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检测卷(2024)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检测卷(2024),共11页。
道法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特色1、内容特点: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教材不仅注重传授道德和法律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教材还体现了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渐进性。2、教育意义:该教材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完善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3、教材结构: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结构合理,符合教学规律。教材将知识点和能力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不同教学模块,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4)追求美好人生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单元质检卷(A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伦娜在家庭浓郁的科学氛围的熏陶下,走上了科学的康庄大道,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苏轼、苏辙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受到其父苏洵的教育和影响,成为北宋著名的词人,后人称颂为“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身处顺境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放慢自己行进的步伐,反而应该加快前进的脚步,向自己的目标全速前进。身处顺境我们要( )①春风得意,随遇而安②警惕自鸣得意,避免陷入不利境地③珍惜美好时光,积极进取④心存感激,刻苦学习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歌曲《孤勇者》唱出了每个“小人物”的呐喊:不管是身处暗巷还是绝望,不管是逆风还是绝境,都能奋力为自己而战,为梦想而战。这首歌启示我们( )A.生活中的挫折是可以避免的 B.要正确对待挫折和逆境C.只有身处逆境才能取得成功 D.保持乐观心态就不会遭遇逆境3.班会课上,老师出示了以下故事展板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①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不良心态②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③要在逆境中自强不息④只要自强,就一定能成功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4.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这说明了(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陈薇院士在谈到成功的秘诀时说道:如果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国家的重大需求能够紧密结合的话,那么你得到的这个支持会越大,你发展的人生舞台会越大,你的个人价值也会被高倍放大。这启示我们树立人生目标时要( )A.从自身实际出发 B.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C.树立职业平等观 D.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6.初中生小明说:“我的父母都是警察,我很佩服他们。我长大了,也要当警察。”小明在树立人生目标时,考虑了( )A.个人的兴趣爱好 B.个人的性格特征C.自身的家庭环境 D.周围的环境要素7.“世界是一面镜子,照耀着我们的内心。内心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选择抱怨,内心就会充满痛苦。选择感恩,世界就会充满阳光。”这启示我们应( )A.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 B.践行回报社会的责任C.善于挖掘生命的潜能 D.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8.光秃秃的树干会长出新芽,断尾的壁虎会长出新的尾巴。每个人的生命也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这启示我们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要( )A.调整自己,消极面对 B.勇敢面对,战胜挫折C.放弃目标,回避妥协 D.只能成功,不能失败9.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令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做一个认真务实的人。认真务实的人往往有以下特点( )①有着严谨的态度②有着强烈的责任心③有着踏实的作风④面对困难和挫折,不畏惧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0.正如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容易造成车祸一样,顺境对于个人的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顺境就像一片表面平静而布满暗礁的港湾。这说明( )A.顺境逆境其实难以区分 B.顺境危险,要远离顺境C.顺境有可能会转化为逆境 D.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11.屈原遭小人诬陷,流放偏远地区后写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后撰写了《史记》,贝多芬晚年失聪后谱写了《命运交响曲》。这些事例告诉我们( )A.只有逆境才能培养出人才 B.虽身处逆境,也要发掘生命的力量C.要自觉寻求逆境,争取成才 D.逆境对成才只有好处没有坏处12.明末李自成揭竿而起,起义军所向披靡,攻占北京后,起义军骄傲自满、沉迷享乐、军纪松弛,短短几个月就土崩瓦解。李自成的失败启示我们( )①要树立忧患意识②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③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④面对逆境鼓足勇气、迎难而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3.“人生最大的快乐与幸福,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到了收获,工人劳动生产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人,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这告诉我们( )A.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 B.生命的意义与劳动无关C.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 D.每一次劳动都能获得成果14.每天清晨保洁员忙碌的身影,工厂里工人有序操作,老师辛勤地工作…每年5月1日,“劳动”成为联结千千万万人的中心意象。我们必须尊重劳动者的理由是( )①劳动者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②劳动者为社会创造了价值③劳动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唯一依靠④劳动既有分工之别,又有高低贵贱之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5.外卖小哥从12米高的大桥纵身跳下救人,虽致受伤而不悔;“船老大”沈华忠第一时间丢弃价值10万元的蟹笼,搜救遇险渔船;眼科医生陈洁免费帮助近万人重见光明……他们用行动共同诠释了( )A.平凡的岗位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B.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创造自身特有的价值C.干好本职工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D.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舍弃自身的利益16.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无数人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其中,有30多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有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有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他们的无私奉献告诉我们( )A.只有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才有意义B.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体验C.明确的人生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D.在奉献中走向伟大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艘扬帆远航的小船,而目标则是远方的灯塔,指引我们穿越风浪,抵达梦想的彼岸。材料二:我们需要将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计划。这就像是绘制一张详尽的航海图,标明出发点、路线和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每个短期目标都是通往最终目的地的一个里程碑。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的同时,不断积累成就感,保持动力和热情。材料一说明了目标的什么作用?(8分)材料二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哪些道理?(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疼痛学家,我国疼痛医学的开创者,今年已经90多岁的韩济生院士,他一生的愿望就是替病人减轻疼痛。韩济生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他坚持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奔波在教室和实验室之间,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这导致邻居一直以为他是个“高考生”,每天早起学习。正是凭借“高考生”一样的拼搏精神,韩济生十多年来为国内疼痛科的建立奔走呼号。如今,韩济生已是鲐背之年,仍然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扩大针刺治疗的疾病种类。近年来,他将目标锁定在了“拯救家庭希望”的疾病上,开始研究穴位刺激治疗孤独症。材料中韩济生院士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有何作用?(4分)韩济生院士的事迹启示我们怎样做人做事?(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与劳动同行】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劳动成就人生”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感悟劳动之美】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就是个崇尚劳动的民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劳动创造美好,奋斗铸就辉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通过劳动创造出来。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享你对劳动的感悟。(6分)【破解劳动之惑】初中生小兰:如果我一个人在家,饿了就叫外卖,因为我不会做饭;再说,爸妈和老师也没教我啊。小兰的观点反映出她存在什么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她破解难题。(6分)【践行劳动之道】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劳动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一种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的途径,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你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你想为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做些什么?(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1月12日,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某校组织学生学习、探究好人事迹,开启一场“学习之旅”。【感悟成长力量】中国好人,感动你我上榜好人中,有用生命守护祖国海疆的安徽“95后”海警执法员汪晓龙,有35载守护瑶族孩子求学路的广西“老师妈妈”姜晚英,有30多年倾尽积蓄打造“候鸟王国”的江苏八旬护鸟老人闵浩焕……从“中国好人”身上,你汲取了哪些成长的力量?(4分)汕头退休干部柯志雄20多年来,开展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志愿服务,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对求助人进行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还处置化解多宗意图行凶犯罪事件。为红军烈士守墓的志愿军老兵王茂贵说:“这些烈士年纪轻轻就为革命牺牲了,大部分只有20多岁,作为一个老兵,守护烈士墓是我的责任。”为了这句承诺,他已经坚持了50多年。巴东县三尖观林场场长李能阳,坚守“鄂西屋脊”30年,带领职工植树、造林、护林,造就了恩施版的“塞罕坝”。(2)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打算怎样向“中国好人”学习,实现人生价值?(8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对待顺境。材料中的主人公身处顺境仍然加快前进的脚步,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时光,积极进取,刻苦学习,警惕自鸣得意,避免陷入不利境地,②③④正确;顺境中我们要有忧患意识,①错误。故选D。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待逆境的正确态度。题干表明不管是身处暗巷还是绝望,不管是逆风还是绝境,都能奋力为自己而战,为梦想而战,这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和逆境,B正确;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A错误;“只有……才能……”说法太绝对,C错误;“就不会”说法太绝对,D错误。故选B。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顺境与逆境。题干中范仲淹的故事体现了他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启示我们要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②③正确;①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④说法太绝对,错误。故选D。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意大利洞穴专家的故事,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表明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是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故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B解析:题文“如果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国家的重大需求能够紧密结合的话,那么你得到的这个支持会越大”说明在树立人生目标时,要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B正确且符合题意;A、CD在题文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B。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我的父母都是警察,我很佩服他们”说明小明考虑了自身的家庭环境,C符合题意。A、B、D未体现。故选C。7.答案:D解析:“选择抱怨,内心就会充满痛苦。选择感恩,世界就会充满阳光”启示我们应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D正确且符合题意;A、B、C在题文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故选D。8.答案:B解析:题文内容说明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要勇敢面对,战胜挫折,B正确;要积极面对,不能消极面对,A错误;不能放弃目标、回避妥协,要迎难而上,C错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说法绝对,D排除。故选B。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认真务实的表现。认真务实的人,往往有着严谨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踏实的作风,做任何事情都会精益求精,①②③正确;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顺境与逆境的关系。顺境就像一片表面平静而布满暗礁的港湾,说明顺境有可能会转化为逆境,C正确;顺境逆境并不难区分,A错误;顺境对我们的成长也有积极的作用,B错误;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逆境。屈原遭小人诬陷,流放偏远地区后写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后撰写了《史记》,贝多芬晚年失聪后谱写了《命运交响曲》,这些事例告诉我们,逆境对我们的成长有积极的一面,虽身处逆境,也要发掘生命的力量,B正确;顺境中也能培养人才,A错误;C、D忽略了逆境的消极作用,排除。故选B。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对待顺境。起义军所向披靡,因骄傲自满以失败告终,这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①②③正确;材料未体现面对逆境,④排除。故选A。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劳动。题文中的话说明了我们要热爱劳动,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C符合题意;A错误,劳动不分高低贵贱;B错误,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贡献,需要通过劳动来实现;D错误,并不是每一次劳动都能获得成果。故选C。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劳动者。“唯一”说法绝对,③排除;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15.答案:B解析:分析题文可以看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自身特有的价值,B符合题意:A、C、D说法错误。故选B。16.答案:D解析:题文中李保国、黄大发、黄诗燕等人的无私奉献告诉我们,在奉献中走向伟大,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不平凡的社会价值,D正确且符合题意;“只有……才……”说法绝对,A不选;B、C不符合题文主旨,故排除。故选D。17.答案:(1)①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4分)②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让我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前行,少走弯路,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4分)(2)①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2分)②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我们所设立的近期目标都应指向长远目标。(2分)③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鼓舞我们继续奋发向上,朝着实现长远目标迈进。(2分)解析:本题考查“健全人格”的核心素养。第(1)问,材料一体现了树立人生目标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将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计划”体现了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我们就可以在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的同时,不断积累成就感,保持动力和热情”体现了实现近期目标的作用。据此分析作答。18.答案:(1)积极的人生态度。(2分)这种态度会令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2分)(2)要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做一个认真务实的人,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踏实的作风,做事精益求精;培养勤奋进取的品格,不满足现状,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健全人格”的核心素养。第(1)问考查积极的人生态度及其作用。分析材料“几十年如一日,他坚持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奔波在教室和实验室之间”可知,他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其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怎样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乐观向上、认真务实、勤奋进取等角度回答。19.答案:(1)①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②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③今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都要靠劳动来实现。④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2)存在的问题:小兰缺乏自立能力,劳动意识淡薄。(2分)建议:①克服依赖心理,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参加必要的家务劳动。(4分)(3)如:教师。我将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努力让自己早日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4分)解析:本题考查“道德修养”的核心素养。第(1)问考查劳动的作用和尊重劳动者的有关知识。分析题文“劳动创造美好,奋斗铸就辉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通过劳动创造出来”,可结合劳动的作用和尊重劳动者的原因回答。第(2)问属于建议类试题。分析“饿了就叫外卖,因为我不会做饭”“爸妈和老师也没教我啊”可知,小兰缺乏自立能力,劳动意识淡薄。建议从克服依赖心理、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积极参加必要的家务劳动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问考查自己的理想职业以及为实现理想需要做的准备,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0.答案:(1)珍爱生命、增强生命韧性、自强不息、承担责任等。(4分)(2)①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时代、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2分)②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为社会服务中创造自身特有的价值。(2分)③在踏实奋进中绽放人生的光彩。只有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2分)④在奉献中走向伟大。当我们将个人的命运和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奉献时,人生就会闪耀出伟大的光辉。(2分)解析:本题考查“道德修养”的核心素养。第(1)问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分析材料中“中国好人”的事迹,从珍爱生命、增强生命韧性、自强不息、承担责任等方面作答即可。第(2)问考查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中国好人”的事迹体现了他们在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的做法即可。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