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1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整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某日的极地投影图,24表示昼长,虚线圈表示极圈和赤道,∠AOB=15°,OA两侧日期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半球及节气最可能为( )
A. 北半球夏至B. 北半球冬至C. 南半球夏至D. 南半球冬至
2. 关于该日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B. 位置越靠南昼越长夜越短
C.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高D. 石家庄该日出方位为东南
3. 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占全球( )
A. 1/2B. 1/3C. 11/24D. 13/24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度可判断,地球逆时针旋转,确定极点为北极点,根据材料分析,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则为北半球夏至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A错误;位置越靠南昼越短夜越长,B错误;此时,北京离太阳直射点位置最近,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达最高,C正确。北半球夏半年,石家庄该日出方位为东北,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OA两侧日期不同,因此OA应该为0时经线,∠AOB=15°,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15°E向东至180°,经度范围是165°,占全球360°的比例=165°÷360°=11/24,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新一天指0时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指点的范围 当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的时刻,全球为同一天。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②③①D. ③②①
5. 图中( )
A. 甲处的断层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B. 乙处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向斜
C. 丁处地表形态是由火山灰堆积而形成D. 丙处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变质作用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依据岩浆通道状态来判断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②所在岩浆通道最早被上层沉积岩层覆盖,故形成最早;③岩浆通道也有上覆沉积岩层,①岩浆通道没有受到影响,故①形成最晚,则先后顺序是②③①。故排除ABD,选C。
【5题详解】
断层是岩层挤压断裂后形成,内力作用的结果,A错误;乙处岩层向上拱起,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背斜,B错误;丁处是火山活动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的结果,火山灰堆积作用影响很小,C错误;丙位于沉积岩层,可能有化石存在,又在岩浆通道附近,故可能存在变质作用,D正确。故选D。
【点睛】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
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6. 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 )
A. T1抬升速率最大B. T2抬升幅度最大
C. T3下沉速率最小D. T4下沉幅度最小
7. 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 )
A. 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B. 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
C. 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D. 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A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阶地没有沉积物,可能是其形成之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沉积物被侵蚀掉,D正确;曲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应形成沉积物,A错误;阶地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这是每一个阶地形成共同具有的现象,不是T2具有不同结构的原因,B错误;风力侵蚀搬运能力较弱,不会侵蚀搬运砂砾层,C错误。故选D。
【点睛】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
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过程中与陆地较热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称为海风锋。上海市多受海风锋影响,发源于长江口的称为北支海风锋,发源于杭州湾的称为南支海风锋,很多情况下会同时存在南北两支海风锋。下图分别示意上海市某次海风锋活动轨迹和南支海风锋形成时上海市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一天之中最易形成海风锋的时刻为( )
A. 7时左右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21时左右
9. 与南支海风锋相比,北支海风锋的推进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
A. 慢、城区的位置B. 快、海域的面积
C. 慢、岛屿的分布D. 快、冬季风势力
10. 此次南支海风锋形成时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 狂风暴雨B. 气温骤降C. 阴天下雨D. 炎热干燥
【答案】8. C 9. A 10. C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海风锋是偏冷的海风从海洋向陆地的推进过程中遇到陆地较热的气团形成的锋面,即海风锋属于冷锋。海陆温差越大,海陆间气压差异越大,海陆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越利于海风向陆地推进形成海风锋。结合所学可知,白天吹海风,而白天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此时陆地气压最低,海陆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海风最强,海风锋在海风最强时最易形成,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以及图示可知,北支海风锋发源于长江口,其进入上海市区的路径上需要经过大面积的上海主城区,受到城区内密集的高大建筑物阻挡,使得北支海风锋推进速度较慢;而南支海风锋的路径上受到城区内高大建筑的阻挡较小,所以北支海风锋推进速度慢于南支海风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由于城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风从郊区吹向城区,在城区上空形成上升气流;此次南支海风锋形成时,海风锋由海洋向陆地推进,陆上空气被迫抬升,使得丰富的水汽在城区上空强烈上升,会形成对流天气,出现局部阵性降雨,C正确,D错误;狂风暴雨一般是快行冷锋过境所带来的降水天气,A错误;海风锋最易出现的时刻为下午2时前后,此次南支海风锋形成时不会出现气温的大幅度下降,B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 ③至④B. ④至⑤
C. ⑥至⑦D. ⑨至⑩
12.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 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 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 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 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11. A 12. B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11题详解】
根据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近地面气旋活动呈顺时针方向,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则图中⑦、⑧两点,位于气旋西侧,⑦、⑧两点受到西南风的影响,带来的是较冷的气流,形成冷锋。故选B。
【考点定位】大气运动
巴伦支海属于北冰洋的浅水边缘陆架海,是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之一;同时,来自北冰洋的海水和海冰会进入巴伦支海,成为北极区域海—气—冰相互作用的关键海区。巴伦支海冬季北部气温约-25℃,南部约-5℃;夏季北部气温为0.9℃,南部达10.9℃,其南部海区终年不冻,被誉为北冰洋的“暖池”。下图为巴伦支海地理位置及其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巴伦支海南部海区终年不冻的原因是( )
A 距北冰洋较远,海冰难以到达B. 北大西洋暖流流入,海水增温
C. 全部位于大陆架,海水深度浅D. 终年受西风影响,多暖湿气流
14.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巴伦支海海—气之间热量交换作用增强最显著的海域是( )
A. 东部海域B. 南部海域C. 北部海域D. 西部海域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巴伦支海南部海区,距离北冰洋近,A错误;巴伦支海南部海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B正确;巴伦支海南部海区只有部分面积在大陆架上,C错误;地处高纬,不会终年受西风带控制,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巴伦支海北部海区温度低,海冰密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海冰融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海—气之间热量交换显著增强,C正确;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盛行西风减弱,北大西洋暖流减弱,西部和南部水温降低,海洋表面与大气温差减小,海洋放热效应减弱,海—气交换作用减弱,BD错误;东部海域受岛屿阻挡影响,海—气交换作用变化小,A错误。故选C。
【点睛】海–气热交换,海洋和大气通过其界面不断地、强弱不均地进行着热量交换。它包括三个过程:辐射热交换、感热交换和潜热交换。
15. 融雪侵蚀是东北黑土区坡耕地退化重要形式,其主要受融雪径流及表层土壤解冻深度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在我国东北某小流域坡耕地调查发现,2024年3月16日积雪开始融化,18~19日积雪全部融化,融雪过程中流量、侵蚀量和泥沙含量存在一定的变化关系。下图为科研团队绘制的流量与泥沙含量变化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题。
3月18日流量大幅度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下渗量增大B. 积雪存量少C. 蒸发量增大D. 气温下降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3月16日积雪开始融化”说明气温刚刚开始回升,季节性冻土并没有融化,下渗量较少,A错误;东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速度快,导致河流径流量大,由于东北地区是季节性积雪,当积雪融化后,河流径流量相应减少,B正确。由于气温虽回升,蒸发量有所增加,但蒸发量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小,不会导致其快速下降,C错误。3月份以后气温开始回升,积雪融化,并不是气温下降快导致的流量减少,D错误。故选B。
【点睛】融雪侵蚀,是指因冰雪融化形成径流而发生的侵蚀过程。当地面积雪融化时,地表冻层也开始融化,因其下有未融化土层的存在,融雪水无法下渗或来不及下渗而与融化了的土层呈泥浆状沿地面流动,造成各种侵蚀现象。在春、夏两季的中高纬地区和高山地区,还能因大量积雪融化形成雪洪。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温宿县的岩盐皆产于构成赤沙山主体的红色砂岩、泥岩中,它是距今几百万年前塔里木古盐湖浓缩结晶的产物。盐岩比其他岩石更具塑性且流动性强,比重较小容易上涌,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可形成盐丘。下图为盐丘的形成过程图。
材料二中国最大的盐丘-温宿县阿奇克苏盐丘呈岩盐喀斯特地貌,密布溶沟、塌陷坑、漏斗。盐丘为当地提供丰富的岩盐资源,但冬夏季节采盐方式迥异,有引水淋盐就地加工和采集盐岩异地加工两种方式。
(1)据图解释盐丘的形成过程。
(2)分析阿奇克苏盐岩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3)推测夏季温宿盐场利用盐丘的采盐过程。
【答案】(1)地质时期,形成了含有大量岩盐的沉积岩层;受板块碰撞挤压作用,盐岩层隆起形成褶皱;塑性较强的盐岩层在背斜顶部集聚增厚,上涌冲出砂岩地层,出露地表形成盐丘。
(2)盐岩可溶于水;在冰雪融水及大气降水的冲刷下发生溶蚀作用;溶解的盐水流失,形成溶沟、塌陷坑、漏斗等盐岩喀斯特地貌。
(3)夏季:利用蒸发旺盛的自然条件,先引水冲淋盐山;后将盐水引入山麓盐池(或平坦地区盐池),经沉淀去除泥沙;再晾晒脱水成盐。
【解析】
【分析】本题以盐丘作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盐丘形成,首先要在较低地区经化学沉积形成水平分布的含有大量岩盐的沉积岩层;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及青藏高原抬升的影响,地壳运动挤压过程中,岩盐受到压力作用下,岩盐会变得比它周围的砂岩更具塑性、更易流动,地下的岩盐受力向上隆起,向地层隆起的背斜顶部集聚增厚,继续受到挤压,盐岩因其比重较小容易上浮及受到挤压,岩盐会突破表层岩层,形成外溢状态,出露地表形成盐丘。
【小问2详解】
盐岩为可溶性岩石,易受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盐岩出露地表,在冰雪融水及大气降水的冲刷下被水溶解,溶蚀作用强烈;溶解的盐水流失,在流水溶蚀、重力崩塌、坍塌的作用下形成溶沟、塌陷坑、漏斗等典型的盐岩喀斯特地貌。
【小问3详解】
夏季冰雪融水多,该地夏季气温高,可以利用蒸发旺盛的自然条件,先引水冲淋盐山,将岩盐溶解,后将盐水引入山麓盐池或平坦地区盐池,经沉淀去除泥沙,减少杂质;最后再蒸发、晾晒脱水成盐。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使澳大利亚大气活动中心的势力、位置、性质发生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1)简述该季节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常见的天气现象。
(2)试解释图中冷锋天气系统的形成。
(3)预测图中乙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答案】(1)盛行风为东南风,凉爽干燥;多晴朗少云天气,雨日较少;可能有沙尘暴天气的袭来。
(2)图中冷锋天气系统发育于低压槽,低压槽线以西吹偏南风,以东吹偏北风;偏南风(冷气团)主动向偏北风(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天气系统。
(3)乙地即将经历冷锋过境,因此即将出现阴雨、刮风、降温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涉及澳大利亚天气现象、冷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陆地形成高压中心,是冬季,北部沿海冬季受东南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凉爽干燥,不利于形成降水,多晴朗少云天气;因较为干燥,地面沙园较丰富,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冷锋天气系统发育于低压槽,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低压槽线以西吹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气团,以东吹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团;偏南风主动向偏北风移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天气系统。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乙处西侧有一冷锋存在,发育于低压槽,南半球气旋顺时针辐合,因此锋面往东移动,乙处即将经历冷锋过境,因此即将出现阴雨、刮风、降温天气,冷锋过境后,乙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湾是海洋生态安全保护的关键地区,水体滞留时间是衡量海湾水体交换能力的重要依据。坦帕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水域面积最大的河口,西侧与墨西哥湾相邻(下图)湾内水深较浅。受河流影响,坦帕湾与墨西哥湾水体之间形成了环流,利于湾内水体交换。2016年,坦帕湾航道拓宽加深,对坦帕湾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1)在下图中用两个“→”表示在河流影响下,坦帕湾与墨西哥湾表层和深层水体之间的水平运动方向,并说明理由。
(2)简述航道建设对坦帕湾海洋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1)
与墨西哥湾相比,坦帕湾受河流注入淡水影响,盐度较小,海水密度较小,海水水位较高,表层海水从坦帕湾流向墨西哥湾,底层海水由墨西哥湾流向坦帕湾。
(2)海洋运输排放的废水、石油泄漏等污染水体,威胁海洋生态安全;航道建设使坦帕湾水深增加,促进水体交换,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分解;外海水入侵加剧,湾内水体盐度增加、流速加快,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坦帕湾与墨西哥湾为情境,考查海水的运动与航道建设对坦帕湾海洋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坦帕湾有河流注入,所以与墨西哥湾相比,坦帕湾受河流注入淡水影响,盐度较小,所以海水密度较小,并且由于河流注入,所以海水水位较高,因此表层海水从坦帕湾流向墨西哥湾,由于墨西哥湾海水盐度大,所以密度大,因此底层海水由墨西哥湾流向坦帕湾。如图:
【小问2详解】
航道建设对坦帕湾海洋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海洋生态安全,污染物的扩散以及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海洋生态安全的角度来说,航道建设会导致海洋运输排放的废水、石油泄漏等污染水体,威胁海洋生态安全。从污染物扩散的角度来说,航道建设使坦帕湾水深增加,促进水体交换,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与分解,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航道建设会导致外海水入侵加剧,外海水盐度较高,湾内水体盐度增加,流速加快,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
(1)分析气温升高对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
(2)与三角洲相比,指出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差异。
(3)说明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虚线框内河岸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
【答案】(1)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冰碛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
(2)多砾石,平均粒径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大小混杂,分选性差。
(3)冰川堆积体在左(南)岸形成凸岸;河道变窄、河水变深,主河道靠近右(北)岸;流速加快,对右(北)岸侵蚀加强,右(北)岸经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凹岸,河岸由直变弯。
【解析】
【分析】本题以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的冰川泥石流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泥石流的形成过程,泥石流沉积物的差异、泥石流堆积体对河岸形态变化的影响等地理问题,主要考查泥石流形成的过程、冰川泥石流与河口三角洲堆积体的差异、泥石流堆积体对河岸形态的影响,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 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气温升高,对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冰雪消融。结合材料,即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因此冰雪融化,大量冰碛物,即冰川沉积物,是冰川在堆积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随着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此,由于冰雪融水量的增加,地表径流增多,地表径流量增加,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继而导致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
【小问2详解】
沉积物的磨圆度一般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大小均匀者,分选性好;大小混杂者,分选性差。风和流水作用由于能量减小,颖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分选性好 。而冰川和风化的沉积物分选性差,因为冰碛物多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 分选性和磨圆性较差。一般而言,搬运距离越长或经反复搬运,磨圆度越高,而风化或重力崩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磨圆度较差。因此,与入海口三角洲相比,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多粒径较大的砾石,棱角分明、大小混杂,磨圆度和分选性差。
【小问3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冰川泥石流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如该地的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较突出, 伸入河流之中,从而影响流水的流向(及流水的侵蚀方向)。题目强调的是变化过程。具体来说,冰碛物在左岸形成凸岸,导致河道变窄,形成“狭管效应”(气流、水流等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窄谷时,加速流过,侵蚀性增强)。河水变深,右岸侵蚀加强(主河道向右岸靠近)。最终经过长期侵蚀形成凹岸,两岸由直变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统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统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