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检测卷(2024)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检测卷(2024),共13页。
道法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特色1、内容特点: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教材不仅注重传授道德和法律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教材还体现了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渐进性。2、教育意义:该教材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完善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3、教材结构: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结构合理,符合教学规律。教材将知识点和能力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不同教学模块,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3)珍爱我们的生命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单元质检卷(A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观察漫画。下面对漫画中的行为的评价,你认可的是( )A.自驾探险,自由又自在 B.敬畏生命,要遵守规则C.加强监管,需日夜看守 D.保护自我,应拒绝好奇2.2023年12月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在江西九江,民警走进共青科教城,通过宣传展板、互动问答等方式,向学生们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让学生们深入掌握交通安全法规。这有利于学生( )①增强生命安全意识②杜绝发生交通意外③自觉维护交通秩序④积极参与改进交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某校对同学们进行了关于“生命教育”的调查。下图是部分调查数据。这些数据说明( )A.进入陌生环境要提高警惕,学会向他人求助B.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高C.活出生命的精彩,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D.危及生命的都是些偶发情况,无须太在意4.生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体现着每个人难以抗拒的生命发展规律。面对这个规律,我们要( )①及时行乐,只顾当下②乐观自信,热爱生命③尊重并遵循,坦然面对④正确认识死亡,感恩生命的获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一位八旬老人不慎落水,小刘与其他同学正巧路过,几人马上进行分工,有拿出手机拨打电话的,有去路边住户寻求成人救援的……老人最终获救。下列评论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守护生命 居安思危 B.绽放生命 追求荣誉C.敬畏生命 生命至上 D.珍爱生命 爱岗敬业6.“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而不仅仅限于自我小圈子,因为我明白:它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这启示我们( )①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②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每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③生命是坚强的,不需要特别珍惜④要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善待身边的每个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3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二批1000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实现急救教育试点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这一做法( )①能保障全体学生的生命安全②有利于学生增强生命安全意识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④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在社会生活中,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警示语。以上警示标志启示我们要( )①承担责任,不求回报②珍视生命,直面挫折③遵守规则,敬畏生命④热爱生命,守护生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某校开展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如下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和朋友结伴野外游泳 B.崇尚自由随意约见网友C.认真参加疏散演练 D.见义勇为徒手拉开触电之人10.体育课上,小文打篮球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脚踝出现肿胀,小文感到疼痛。这时小文应该( )A.战胜脚踝疼痛,坚持上完体育课 B.脱掉鞋袜,抓紧用热水袋热敷C.赶紧用冰块进行冷敷,加压包扎 D.活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11.在防灾减灾日当天,某初中学校组织师生开展疏散救援演练、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 )①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②提高未成年人防护能力③丰富学校教师业余生活④增强未成年人安全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近来,群殴、羞辱等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远离校园暴力,中学生要( )①学习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②提高道德素质,关爱生命,与人为善③学会控制情绪,能忍则忍④学法守法,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某校九年级学生小伟很喜欢打篮球,为此经常不吃饭。一天,他在打球时突然晕倒,经治疗才转危为安。小伟的经历警示我们要( )A.守护生命安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B.增强劳动意识,提高生活实践技能C.放弃兴趣爱好,避免参加体育运动 D.培养健全人格,厚植爱国主义情感14.爱护身体,应当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下关注自己身体状况的做法可取的有( )①每天称体重,只要体重没有变化就说明身体正常②观察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否感到疲劳或不适③只要没有明显疾病症状,就不用担心身体状况④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睡眠习惯,是否规律且健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某中学开设了一间“心理宣泄室”,室内放置了智能呐喊宣泄系统软件VR心理座椅、沙盘游戏等设施,同学们常常带着愉悦的心情从这里离开……开设“心理宣泄室”旨在( )①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合理宣泄情绪②丰富学校育人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③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育积极乐观心态④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它说明附近有不要害怕阴影( )①不要害怕困难,及时调整目标②换个角度思考,心中充满希望③拒绝不良诱惑,努力向光而行④困难是暂时的,风雨后有彩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我们每个人的手指上都有指纹。在世界上,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为640亿分之一。人在胚胎时期,指纹就形成了,并且伴随我们的一生。指纹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它是一种有力的唯一性个体识别证据。材料一反映了人类生命的哪方面特点?(2分)材料二:赵泽华在《欣赏生命》中写道:“随着阅历和经历的增长,那种对于未知死亡的恐惧变得淡薄了,我已知道那是必然,死神同每一个人签约,没有人可以违约。但结局一样,过程却可以截然不同……在学会奋斗的同时,我也得到了享受和欣赏生命的自然和美丽”“死神同每一个人签约,没有人可以违约。但结局一样,过程却可以截然不同……在学会奋斗的同时,我也得到了享受和欣赏生命的自然和美丽”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材料三:我国国学大师季美林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写道:“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材料三中季羡林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个体生命在人类生命中具有哪些意义?(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中小学生意外死亡人数中,四成以上属于溺水死亡。溺水已经成为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材料二:据统计,近几年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每年我国有近2万名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万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材料二中的事件属于青少年遇到的灾难。什么是灾难?请再列举两例。(3分)你认为青少年溺水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成年人一旦发现他人溺水,应该怎么办?(8分)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冷静应对灾难?(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2110”短信报警“中国警方在线”近日发布提醒:12110将作为中国公安机关统一的公益性短信报警号码,12110是一个短信报警形式,作为110电话报警的补充,是一种辅助性、非紧急报警求助电话。警方提醒:12110适用于不方便电话语音报警的特殊情形,在这些特殊情形遭受侵害时,通过12110发送短信报警,警方会第一时间处置报警,将你救出险境。(1)你认为“特殊情形”包括哪些情形?(6分)报警短信要怎样写,应编辑哪些内容。注意些什么呢?(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和宣传学习榜样的典型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某校学生会学习部开展了“学习标兵”寻访和评选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员,请热情参与。【活动准备】评选“学习标兵”,既可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又可以为大家树立榜样。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请为评选“学习标兵”设置三个基本条件。(3分)【事迹解读】下面是某个候选同学的事迹:不管学习上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从不轻言放弃,相信自己能解决,总是心无旁骛,排除干扰,专心致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结合上述事迹,你认为学习中应坚持的可贵品质有哪些?(3分)【身体力行】在“学习标兵”名单公示后,同学们纷纷对照榜样找差距。面对自己与“学习标兵”的差距,你会如何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树立规则意识。仔细观察漫画内容,可判断出漫画主旨是不要擅闯“生命禁区”,这与敬畏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相一致,故B说法符合题意。A歪曲了漫画的主旨,A说法错误;“日夜看守”的做法不合理也不现实,C说法错误;好奇心并不都是坏的,拒绝好奇的说法绝对,D说法错误。故选B。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让学生深入掌握交通安全法规,有利于学生增强生命安全意识,自觉维护交通秩序,①③说法正确。“杜绝发生交通意外”说法绝对,②排除;“积极参与改进交规”与材料无关,④排除。故选B。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图中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同学没有观察安全通道的习惯,还有部分同学不会主动参加急救知识的培训,这说明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高,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学会向他人求助、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A、C不符合题意;与自己生命安全相关的情况,我们需要在意,D说法错误。故选B。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面对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我们要乐观自信,热爱生命,尊重并遵循,正确认识死亡,感恩生命的获得,②③④正确。及时行乐,只顾当下,是缺乏长远规划的表现,①错误。故选B。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关爱他人的生命。材料中小刘及其同学机智营救落水老人的行为体现了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C符合题意。材料中人物的行为不是为了追求荣誉,B说法错误;居安思危、爱岗敬业在题文中没有具体体现,A、D不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关爱他人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它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启示我们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①④符合题意。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②说法错误;我们要珍惜生命,③说法错误。故选B。7.答案:C解析:题文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学生增强生命安全意识,敬畏生命;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守护生命,②③正确。这并不能保障全体学生的生命安全,①错误;这一做法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无关,④排除。故选C。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树立规则意识。“电动自行车禁止入梯”“禁止高空抛物”等启示我们,要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敬畏生命,守护生命,③④符合题意。这些警示标志与“承担责任,不求回报”“直面挫折”无关,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增强风险意识。某校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认真参加疏散演练符合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C正确。野外游泳容易发生意外,是不可取的行为,A错误;随意约见网友不利于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B错误;徒手拉开触电之人也会使自己触电,是错误的行为,D错误。故选C。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提高防护能力。材料中,小文不小心扭伤了脚踝,脚踝出现肿胀。这时小文应该赶紧用冰块进行冷敷,加压包扎,C正确;A、B做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某初中学校组织师生开展疏散救援演练、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未成年人防护能力,增强未成年人安全意识,②④正确;①③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面对校园暴力,中学生要学习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道德素质,关爱生命,与人为善,学法守法,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能忍则忍”说法错误,不能忍气吞声,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故③错误;故选B。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小伟经常不吃饭,在打球时突然晕倒,经治疗才转危为安,启示我们要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A说法正确。放弃兴趣爱好不合理,我们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选择合理的运动负荷,而非“避免体育运动”,C错误;B、D明显与题意不符。故选A。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观察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否感到疲劳或不适,是判断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睡眠习惯是否规律且健康,也是评估身体状况的重要依据。因此,正确做法有②④。判断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仅仅通过称体重或者没有明显疾病症状来判断是不够的,故①③错误。故选C。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保持心理健康。分析题干、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心理宣泄室的开设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改善心理状况,培育积极乐观心态,①③④符合题意。心理宣泄室的开设与提高学习成绩无直接关系,②不符合题意。故选C。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磨炼意志,增强生命的韧性。图片中“阴影”寓指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光”寓指成功、希望。有阴影说明附近有光启示我们换个角度看待困难,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终将战胜困难迎来美好的时刻,②④为对图片的正确理解。故选C。17.答案:(1)生命是独特的。(2分)(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3分)(3)①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②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③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在不断积淀和丰富。(6分)解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学生“健全人格”的核心素养。第(1)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手指上都有指纹。在世界上,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为640亿分之一”可分析出,生命是独特的。第(2)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死神同每一个人签约,没有人可以违约”,这说明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在学会奋斗的同时,我也得到了享受和欣赏生命的自然和美丽”,这启示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第(3)问考查学生对生命的接续的理解。结合教材知识,从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人类的精神在不断积淀和丰富等方面作答即可。18.答案:(1)灾难指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如: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火灾、生物灾害等。(3分)(2)原因:①青少年对溺水险情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2分)②家长缺乏对未成年人的监管;(2分)③有效防护设备缺乏,游泳者一旦溺水,往往救援不及时。(2分)做法:发现有人溺水时应冷静判断、镇静应对,不可盲目下水救人,应大声呼救,请成年人来施救,或利用竹竿、木板等物品帮助溺水者。(2分)(3)①面对灾难,我们需要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分)②遇到突发事件,首先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绪,依靠理智迅速做出正确的抉择,恰当地使用救护方法;尽量避免因惊慌失措或自救方法不当,而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在可能的条件下,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向周围的人求助,及时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帮助。(2分)③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突发伤害,比如运动时扭伤脚部、被蚊虫叮咬、天热中暑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遇到较严重的情形,应立刻向医务等相关人员寻求帮助。(2分)解析:本题材料一向我们介绍了中小学生的非正常死亡情况,材料二介绍了近几年各类未成年人的伤害事件的发展趋势,设置了三个问题使我们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灾难,启发我们要冷静应对,学会机智灵活地保护自己。19.答案:(1)①无法使用电话报警的失聪、语言障碍人群;②公交车、出租车抢劫案,家里发现盗窃嫌疑人,陷入传销窝点等;③遭遇敲诈勒索、非法拘禁、骚扰时;④举报不法行为。(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2)①要写清案发时间、地点、简要内容,特殊情况,诉求;②不明地点指出一些参照物,路牌等;③手机调成振动、无声;④信息群发求助报警;⑤提前将12110存入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20.答案:(1)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1分)②成绩优异;(1分)③身体健康,积极参加体育活动。(1分)(2)①勇于面对挫折(1分);②坚持不懈;(1分)③学习努力、刻苦。(1分)(3)正确认识自己,改正不足,做更好的自己。(2分)因为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与社会,从而更好的理解宽容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4分)解析:(1)本题是开放性主观题,可结合材料作答,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正确面对挫折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从不轻言放弃→可链接勇于面对挫折;关键词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可链接坚持不懈;关键词③:专心致志→可链接学习努力、刻苦;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小问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正确认识自己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面对自己与“学习标兵”的差距→可链接正确认识自己;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正确认识自己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面对自己与“学习标兵”的差距→可链接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