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五年级上册综合训练+期中+期末模拟卷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题(含答案解析)(02)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题(含答案解析)(02),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对微生物的认识,表述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B.人体内也有微生物生长
C.微生物对人们的生活都有帮助
2.下面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直接利用了太阳能的是( )。
A.晾晒稻谷B.风干稻谷C.喷撒农药
3.台灯加一个灯罩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眼睛B.用于装饰,是台灯更美观
C.灯罩把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加以利用
4.大家都说,小华和爸爸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好多地方都相似。在下列特征中,他们最有可能( )这点不相似的。
A.都喜欢吃水果B.鼻子都很高C.都是圆脸。
5.被褥在太阳下晒一晒,敲打敲打,棉花蓬松,充满空气,盖在身上格外暖和。这是因为( )。
A.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B.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C.保暖与棉花中充满空气无关
6.蘑菇是一种( )。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
7.比较现生长颈鹿和化石长颈鹿的身体,我们会发现后代和亲代会有( )。
A.细微不同B.完全不同C.完全相同
8.物体的传热方式有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像太阳那样,不依靠其他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 )。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
9.科学家发现一块恐龙头骨化石,它的牙齿尖锐锋利,这头恐龙很可能以( )为食。
A.树叶B.草C.其它动物
10.下列哪些物体可以控制光的路线?( )
A.光导纤维B.装满水的圆形瓶子C.二者皆可
二、填空题
11.农民把稻谷、玉米铺在平整的水泥地面晒干,这是因为太阳可以用 方式把光和热传递到地球上来。
12.地面的空气受热后,热空气会 ,冷空气会 。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 。
13.彩虹是由 种颜色组成的,是空气中的 使阳光发生色散而形成的。
14. 做了研究豌豆花颜色的实验,发现了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15.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
16.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 。
17. 发现阳光通过 时会发生折射,将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18.我们在 下看到的一切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19.生活中的 和 是肉眼能看得见的微生物。
20.热传递方式有 、热对流和 三种。
三、判断题
21.太阳光可以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
22.利用平面镜把阳光引进长长的通道,采用了反射的原理。( )
23.我们能看见的物体都是光源。( )
24.深颜色的集热管吸热能力强。( )
25.科学家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泡菜变酸主要是由乳酸菌引起的。( )
26.牛顿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
27.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病毒的环境中。( )
28.把洋葱放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它的表皮结构。( )
29.阳光照射物体的角度越接近垂直,物体的吸热量越小。( )
30.水和空气的主要传热方式是热传导。( )
四、连线题
31.给太阳能热水器的选材、做法与目的连线。
五、简答题
32.微生物对人类有什么作用?(至少列举出两样)
33.新冠病毒在世界肆虐了三年,我们要杜绝吃野味,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坚持锻炼身体。这些措施分别在传染病传播的哪个环节进行干扰?
34.化石长颈鹿是现生长颈鹿的祖先,它们的身体有哪些不同之处?
35.列举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例子。(最少四种)。
六、实验题
36.在铁棒A、B、C三个位置分别用蜡油粘住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在铁棒的D处加热,如图一。
(1).用酒精灯给铁棒加热时,( )处的温度最高,( )处的温度最低。
(2).蜡油受热熔化后,火柴会从铁棒上掉下来。( )处的火柴会最先掉下来,其次是( )处的火柴,最后是( )处的火柴。
(3).我认为,热是从铁棒温度较( )的部分传向了温度较(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
(4).我可以用箭头在图一中标出热传递的方向。
黑色卡纸
装置与阳光垂直放置
吸热
棉花
泡沫
保温
用镜子将阳光反射到装置
参考答案:
1.B
【详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人体内也有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对人们的生活有帮助,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酵母菌可以发面等。有些微生物是有害的,可能传播疾病,所以AC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
2.A
【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太阳能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晾晒稻谷直接利用了太阳能;风干稻谷利用了风能;喷洒农药利用了机械能。A符合题意。
3.C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台灯加一个灯罩的主要目的是把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加以利用。
4.A
【详解】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也就是子代与亲代之间某些道性状表现出相似的现象,大家都说,小华和爸爸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好多地方都相似。是因为小华遗传了爸爸的体貌特征,比如,鼻子都很高,都是圆脸等;他们喜欢吃的东西不一定相同。
5.A
【详解】棉衣里填充着棉花,蓬蓬松松的棉花纤维里充满着无数小空洞,空洞中有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它能阻止身体里发出来的热量跑到外面去,所以新的棉袄穿起来很暖和。
6.C
【详解】蘑菇是多细胞的真菌,是由大量菌丝构成的,是一类较大的真菌,属于微生物。蘑菇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中腐生,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7.A
【详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有的颈短。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腿长的长颈鹿容易得到食物,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存下来,并且一代代繁殖,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比较现生长颈鹿和化石长颈鹿的身体,我们会发现后代和亲代会有细微不同。
8.C
【详解】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对流是冷、热不同的液体或气体相互对流传递热的,辐射是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
9.C
【详解】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科学家依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食肉恐龙的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猎物。
10.C
【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但是光的路线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光导纤维、装满水的圆形瓶子等。
11.热辐射
【详解】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农民把稻谷、玉米铺在平整的水泥地面晒干,这是因为太阳可以用热辐射方式把光和热传递到地球上来。
12. 上升 下降 热对流
【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对流是气体、液体内部传递热量的主要方式,地面的空气受热后,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对流。
13. 七 小水珠(或小水滴)
【详解】18世纪,牛顿曾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又用牛顿盘合成白色光。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
14.孟德尔
【详解】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孟德尔也因此被后人称为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
15.辐射
【详解】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热从发热的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出热的传播方式叫做热辐射。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辐射。
16.年代
【详解】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了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17. 牛顿 三棱镜
【详解】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
18.显微镜
【详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切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他们身体微小,构造简单,繁殖快,并且类型多样。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
19. 蘑菇 木耳
【详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的微生物肉眼可以观察到,如木耳、蘑菇等。
20. 热传导 热辐射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21.√
【详解】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光发生了折射,出现了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2.√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利用平面镜把阳光引进长长的通道,采用了反射的原理。
23.×
【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比如太阳、萤火虫等,月亮不是光源,我们能看见的月光是反射太阳的光,题目说法错误。
24.√
【详解】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收热的本领弱。
25.√
【详解】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题目观点正确。
26.√
【详解】牛顿用2.5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度角的反射镜,使经过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度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这种系统称为牛顿反射式望远镜。
27.×
【详解】在大自然中,生活着一大类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微生物。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环境中。有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也有些疾病是由细菌等引起的。
28.×
【详解】显微镜属于精密光学仪器,镜下观察的对象至少要符合“薄到透光”的条件。否则只能看到一个大黑影。洋葱的表皮很薄,可以直接撕下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不能直接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
29.×
【详解】阳光照射物体的角度与吸热有关系,其中阳光直射时,光强升温快;斜射时,光弱升温慢。阳光照射物体的角度越接近垂直,物体的吸热量越大。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30.×
【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所以水和空气的主要传热方式是热对流。
31.
【详解】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分析可知,黑色卡纸、装置与阳光垂直放置、用镜子将阳光反射到装置都有利于吸热;棉花、泡沫都有利于保温。
32.酵母菌可以发面用于制作馒头、面包等食物。酵母菌还可以用于酿酒。乳酸菌可以用于制作泡菜、酸奶等微生物,还可以用于制作药品、生产疫苗等。
【详解】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有:可以肥沃土壤、清洁环境、改善我们的食物、生产药品、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绿色丝状菌产生青霉素;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由于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点,被用于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
33.杜绝吃野味是控制传染源;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是切断传播途径;坚持锻炼身体,是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杜绝吃野味是控制传染源;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是切断传播途径;坚持锻炼身体,是保护易感人群。
34.1. 颈椎数目:化石长颈鹿的颈椎数目比现代长颈鹿少,通常只有7个,而现代长颈鹿的颈椎数目通常为7个以上,最多可达19个。
2. 颈椎长度:化石长颈鹿的颈椎相对较短,每个颈椎的长度比现代长颈鹿的颈椎短。
3. 身高:化石长颈鹿的身高比现代长颈鹿低,通常只有2到3米高,而现代长颈鹿的身高可以达到5到6米。
4. 颈部形态:化石长颈鹿的颈部形态与现代长颈鹿不同,其颈部弯曲程度较小。
5. 脖子的粗细:化石长颈鹿的颈部相对较粗,而现代长颈鹿的颈部则相对较细。
6. 食物类型:化石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而现代长颈鹿则以树叶和树芽为主要食物来源。
【详解】化石长颈鹿是现生长颈鹿的祖先,它们的身体与现代长颈鹿相比有以下不同之处:1. 颈椎数目:化石长颈鹿的颈椎数目比现代长颈鹿少,通常只有7个,而现代长颈鹿的颈椎数目通常为7个以上,最多可达19个。2. 颈椎长度:化石长颈鹿的颈椎相对较短,每个颈椎的长度比现代长颈鹿的颈椎短。3. 身高:化石长颈鹿的身高比现代长颈鹿低,通常只有2到3米高,而现代长颈鹿的身高可以达到5到6米。4. 颈部形态:化石长颈鹿的颈部形态与现代长颈鹿不同,其颈部弯曲程度较小。5. 脖子的粗细:化石长颈鹿的颈部相对较粗,而现代长颈鹿的颈部则相对较细。6. 食物类型:化石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而现代长颈鹿则以树叶和树芽为主要食物来源。
综上所述,化石长颈鹿与现代长颈鹿在颈椎数目、颈椎长度、身高、颈部形态、脖子的粗细和食物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长颈鹿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
35.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灯、太阳能发电站等。
【详解】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对环境无污染,既清洁又免费使用。生活中对太阳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灯、太阳能发电站等。
36. (1) D A (2). C B A (3). 高 低 热传导 (4).
【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用酒精灯给铁棒加热时,距离加热点近的D处的温度最高,距离加热点远的A处的温度最低。
(2).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蜡油受热熔化后,火柴会从铁棒上掉下来。距离加热点最近D处的火柴会最先掉下来,其次是C处的火柴,最后是距离加热点最远的A处的火柴。
(3).热是从铁棒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了温度较低的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4).热是从铁棒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了温度较低的部分,所以从D向A传递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02),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简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01),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题(含答案解析)(01),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简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