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上同步专题4.13 线段公理与直线公理(巩固篇)(专项练习)(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513350/0-17340281000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数学七上同步专题4.13 线段公理与直线公理(巩固篇)(专项练习)(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513350/0-173402810011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数学七上同步专题4.13 线段公理与直线公理(巩固篇)(专项练习)(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513350/0-17340281001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同步 知识讲解+专项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2 直线、射线、线段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2 直线、射线、线段精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为了让一队学生站成一条直线,先让两名学生站好不动,其他学生依次往后站,要求目视前方只能看到各自前面的那名学生,这种做法运用的数学知识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射线只有一个端点D.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2.下列现象:
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
②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
③植树时,只要确定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
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其中能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 )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3.下列四个语句中,正确的是( )
A.如果,那么点是的中点
B.两点间的距离就是两点间的线段
C.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D.比较线段的长短只能用度量法
4.在中,,,于点,且,若点在边上移动,则的最小值是( )
A.4.5B.4.6C.4.7D.4.8
5.若线段AB=13cm,MA+MB=17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M在线段AB上
B.点M在直线AB上,也有可能在直线AB外
C.点M在直线AB外
D.点M在直线AB上
6.如图,某同学家在A处,现在该同学要去位于D处的同学家,请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是( )
A.A→B→M→DB.A→B→F→D
C.A→B→E→F→DD.A→B→C→D
7.如图所示,某公司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已知AB=100米,BC=2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
A.点AB.点BC.A,B之间D.B,C之间
8.平面上有四点,过其中每两点画出一条直线,可以画直线的条数为( )
A.1或4B.1或6C.4或6D.1或4或6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和射线是同一条射线B.射线的长度是
C.直线相交于点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0.如图,一条街道旁有A,B,C,D,E五幢居民楼,某大桶水经销商统计各楼居民每周所需大桶水的数量如下表:
他计划在这五幢楼中租赁一间门市房,设立大桶水供应点,若仅考虑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最小,则可以选择的地点应在( ).
A.B楼B.C楼C.D楼D.E楼
二、填空题
11.张老师调整教室桌椅时,为了将一列课桌对齐,将这列课桌的最前边一张和最后边一张拉一条线,其余课桌按线摆放,这样做用到的数学知识是_____.
12.平面内有n个点A、B、C、D…,其中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多可以画_____________________条.
13.在射线上截取线段,,点M,N分别是,的中点,则点M和点N之间的距离为______.
14.已知,如图,在直线l的两侧有两点A、B在直线上画出点P,使PA+PB最短,画法:______.
15.下列有四个生活、生产现象:其中可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______填序号.
①有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A从地到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架设;③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所在的直线;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16.下列三个现象:
①用两个钉子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
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数在一条直线上;
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只要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就能节省材料;
其中可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的现象有__________(填序号).
17.科学知识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用于有意义的方面.下面的这两个情景,请你做出判断.
情景一:如图,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农民兴修水利,开挖水渠,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线开挖,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赞同以上哪种做法,你认为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什么?
18.如图所示,设,,.试比较、、的大小:________.
三、解答题
19.小刚和小强在争论一道几何问题,问题是射击时为什么枪管上有准星.小刚说:“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所以枪管上才有准星.”小强说:“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我当然知道,可是若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这样不是有三点了吗?既然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那弄出第三点是为什么呢?”聪明的你能回答小强的疑问吗?
20.如图,已知三点A,B,C,按下列要求画图.
(1)画直线AB,射线BC;
(2)连接AC并延长至点D,使DC=AC;
(3)取线段AB的中点E,找出一点P,使它到点E,B,D,C的距离之和PE+PB+PD+PC最小,这样作图的依据是 .
21.如图,已知线段AB,延长线段AB至点C,使BC=2AB,延长线段BA至点D,使ADAB,点E是线段AC的中点.
(1)若AB=12,求线段DE的长;
(2)若DE=a,请直接写出线段AB的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2.如图,已知平面上有四个村庄,用四个点A,B,C,D表示.
(1)连接AB,作射线AD,作直线BC与射线AD交于点E;
(2)若要建一供电所M,向四个村庄供电,要使所用电线最短,则供电所M应建在何处?请画出点M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23.已知:如图:,点E是的中点,,若,设多项式的值是t,其中,求线段的长.
24.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请回答问题:
(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______,______,______.
(2)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0到2之间运动时(即时),请化简式子:(请写出化简过程) .
(3)若数轴上A、B两点间的距离表示成|AB|,且O为原点,数轴上有一动点P,直接写出的最小值是______;的最小值是______;取最小时,点P对应的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两个学生看成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解释即可.
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选A.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理,正确理解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C
【分析】直接利用直线的性质和线段的性质分别判断得出答案.
解: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利用的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②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能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③植树时,只要确定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利用的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能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质和线段的性质,正确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3.C
【分析】根据线段的中点和线段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
解:A、如果AP=BP,且AP+BP=AB,那么点P是AB的中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两点间的距离就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比较线段的长短可以用度量法,但不是只能用度量法,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线段的性质和线段的中点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D
【分析】根据最短路径问题得:当BP⊥AC时,的值最小,利用面积关系得到,代入数值求出答案.
解:由题意得:当BP⊥AC时,的值最小,
∵,
∴,
解得BP=,
故选:D.
【点拨】此题考查最短路径问题,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最短路径问题的思路得到当BP⊥AC时,的值最小是解题的关键.
5.B
【分析】此题要分多种可能情况讨论:当M点在直线外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能出现MA+MB=17;当M点在线段AB延长线上,也可能出现MA+MB=17;由此解答即可.
解:(1)当M点在直线外时,M,A,B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出现MA+MB=17;
(2)当M点在线段AB延长线上,也可能出现MA+MB=17.
故选:B.
【点拨】此题考查比较线段的长短,正确认识直线、线段,注意对各个情况的分类,讨论可能出现的情况.
6.B
【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可得D、B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线段BD的长度,所以想尽快赶到同学家玩,一条最近的路线是:A→B→F→D,据此解答即可.
解:根据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可得D、B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线段BD的长度,
所以想尽快赶到同学家玩,一条最近的路线是:A→B→F→D.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可以有无数种连法,如折线、曲线、线段等,这些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
7.A
【分析】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肯定要尽量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
解:①以点A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15×100+10×300=4500(米),
②以点B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100+10×200=5000(米),
③以点C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300+15×200=12000(米),
④当在AB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A的距离是m,则(0<m<100),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是:30m+15(100﹣m)+10(300﹣m)=4500+5m>4500,
⑤当在BC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B的距离为n,则(0<n<200),则总路程为30(100+n)+15n+10(200﹣n)=5000+35n>4500.
∴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点A;
故选A.
【点拨】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考查知识点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8.D
【分析】平面上四点的位置关系由三种情况,即四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画一条直线;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画四条直线;任意三点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可画六条直线.
解:如图所示:
分别根据四点在同一直线上、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任意三点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描出各点,再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画出各直线可知:
平面上有四点,过其中每两点画出一条直线,可以画直线的条数为1或4或6.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四点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再画出图形进行解答.
9.D
【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
解:A、射线PA和射线AP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本选项错误;
B、射线是无限长的,故本选项错误;
C、直线AB、CD可能平行,没有交点,故本选项错误;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正确的.
故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性,是基础题,需熟练掌握.
10.C
【分析】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设立大桶水供应点,肯定要尽量缩短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间的里程,即需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来求解.
解:设AB=a,BC=b,CD=c,DE=d.每户居民每次取一桶水.
以点A为取水点,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55AB+50AC+72AD+85AE=262a+207b+157c+85d,
以点B为取水点,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38AB+50BC+72BD+85BE=38a+207b+157c+85d,
以点C为取水点,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38AC+55BC+72CD+85CE=38a+93b+157c+85d,
以点D为取水点,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38AD+55BD+50CD+85DE=38a+93b+143c+85d,
以点E为取水点,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38AE+55BE+50CE+72DE=38a+93b+143c+215d,
以点D为取水点,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最小.
故选C.
【点拨】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考查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分析】由直线的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进行解题.
解: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公理,难度适中.
12.
【分析】如果所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当仅有两个点时,可连成1条直线;当有3个点时,可连成3条直线;当有4个点时,可连成6条直线;当有5个点时,可连成10条直线…找到规律:当有n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时,最多可连成条直线,即可求得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最多可以画条直线.
解:如果所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
当仅有两个点时,最多可连成1条直线;
当有3个点时,最多可连成1+2=3条直线;
当有4个点时,最多可连成1+2+3=6条直线;
当有5个点时,最多可连成1+2+3+4=10条直线;
…;
可以得到规律:当有n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时,最多可连成条直线,
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
则点A、B、C任意两点的连线都是同一条直线,
故最多可以画条直线.
故答案为:.
【点拨】本题考查了探究图形类规律以及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注意讨论点共线及不共线的情况,不要漏解.
13.或
【分析】可分两种情况: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当点C在AB延长线上时,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定义可求解MN的长.
解:①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
∵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
∴AM=BM=AB,
又∵AB=8cm,
∴BM=4cm,
又∵点N是BC的中点,
∴CN=BN=BC,
又∵BC=3cm,
∴BN=1.5cm,
又∵MN=BM-BN,
∴MN=4-1.5=2.5cm;
②点C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同理可求出BM=4cm,BN=1.5cm,
又∵MN=BM+BN,
∴MN=4+1.5=5.5cm;
综合所述:MN的长度为2.5cm或5.5cm,
故答案为:5.5cm或2.5cm.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注意画出草图、分类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连接AB交直线l于P
【分析】连接AB交直线l于P,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AB为PA+PB的最小值,即可得答案.
解:如图,连接AB,交直线l于P,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B为PA+PB的最小值,
故答案为:连接AB交直线l于P
【点拨】本题考查作图,熟练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关键.
15.②④
【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及线段的性质依次分析判断.
解:①有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是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A从地到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架设,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所在的直线,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②④.
【点拨】此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解线段的性质及直线的性质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16.①②
【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判断.
解: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
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树在一条直线上,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
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只要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就能节省材料,可以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
故答案为:①②.
【点拨】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7.情景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情景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赞同第二种,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保护周边的环境等.(合理即可)
【分析】学校和图书馆、两根立桩之间的路线可看做是一条线段,接下来,根据根据线段的性质来分析得出即可.
解:第一个情景是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来做的,第二个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我赞同第二种做法.我们利用科学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我们周围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我赞同第二种做法.我们利用科学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我们周围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点拨】此题考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掌握线段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8.
【分析】根据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解答.
解:∵AB+AE>BE,CD+DE>CE,
∴AB+AE+CD+DE>BE+CE,
即l>m,
又BE+CE>BC,
即m>n,
∴.
【点拨】本题考查了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性质.
19.见分析
【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结合实际意义,易得答案.
解:如果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那么要想射中目标,人眼与目标确定的这条直线应与子弹所走的直线重合,即与准星和目标所确定的这条直线重合,即可看到哪儿打到哪儿.换句话说要想射中目标就必须使准星在人眼与目标所确定的直线上.
【点拨】题考查直线的性质,无限延伸性即没有端点;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射击场景,立意新颖,熟练掌握直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1)见分析(2)见分析(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分析】(1)根据直线,射线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
(2)根据线段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
(3)用量取法得出点E,再根据线段的性质分析即可.
(1)解:作图如下,直线AB,射线BC即为所求:
(2)解:作图如下,线段DC即为所求:
(3)解:如图:
由图可知:PE+PB+PD+PC=DE+BC,此时和最小,
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图一基本作图,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
21.(1)22(2)
【分析】(1)先根据线段的比例得到和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得到和的长,进而可得答案;
(2)设,根据线段的比例与线段的和差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出的长,再整理可得答案.
(1)解:,,,,,,,点是的中点,,;
(2)设,,,,,,,,点是的中点,,,,解得..
【点拨】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中点的性质和线段和差的运算.
22.(1)图见分析;(2)点M见分析,理由见分析.
【分析】(1)根据射线、直线的定义进而得出E点位置;
(2)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结合题意,要使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就要使它在AC与BD的交点处.
(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点M即为所求.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与应用作图,关键是掌握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
23.CD=12
【分析】先化简多项式,再把a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求出t的值,然后设BE为x,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表示出AC和DE即可解答.
解:
=3a2-(-5a-a+16+2a2)
=3a2+5a+a-16-2a2
=a2+a-16,
当a=4时,a2+a-16=42+×4-16=22,
∴t=22,
∵BE=AB,
∴设BE=x,AB=5x,
∵AD=DB,
∴AD=x,BD=4x,
∵点E是BC的中点,
∴BE=EC=x,
∴AC=AB+BE+EC=7x,
DE=DB+BE=5x,
∵3AC-2DE=t,
∴21x-10x=22,
∴x=2,
∴CD=AC-AD=7x-x=6x=12.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间距离,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4.(1)-1;1;5(2)或(3)6;-1;1≤x≤5
【分析】(1)根据最小的正整数为1,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各自的值即可;
(2)分点P在0到1之间和1到2之间两种情况去掉绝对值再计算即可;
(3)分P在A点左侧、AC之间、C点右侧确定|PA|+|PC|取最小时点P的所对应的x的范围,再确定|PB|-|PO|取最小值时点P的所对应的x的范围,同时满足上述范围的x值就是|PA|+|PC|+|PB|-|PO|取最小值时点P对应的数x的取值范围.
(1)解:∵b是最小的正整数,
∴b=1,
∵,
∴,.
(2)解:当点P在0到1之间时(包含0和1),即0≤x≤1,
∴,,,
∴;
当点P在1到2之间时(不包含1,包含2),即1<x≤2,
∴,,,
∴.
(3)解:由题意可知:表示数轴上的点P到点A和点C的距离之和,
当P在A,C之间时,|PA|+|PC|=|5-(-1)|=6,
当P在A点左侧时,|PA|+|PC|>6,
当P在C点右侧时,|PA|+|PC|>6,
∴|PA|+|PC|的最小值是6,此时对应的x的范围是:-1≤x≤5;
同理:表示数轴上的点P到B点和到O点的距离之差,
当P点为OB中点时,|PB|-|PO|=0.
当P点在O的左边时,|PB|-|PO|>0.
当P点在B点右边时,|PB|-|PO|= -|OB| = -1.
∴|PB|-|PO|的最小值为-1,此时对应的x的范围是:x≥1;
只有|PA|+|PC|和|PB|-|PO|都取最小时,|PA|+|PC|+|PB|-|PO|才取最小值,
即x既要满足-1≤x≤5,又要满足x≥1,
∴当1≤x≤5时,|PA|+|PC|+|PB|-|PO|取最小值为6+(-1)=5.
【点拨】此题考查了数轴、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去绝对值的方法及分类讨论的思想,熟练掌握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楼号
A
B
C
D
E
大桶水/桶
38
55
50
72
8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课时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课时作业,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巩固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