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考题06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练习(人教版)-试卷下载-教习网
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必刷考题06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练习(人教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必刷考题06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原卷版).docx
    • 解析
      必刷考题06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解析版).docx
    必刷考题06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原卷版)第1页
    必刷考题06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原卷版)第2页
    必刷考题06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原卷版)第3页
    必刷考题06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解析版)第1页
    必刷考题06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解析版)第2页
    必刷考题06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必刷考题06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练习(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必刷考题06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练习(人教版),文件包含必刷考题06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原卷版docx、必刷考题06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频命题点01 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高频命题点02 基因与性状的遗传
    高频命题点03 遗传与变异
    ▉命题点1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1.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会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卷毛和直毛B.水稻的高产和抗倒伏
    C.玉米的糯性和黄粒D.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答案】A
    【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解析】A.狗的卷毛和直毛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A符合题意。
    B.水稻的高产和抗倒伏是两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玉米的糯性和黄粒是两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家鸡的长腿和毛腿两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2.科学家将乙肝病毒DNA送入番茄植株体内,小鼠食用番茄后,可刺激体内产生乙肝病毒抗体,科学家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A.仿生B.嫁接C.转基因D.杂交
    【答案】C
    【分析】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工程都属于现代生物技术。
    【解析】A.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A错误。
    B.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B错误。
    C.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科学家将乙肝病毒DNA送入番茄植株体内,小鼠食用番茄后,可刺激体内产生乙肝病毒抗体,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C正确。
    D.杂交是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组成的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优势品种的方法,如杂交水稻等,D错误。
    3.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由基因片段组合而成,呈螺旋结构
    B.B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A的数目异常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人的细胞中,A的数量全部为23对
    【答案】C
    【分析】如图中,A是染色体,B是蛋白质,C是DNA。
    【解析】A、C是DNA,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DNA分子由很多基因组成,A错误。
    B、染色体由B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此,C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C、A染色体的数目异常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C正确。
    D、人的体细胞中,A染色体的数目是23对;人的生殖细胞中,A染色体的数目为23条;人的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内无细胞核,无A染色体,D错误。
    4.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B.每个生物体都有许多不同的性状
    C.通过性状无法区分不同的生物
    D.生物体的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一定也相同
    【答案】B
    【分析】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解析】A.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有的肉眼看不到,如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等,A错误。
    B.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B正确。
    C.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人们总是通过性状来区分出不同的生物,C错误。
    D.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性状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如AA或Aa,含有不同基因,但两个个体的性状是相同的,D错误。
    5.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
    B.人类所有的遗传病都与近亲结婚有关
    C.兄弟姐妹之间属于直系血亲
    D.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国家不应该禁止
    【答案】A
    【分析】(1)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是因为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2)只要亲代具有隐性致病基因,就有可能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
    【解析】A.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A正确。
    B.近亲结婚只是增加得遗传病的机率,另外不是近亲婚配的夫妻,如果都携带遗传病的基因,也可能会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的,B错误。
    C.兄弟姐妹之间属于旁系血亲,亲子之间是直系血亲,C错误。
    D.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父母是表亲,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应该被禁止,D错误。
    6.某家庭爸爸是双眼皮、妈妈是单眼皮,他们的两个女儿都是双眼皮,对此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单眼皮与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B.单眼皮与双眼皮有显隐性状之分
    C.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在女儿中消失了
    D.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答案】C。
    【分析】(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析】A、单眼皮和双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单、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单眼皮与双眼皮有显隐性状之分,A正确。
    B、爸爸是双眼皮,妈妈是单眼皮,他们的两个女儿都是双眼皮,表明单眼皮与双眼皮有显隐性状之分,B正确。
    CD、在遗传过程中,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没有消失了,只是没有表现,C错误,D正确。
    ▉命题点2基因与性状的遗传
    7.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可见,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近亲结婚容易生出畸形的孩子,或身体残缺,或弱智痴愚,以致后代不能繁盛。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
    A.人类的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B.近亲婚配的子女将全部患遗传病
    C.近亲婚配的子女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
    D.近亲结婚的男女双方都易患遗传病
    【答案】C
    【分析】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我们要根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做好婚前检查工作,把优生工作做到婚前孕前。
    【解析】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8.人白化病是一种有单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如果父母双方表现正常,但都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Aa),他们的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 )
    A.75%B.25%C.50%D.0
    【答案】B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析】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果父母双方表现正常,但都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Aa),则所生后代的基因组成的可能情况是:AA或Aa或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所以,他们的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25%,可见B正确,ACD错误。
    9.如图为某夫妻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Aa)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A和a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
    B.夫妻双方都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
    C.该夫妻的子女一定会表现出显性性状
    D.该夫妻子女基因组成(基因型)有3种可能
    【答案】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析】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因此,基因A和a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男、女的基因组成都是Aa,即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根据分析可知,夫妻双方都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B不符合题意;
    CD、这对夫妻的基因组成都是Aa,其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该夫妻的子女即可能表现出显性性状,也可能表现出隐性性状,其子女的基因型有AA、Aa、aa3种可能,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10.某种昆虫的体色深色(A)和浅色(a)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各组双亲都产生了很多子代且数目几乎相同。当栖息环境变得与浅色体色相近时,产生的后代被捕食数量最多的组合是( )
    A.aa×aaB.AA×aaC.Aa×AaD.Aa×aa
    【答案】B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析】A、亲代基因型为aa×aa,后代基因型均为aa,后代都是浅色昆虫,全都不易被捕食,A不符合题意。
    B、亲代基因型为AA×aa,后代基因型均为Aa,后代都是深色昆虫,全都容易被捕食,B符合题意。
    C、亲代基因型为Aa×Aa,后代基因型为AA:Aa:aa=1:2:1,后代深色昆虫:浅色昆虫=3:1,C不符合题意。
    D、亲代基因型为Aa×aa,后代基因型为Aa和aa,后代为深色昆虫和浅色昆虫的概率各占50%,D不符合题意。
    11.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遗传物质改变可引起遗传病
    B.携带致病基因有可能患遗传病
    C.遗传病都是隐性基因控制的
    D.目前遗传病一般还不能得到根治
    【答案】C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解析】A、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A正确。
    B、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遗传病一般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一对基因只有都是隐性致病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遗传病,而一对基因中一个基因是显性、一个是隐性致病基因时,则不会患遗传病,表现正常。因此,携带致病基因有可能患遗传病。B正确。
    C、有的遗传病是隐性基因控制的,如色盲,有的遗传病是显性基因控制的,如多指。C错误。
    D、遗传病由于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虽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弄清了一些遗传病的发病过程,为遗传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遗传病还不能根治。D正确。
    12.豌豆植株有高茎也有矮茎,现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显隐基因用A、a表示)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根据表格中的第①②组的实验可判断出高茎是显性性状
    B.第②组亲本和第③组亲本中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不同
    C.第②组实验的子代中高茎植株基因组成是Aa
    D.第③组实验的子代中高茎植株基因组成是Aa
    【答案】C
    【分析】(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解析】A、表格中第③组:亲本性状表现高茎×高茎,而子代中出现了矮茎,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表格中的第③组的实验可判断出矮茎是隐性性状;第①②组的实验都不能判断显隐性,A错误;
    B、第②组和第③组子代矮茎植株的基因组成都是aa,这两个a都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故第②组亲本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第③组两个亲本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都是Aa;所以,第②组亲本和第③组亲本中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相同,B错误;
    C、第②组亲本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矮茎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
    由此可见,第②组实验的子代中高茎植株基因组成是Aa,C正确;
    D、第③组两个亲本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都是Aa,遗传图解如图:
    由此可见,第③组实验的子代中高茎植株基因组成是AA或Aa,D错误。
    13.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父亲双眼皮(DD)与母亲单眼皮(dd)结合,子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分别是( )
    A.Dd,双眼皮B.DD,双眼皮C.dd,单眼皮D.Dd,单眼皮
    【答案】A
    【分析】(1)显性基因是指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英文大写字母来表示,隐性基因是指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英文小写字母来表示。
    (2)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隐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
    【解析】题文结合分析可知,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D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性状d控制。父亲的基因组成是DD,则产生的精子有一种,即含D基因的精子。母亲的基因组成是dd,则产生的卵细胞有一种,即含d基因的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胜的结合机会是相等,则含有D基因的精子与含d基因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这对夫妻所生孩子的因组成是Dd,表现为双眼皮性状。由此可见选项A正确。
    14.番茄果皮红色(R)对黄色(r)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RR)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rr)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肉细胞、种子中子叶的基因型以及果实的果皮颜色分别是( )
    A.Rr、Rr、黄色B.rr、Rr、黄色
    C.Rr、rr、红色D.rr、Rr、红色
    【答案】B
    【分析】(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番茄果皮红色(R)对黄色(r)为显性,则红色番茄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果皮黄色番茄的基因组成是rr。
    (3)受精完成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
    【解析】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色是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因此,若将红色番茄(RR)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rr)的多个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肉细胞基因型是rr,果实的果皮颜色是黄色。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因此,若将红色番茄(RR)的花粉(R)授到黄色番茄(rr)的多个柱头上(卵细胞基因是r),则受精卵是Rr,形成种子胚的基因型是Rr,因此种子中子叶的基因型也是Rr,B正确,ACD错误。
    15.如图为某夫妻体细胞中染色体上一对基因(Aa)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夫妻双方都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
    B.基因A和a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
    C.该夫妻的子女表现显性性状的概率为12
    D.该夫妻的子女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为12
    【答案】C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当基因组成是AA或Aa时表现显性性状,aa表现隐性性状。
    【解析】A.当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Aa)时,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这是因为显性基因A对隐性基因a具有显性作用,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A存在,就会表现出由A基因控制的性状,A正确。
    B.基因A和a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因为它们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B正确。
    C.当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Aa 时,子女的基因组成有AA、Aa、Aa、aa四种情况(如图),其中表现显性性状(AA、Aa、Aa)的概率为34,C错误。
    D.该夫妻的子女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为12,D正确。
    16.正常情况下,人类精子中的染色体的组成是( )
    A.都是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
    B.都是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
    C.11对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11对常染色体+Y染色体
    D.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
    【答案】D。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图解中看出,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或22条+Y.因此,“正常情况下”,人类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可见D正确,ABC错误。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男生女责任在于女方,与男方没有任何关系
    B.一对夫妇第一胎生的是男孩,第二胎一定是个女孩
    C.人体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D.近亲结婚的后代子女一定会出现遗传病
    【答案】C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解析】A、由遗传图解可知,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而不是责任在女方,与男方无关,A错误。
    B、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第二胎的性别是生男生女几率各占一半,B错误。
    C、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因此,正常人体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C正确。
    D、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并不是近亲结婚的后代子女一定会出现遗传病,D错误。
    18.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成熟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单位:条)分别是( )
    A.46、23、46、0B.46、23、46、46
    C.23、23、46、46D.46、23、23、46
    【答案】A
    【分析】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也就是说,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条,则其受精卵为2N条;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条。
    【解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因此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即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人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23对),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它们没有染色体。因此,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成熟的红细胞中染色体的条数依次是46,23,46,0。
    ▉命题点3遗传与变异
    19.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下列不属于变异现象的是( )
    A.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
    B.玫瑰开红花,李树开白花
    C.一棵苹果树上的果实酸甜各异
    D.普通羊群里出现短腿安康羊
    【答案】B。
    【分析】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析】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一棵苹果树上的果实酸甜各异、普通羊群里出现短腿安康羊,均属于变异现象。玫瑰和李树为两种植物,玫瑰开红花,李树开白花,不属于变异现象,ACD不正确,B正确。
    20.下列生物的变异现象中,不能遗传给后代的是( )
    A.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的高产抗倒伏小麦
    B.在小鼠受精卵中转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发育出的大鼠
    C.化学药剂处理使甜菜细胞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高含糖量甜菜
    D.韭菜在不透明物体覆盖的遮光条件下完全变黄形成的“韭黄”
    【答案】D
    【分析】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单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ABC、“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的高产抗倒伏小麦”、“在小鼠受精卵中转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发育出的大鼠”和“化学药剂处理使甜菜细胞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高含糖量甜菜”,都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BC不正确。
    D、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韭菜在遮光条件下不能产生叶绿素,完全变黄形成的“韭黄”,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
    21.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太空育种的水平飞速提升。普通青椒种子通过太空搭载后再播种,其果实变大,籽少肉厚,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增多。这是利用太空的各种射线( )
    A.直接改变了青椒的性状
    B.淘汰了青椒的不良性状
    C.改变了青椒种子的遗传物质
    D.增加了青椒种子的营养成分
    【答案】C
    【分析】诱变育种是指人为地利用各种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然后根据育种的目的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太空椒是普通甜椒在太空条件下,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解析】A.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太空椒是利用太空的各种射线诱发基因发生改变,而不是直接改变了青椒的性状,A不符合题意。
    B.“太空椒”是普通甜椒在太空条件下,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并没有淘汰普通甜椒的不良性状,B不符合题意。
    C.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太空漫游后播种,培育出了果型增大的“太空椒”,是太空的各种射线引起普通椒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这种育种方法改变了甜椒的遗传物质,从而导致性状改变,C符合题意。
    D.普通甜椒的种子在经过太空漫游后,播种培育出的果型增大的“太空椒”,只改变了普通甜椒种子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普通甜椒种子的营养成分,D不符合题意。
    22.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地质队员的皮肤被晒黝黑
    B.肥沃地里的水稻粒大饱满
    C.经常锻炼的人肌肉变得特别发达
    D.双眼皮的父母生下单眼皮的儿子
    【答案】D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ABC.结合分析可知:“地质队员被晒黑的皮肤”、“肥沃地里的水稻粒大饱满”、“经常锻炼的人肌肉变得特别发达”都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BC不符合题意。
    D.“双眼皮的父母生下单眼皮的儿子”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D符合题意。
    23.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说明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下列变异现象中,属于可遗传变异是( )
    A.航天育种的甜椒维生素C含量较高
    B.爱美女士割的双眼皮
    C.同卵双生的兄弟,一个胖些,一个瘦些
    D.大蒜、韭菜在无光条件下长成蒜黄、韭黄
    【答案】A
    【分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A、航天育种的甜椒维生素C含量较高,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符合题意。
    BCD、“爱美女士割的双眼皮”、“同卵双生的兄弟,一个胖些,一个瘦些”、“大蒜、韭菜在无光条件下长成蒜黄、韭黄”,均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BCD不符合题意。
    24.2024年9月27日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被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同时有16个品种青稞、油菜种子被带上卫星进行研究,该试验可能属于( )
    A.杂交育种B.太空育种
    C.转基因育种D.细胞核移植
    【答案】B
    【分析】遗传育种:突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方式。
    【解析】A、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这种育种方式不需要进入太空环境,A错误;
    B、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如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诱导种子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本题中种子被带上卫星进入太空,很可能是利用太空环境进行太空育种,B正确;
    C、转基因育种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本题没有提到基因的导入,C错误;
    D、细胞核移植是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去核的细胞中,这里没有涉及细胞核移植相关的操作,D错误。
    25.科学家将从非洲狗牙根的根中分离出HsfA2基因导入拟南芥中,培育出的拟南芥耐热性极高。该过程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B.克隆技术
    C.发酵技术D.仿生
    【答案】A
    【分析】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解析】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可见科学家将从非洲狗牙根的根中分离出HsfA2基因导入拟南芥中,培育出的拟南芥耐热性极高。该过程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A正确。
    限时:30分钟
    1.下列选项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和体重B.番茄的红果和黄花
    C.兔的白毛和长毛D.鸡的单冠和双冠
    【答案】D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解析】A.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两种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番茄的红果和黄花是两种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兔的白毛和长毛是两种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鸡的单冠和双冠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2.下列各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果蝇的单眼和果蝇的复眼
    B.人的长发和短发
    C.小丽的双眼皮和小明的单眼皮
    D.狗的卷毛和粗毛
    【答案】C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解析】A.果蝇的复眼是主要的视觉器官,三个单眼仅能感光,因此单眼与复眼是两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不是一对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相对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头发的长短不受基因控制,故人的长发和短发不是一对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小丽的双眼皮和小明单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能称为相对性状,C符合题意。
    D.狗的卷毛和粗毛,是狗毛的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狗的卷毛与直毛,或狗的粗毛与细毛,都是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3.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子代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46条,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3条
    D.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答案】C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解析】A、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正确。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基因,又含有精子的基因,因此子代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正确。
    C、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46条,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也是46条,C错误。
    D、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D正确。
    4.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
    A.受精卵B.DNAC.染色体D.配子
    【答案】D
    【分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解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配子)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女的。
    5.下列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B.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
    C.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
    D.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答案】B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解析】AD.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故染色体、DNA、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AD正确。
    B.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正确。
    6.每种生物都具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人类体细胞中具有23对染色体。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成熟的红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
    A.23条、46条、46条、23条
    B.23条、46条、0条、46条
    C.23条、23条、23条、46条
    D.46条、92条、46条、92条
    【答案】B
    【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如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解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23对)染色体,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有染色体。因此,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成熟的红细胞、肌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23条、46条、0条、46条。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7.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
    D.DNA上任意片段都可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D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解析】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A正确。
    B、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故B正确。
    C、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故C正确。
    D、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是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DNA分子片段,不是DNA上任意片段。故D错误。
    8.下列各组疾病全部属于遗传病的是( )
    A.色盲、先天性愚型B.夜盲症、血友病
    C.唇裂、新冠肺炎D.佝偻病、艾滋病
    【答案】A
    【分析】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如色盲、皮肤白化、先天性愚型和血友病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解析】A、色盲、先天性愚型病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都属于遗传病,A符合题意。
    B、血友病属于遗传病,而夜盲症属于营养物质缺乏症,B不合题意。
    C、唇裂属于遗传病,而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C不合题意。
    D、佝偻病属于营养物质缺乏症,艾滋病属于传染病,D不合题意。
    9.已知能卷舌是显性性状(由G控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由g控制)。有一对夫妇均不能卷舌,则他们所生子女能卷舌的概率是( )
    A.0B.25%C.75%D.100%
    【答案】A
    【分析】在遗传学上,把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一代所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解析】能卷舌是显性性状(由G控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由g控制),因此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GG或Gg,不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gg。这对夫妇均不能卷舌,其基因组成是gg、gg,gg×gg→gg,则他们所生子女能卷舌(GG或Gg)的概率为0。
    10.半乳糖血症是一种人类遗传病,如图为某家族遗传图谱。若相关基因用字母A或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
    B.1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
    C.2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
    D.4号个体内没有该致病基因
    【答案】A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通常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解析】A.1号和2号正常,3号患病,由此可知,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正确;
    BCD.1号和2号正常,3号患病,1号和2号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Aa,遗传图为:
    由此可知:4号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4号个体有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错误。
    11.人眼睑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一个家庭中成员眼睑的性状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单眼皮是显性性状
    B.祖父、祖母、儿子、儿媳基因组成可能相同
    C.儿子、儿媳基因组成可能相同
    D.儿子、儿媳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机率为50%
    【答案】B。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一对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解析】若用A表示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基因,根据表格中儿子、儿媳、孙子的性状表现,遗传图解如下: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故单眼皮是隐性性性状,A错误;
    B、分析表格可知,祖父(AA或Aa)、祖母(AA或Aa)、儿子(Aa)、儿媳(Aa)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正确;
    C、儿媳基因组成一定相同,都为而Aa,不是可能相同,C错误;
    D、儿子、儿媳再生一个孩子,双眼皮几率为75%,D错误。
    12.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在某白化病患者的体细胞中,控制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 )
    A.AAB.aaC.AaD.Aa或AA
    【答案】B
    【分析】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先天性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
    【解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两个隐性基因,即aa。所以ACD错误,B正确。
    2023年11月,“深圳市罗湖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普宁分中心”首例不孕症夫妻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成功受孕,怀上双胞胎。首例试管婴儿的受孕成功,标志着普宁市生殖医学服务迈上新的台阶,更让普宁市及周边地区的不孕不育症患者享受到“好孕”就在家门口的便利。请完成下面小题。
    13.部分不孕症的患者会选择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孕育宝宝,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卵细胞来自母体的卵巢
    B.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形成受精卵
    C.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过程
    D.受精卵在体外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D
    【分析】试管婴儿技术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的技术。
    【解析】A、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腺,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即卵细胞来自母体的卵巢,A正确。
    B、“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使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形成受精卵,B正确。
    C、试管婴儿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
    D、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的试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把胚胎移植进母体的子宫内,胚胎和胎儿的发育仍在子宫中进行,直至发育成熟,分娩产出,D错误。
    2023年11月,“深圳市罗湖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普宁分中心”首例不孕症夫妻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成功受孕,怀上双胞胎。首例试管婴儿的受孕成功,标志着普宁市生殖医学服务迈上新的台阶,更让普宁市及周边地区的不孕不育症患者享受到“好孕”就在家门口的便利。请回答39﹣39题。
    14.关于生物生殖发育和遗传的说法,你认同的是( )
    A.双胞胎性别取决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且性别一定相同
    B.母亲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X
    C.生殖过程中父母将性状通过生殖细胞直接传给子女
    D.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不变
    【答案】D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叫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解析】A、双胞胎性别取决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同卵双胞胎的性别一定相同,异卵双胞胎的性别不一定相同,A错误。
    B、母亲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B错误。
    C、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C错误。
    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不变,D正确。
    15.神舟十三号带了玉米等作物的种子,一起历经了太空之旅,这些玉米种子结的果实硕大饱满,不易生病,抵抗力强。通过太空环境可以培育新品种的根本原因是改变了种子的( )
    A.性状B.生活环境C.生活习性D.遗传物质
    【答案】D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析】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由此可知,通过太空环境可以培育新品种的根本原因是改变了种子的遗传物质。故D符合题意。
    16.新疆的葡萄甜度较大,引种到北京,其果实甜度会降低;再引种回新疆,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引种过程中葡萄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葡萄甜度的变化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C.葡萄甜度的变化与光照强度有关
    D.葡萄的甜度与有机物积累量有关
    【答案】A
    【分析】(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AB、根据题干叙述可知,新疆葡萄的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引种过程中,该品种葡萄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B正确。
    CD、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我国新疆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生成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可见,葡萄甜度的变化与光照强度有关,葡萄的甜度与有机物积累量有关,CD正确。
    17.下列生物获得的变异性状中,属于不可遗传的是( )
    A.通过人工选择高产奶牛
    B.化学药剂处理甜菜,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甜菜含糖量提高
    C.经转基因形成的超级鼠体大、生长迅速的性状
    D.经充足光照形成的小麦穗大粒饱、产量高的性状
    【答案】D
    【分析】(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A.经杂交育种形成的奶牛,再通过人工进行选择,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A不符合题意。
    B.化学药剂处理甜菜,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甜菜含糖量提高,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转基因超级鼠,是导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形成的。超级鼠体大、生长迅速,鼠的性状发生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不符合题意。
    D.小麦穗大粒多、产量高是由于充足光照等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这种变异属于不遗传变异,D符合题意。
    18.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盐地利用野生高寒耐盐碱水稻和高产水稻杂交培育出高寒附盐碱高产的“海水稻”。下列变异与“海水稻”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
    A.白萝卜地上部分变绿B.矫正后整齐的牙齿
    C.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D.土壤肥沃处的麦穗大
    【答案】C
    【分析】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解析】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海水稻”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白萝卜地上部分变绿”、“矫正后整齐的牙齿”和“土壤肥沃处的麦穗大”,都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小麦的高产抗倒伏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9.为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某小组的同学采用的方法如下:首先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等量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相同品种的1粒大花生种子,其他管理措施和条件相同,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成熟后所结果实的大小情况。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是 。
    (2)如果你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将种入 改为 。
    (3)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探究了 对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影响。除此之外,花生果实大小还受 的影响,你能根据上述实验步骤,稍作改动来进一步探究解决这个问题吗?改动之处:把A、B两花盆的土壤换成 。在A、B中分别种入30~40粒两种不同的花生,这样即可完成探究。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生物的变异有的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 (“能”/“不能”)遗传;有的仅是由 引起的,这样的变异 (“能”/“不能”)遗传。同时也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和 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
    【答案】(1)土壤的肥沃程度
    (2)相同品种的1粒花生种子;相同品种的30粒花生种子
    (3)环境条件;遗传物质(基因);等量的肥沃土壤
    (4)能;环境;不能;环境
    【分析】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解析】(1)本实验中“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等量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其他管理措施和条件相同”,说明设计的变量是土壤的肥沃程度。
    (2)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该实验方案还可以进一步修改:将种入相同品种的1粒大花生种子改为分别种入相同品种的花生种子各30粒。
    (3)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探究了土壤的肥沃与贫瘠(或环境)对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影响。除此之外,花生果实大小还受遗传物质(基因)的影响。如果要探究花生果实大小是否还受遗传物质(基因)的影响,那么实验变量应该是不同种的花生,所以实验设计的改动是:把A、B两花盆的土壤换成相同数量的肥沃土壤。在A、B中分别种入30~40粒两种不同的花生。
    (4)结合分析可知,生物的变异有的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有的仅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这样的变异不能遗传。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0.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因基因改变导致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的遗传代谢病,表现为智力低下、毛发色淡而呈棕色、汗液和尿液有鼠气味等。请分析作答。
    (1)苯丙酮尿症患者棕色的毛发,在遗传学上这是一种 。甲图中,爸爸、妈妈表现正常,A同学为苯丙酮尿症患者,这种现象被称为 。
    (2)根据甲图分析,苯丙酮尿症是由 (填“显性”或者“隐性”)基因控制。若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爸爸和A同学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和 。
    (3)图甲中妈妈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为 。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若A同学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孩子正常的概率是 。
    (4)结合图乙分析,由于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以至于合成的 激素减少,影响神经系统发育,降低智力。为降低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可以实现优生优育,应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 、提倡遗传咨询和进行产前诊断。
    【答案】(1)性状;变异;
    (2)隐性;Bb;bb;
    (3)22条常染色体+X;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75%;
    (4)甲状腺;近亲结婚。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解析】(1)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因此,苯丙酮尿症患者棕色的毛发在遗传学上是一种性状。变异是指亲子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因此,爸爸、妈妈表现正常,A同学为苯丙酮尿症患者的现象被称为变异。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根据甲图,爸爸、妈妈都是正常,而A同学出现了父母没有的性状——“智力低下、毛发色淡而呈棕色等”,因此,苯丙酮尿症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爸爸、妈妈的基因组成均为Bb(杂合体),A同学的基因组成为bb。
    (3)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女性在产生生殖细胞时,只产生一种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即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性染色体。
    结合分析,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根据第(2)小题详解,爸爸、妈妈的基因组成均为Bb,他们所生孩子的遗传图解如下:
    由此图可知,若A同学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孩子正常的概率是75%。
    (4)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根据图乙可以直观的看出,酪氨酸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因此,由于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酪氨酸含量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智力下降。
    根据题图甲,爸爸和妈妈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近亲结婚子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
    21.如图是男女体细胞内23对染色体排序图。请回答: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个DNA包含多个能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这些片段被称为 。
    (2)据图判断,甲个体为 性。(填“男”或“女”)
    (3)图中乙个体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4)决定人类双眼皮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如果父母都是双眼皮,生育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
    【答案】(1)DNA;基因;
    (2)女;
    (3)23;
    (4)Aa;aa。
    【分析】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常染色体男女相同,第23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A分子片段,这种片段称为基因。
    (2)甲图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中,大小相同,称为XX染色体,因此性别是女性。
    (3)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是22对+XY,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图中乙个体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这些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或Y。
    (4)遗传图解:
    根据遗传图解,父母都是双眼皮,生育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
    四.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22.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本次神舟十八号还将实施我国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
    资料二:斑马鱼性情温和,小巧玲珑,由于易饲养、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胚胎透明,斑马鱼已成为生命科学实验和研究的“新宠”。斑马鱼的体表有条状纹和豹状纹两种斑纹,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5对。
    资料三:研究员针对斑马鱼的体表斑纹的遗传研究,做了以下两组杂交实验:
    (1)在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科学家专门构建了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的小型密闭生命生态系统。其中,斑马鱼是这个小型生态系统的 ,斑马鱼能通过 的摆动在水中游泳。
    (2)根据资料二可知,斑马鱼体表的条状纹和豹状纹,在遗传学上被称为一对相对性状。斑马鱼体表不同的斑纹是由不同的 控制的;组Ⅱ中亲代斑马鱼均为条状纹而子代出现了豹状纹,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3)斑马鱼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
    (4)根据资料三表中第 组实验结果,可推断体表斑纹的 是显性性状。若用A和a表示控制斑马鱼体表斑纹的基因,则组Ⅱ中子代的豹状纹鱼基因组成是 。组I中子代条状纹与亲代条状纹基因组成相同的概率是 (填百分数)。
    【答案】(1)消费者;躯干部和尾部
    (2)基因;变异
    (3)25
    (4)Ⅱ;条状纹;aa;100%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2)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3)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析】(1)斑马鱼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斑马鱼属于鱼类,能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在水中游泳。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斑马鱼体表的不同的斑纹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组Ⅱ中亲代斑马鱼均为条状纹而后代出现了豹状纹,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3)斑马鱼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5条,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4)根据表中第II组实验结果,条状纹自交,子代中条状纹(93尾),豹状纹(31尾),子代中出现豹状纹,所以条状纹为显性基因,豹状纹为隐性基因。根据推断可知:条状纹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则条纹的控制毛色的基因组成有两种情况:AA或Aa。Ⅱ中,但后代出现了隐性性状豹状纹,基因组成为aa,可以推断亲代条状纹的基因组成是Aa;Ⅰ中子代条状纹和(61尾)豹状纹(59尾)的比例是1:1,亲代豹状纹基因组成为aa,那么亲代条状纹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因此Ⅰ后代条状纹的基因一定为Aa,可见Ⅰ亲代条纹与后代的条状纹基因100%相同。
    组别
    亲本性状表现
    子代的性状表现和数目
    高茎
    矮茎

    高茎×高茎
    409
    0

    高茎×矮茎
    199
    197

    高茎×高茎
    297
    101
    祖父
    祖母
    儿子
    儿媳
    孙子
    双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组别
    亲代
    子代

    条状纹×豹状纹
    条状纹
    豹状纹
    61尾
    59尾

    条状纹×条状纹
    条状纹
    豹状纹
    93尾
    31尾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