需要,A错误。
B.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霉菌,B错误。
C.大多的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C正确。
D.细菌和真菌不是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比如酵母菌可以生活在有氧环境,也可以生活在无氧环境中,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31. 如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1)A是涡虫,属于______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B是水螅,条件适宜时,利用________生殖繁殖新个体。
(3)D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________层,有口有肛门。
(4)C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分辨蚯蚓身体前后端的标志是________。蚯蚓靠分解土壤中的枯枝烂叶中的有机物来生活,因此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
【答案】(1)扁形 (2)出芽 (3)角质
(4)①. 环带 ②. 分解者
【分析】A涡虫属于扁形动物、B水螅属于腔肠动物、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D蛔虫属于线形动物、E蜗牛属于软体动物。
(1)A是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
(2)B水螅在条件适宜的环境里,身体上长出芽体,芽体成熟后脱离母体成为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
(3)D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4)C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前端离环带近。蚯蚓在土壤中生活,以腐烂的植物为食是腐生动物,所以,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相当于分解者。
32. 下图是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和关节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系统主要是由___、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2)A图表示___动作,此时①处于___状态。
(3)C图关节脱臼是指[ ]___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
(4)C图中起缓冲震动,保护关节的结构是[ ]___。
【答案】(1)骨 (2)①. 屈肘 ②. 收缩
(3)5关节头 (4)1关节软骨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A图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B图中③是肌腹,④是肌腱;C图中1是关节软骨,2是关节窝,3是关节腔,4是关节囊,5是关节头。
(1)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能为运动提供动力。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接(关节)和肌肉(骨骼肌)组成的。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所以,A图是屈肘动作,①是肱二头肌,此肌肉处于收缩状态;其中②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3)脱臼是指因外力或其它原因造成5关节头从2关节窝中滑落出来的现象。
(4)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1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使关节的运动更加灵活
33.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昭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省耕山水湿地公园又见野鸭归来。预计今年入冬后将有数千只红嘴鸥从西伯利亚的贝尔加湖穿越数万公里而来,春季来临之前离开。公园内的鸟巢密布,鸟鸣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蚱蚕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种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的丢失,如野鹿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鹿在野生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鹿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鹿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举了几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和红嘴鸥的________行为和鸟类的繁殖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之间能够进行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人类对野鹿进行野外饮水训练,野鹿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答案】(1)①. 迁徙 ②. 先天性
(2)信息交流##通讯
(3)①. 学习 ②. 环境
【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
(1)随着季节的变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是迁徙行为。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可见,材料一中,体现了野鸭和红嘴鸥的迁徙行为和鸟类的繁殖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看,上述行为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应属于先天性行为。
(2)动物通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或通讯)。
(3)材料三中的人类对野鹿进行野外饮水训练,野鹿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4. 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上,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探究,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实验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
(2)该兴趣小组的假设是________。
(3)②号金合欢在实验中主要起________作用。
(4)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除实验变量外,实验中其他条件:培养时间、光照、温度等应该________。
(5)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蚂蚁 (2)蚂蚁对金合欢幼苗的生长有(没有)影响
(3)对照 (4)相同且适宜(适宜且相同)
(5)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幼苗比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或两者相互依存,属于共生关系)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探究。可见,该实验设置的变量是蚂蚁。
(2)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本实验的假设是:蚂蚁对金合欢幼苗的生长有(没有)影响。
(3)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该实验的变量是蚂蚁,②组没有蚂蚁,是对照组,因此②号金合欢在实验中主要起对照作用。
(4)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蚂蚁”,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除实验变量外,实验中其他条件:培养时间、光照、温度等应该相同且适宜。
(5)根据题目中提供的实验结果,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幼苗的存活率为75%,而无蚂蚁栖居的金合欢幼苗的存活率仅为44%。此外,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幼苗的高度为69厘米,而无蚂蚁栖居的金合欢幼苗的高度仅为8.7厘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幼苗比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这也说明了蚂蚁和金合欢之间存在共生关系,两者相互依存,共同生长。
35. 根据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的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毁坏了草原和庄稼,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1)从图中不难看出,野兔生活的草原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______的状态下。但近年来,野味搬上了人们的餐桌,开始大量捕杀野兔,长此以往会导致牧草的数量减少。由此可以得出: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2)图中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________,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通过__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________起着重要作用。
(3)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是因为根瘤菌可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吸收的含氮物质,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那么,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是________关系。
【答案】(1)①. 稳定 ②. 生态平衡
(2)①. 无机盐 ②. 光合作用 ③. 物质循环
(3)共生##互利共生
【分析】(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因此结合题文可知,野兔生活的草原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所占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同时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2)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3)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而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则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是共生关系。
36. 生活中要养成勤换床单被罩的习惯,为了探究“床单清洗前后细菌的数量变化”,某生物兴趣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方案:
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中配制的培养基和培养皿都要进行________处理。
(2)步骤③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哪一步骤?________。设置C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3)本实验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请指出来:________。
【答案】(1)高温灭菌
(2)①. 接种 ②. 作对照
(3)没有设置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误差较大
【分析】(1)实验中要把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2)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步骤打开培养皿,静置15分钟后,再盖盖密封,这属于接种过程;C不作任何处理,是作为对照组存在的。
(3)本实验只做了一次实验,实验数据样本太少,具有偶然性,实验误差大,应进行重复试验来减少实验误差。
次数
第十次
第二十次
第三十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次数
第十次
第二十次
第三十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动物
甲
乙
丙
丁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65
88
32
5
组号
①号
②号
实验处理
蚂蚁+金合欢幼苗
金合欢幼苗
结果
幼苗的存活率(%)
75%
44%
幼苗高度(厘米)
0→69(厘米)
0→8.7(厘米)
步骤
A
B
C
①
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②
准备三个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分别标记为
③
打开培养皿,放在清洗前的床单下,静置15分钟后,立即盖盖密封
打开培养皿,放在清洗后的床单下,静默15分钟后,立即盖盖密封
不作任何处理
④
将所有培养皿放于25℃的恒温箱中培养
⑤
2天后,观察并记录菌落数
菌落数
27
8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建水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04,云南省建水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建水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建水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建水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