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12883/0-17345754397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12883/0-17345754398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12883/0-17345754398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12883/0-173457543992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12883/0-173457543998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12883/0-173457544001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12883/0-173457544005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12883/0-173457544008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PPT课件全套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优秀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课程标准解读,3设立现状,保护自然“本底”,储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和旅游地,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1.运用图文资料,分析生态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生态安全的影响。2.结合图文资料、视频说出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分析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 境的措施。3.通过收集资料和情景剧,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01 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0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 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
保护植物“活化石”的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丹霞地貌的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热带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一)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目前,我国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2740个,总面积大约147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有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得到恢复。
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到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的,又为公众提供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 196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明确了国家公园的基本特征为:(1)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 开采和拓居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物种、景观和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的意义,或区域内含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2)政府权力机构已经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居,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3)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美丽的山景、河景、湖景、海景,甚而人工水库建景,皆可大量规划保护,发展成美丽的国家公园,吸引各地人士前往欣赏旅游。
P95 阅 读 国 家 公 园
(2)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 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四类。
(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朱鹮栖息于海拔1 200~1 400 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64年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直到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一群数量仅为7只的朱鹮种群,这一种群被认定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种群。40 多年来,我国加强朱鹮救助研究,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同步发展,朱鹮种群不断发展壮大,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发展到7000余只,其中陕西5000余只。
1.简要分析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被砍伐,适合朱鹮觅食的湿地、水田被破坏或改造为旱地,宜居环境遭受破坏,导致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
2.汉中朱鹮生存区域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朱鹮保护仍然面临许多难题。想一想,朱鹮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①种群扩大要求更大的良好栖息环境,与保护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②现存野外种群分布过于集中;③近亲繁殖严重,雏鸟易发生夭折,幼鸟抵抗力弱。
4.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6.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三)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 290 种,其中 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
(1)说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保护区位于东经121°50'~122°05’,北纬31°25‘~31°38’之间;太平洋西岸,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岛(崇明岛)的最东端。
(2)阐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保护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留下了天然“本底”;有利于保持长江入海口生态稳定;是迁徙鸟类的庇护所;是生态旅游与科学研究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
(3)以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为例,议一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有哪些?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鸟类国际级自然保护区的多重功能和实施有效管理与评估,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意义:在于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内部区域设置的优化,促进了保护、增值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人类生 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同时,合理的功能区区划可以更好地确保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存在、确保物种(此处主要为迁徙鸟类)多样性和基因库的发展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1. 生态安全的概念:指国家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者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1. 自然保护区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保护区的名称、位置、面积、主要保护对象、生态学价值等内容。参考下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然保护区,收集整理其基本信息,阐述该保护区的功能、作用和意义。 功能:保护、科研、旅游、宣传教育等。 作用与意义: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江河源头生态系统,保护好高原湿地,为高原特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有利于促进源头地区和中下游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种质是指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全世界已建成各类种质资源库 500多座,收藏种质资源 180 多万份。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正是利用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培育出籼型杂交稻,大面积提高了水稻产量,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现在这些野生稻已难觅踪迹。2009 年,我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式投入运行。种质资源库可有效保存野生植物种子、植物离体材料、DNA、微生物菌株、动物种质资源等。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想一想,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应优先保存哪些种质资源?应当优先保存濒临灭绝野生种质资源。应当优先保存濒临灭绝野生种质资源。
(2)议一议,建立种质资源库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种质资源是生命延续和种族繁衍的保证,种质库为研究农作物的起源和进化、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 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型较小,体长一般在 1.2 米左右,最长可达 1.9 米。寿命约 20 年,自然繁殖率低,有 “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活化石”之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长江江豚的眼睛退化,一般是靠声呐来进行捕食和探路。 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已经不足 1 000 只。2017 年 5 月 9 日,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国家及省、市级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如湖北石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洞庭湖市级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江豚的保护措施主要有迁地保护、就地保护、人工饲养繁殖等方式。目前来看,迁地保护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湖北天鹅洲长江故道江豚保护区、安庆西江长江故道江豚保护区是主要的迁地保护区。
(1)从长江江豚种群特点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长江江豚濒危的原因。
①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小,又喜欢单独活动,自然繁育率低;②同时遗传多样性小,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幼体成活率较低。③而长江流域人类活动频繁,过度的渔业活动、长江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长江水环境污染破坏了江豚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造成长江江豚濒危。
(2)在长江故道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的优势主要有哪些?
①长江故道保存了与长江相似的生态环境,无论是从水质还是水生生物条件都满足长江江豚的需要②长江故道离现长江较近,迁地保护较为方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完美版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程导入,自然保护区的概念,课堂小结,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公开课课件ppt,文件包含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解析版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原卷版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docx、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试讲课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