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八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吉林省吉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 答案
      吉林省吉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
    吉林省吉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吉林省吉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答案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答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八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八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吉林省吉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吉林省吉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B项“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故被置于《论语》卷首”错,强加因果,原文信息是“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可见“学而时习之”三句置于卷首,是因为这三句是气脉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所以被弟子置于卷首。C项“转而正色道歉”错,原文“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中没有体现“道歉”的意思。D项“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错,原文信息是“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可见选项表述偷换概念。
    3.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论点和论据关系的能力。材料一强调的重点是孔子注重文学性。A项注重描写,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B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也能体现文学性。C项没有体现语言的文学性。D项直接提出语言要注重文学性。ABD均出自《论语》,且强调文学性,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
    4.①材料一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分析其中的文学笔法,证明《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②材料二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说明《论语》相比《中庸》《大学》,传递的内容更加具有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比较材料异同的能力。由材料一结尾三段“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可概括出第一点。由材料二开头段“总体而言,……《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可概括出第二点。
    5.①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如借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②讲究遣词用句,常用结构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运用对句说明了“质”与“文”的关系。③注重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简约的神态描写,许多段落呈现“氛围感”和“戏剧感”。如《阳货》篇中对孔子的描述。(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概括归纳要点的能力。(1)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如材料一第一段“言必信,行必果”使用了对偶,材料一第二段“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材料一第三段“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2)讲究遣词用句,常用结构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材料二第二段“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3)注重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简约的神态描写来呈现“氛围感”和“戏剧感”。如“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
    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搬迁之后,一下子苏醒了过来,变得生机勃勃”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人们的心是欢喜的,但这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并不一定是“苏醒”“生机勃勃”的表现,而且“一些传统和习俗消失了”,“苏醒”“生机勃勃”更不能存在了。
    7.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C项“也表达了‘我’对城市文明的排斥心理”错误。“我”并不排斥城市文明,这种感觉只是在家乡搬迁之后的一种“乡愁”情结。
    8.①“我”的乡愁是在自己的家乡产生,其他人的乡愁是远离故乡后而产生的。②“我”的乡愁是看到家乡变化时的无力、无奈和无辜,其他人的乡愁是对故乡的思念,对家乡的人或景的思念,带有浪漫和忧伤。③“我”的乡愁是我们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的身不由己和担忧,其他人的乡愁经过距离和转述,有平和的距离和空间,可以找到别的事物填充。(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我的乡愁不是站在远方看故乡的思念,没有对着月亮怀念人或景的诗歌一样的浪漫和忧伤。我的乡愁就是直愣愣地站在这片土地上,直愣愣地看着它的变化的无力、无奈和无辜”“我的乡愁是无法化开的愁,不是从远方回来就能够缓解的愁,不是诗情画意的愁,而是一种血淋淋的愁”概括出答案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根据“他们的愁经过了距离和转述而有了平和的距离和空间,这样的距离和空间足够他们找到别的事物填充,他们一定会说没有事物可以填充,他们一定会说乡愁是无法替代的,是的,无法替代,但是可以忘记,剩下的是情感需要的诗情画意,这样的乡愁在他们哭泣之后还能够让他们的眼睛明亮起来”“但是我不能,我不行,我就在这个地方,时时刻刻看着一些东西在塌陷,在丢失,似乎觉得可以伸手拉住一些,但是什么也拉不住”概括出答案的第三点。
    9.①“我”的家庭生活幸福。我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孩子在自己的陪伴中成长。②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花了不多的钱有了规格很高的新房子。③身残志坚,在文学的道路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虽然患有先天性疾病,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诗人,发表了诸多诗作。(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结合“我的父母像溺爱一只幼鸟一样把我护在他们的羽翼之下,后来是我的孩子,我希望陪伴我的孩子慢慢长大,我看见许多缺少父母关怀的孩子,他们的孤独导致了许多问题,我不能因为无法确定的事情而让我的孩子有所影响”可知,“我”的家庭生活幸福,我在父母疼爱中长大,孩子在自己的陪伴中成长。结合“可以用不多的钱买到一栋规格很高的房子”“这些装修好了的房子和城里的并无二致,甚至比有的城里的房子还要好:自来水,暖气都将一一供应上,非常好的绿化工程,非常完善的社区建设”可知,“我”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结合注释“余秀华是脑瘫患者,行动不便,说起话来口齿不清。2014年11月,《诗刊》发表其诗作,诗歌集《摇摇晃晃的人间》获第七届湖北文学奖。2019年1月,推出首部自传体小说集《且在人间》”可知,“我”身残志坚,在文学的道路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10.BDF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齐田单”是主语,“后与骑劫”作状语,“战”是谓语,句子结构完整,B处断开;“燕军”是“诳”的宾语,D处断开;“于即墨下”是“破骑劫”中“破”的后置状语,E处不能断开,F处断开;表承接关系的“而”引出下一句,“转战逐燕”是独立的句子,G处不能断开。
    1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通假、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C项文中“捐,意思为贡献、献出”错误。捐,抛弃。句意: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了赵国。细大不捐: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1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苏轼认为燕惠王不够贤明……”错误,原文表述为“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是“论者”认为而不是苏轼,苏轼的观点在后面。选项张冠李戴。
    13.(1)遭到诋毁、侮辱的诽谤,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
    (2)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让两头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讥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离”通“罹”,遭受;“堕”,毁坏;“臣之所大恐也”,判断句。
    (2)三个“王”均为名词作动词,称王;“审”,明白;“为”,表被动。
    14.①燕国兼并齐国,不符合他国利益。②未能急攻,错失良机。③未能休兵安民,消磨齐人斗志。(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可知,燕国兼并齐国,不符合他国利益。根据原文“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可知,未能急攻,错失良机。根据原文“夫以齐人苦湣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可知,未能休兵安民,消磨齐人斗志。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燕昭王派乐毅担任上将军。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燕昭王大喜,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时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乐毅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想联合军队暂且留在齐国,朝着南面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到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嫌隙,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了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乐毅写了一封回信给惠王,信中说:免遭杀身之祸而建功立业,彰明发扬先王的事迹,这是我的上策;遭到诋毁、侮辱的诽谤,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面临难以预测的罪过,把意外地免去灾害作为个人渔利的机会,这是恪守道义的人所不敢做出的事情。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良的臣子离开原来的国家,不洗雪自己的罪过和冤屈。我虽然无能,但多次聆听君子的教导了。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材料二:
    唉!乐毅本是战国时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经听闻过王道,这就足以使他灭亡了。议论的人认为,是因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才会被敌人用了反间计,用骑劫顶替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他们认为乐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齐的成功,完全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然而,假设当时燕昭王还在位,即使齐国的反间计不能得逞,乐毅也终究会失败。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燕国想吞并齐国,但是这却并不符合秦国、楚国和三晋之国(赵、魏、韩)的利益。乐毅用百倍于敌人的兵力,连续几年都攻不下两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而是因为他打算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因为齐国人苦于湣王的暴政,乐毅如果这时候撤退而停止战争,治理政务,放宽赋税、劳役,使农民能够到回到家乡,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齐国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单之辈又利用谁跟他去作战呢!在战国时,兵力强盛的国家相互吞并,难道仅仅是我燕国么?拿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围攻两座城池,并且加紧攻击,要有消灭敌人后再吃饭的决心,难道谁会说不行吗?哎呀!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讥笑。
    (节选自苏轼《乐毅论》)
    1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B项,“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表述错误。五六句应该是采用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手法,通过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惹动诗人离情,更显悲哀。
    16.①对比: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五、六句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惹动诗人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七、八句化用《击壤歌》,描写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隐居生活,赞叹其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手法的分析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和情感。本题中,让结合全诗分析手法。三四句“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对比,表达了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五六句“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通过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反衬出诗人离情,更显悲哀;七八句“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根据注释,可知诗人运用了典故,化用《击壤歌》,描写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隐居生活,赞叹其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
    17.①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②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8.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成功,这很正常,因为人生得有一个向前的目标,不然,可能很无聊。(每改对一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两处语病:(1)不合逻辑,“而且”表递进,“人生得有一个向前的目标”与上文“人们追求成功,这很正常”之间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将“而且”改为“因为”。(2)语意重复。“不然”,意思是“如果不这样”,与“否则”表达的意思相同,鉴于考虑标点问题,可删去“否则”。
    19.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的“现实”是形容词,作谓语,意思是“讲究实际功利”。A项“现实”是名词,意思是“客观世界”。B项“现实”是名词,意思是“客观存在的事物”。C项“现实”是形容词,意思是“合乎客观情况的”。D项“现实”与文中加点的“现实”意义和用法相同。
    20.(甲)希望活得痛快 (乙)只是其中的一种活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境补写的能力。甲处,结合后文“怎样既活得明白又活得痛快”看,上文讲了西方人“希望活得明白”,那么中国人对应的应该是关心活得痛快,甲处应该填“希望活得痛快”。乙处,上文说“人生有一千种活法”,联系下文“我们不能用一种活法去否定其他活法”看,“追求成功”是其中的一种活法,可推知“人生成功”后面应该填“只是其中的一种活法”。
    2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短语结构类型的判断能力。文中“首都北京”都是指北京,所以是复指短语。A项 偏正短语;B项 复指短语(同位语);C项 主谓短语;D项 动宾短语。
    22.第一个“!”体现出作者由“陶然亭”不断想到与之有关的文化元素时的激动;第二个“!”体现出作者对领略“陶然亭”秋意、享受“陶然”境界的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中的第一个“!”前,作者用一组排比句写了与“陶然亭”有关的文化元素,四个“岂不是”的反复运用凸显出作者想到这些文化元素时内心的激动之情,使用“!”能直接体现出作者的激动。第二个“!”所在语句写作者准备“去寻找这秋意里的‘陶然’”,去领略“陶然亭”的秋意,去享受“陶然”之境界,使用“!”能体现作者的向往之情。
    23.作文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提出了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一种强调选择的重要性,认为正确的方向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另一种则强调努力的重要性,认为即使有正确方向,没有付出努力也无法实现目标。材料通过“有人说”引入这两种观点,暗示了它们在现实中的普遍性和争议性,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次作文材料的关键词:“选择”意味着决策,关乎个人或集体未来的发展路径;“努力”则是行动,是将选择变为现实的过程。这两个词共同构成了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就材料而言,文章可以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选择与努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也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假设情境,对比分析选择与努力两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结果,从而突出选择与努力相结合的重要性;还可以从个人成长、职业规划、团队建设等不同领域出发,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且付出相应的努力。
    【参考立意】
    1.选择与努力,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2.明智选择是前提,不懈努力是关键。
    3.选择决定方向,努力决定高度。
    【范文】
    选择与努力:人生交响曲中的协奏
    有人说选择重要,它决定了人生的航向;有人说努力重要,它提供了乘风破浪的动力。在我看来,选择与努力并非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共同谱写人生交响曲的协奏,二者相互交织,彼此成就,最终奏响属于我们自己的华美乐章。
    诚然,选择是人生的导航仪,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倘若选择错误,即使拼尽全力,也可能南辕北辙,与成功背道而驰。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正是因为做出了符合时代潮流、顺应自身优势的选择,才在各自的领域成就了非凡的人生。袁隆平先生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杂交水稻研究,正是因为他洞察到国家和人民对粮食安全的迫切需求,最终解决了困扰人类千年的温饱难题。可见,明智的选择犹如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然而,选择并非一劳永逸的决定,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而努力则是推动这一过程不断优化的引擎。外部环境瞬息万变,自身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当初的选择未必永远契合现实。唯有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审时度势,灵活调整,才能在人生的航道上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天地。试想,如果马云固守最初的选择,没有与时俱进地调整方向,果断转型电子商务,并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商业传奇。因此,努力是连接选择与成功的桥梁,它赋予我们审视自我、调整航向的勇气和能力,最终抵达梦想的彼岸。
    更重要的是,选择与努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协奏。正确的选择能够激发我们奋斗的热情,而持续的努力则会让我们更加坚定最初的选择,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选择的方向。就如同一位钢琴家,他选择演奏古典音乐,并为之付出日复一日的练习。在演奏的过程中,他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不断加深,演奏技巧日益精进,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古典音乐的热爱。这种热爱又反过来促使他更加刻苦地练习,最终成就了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由此可见,选择与努力相互成就,共同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
    人生之路漫漫,选择与努力如同交响曲中的不同音符,它们相互交织,彼此成就,最终奏响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乐章。让我们以智慧和勇气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以坚持和毅力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在选择与努力的协奏中,成就精彩人生!

    相关试卷

    2024抚顺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抚顺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PDF版含解析,共13页。

    2024沈阳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沈阳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PDF版含解析,共17页。

    2024保定定州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语文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保定定州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语文PDF版含解析,共2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