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 近几年在宜昌境内水域中发现了俗称“水中大熊猫”的淡水水母,因体型较小形似桃花,被称为“桃花水母”。下列关于其生活的描述:①辐射状触手有利于感知外界环境;②体腔为消化腔;③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④触手上的刺细胞有利于捕食和防御。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④
【答案】C
【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①桃花水母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故①正确。
②桃花水母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即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外胚层中有刺细胞,内胚层围成了消化腔,故②正确。
③桃花水母属于腔肠动物,消化腔内的消化液是由内胚层细胞分泌的,消化后的养料被内胚层细胞吸收,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体外,故③错误。
④桃花水母多条触手上的刺细胞,是其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故④正确。
故选C。
2. 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会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做法不利于预防寄生虫病的是( )
A. 用切生肉的刀具切水果
B. 饭前便后洗手
C. 蔬菜水果洗干净后吃
D. 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答案】A
【分析】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感染性蛔虫卵引起的,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据此解答。
【详解】A.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切生肉的刀具和切水果的刀具要分开,否则易感染蛔虫病,A符合题意。
B.饭前便后要洗手,能去掉蛔虫卵,切断传播途径,能预防蛔虫病,B不符合题意。
C.蔬菜、水果要洗干净,能去掉蛔虫卵,预防感染蛔虫病,C不符合题意。
D.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能切断传播途径,能预防蛔虫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动物的名字里都有一个“鱼”字,其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 鲨鱼B. 鱿鱼C. 鲸鱼D. 鳄鱼
【答案】B
【分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详解】A.鲨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A错误。
B.鱿鱼的身体柔软,有贝壳,有斧足,属于软体动物,B正确。
C.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C错误。
D.鳄鱼体表有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D错误。
故选B。
4. 夏天,蚊子和苍蝇经常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
A. 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B.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 体表具有外骨骼
D. 身体表面具有刺细胞
【答案】D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详解】ABC.蚊子和苍蝇都属于昆虫。昆虫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可见,ABC正确。
D.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所以,“身体表面具有刺细胞”不是蚊子和苍蝇等昆虫的共同特征,D错误。
故选D。
5. 以下是小明在“观察鲫鱼”实验中所作的实验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A. 体表有鳞片覆盖,用手摸体表有滑滑的黏液
B. 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胸鳍、腹鳍
C. 将红色墨汁滴在鱼口前方,发现墨汁从鳃盖后缘流出
D. 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运动阻力
【答案】B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鱼体表被覆鳞片,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起保护作用,且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A正确。
B.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B错误。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鱼呼吸时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所以将红色墨汁滴在鱼口前方,发现墨汁从鳃盖后缘流出,C正确。
D.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运动阻力,D正确。
故选B
6. 野外考察中发现一种动物,它生活在陆地,体表覆盖有鳞片,用肺呼吸。可初步判断它属于( )
A. 鱼类B. 两栖类
C. 爬行类D. 哺乳类
【答案】C
【分析】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雌性产下受精卵,卵外有卵壳保护。
【详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所以野外考察中发现一种动物,它生活在陆地,体表覆盖有鳞片,用肺呼吸,可初步判断它属于爬行动物;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 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是气囊,能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
B. 气体经过②和③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C. 呼气时,气体排出的途径是③②①
D. 家鸽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③内都有含氧气多的空气通过,提高气体交换率
【答案】D
【分析】鸟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气囊辅助呼吸,图中:①气管,②气囊,③肺。
【详解】AD.家鸽等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经过肺,再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鸟类每呼吸一次,在③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所以,家鸽无论是呼气还是呼气,③肺内都有含氧气多的空气通过,因此②气囊的存在提高了鸟类的气体交换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但气囊主要是存储气体,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A错误,D正确。
B.气体经过②气囊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经过③肺时,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结合上述分析和题图可知,呼气时,气体排出的途径是②气囊→③肺→①气管,C错误。
故选D。
8. 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 阳光体育大课间,你做扩胸运动完成了一个伸肘动作,该动作的完成包括以下步骤:①小臂的尺骨受到牵引②小臂绕肘关节伸展③肱三头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肱三头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D. ④①②③
【答案】C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详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因此完成伸肘动作的步骤是:③肱三头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肱三头肌收缩、①小臂的尺骨受到牵引、②小臂绕肘关节伸展,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行为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蜘蛛结网
B. 大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
C. 孔雀开屏
D.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答案】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蜘蛛结网”、“孔雀开屏”和“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都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而“大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对探究动物绕道取食实验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 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C. 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D.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答案】C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详解】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故A正确。
B.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的学习能力最强,故B正确。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因此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故C错误。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故D正确。
故选C。
12. 唐代诗人杜甫在《曲江》一诗中描写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首诗里分别描述了蝴蝶、蜻蜓的哪些行为( )
A. 攻击行为,繁殖行为B. 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C. 繁殖行为,防御行为D. 繁殖行为,觅食行为
【答案】B
【分析】(1)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
(2)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详解】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故“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蛱蝶吸食花蜜,属于觅食行为。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故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所以,这首诗里分别描述了蝴蝶、蜻蜓的觅食行为和繁殖行为。
故选B。
13. 2021年9月,北迁一年多的云南野象群成功返回原栖息地,该象群由一头成年雌象带领,象群的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该雌象指挥,成年雄象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大象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
B. 象群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这属于社会行为
C. 象群内的等级和分工有利于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D. 群体生活的动物都有组织、分工和等级等社会特征
【答案】D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大象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A正确。
B.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象群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这属于社会行为,B正确。
C.象群内的等级和分工对象群觅食、御敌、繁殖后代有着重要意义,C正确。
D.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往往具有社会行为,但有些群体生活的动物如麻雀等,没有组织、分工和等级等重要特征,D错误。
故选D。
14. 以下不属于动物通讯现象的是( )
A. 警犬通过气味找到罪犯
B. 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其他猴直立后腿审视地面
C. 蚂蚁通过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
D. 蜜蜂通过“8”字舞向同伴发出蜜源方向的信息
【答案】A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详解】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罪犯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A符合题意。
B.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尖叫声,是通过声音为其他长尾猴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蚂蚁根据同伴分泌物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C不符合题意。
D.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下列“鹅颈瓶”实验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变量是是否有鹅颈
B. 把肉汤加热是为了更好喝
C. 细菌在大气中广泛存在
D. 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答案】C
【分析】巴斯德将新鲜的肉汤煮沸,使肉汤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再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鹅颈瓶内的肉汤长时间没有腐败,这表明该瓶中没有出现细菌等微生物。打碎鹅颈后,宽口瓶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就腐败了,表明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了。
【详解】A.该实验中,鹅颈瓶设计的妙处是细菌不能进入肉汤,而打碎鹅颈后,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则能进入肉汤中。可见,打碎鹅颈前后的其他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而唯一变量是有无细菌,A错误。
B.巴斯德将瓶中新鲜的肉汤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为了灭菌,B错误。
CD.细菌在大气中广泛存在。“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C正确,D错误。
故选C。
16. 下图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的目的是杀死原有杂菌B. 步骤②相当于“接种”这一步骤
C. 完成步骤③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D. 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D
【分析】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培养。
【详解】A.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原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A正确。
B.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涂抹是接种,B正确。
C.恒温培养:实验中使用的培养皿要在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C正确。
D.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设置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接种,选取两套培养皿,一套培养皿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另一套培养皿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涂抹,为实验组,D错误。
故选D。
17. 长时间未食用的玉米上长出了“毛”,如图是其在显微镜下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营养菌丝,内含孢子B. ②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C. ③能从玉米中吸收水分和有机物D. ②③的细胞内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C
【分析】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其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霉菌的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孢子。图中①是孢子,②是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
【详解】A.图示中①是孢子,属于生殖细胞,A错误。
B.②是直立菌丝,直立菌丝细胞不含有叶绿体,B错误。
C.③营养菌丝生长在玉米的内部,能从玉米中吸有机物和水分,C正确。
D.②③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有真正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18. 在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中,根瘤菌的作用是 ( )
A. 固氮B. 提供二氧化碳
C. 提供水分D. 提供有机物
【答案】A
【详解】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故A符合题意。
19. 关于米酒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蒸煮糯米后马上加入酒曲
B. 发酵过程需控制好温度
C. 发酵过程需接种乳酸菌
D. 发酵过程中需保证空气流通
【答案】B
【分析】制作米酒的过程:
①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
②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置于旺火上蒸熟。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冲淋一次。放置到用手触摸微热(30℃)的时候,装入清洁的容器中。
③将酒曲碾碎成粉末,撒在糯米饭上,并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饭均匀地搅拌在一起,然后将糯米饭压实后,在中间挖一个凹坑,最后淋上一些凉开水。
④把容器盖好,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用毛巾将容器包裹起来。
⑤将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冬天可放在暖气旁,以提高温度。
【详解】A.蒸煮糯米后,应该先冷却至30℃左右,再加入酒曲,因为酒曲里的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是30℃,A错误。
B.米酒制作发酵时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发酵过程需控制好温度,B正确。
C.发酵酿酒过程需要接种酵母菌,不是乳酸菌,C错误。
D.酵母菌在无氧时能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发酵过程中,不需要保持空气流通,D错误。
故选B。
20.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下列关于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错误的是( )
A. 利用醋酸菌制醋
B. 利用霉菌发酵制作白酒
C. 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
D. 利用酵母菌使发酵面包松软可口
【答案】B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A.利用醋酸杆菌发酵可以制醋,A正确。
B.酿酒要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
C.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C正确。
D.制馒头、面包要用到酵母菌的发酵,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D正确。
故选B。
21. 下列选项中所包含的生物,其特征相似程度最高的是( )
A. 豹属B. 猫科C. 食肉目D. 哺乳纲
【答案】A
【分析】为了研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我们要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选项中的纲、目、科、属中,属是最小的分类单位,所以,豹属所含生物特征相似程度最高,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2. 下图是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B. 与猫相比,虎和豹的共同特征最多
C. 食肉目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D. 猫和狗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答案】D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
【详解】A.图中有目、科、属、种四个单位,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A正确。
B.猫和豹同科,虎和豹同属,属比科小,亲缘关系更近共同特征更多,B正确。
C.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图中目是最大的单位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C正确。
D.猫和狗同属于食肉目,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D错误。
故选D。
23. 在分类单位中,马与犀牛同目不同科,与羊同纲不同目,与驴同科不同属,与斑马同属不同种,四种动物中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
A. 犀牛B. 驴C. 羊D. 斑马
【答案】C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在分类单位中,马与犀牛同目不同科,与羊同纲不同目,与驴同科不同属,与斑马同属不同种,四种动物中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是羊,因为与羊同纲,纲在目、科、属、种中,单位最大,因此与马的关系最远。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4. 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该主题纪念日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增加生物多样性,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
B. 利用中草药治病,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为了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禁止一切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 围湖造田、毁林造田可扩大我国粮食的种植面积,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价值.
【详解】A.盲目引进物种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A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等,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C错误。
D.围湖造田,毁林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破坏生态平衡,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D错误。
故选B。
25. 羽衣甘蓝是城区绿化带常见的观赏植物,有京冠红、紫鸽、红珊瑚、京莲白、早霞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生物种类多样性B. 基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环境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题中没有提到物种的数量,故A不符合题意。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羽衣甘蓝现今有京冠红、紫鸽、红珊瑚、京莲白、早霞等27个品种的羽衣甘蓝,这体现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故B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我国有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和海洋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故C不符合题意。
D.环境多样性也就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此多样性与本题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 学习了“植物的生殖”后,小强在家进行了如下操作,该繁殖方式是( )
A. 扦插B. 嫁接
C. 杂交D. 植物的组织培养
【答案】B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题干中是将蟹爪兰嫁接到了仙人掌上。
【详解】A.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A错误。
B.由图可以看出小强将蟹爪兰接到了仙人掌上,运用的方法是嫁接,B正确。
C.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生物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代,就是杂交技术,C错误。
D.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D错误。
故选B。
27. 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①用萝卜的根尖进行组织培养培育出萝卜幼苗
②利用杨树的枝条繁殖后代
③试管婴儿的诞生
④霉菌的孢子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新的霉菌
⑤丢弃在土壤里的核桃,一段时间后长出一株新植株
A. ①②③⑤B. ②③④C. ①③④⑤D. ①②④
【答案】D
【分析】有性生殖要经过受精作用,即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想个体;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受精作用,而由母体直接产生想个体,据此作答。
【详解】①用萝卜的根尖进行组织培养培育出萝卜幼苗,该繁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①符合题意。
②利用杨树的枝条繁殖后代,该繁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②符合题意。
③试管婴儿的诞生,试管婴儿实质是受精作用和卵裂(早期的胚胎发育)在试管中完成,依然有受精作用的过程,是有性生殖,③不符合题意。
④霉菌的孢子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新的霉菌等的过程中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符合无性生殖的概念,属于无性繁殖,④符合题意。
⑤丢弃在土壤里的核桃,一段时间后长出一株新植株,种子的形成需要发生受精作用,因此属于有性生殖,⑤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8. 如图所示昆虫发育过程中解释错误的是( )
A. 图示昆虫发育过程属完全变态发育
B. 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C. 此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D. 这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相同
【答案】C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2)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详解】A.图示昆虫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正确。
B.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幼虫期主要以植物的叶片为食,成虫一般吃植物的汁液,有吸食花粉的,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小,B正确。
C.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C错误。
D.此昆虫与家蚕的发育均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C。
29. 《开学第一课》讲述了一个神奇的实验:由保鲜膜替代鸡的卵壳来孵化小鸡“小茶缸”。这只中国首例无壳孵化小鸡的成功,将原本看不见的胚胎发育过程变成完全可视化的过程。如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茶缸”发育所需营养全部来自①
B. ②可以为“小茶缸”发育提供氧气
C. 卵细胞由③和④两部分组成
D. “小茶缸”是由④发育成的
【答案】D
【分析】图中①卵白,②系带,③卵黄,④胚盘。
【详解】A.③卵黄和①卵白都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A错误。
B.②系带固定卵黄,不能提供氧气,B错误。
C.卵细胞由③卵黄、卵黄膜和④胚盘三部分组成,C错误。
D.④是胚盘,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鸡,D正确。
故选D。
30. 与两栖类动物相比,鸟类繁殖成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①体内受精②卵生③卵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④有孵卵与育雏行为⑤卵有卵壳保护⑥卵的数量巨大
A. ①②③⑤B. ①②③⑥C. ①③④⑤D. ②④⑤⑥
【答案】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知识,以及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详解】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鸟类在繁殖季节,许多鸟类会选择合适的场所筑巢,然后求偶,求偶成功,雌雄鸟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卵有卵壳保护,鸟的受精卵在鸟的体内就开始发育,所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鸟类的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卵有卵壳保护,鸟卵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摆脱了卵孵化对环境的依赖,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雏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所以与两栖类动物相比,鸟类繁殖成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①体内受精、③卵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④有孵卵与育雏行为、⑤卵有卵壳保护,C符合题意。
故选C。
31. 图为科研人员培养“发光鼠”的过程,该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A. 克隆技术B. 杂交技术
C. 发酵技术D. 转基因技术
【答案】D
【分析】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
【详解】A.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
B.杂交技术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发酵技术指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32. 下列各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番茄果皮的红色和豌豆果皮的黄色B. 生来惯用右手和生来惯用左手
C. 山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D. 小明的A型血和小刚的B型血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相对性状的概念以及相对性状的判定。
【详解】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
A.番茄果皮的红色和豌豆果皮的黄色是不同生物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B.生来惯用右手和生来惯用左手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C.山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D.小明的A型血和小刚的B型血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故选:A。
33. 下列关于DNA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B.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DNA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
D.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答案】C
【分析】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则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同时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数存在细胞质中,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4. 在下图中,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正确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
【详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选项A正确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
故选A。
35. 下图是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条①上只有一个基因
B. 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C. ②是染色体上的基因
D. ③是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答案】B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蛋白质。
【详解】A.一条①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A错误。
B.正常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中①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是恒定的,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B正确。
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②是染色体上的DNA,C错误。
D.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③是染色体上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3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色盲B. 血友病
C. 夜盲症D. 先天性愚型
【答案】C
【分析】(1)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2)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详解】A.色盲通常被称为先天性色觉障碍,它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属于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B不符合题意。
C.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的,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可通过食用肝脏、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A,C符合题意。
D.先天性愚型病又称21三体综合征(21-Trismy)或唐氏综合征,是在人体首先被描述的染色体畸变,也是最常见先天性愚形患者的常染色体疾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7. 下列细胞一定有Y染色体的是( )
A. 人的精子B. 人的卵细胞
C. 人的受精卵D. 男性的神经细胞
【答案】D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A.精子有两种,一种含有X染色体,一种含有Y染色体,所以人的精子中不一定有Y染色体,A不符合题意。
B.卵细胞含有X染色体,所以卵细胞中一定没有有Y染色体,B不符合题意。
C.受精卵将来发育成新个体,是女性也有可能是男性,女性性染色体是XX,所以人的受精卵中不一定有Y染色体,C不符合题意。
D.男性的神经细胞是体细胞,其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一定含有Y染色体,D符合题意。
故选D。
38. 探究“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模拟实验时,同学们用两个塑料桶,里面装有黑白两种颜色的小球。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号桶中的小球代表卵细胞,2号桶中的小球代表精子
B. 黑色小球一定代表精子,白色小球不一定代表卵细胞,代表精子的白色、黑色小球的数量可以不相等
C. 从代表精子和卵细胞的塑料桶中各取出一枚棋子并记录其染色体组成,直至将盒子中小球取尽后,统计随机结合的结果
D. 本实验要统计多次实验结果才能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因此要进行大量重复实验
【答案】D
【分析】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
【详解】A.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用白色棋子与黑色棋子分别模拟男性的X精子和Y精子,用白色棋子模拟女性的卵细胞,故1号桶中的小球代表精子,2号桶中的小球代表卵细胞,A错误。
B.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且数量相同,因此分别代表含X、Y染色体精子的白色、黑色棋子的数量必须相等,B错误。
C.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棋子再放回袋子,否则就会使实验失去逼真性。目的是排除人为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错误。
D.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由此可知,本实验要统计多次实验结果才能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因此要进行大量重复实验,D正确。
故选D。
39.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一对表兄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他们结婚,后代一定会患遗传病
B. 表兄妹结婚是符合《婚姻法》规定的
C. 贾宝玉与林黛玉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D. 其后代中男孩所占比例会大于女孩
【答案】C
【分析】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我们要根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做好婚前检查工作,把优生工作做到婚前孕。
【详解】A.林黛玉与贾宝玉是一对表兄妹,属于三代以内旁系亲属,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较大,并不是一定会患遗传病,A错误。
B.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三代以内旁系亲属结婚,所以表兄妹结婚不符合《婚姻法》的规定,B错误。
C.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C正确。
D.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其后代中男女表现的机率是各50%,D错误。
故选C。
40. 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A. 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B. 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
C. 用杂交技术培育的高产抗倒伏小麦D.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
【答案】A
【分析】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种变异叫做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详解】A.在无光条件下的蒜苗由于缺少光照,叶片无法形成叶绿素,故叶片呈黄白色,故该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A符合题意。
B.太空椒是由于普通椒经过太空射线的辐射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进而性状发生改变,故属于可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有三大来源。杂交技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遗传结构不同的品种杂交,利用亲本品种间优良基因重组,创造新的变异的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因此,高产抗倒伏小麦和抗虫棉的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0分)
41. 某生物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下列几种动物。其中有的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却很难区分它们,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若将图中动物A和B、C、D、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
(2)图中体温恒定的动物是___________(填字母),这增强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动物E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1)体内有无脊柱
(2)DE##ED (3)胎生哺乳
【分析】题图中:A虾是节肢动物,B青蛙是两栖动物,C蜥蜴是爬行动物,D家鸽是鸟类,E家兔是哺乳动物。
(1)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可见,若将图中动物分为A(无脊椎动物)和B、C、D、E(脊椎动物)两类,则分类依据是:有无脊柱。
(2)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结合题图可知,图中体温恒定的动物是:D家鸽、E家兔。
(3)E家兔等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加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2. 曾经观看一段视频:一只狒狒妈妈被母狮捉住而被捕杀,狒狒宝宝慢慢地从它的背上掉下来。母狮并没有伤害这个脆弱的孩子,而是把它放在自己的怀里看护着。一只年轻的雄狮想走过来,却遭到母狮的阻止。此时,正在附近树上的狒狒爸爸抓住时机,冲过去一把抓住小狒狒,把它带回到树上。据资料回答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分析,母狮保护小狒狒的行为由体内的_____________决定的。
(2)狒狒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其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而且还形成了__________,有利于获得更多食物和种族繁衍。
【答案】(1)遗传物质
(2)①. 组织 ②. 等级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母狮把小狒狒放在自己的怀里像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看护着,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这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社会行为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如狒狒的群体生活,就具有社会行为。
43. 当前,新冠肺炎仍在全球传播蔓延,国际社会面临严峻挑战。以下是几种微生物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的结构与图甲类似,此类生物无 __________ 结构。
(2)图乙与图丙所示生物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胞中没有 _________________ ;
(3)图丙所示生物可以用来提取_____________,治疗相应疾病。该类生物细胞内没有________,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来繁殖后代。
【答案】(1)细胞 (2)成形细胞核
(3)①. 青霉素 ②. 叶绿体 ③. 孢子
【分析】观图可知:图甲是病毒,其中A蛋白质外壳、B内部遗传物质;图乙是细菌;图丙是青霉菌。
(1)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A蛋白质外壳和B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图乙是细菌,图丙青霉菌属于真菌,细菌与真菌的细胞结构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仅有A——DNA集中的区域。
(3)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图丙是青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44.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黑冠长臂猿是我国高度濒危的珍稀动物,是我国现存动物中分类地位最高,与人类最近似的唯一物种。不仅在社会行为方面与人类相近,而且生理结构和形态学方面也接近人类。据资料记载,20世纪初,海南森林覆盖率达90%,全岛各县均有长臂猿分布,50年代,森林面积达86万公顷,海南黑冠长臂猿分布于海南岛澄迈、屯昌一线以南12个县区,数量达2000多只。随着岛上热带雨林大面积丧失及人类疯狂猎杀,长臂猿数量急剧减少。1980年,长臂猿只剩下7只。经过20多年的艰苦保护,其数量又逐渐规律上升,现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黑冠长臂猿已经发展到24只。
(1)致使长臂猿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为了保护黑冠长臂猿,你认为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
(3)黑冠长臂猿是我国高度濒危的珍稀动物,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根本措施是要保护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热带雨林大面积丧失及人类疯狂捕杀
(2)建立自然保护区 (3)生态系统多样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外来物种的入侵都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生物入侵。
(1)由题干中“随着岛上热带雨林大面积丧失及人类疯狂猎杀,长臂猿数量急剧减少”的描述可知,致使长臂猿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热带雨林大面积丧失及人类疯狂捕杀。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根本措施是要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45. 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说过:“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关系着个人温饱,也关系着国家命运。袁隆平科研团队进行了水稻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格的数据可知,在第三组实验中,高秆和高秆水稻杂交,子代中出现矮秆水稻,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填“高秆”或“矮秆”)为隐性性状;如果用A、a分别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则矮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
(3)在第一组实验中亲代高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在第三组实验中子代高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
【答案】(1)相对性状
(2)①. 变异 ②. 矮秆 ③. aa
(3)①. Aa ②. AA或Aa##Aa或AA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1)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因此,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
(2)第三组实验,高秆和高秆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水稻的现象,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第三组中亲代都是高秆,子一代出现了矮秆,表明高秆是显性性状,矮秆是隐性性状。若用字母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矮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aa。
(3)第一组实验的子代中出现了矮秆个体,其基因组成为aa,这两个a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因此,在第一组实验中亲代高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Aa。第三组实验的子代出现了矮秆个体,其基因组成为aa,这两个a分别来自两个高秆亲本,因此,第三组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其遗传图解如下:
由此可见,第三组实验中子代高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51
28
4
组别
亲代
子代
高秆
矮秆
总数
第一组
高秆×矮秆
650
642
1292
第二组
矮秆×矮秆
0
1128
1128
第三组
高秆×高秆
756
248
100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测(二)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第三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滇池金线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