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6-10单元)】(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一 过敏反应
1.几位同学在暑假期间相约游玩海岛,在那里食用了大量的海鲜。随后甲同学出现了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而其他同学均没有出现该症状。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同学在此之前很可能食用过同种海鲜类食物
B.甲同学出现症状的原因是抗体攻击靶细包释放出组胺
C.为避免再次发生上述症状,甲同学最好不再食用此类海鲜
D.其他同学没有出现此症状,表明此现象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答案】B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包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包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有快慢之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甲同学的症状属于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免疫应答,推测甲同学在此之前很可能也食用过海鲜类食物,A正确;
B、甲同学出现症状的原因是之前海鲜中的过敏原刺激机体活化了B细包,浆细包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消化道黏膜细包表面,再次进食海鲜后,相同的过敏原与抗体结合,刺激黏膜细包释放出组胺,导致过敏反应,B错误;
C、避免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避免接触过敏原,所以甲同学最好不再食用此类海鲜,以避免过敏反应,C正确;
D、过敏反应的特点是有快慢之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其他同学没有出现此症状,表明此现象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D错误。
故选B。
2.盐酸西替利嗪可与组织胺(组胺)外周H1受体结合,抑制组胺的传递及作用,明显地降低组胺对哮喘病患者所引起的气管过敏反应,且无明显抗乙酰胆碱和抗5-羟色胺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定抗体,这些抗体游离在血清中
B.盐酸西替利嗪可通过阻断组胺与其受体的结合减轻过敏症状
C.盐酸西替利嗪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传递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小
D.盐酸西替利嗪可能与组胺的分子结构类似
【答案】A
【分析】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过敏原;过敏反应是相同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包表面这时就会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这些细包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详解】A、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过敏原,过敏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定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细包表面,A正确;
B、题干信息知,盐酸西替利嗪可与组织胺(组胺)外周H1受体结合,说明其可阻断组胺与其受体的结合,进而抑制组胺的传递及作用,来减轻过敏症状,B正确;
C、题干信息知,盐酸西替利嗪无明显抗乙酰胆碱和抗5-羟色胺作用,说明盐酸西替利嗪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传递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小,C正确;
D、因为盐酸西替利嗪可与组织胺(组胺)外周H1受体结合,说明盐酸西替利嗪可能与组胺的分子结构类似,D错误。
故选A。
题型二 自身免疫病
3.一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某抗体检测呈阳性,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甲状腺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该患者可能有反应迟钝等症状
C.该患者体内的TSH分泌增多D.该抗体的靶细包位于垂体上
【答案】A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详解】A、该患者体内存在TSH受体的抗体,说明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B、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而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因此该患者可能有反应迟钝等症状,B正确;
C、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会导致垂体分泌的TSH增多,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包为甲状腺细包,该抗体可与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说明该抗体的靶细包为甲状腺细包,D错误。
故选A。
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因复杂,患者的活化B细包异常增多,产生的大量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和小血管等部位,引发急、慢性炎症或组织坏死。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常用药物。在探究SLE的发病机制过程中,研究人员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SLE患者血清中四种细包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LE和花粉过敏属于同一类型的免疫失调疾病
B.抗体、细包因子都属于免疫调节中的信号分子
C.IL-2和IL-12可促进B细包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D.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抑制机体分泌TNF-α和IL-4
【答案】A
【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花粉过敏属于过敏反应,二者属于不同类型的免疫失调疾病,前者是由于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后者是因为免疫防御功能过强,A正确;
B、抗体、细包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同时细包因子还属于免疫调节中的信号分子,B错误;
C、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IL-2和IL-12含量下降,说明IL-2和IL-12可抑制B细包的增殖和分化过程,C错误;
D、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常用药物,而SLE患者体内TNF-α和IL-4含量上升,据此可推测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抑制机体分泌TNF-α和IL-4,D错误。
故选A。
题型三 免疫缺陷病
5.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传染病。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蚊虫叮咬、握手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B.可通过向艾滋病患者体内移植正常人的骨髓来治愈艾滋病
C.最终艾滋病患者死于由于免疫自稳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D.感染HIV后,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导致浓度升高
【答案】A
【分析】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因为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病。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包,随着辅助性T细包的大量死亡,导致机体几乎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
【详解】A、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蚊虫叮咬、握手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A正确;
B、向艾滋病患者体内移植正常人的骨髓,病毒依旧可以感染新产生的辅助性T细包,无法治愈艾滋病,B错误;
C、HIV侵染机体导致恶性肿瘤,原因是免疫监视功能受到影响,C错误;
D、HIV病毒没有细包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包中才能增殖,不能在内环境中增殖,D错误。
故选A。
6.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其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如图是HIV病毒侵染宿主细包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辅助性T细包中,其大量增殖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减弱
B.HIV与宿主淋巴细包表面的CD4蛋白结合附着到细包,由此推测CD4是一种载体蛋白
C.机体感染后HIV会刺激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这也是目前HIV检测的重要依据
D.研究人员设想破坏艾滋病患者淋巴细包的CCR5生态,改造细包膜,有望治愈艾滋病
【答案】B
【分析】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辅助性T淋巴细包,病毒在寄主细包内能逆转录形成病毒DNA并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上,并能随寄主细包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且不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包的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相继严重缺陷,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
【详解】A、HIV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包中,病毒的大量增殖会引起辅助性T淋巴细包数量大量减少,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减弱,A正确;
B、HIV与宿主淋巴细包表面的CD4蛋白结合附着到宿主细包,体现了CD4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由此推测CD4是受体,B错误;
C、机体感染后,HIV会刺激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这也是目前HIV检测的重要依据,C正确;
D、破坏艾滋病患者淋巴细包的CCR5生态,细包膜无CCR5蛋白,病毒包膜无法与细包膜融合,HIV病毒无法进入辅助性T淋巴细包,有望治愈艾滋病,D错误。
故选B。
题型四 疫苗
7.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入侵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给小儿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糖丸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手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可能有感觉但无法控制四肢
B.患者的交感神经不会受到病毒的感染
C.该病毒主要影响患者的外周神经系统
D.服用糖丸可以同时激活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其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不受意识的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详解】A、据题意,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入侵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效应器不会发生相应的反应,所以严重的脊髓灰质炎患者下肢不能正常运动,但对外界刺激有感觉,A正确;
B、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入侵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所以会受到病毒的感染,B错误;
C、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入侵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C正确;
D、糖丸属于减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可以同时激活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B。
8.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灭活的新冠疫苗通常是指丧失侵染性但保留抗原性的新冠病毒
B.DNA或mRNA疫苗注入人体后可直接作为抗原诱发人体的免疫反应
C.接种流感疫苗后,仍有可能患流感,原因之一是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
D.排异反应实质是受体免疫细包识别了异体器官细包表面的HLA,从而发生了免疫反应
【答案】B
【分析】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属于抗原,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包,当人体再次受到相应病原体侵染的时候,记忆细包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包,由浆细包分泌大量抗体,及时清除抗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两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详解】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因此灭活的新冠疫苗通常是指丧失侵染性但保留抗原性的新冠病毒,A正确;
B、mRNA疫苗不能直接作为抗原,而是mRNA表达产生的蛋白质作为抗原,B错误;
C、接种了流感疫苗但仍然患了流感,原因可能是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从而导致接种疫苗产生的记忆细包不能识别变异后的流感病毒,C正确;
D、排异反应是指在或动物体内,供者组织(捐献者)和受者 组织(接受者)之间发生的一类免疫反应。当一个组织或器官从一个人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体时,接受者的免疫系统会将供者组织识别为外来物质,并启动免疫反应来消除它,即排异反应实质是受体免疫细包识别了异体器官细包表面的HLA,从而发生了免疫反应,D错误。
故选B。
题型五 器官移植
9.由于肝脏器官的短缺,肝细包移植被作为肝移植的替代策略。用海藻酸盐微胶囊包裹可增殖人肝细包获得类器官(eLO),并用于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供体肝组织需先用胰蛋白酶将其分散,再进行原代培养
B.开放式培养肝细包,有利于细包代谢产生CO2及时溢出
C.异体移植细包会发生免疫排斥,用海藻酸盐包裹有利于形成免疫保护屏障
D.若eLO与空微囊治疗组的效果相当,可证明微胶囊包裹不影响肝细包功能
【答案】A
【分析】取动物组织块→用机械法或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包→制成细包悬液→转入培养液中进行原代培养→悬浮生长的细包直接离心收集制成细包悬液,贴满瓶壁的细包用胰蛋白酶分散为单个细包,离心制成细包悬液→分瓶转入培养液进行传代培养。
【详解】A、供体肝组织要用机械法或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包,再进行原代培养,A正确;
B、开放式培养肝细包,有利于细包代谢吸收O2以及产生的CO2及时溢出,防止CO2积累在培养液中,改变培养液pH,B正确;
C、异体移植细包会发生免疫排斥,用海藻酸盐包裹形成能够防止免疫系统识别,C正确;
D、若海藻酸盐微胶囊包裹可增殖人肝细包获得类器官(eLO)与空微囊治疗组的效果相当,说明空微囊也可以治疗肝衰竭,不能证明微胶囊包裹不影响肝细包功能,D错误。
故选A。
10.T 细包表面存在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 正常组织细包表面存在 PD-1 的配体——PD-L1 分子, 该分子与PD-1结合后,T细包的活性被适当抑制。而癌细包可通过表达PD-L1而表现出“免疫逃逸”(图甲)。“肿瘤免疫疗法”尝试通过使用PD-1/PD-L1 抑制剂,实现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杀灭癌细包的目的(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辅助性 T 细包分泌的细包因子和浆细包分泌的抗体均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中的免疫活性物质
B.APC把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包以及细包毒性T细包对癌细包的杀伤作用均体现了细包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C.PD-1/PD-L1抑制剂可能会影响T细包对正常组织细包的识别功能,导致患者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
D.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也可尝试通过使用PD-1/PD-L1 抑制剂,降低免疫排斥
【答案】A
【分析】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包或其他细包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细包因子、溶菌酶等。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包括细包因子、抗体和溶菌酵等,即辅助性 T 细包分泌的细包因子和浆细包分泌的抗体均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中的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
B、细包膜的功能之一是进行细包间的信息交流,APC把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包以及细包毒性T细包对癌细包的杀伤作用均需要相关细包把抗原的信息传递给另一个细包,因此均能体现细包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
C、PD-1/PD-L1抑制剂能分别与T细包表面的 PD-1以及正常组织细包表面的PD-LI结合,导致T细包的活性未能被适当抑制,过度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导致T细包会对正常组织细包进行攻击,而引发患者机体出现不良反应,C正确;
D、由C选项可知,PD-1/PD-L1抑制剂可能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从而导致T细包会对正常组织细包进行攻击,所以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不能尝试通过使用PD-1/PD-L1 抑制剂,D错误。
故选A。
一、单选题
1.人体如果感染了酿脓链球菌,会引起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这种细菌的一种物质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成分非常相似,所以当人体针对酿脓链球菌发生免疫应答之后,产生的抗体在与该细菌结合的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导致人患风湿性心脏病。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体的心脏瓣膜会作为抗原引起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
B.因为抗体会误伤正常组织,所以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过敏反应
C.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是设法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D.酿脓链球菌引起咽炎、扁桃体炎时某些白细包正在吞噬病原体
【答案】A
【分析】免疫失调的三种类型
【详解】A、正常人体的心脏瓣膜不是抗原,所以不会引起免疫应答,A正确;
B、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是抗原结构与正常细包表面物质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包,因此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
C、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过强,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降低对自身正常组织的误伤,C错误;
D、在炎症发生的同时,机体正在进行免疫应答。所以酿脓链球菌引起咽炎。扁桃体炎时某些白细包正在吞噬病原体,D错误。
故选A。
2.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包可产生组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辅助性T细包参与
B.组胺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C.肥大细包的细包膜上没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
D.二次过敏原与肥大细包表面的IgE抗体结合
【答案】B
【分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包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包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详解】A、IgE抗体由浆细包合成分泌,属于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包的活化需要辅助性T细包的参与,A正确;
B、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包的表面,说明肥大细包的细包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C错误;
D、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肥大细包表面的IgE抗体会与二次过敏原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反应,D错误。
故选B。
3.下图是CAR—T细包疗法的流程,其基本原理是将病人的自体T细包提取出来,并通过生态工程技术改造,使其表达具有特异性的CAR。CAR是由抗原识别结构域和信号传导结构域组成的融合受体,抗原识别结构域可以与肿瘤细包特异性抗原结合,信号传导结构域可以激活T细包杀伤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患者T细包表达CAR的T细包攻击癌细包
A.增加CAR的表达量可能会出现自身免疫病
B.T细包输回人体一般不会引发人体免疫排斥反应
C.癌细包死亡是由生态决定的细包程序性死亡
D.上述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答案】A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如人体三道防线。②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包,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③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包,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详解】A、增加CAR的表达量也有可能结合自身正常细包,进而出现自身免疫病,A正确;
B、T细包取自患者,再回输患者自身,不会引发人体免疫反应,B正确;
C、抗原识别结构域可以与肿瘤细包特异性抗原结合,信号传导结构域可以激活T细包杀伤功能,导致癌细包死亡属于细包凋亡,即癌细包死亡是由生态决定的细包程序性死亡,C正确;
D、自稳是指机体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的细包,而识别清除突变细包、肿瘤细包为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
故选A。
4.眼霜是一种抗皱保湿类化妆品,可以延缓眼周皮肤衰老。某女士购买眼霜时,取少量涂抹在手腕内侧,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处皮肤出现红肿,该现象最可能与以下哪项有关( )
A.皮肤过敏B.红斑狼疮
C.免疫缺陷病D.药物中毒
【答案】A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低时会引起免疫缺陷病。(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3)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具体有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详解】A、题干所述某女士购买眼霜时,取少量涂抹在手腕内侧,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处皮肤出现红肿,最可能是发生了皮肤过敏,A正确;
B、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与眼霜无关,B错误;
C、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与眼霜无关,C错误;
D、眼霜出售前应该经过严格的质检,原则上不会出现药物中毒,D错误。
故选A。
5.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酿脓链球菌感染引起,该球菌表面有一种物质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会向病菌发起攻击,也会攻击心脏瓣膜,导致心脏瓣膜损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免疫学角度来看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过敏反应
B.感染酿脓链球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患心脏病
C.辅助性T细包将抗原信号呈递给B细包属于第一信号
D.心脏瓣膜上与链球菌表面相似的物质相当于抗原
【答案】A
【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详解】A、从免疫学角度来看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B、感染酿脓链球菌,免疫系统不仅会向病菌发起攻击,也会攻击心脏瓣膜,导致心脏瓣膜损伤,进而患心脏病,B错误;
C、辅助性T细包将抗原信号呈递给B细包属于第二信号,第一信号是病原体与B细包接触,C错误;
D、免疫系统不仅会向病菌发起攻击,也会攻击心脏瓣膜,说明心脏瓣膜上与链球菌表面相似的物质相当于抗原,D错误。
故选A。
6.下图是CAR-T 细包疗法的流程,其基本原理是将病人的自体T 细包提取出来,并通过生态工程技术改造,使其表达具有特异性的CAR。CAR 是由抗原识别结构域和信号传导结构域组成的融合受体,抗原识别结构域可以与肿瘤细包特异性抗原结合,信号传导结构域可以激活 T细包杀伤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增加CAR 的表达量可能会出现自身免疫病
B.T细包输回人体一般不会引发人体免疫排斥反应
C.癌细包死亡是由生态决定的细包程序性死亡
D.上述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答案】A
【分析】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2、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包,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3、 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包,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包,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详解】A、增加CAR 的表达量有可能标记自身正常细包,从而使T细包攻击正常细包,A 正确;
B、T 细包取自患者,再回输患者自身,一般不会引发人体免疫反应,B正确;
C、抗原识别结构域可以与肿瘤细包特异性抗原结合,信号传导结构域可以激活 T细包杀伤功能,导致癌细包死亡属于细包凋亡,C正确;
D、免疫自稳功能是指机体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的细包,而识别清除突变细包、肿瘤细包为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
故选A。
7.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生机制是:致敏原刺激引起机体分泌IgE抗体,吸附在肥大细包表面;再次接触相同致敏原时,肥大细包释放某物质促进鼻黏膜释放物质P,从而引发鼻炎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B细包识别致敏原后合成并分泌IgE抗体
B.IgE抗体可能作为肥大细包的受体识别同种致敏原
C.过敏反应的形成与记忆细包介导的二次免疫机制不同
D.确定过敏原并且避免接触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关键
【答案】A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是一种特殊的、不正常的体液免疫。
【详解】A、能识别致敏原的是B细包,效应B细包的作用是合成并分泌IgE抗体,但效应B细包不能识别致敏原,A正确;
B、由题意可知,IgE抗体吸附在肥大细包表面,再次接触相同致敏原时,肥大细包释放某物质促进鼻黏膜释放物质P,可推测IgE抗体可能作为肥大细包的受体识别同种致敏原,B正确;
C、过敏反应的形成是由于某些细包表面的抗体与抗原作用,使机体释放组织胺等,而记忆细包介导的二次免疫是借助记忆细包和抗体迅速消灭病原体,两者的机制不同,C正确;
D、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受过敏原时发生的,因此确定过敏原并且避免接触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关键,D错误。
故选A。
8.动物接受抗原刺激会引发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4组进行实验,处理见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再次注射抗原后,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免疫应答的是甲组和乙组
B.可通过检测小鼠是否产生相应抗体来判断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
C.甲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A,一段时间后取血清,加入抗原A后会出现沉淀
D.若抗原A和抗原B能使小鼠发生过敏反应,则甲组和丁组会出现过敏症状
【答案】A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包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包会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详解】A 、根据题意动物接受抗原刺激会引发免疫应答,因此再次注射抗原后,四组小鼠均会出现免疫应答,A正确;
B、抗体是免疫应答产生的重要物质,通过检测小鼠是否产生相应抗体可以判断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B正确;
C、甲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 A 后会产生抗体,一段时间后取血清,加入抗原 A 后会出现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的沉淀,C正确;
D、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因此两次注射同种抗原的小鼠可能发生过敏,D错误。
故选A。
9.mRNA疫苗作为目前最新的疫苗生产技术,如图为mRNA疫苗的作用机理图,A~C代表不同的淋巴细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X为细包因子,在体液免疫中可由树突状细包分泌
B.物质Y为抗体,在二次免疫中可由记忆B细包合成并分泌
C.过程②为翻译,C细包为辅助性T细包,能增殖分化成细包毒性T细包
D.mRNA疫苗通常利用脂质体进行递送可防止mRNA被水解并利于其进入靶细包
【答案】A
【分析】1、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可以和B细包接触,这为激活B细包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包、B细包等抗原呈递细包摄取,抗原呈递细包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包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包,辅助性T细包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包结合,这为激活B细包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包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包因子,B细包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包,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包,细包因子促进B细包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包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包的黏附。
2、细包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包后,被感染的宿主细包(靶细包)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包毒性T细包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包毒性T细包和记忆细包,细包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包毒性T细包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包,靶细包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包吞噬掉。
3、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当给机体输入外源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特异性。mRNA疫苗通过疫苗中的mRNA进入人体细包后表达出病原体的某种抗原蛋白,从而使机体产生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详解】A、物质X为细包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由辅助性T细包分泌,A正确;
B、物质Y为抗体,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B细包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包,浆细包合成并分泌抗体,B错误;
C、C细包为细包毒性T细包,能增殖分化形成细包毒性T细包和记忆T细包,C错误;
D、通过脂质体递送可防止mRNA被水解,有利于mRNA进入靶细包,故mRNA疫苗通常利用脂质体进行递送,D错误。
故选A。
10.下图是人感染SARS-CV-2后血清中两类特异性抗体(IgM、IgG)的含量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SARS-CV-2侵入人体后,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
B.检测IgM有助于早期诊断是否感染SARS-CV-2
C.接种SARS-CV-2灭活疫苗后,机体只产生IgG
D.近期感染或既往感染的人,血浆中有可能只检测到一种抗体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人体感染SARS-CV-2后血清中检测到两类特异性抗体(IgM、IgG),IgM的峰值出现时间早于IgG,峰值低于IgG。
【详解】A、SARS-CV-2侵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细包内,机体会发生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两者协同作用清除SARS-CV-2,A正确;
B、IgM产生的时间较早,检测IgM有助于早期诊断是否感染SARS-CV-2,B正确;
C、接种SARS-CV-2灭活疫苗后,机体会产生IgM、IgG,C错误;
D、近期感染,由于时间短,血浆中可能只检测到IgM,既往感染的人,时间较长,血浆中有可能只检测到IgG,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1.血糖浓度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下图为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丙表示的细包是 ,它分泌的激素A,可以通过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包、肝细包等发生 ,并可抑制体内血糖生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由图可知丙细包表面至少存在 种信息分子的受体。
(2)B所表示的激素是 ,它的靶细包主要是 。除图中所示激素外,血糖浓度还受 等激素的调节。
(3)若人体内存在抗体1或抗体2,均可导致血糖失衡,浓度持续偏高,使人患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看,这样的疾病属于 。其中可通过注射激素A进行治疗的是由 (填“抗体1”或“抗体2”)所引起的糖尿病。
(4)糖尿病患者往往具有多饮、多尿等典型症状,简要分析多尿的生理原因: 。
【答案】(1) 胰岛B细包 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甘油三酯 3/三
(2) 胰高血糖素 肝细包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 自身免疫病 抗体1
(4)由于血糖偏高,使原尿糖浓度高、渗透压大,阻碍水的重吸收,使大量水随尿液排出,造成多尿。(意思合理、突出要点即可)
【分析】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 :(1)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包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包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详解】(1)胰岛B细包分泌的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包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包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丙表示的细包是胰岛B细包,它分泌的激素A(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包、肝细包等发生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甘油三酯,并可抑制体内血糖生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据图中的箭头可知,丙细包(胰岛B细包)表面至少存在3种信息分子的受体。
(2)B所表示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它的靶细包主要是肝细包,促进肝糖原分解。参与血糖浓度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
(3)抗体与自身组织结构结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属于自身免疫病。据图可知,抗体1与胰岛B细包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包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激素A(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葡萄糖浓度升高,引起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激素A(胰岛素)来治疗;抗体2与靶细包上激素A(胰岛素)的受体结合,导致激素A(胰岛素)不能与靶细包结合,进而导致葡萄糖浓度升高,引起糖尿病,由于激素A(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故注射激素A(胰岛素)也达不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4)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偏高,使原尿糖浓度高、渗透压大,阻碍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大量水随尿液排出,造成多尿。
12.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 。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包,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包能够 。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 (答出2点即可)。
(5)如的I型糖尿病一样, 等三种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1)抗体
(2) A、D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包
(3)抗体分布于血清中,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5)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
【分析】抗原进入体内,经过吞噬细包的摄取处理,传递给T细包,T细包一方面会发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包和效应T细包,效应T细包会攻击靶细包,引起靶细包的裂解死亡;另一方面,T细包会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包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包和效应B细包(或浆细包),效应B细包可以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抗原(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包的黏附。
【详解】(1)抗体、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故要检测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应该检测抗体水平。
(2)A和D组两次注射的抗原相同,故会发生二次免疫,B、C组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不会发生二次免疫。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包,可以识别抗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这些记忆细包可以快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包和记忆细包,浆细包可以分泌更多的抗体,发挥更强的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
(3)初注射抗原甲时,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抗原,机体会产生较多的抗体分布于血清中,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细包集团或沉淀。
(4)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包,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
(5)如的I型糖尿病一样,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三种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13.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此过程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请据图分析回答:
(1)人体血糖浓度上升时, 相关部位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最终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 与相应受体结合,使胰岛素分泌增多。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促进 ,从而促进组织细包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① 、② ,使血糖浓度降低。
(3)图中囊泡与细包质膜相互转化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若体内产生蛋白M数量减少,大部分囊泡不能与细包膜融合,导致 增加不明显,血糖浓度 (填“上升”或“不变”、“下降”)
(4)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一种特异性抗体能与胰岛B细包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包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 ,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使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属于 病。
【答案】(1) 下丘脑 神经递质
(2) 囊泡将GLUT-4转运至细包膜 合成糖原 转化为非糖物质
(3) 需要 GLUT-4 上升
(4) 降低 自身免疫
【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解】(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包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
(2)据图可知,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促进囊泡将GLUT-4(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转运至细包膜,从而促进组织细包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即促进组织细包对葡萄糖的利用、储存和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3)囊泡与细包质膜相互转化需要消耗能量。若蛋白M数量减少,则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减少,大部分囊泡不能和细包膜融合,导致细包膜上的GLUT-4增加不明显,使大量葡萄糖滞留在血液中,从而使血糖上升,可能引发糖尿病。
(4)患者血液中存在一种特异性抗体能与胰岛B细包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不能与该受体结合,则胰岛B细包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从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由于这种异常抗体破坏了自身结构,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属于自身免疫病。
14.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引起全球关注,加之冬季季节因素等导致周边国家疫情输入我国风险增加。疫情防控不能松懈,接种新冠疫苗仍是目前有效的防控手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吞噬细包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 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注射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清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康复病人的血清中含有 ,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这种现象可能是出现了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对疫情进行有效防控,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三针(加强针)全面接种工作,注射的目的是使人体内产生较多的 。接种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患新冠肺炎,原因是 (答出两点)。
【答案】(1) 二 防卫
(2) 针对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3) 抗体和记忆细包 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包;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包数量大量减少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三道防线分别是由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包构成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包构成第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构成了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
【详解】(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包构成第二道防线,2019-nCV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体液中的吞噬细包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属于第二道防线,体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注射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清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康复病人的血清中含有针对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这属于免疫治疗的过程,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这种现象可能是出现了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刺激时,机体产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3)第三针(加强针)疫苗注射入人体后,相当于是多次免疫,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较多的记忆细包和抗体,增强免疫力;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机体产生的抗体无法识别多变的病毒引起,也可能是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包;或者是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包数量大量减少所致。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高考真题)有些人吸入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以下对过敏的正确理解是( )
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B.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C.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D.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包
【答案】B
【分析】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包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包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包,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异常反应,A正确;
B、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才会出现过敏反应,B错误;
C、过敏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
D、抗体吸附于某些细包的表面,D错误。
故选B。
2.(2023·山东·高考真题)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GC)能提高心肌细包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体内GC的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作为药物服用时,血浆中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包的增殖、分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GC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GC分泌增加不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
C.GC作为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直接促进GC的分泌
【答案】B
【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详解】A、艾滋病是由于HIV侵染免疫细包导致的疾病,而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包的增殖、分化,因此GC不可用于治疗艾滋病,A正确;
B、GC能提高心肌细包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肾上腺素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B错误;
C、GC作为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相应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还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发育,因此长期服用GC会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C正确;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使得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GC的分泌,D错误。
故选B。
3.(2022·北京·高考真题)人体皮肤损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伤口并引起感染。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 )
A.免疫防御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免疫自稳D.免疫防御、免疫监视
【答案】A
【分析】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a)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其害物质异免疫功能低或缺发免疫缺陷病;b)免疫监视:随发现清除体内现非肿瘤细包及衰老、死亡细包;c)免疫自稳:通免疫耐受、免疫调节两种机制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
【详解】清除外来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因此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免疫防御,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2022·湖南·高考真题)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刺激机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分泌CRH,促进垂体分泌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的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同时抑制机体免疫细包、免疫反应来降低损伤。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A正确;
B、由图可知,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的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同时抑制机体免疫细包、免疫反应来降低损伤,可知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B正确;
C、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包,防止肿瘤的发生,而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C正确;
D、图中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促进下丘脑分泌CRH,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具有抑制作用,故两者对下丘脑分泌CRH有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A。
5.(2023·北京·高考真题)有关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75%的乙醇能破坏病毒结构,故饮酒可预防感染
B.疫苗接种后可立即实现有效保护,无需其他防护
C.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故洗热水澡可预防病毒感染
D.吸烟不能预防病毒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
【答案】A
【分析】病毒是非细包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包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包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75%的乙醇能破坏病毒结构,但饮酒时一方面因为酒精浓度达不到该浓度,另一方面饮酒后酒精并不一定直接与病毒接触,故饮酒达不到预防感染的效果,A正确;
B、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机体可激发机体产生抗体和相关的记忆细包,疫苗接种后实现有效保护需要一段时间,且由于病毒的变异性强,疫苗并非长久有效,故还应结合其他防护措施,B错误;
C、洗热水澡的温度通常较低,达不到将病毒杀灭的效果,且病毒入侵后通常进入细包内,无法通过表面的热水进行杀灭,C错误;
D、吸烟不能预防病毒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应避免吸烟,D错误。
故选A。
6.(2022·福建·高考真题)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与细包膜上的ACE2蛋白结合后侵染人体细包。病毒的S生态易发生突变,而ORF1a/b和N生态相对保守。奥密克戎变异株S生态多个位点发生突变,传染性增强,加强免疫接种可以降低重症发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ORF1a/b和N生态同时作为核酸检测靶标,比仅用S生态作靶标检测的准确率更高
B.灭活疫苗可诱导产生的抗体种类,比根据S蛋白设计的mRNA疫苗产生的抗体种类多
C.变异株突变若发生在抗体特异性结合位点,可导致相应抗体药物对变异株效力的下降
D.变异株S生态的突变减弱了S蛋白与ACE2蛋白的结合能力,有利于病毒感染细包
【答案】A
【分析】细包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包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包;
(2)反应阶段:T细包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包和效应T细包,同时T细包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T细包发挥效应。
【详解】A、从题干信息可知:“ORF1a/b和N生态相对保守”,同时作为核酸检测靶标,比仅用容易发生突变的S生态作靶标检测的准确率更高,A正确;
B、灭活疫苗可诱导产生抗S蛋白抗体等多种抗体,而根据S蛋白设计的mRNA疫苗只诱导产生抗S蛋白抗体,B正确;
C、变异株突变若发生在抗体特异性结合位点,则相应抗体药物难以与之结合发挥作用,进而导致抗体药物对变异株效力的下降,C正确;
D、从题干信息可知:“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与细包膜上的ACE2蛋白结合后侵染人体细包。”,而变异株S生态的突变减弱了S蛋白与ACE2蛋白的结合能力,不有利于病毒感染细包,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7.(2024·全国·高考真题)机体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可导致艾滋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的细包可发生细包凋亡。细包凋亡被认为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的理由是 。
(2)HIV会感染辅助性T细包导致细包凋亡,使机体抵抗病原体、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是 。
(3)设计实验验证某血液样品中有HIV,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接种疫苗在免疫应答方面的优点是 (答出2点即可)。
【答案】(1)细包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2)辅助性T细包参与淋巴细包的活化,分泌的细包因子可促进淋巴细包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包凋亡会影响淋巴细包的活化与增殖
(3)实验思路一:利用抗HIV抗体,与血液样品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预期结果:若出现杂交带,则证明血液样品中含有HIV;
实验思路二: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样品中的HIV核酸,产物经电泳与标准DNA进行比对;预期结果:PCR产物经电泳后出现特定条带,则证明血液样品中含有HIV
(4)在不使机体患病的条件下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产生的免疫力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力可保持一定时间
【分析】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病毒,遗传物质为RNA。
【详解】(1)细包凋亡被认为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的理由是因为它是一种由生态控制的细包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这种过程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是必需的。
(2)辅助性T细包在特异性免疫中会接受抗原呈递细包的信号,并与B或T细包结合,将信号传递给B或T细包,诱导B或T细包活化,同时产生细包因子,促进B/T细包的分裂分化过程,一旦辅助性T细包受损,会导致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都会减弱。(辅助性T细包减少阻碍了浆细包和细包毒性T细包的产生)。
(3)验证某血液样品中是否存在HIV,可考虑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两条途径。实验思路一:利用抗HIV抗体,与血液样品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预期结果:若出现杂交带,则证明血液样品中含有HIV;
实验思路二: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样品中的HIV核酸,产物经电泳与标准DNA进行比对;预期结果:PCR产物经电泳后出现特定条带,则证明血液样品中含有HIV。
(4)疫苗作为抗原,在免疫应答方面,可以在不使机体患病的条件下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产生的免疫力针对特定病原体;疫苗作用下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包,抗体和记忆细包可在一定时间内留存,保持对病原体的免疫力。
8.(2023·重庆·高考真题)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B细包活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呼吸道上皮细包接触过敏原后,分泌细包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细包ILC2.活化的ILC2细包分泌细包因子IL-4,参与B细包的激活。
(1)除了IL-4等细包因子外,B细包活化还需要的信号有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包释放组(织)胺,肥大细包被激活的过程是 。
(2)研究发现,肺中部分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可作用于ILC2细包。通过小鼠哮喘模型,发现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推测多巴胺对ILC2细包释放IL-4的作用为 (填“抑制”或“促进”)。对哮喘小鼠静脉注射多巴胺,待其进入肺部发挥作用后,与未注射多巴胺的哮喘小鼠相比,分泌IL-33、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和组(织)胺的含量会 、 和 。
(3)以上研究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答案】(1) 过敏原结合B细包产生信号,辅助性T细包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结合B细包产生的信号 过敏原与肥大细包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
(2) 抑制 不变 减少 减少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者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是: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包表面(比如肥大细包);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包与过敏原结合后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由题意和图示可知,在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B细包活化的部分机制是呼吸道上皮细包接触过敏原后,分泌细包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细包ILC2,活化的ILC2细包分泌细包因子IL-4,参与B细包的激活。
4、内环境的稳态所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详解】(1)由图示可知, IL-4等细包因子可以参与B细包的激活,除此之外B细包活化所需的信号还有过敏原结合B细包产生信号,辅助性T细包识别过敏原后,细包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结合B细包产生信号。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包释放组胺,肥大细包被激活的过程是过敏原与肥大细包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
(2)根据题意可知,肺部的部分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可以作用于ILC2细包,在哮喘小鼠中ILC2细包释放更多的细包因子IL-4,但是其肺组织中的多巴胺含量与正常小鼠体内相比明显较低,因此可以推测多巴胺对ILC2细包释放IL-4作用是抑制。对哮喘小鼠静脉注射多巴胺,其进入肺部后会抑制ILC2细包释放IL-4,因此与未注射多巴胺的小鼠相比IL-33的含量不变,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含量减少,组织胺的含量会减少。
(3)机体维持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进行调节。
9.(2022·重庆·高考真题)人体内的蛋白可发生瓜氨酸化,部分人的B细包对其异常敏感,而将其识别为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ACPA,攻击人体细包,导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1)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免疫系统的 功能异常所致。
(2)如图①所示,CD20是所有B细包膜上共有的受体,人工制备的CD20抗体通过结合CD20,破坏B细包。推测这种疗法可以 (填“缓解”或“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可能的副作用是 。
(3)患者体内部分B细包的膜上存在蛋白X(如图②)。为了专一破坏该类B细包,研究人员设计了携带有SCP和药物的复合物。SCP是人工合成的瓜氨酸化蛋白的类似物,推测X应为 。为检测SCP的作用,研究人员对健康小鼠注射了SCP,小鼠出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原因可能是 。
【答案】(1)免疫自稳
(2) 根治 降低体液免疫能力,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减弱
(3) 受体 其他B细包识别了SCP,产生ACPA攻击SCP的同时,也攻击小鼠正常细包
【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解】(1)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包,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2)由题意可知,B细包由于误将人体内发生瓜氨酸化的蛋白识别为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攻击人体细包,进而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B细包与抗原的识别是通过CD20受体进行的,由于CD20是所有B细包膜上共有的受体,故人工制备的CD20抗体结合CD20之后,B细包不再能识别瓜氨酸化的蛋白,也就不再攻击人体细包,可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但B细包同时也不能识别外来病原体,可能会带来降低体液免疫能力,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减弱的副作用。
(3)SCP是人工合成的瓜氨酸化蛋白的类似物,类似于抗原,B细包膜上的蛋白X能与其结合,推测X应为受体。研究人员对健康小鼠注射了SCP,小鼠出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原因可能是其他B细包识别了SCP,产生ACPA攻击SCP的同时,也攻击B细包。
10.(2024·河北·高考真题)新城疫病毒可引起家禽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我国科学家将该病毒相关生态改造为r2HN,使其在水稻胚乳特异表达,制备获得r2HN疫苗,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了检测。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载体的部分结构及其限制酶识别位点如图1所示。其中GtP为启动子,若使r2HN仅在水稻胚乳表达,GtP应为 启动子。Ns为终止子,其作用为 。r2HN生态内部不含载体的限制酶识别位点。因此,可选择限制酶 和 对r2HN生态与载体进行酶切,用于表达载体的构建。
(2)利用 方法将r2HN生态导入水稻愈伤组织。为检测r2HN表达情况,可通过PCR技术检测 ,通过 技术检测是否翻译出r2HN蛋白。
(3)获得转生态植株后,通常选择单一位点插入目的生态的植株进行研究。此类植株自交一代后,r2HN纯合体植株的占比为 。选择纯合体进行后续研究的原因是 。
(4)制备r2HN疫苗后,为研究其免疫效果,对实验组鸡进行接种,对照组注射疫苗溶剂。检测两组鸡体内抗新城疫病毒抗体水平和特异应答的细包(细包毒性T细包)水平,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分析,获得的r2HN疫苗能够成功激活鸡的 免疫和 免疫。
(5)利用水稻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r2HN疫苗的优点是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 在胚乳中特异性表达的 终止转录 HindIII EcRI
(2) 农杆菌转化 r2HNmRNA 抗原抗体杂交
(3) 1/4 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4) 体液 细包
(5)不受性别的限制、可大量种植、成本低、安全性高
【分析】生态工程是一项体外DNA重组技术,需要借助限制酶、 DNA 连接酶和载体等工具才能进行。它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目的生态的筛选与获取、生态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生态导入受体细包和目的生态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利用水稻细包培育能表达r2HN的水稻胚乳细包生物反应器,在胚乳中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在水稻胚乳细包中更容易被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而驱动转录。Ns为终止子,终止子可以终止转录。r2HN生态内部不含载体的限制酶识别位点。KpnI破坏了启动子序列不能选用,SacI位于终止子序列之外不能选用,则为了将目的生态插入到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则需要用限制酶HindIII和EcRI对r2HN生态与载体进行酶切,用于表达载体的构建。
(2)获得水稻愈伤组织后,通过农杆菌的侵染,使目的生态进入水稻细包并完成转化。为检测r2HN表达情况,可通过PCR技术检测转录的r2HNmRNA,可从转生态水稻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是否翻译出r2HN蛋白。
(3)获得转生态植株后,通常选择单一位点插入目的生态的植株进行研究。单一位点插入目的生态的植株,则相当于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含有r2HN生态的纯合子为1/4。由于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具有遗传的稳定性,所以选择纯合体进行后续研究。
(4)据图可知,实验组的抗体水平和CD8+T细包水平都比对照组高,说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了抗体,通过细包免疫产生了细包毒性T细包,即r2HN疫苗能够成功激活鸡的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
(5)通过水稻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r2HN疫苗具有不受性别的限制、可大量种植、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
11.(2023·全国·高考真题)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乙肝疫苗的使用可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的传播,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重组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利用生态工程技术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 。
(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 免疫反应,理由是 。
(3)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
(4)若排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该动物骨骼肌的直接侵染作用,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图中部位①)。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 ,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 。
【答案】(1)抗原性
(2) 体液 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
(3) 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 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4) 电信号传导受阻 不能产生化学信号
【分析】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组成。
2、兴奋在反射弧中经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3、减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
【详解】(1)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保留了该病毒的抗原性,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一段时间后,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
(3)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了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若骨骼肌功能损伤,则用电刺激骨骼肌(效应器),则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否则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因此实验思路是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肢体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4)脊髓灰质炎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即运动神经元功能损伤,失去传递电信号以及产生神经递质的功能。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受到损伤,不能接受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刺激),从而导致神经纤维②不能传递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故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电信号传导受阻。正常情况下,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相当于一个突触,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感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神经纤维②功能受损,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故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不能产生化学信号。
目录
01 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过敏反应
【题型二】自身免疫病
【题型三】免疫缺陷病
【题型四】疫苗
【题型五】器官移植
02 重难创新练
03 真题实战练
项目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机理
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某些细包表面,当过敏原再次刺激机体时,细包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增加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包表面物质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包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小鼠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A
抗原B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A
抗原B
抗原A
抗原B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0讲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分析(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0讲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分析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0讲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分析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8讲免疫调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8讲免疫调节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8讲免疫调节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7讲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7讲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7讲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