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 ——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 ——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4000年前后,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庙底沟期的彩陶风格影响所及,东到辽西和山东、南到江汉平原。而具有江浙地区崧泽文化特点的陶器群,也广泛出现在北至山东、西抵洞庭湖东岸的广大地带。与此同时,居于内重的文化也开始向外围地区辐射它们的影响。这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特征是多元一体 B.中华文明起源是以中原为核心
C.我国已经真正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已形成
2.西周中期至战国时期,青铜容器以鼎、鬲、簋、篮、敦、豆等食器为主,形成了秩序分明的鼎簋制度和编钟制度,流行窃曲纹、鳞纹、环带纹、蟠螭纹、蟠虺纹等抽象纹饰,偶见人物形象。这反映当时()
A.儒家尊祖思想影响大 B.社会等级秩序森严
C.重视政治传统的传承 D.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3.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数量很多,通过分封制度其政治军事的据点及文化的影响遍及全国各地,在今北到辽宁、南至长江以南、西从甘肃东部、东达海滨的广阔地域,考古学者发现了许多西周诸侯的遗迹、遗物和遗址。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有利于实现周王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B.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C.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统治地位 D.推动了全国的经济统一
4.大约于始皇33年,秦朝为向岭南运粮运兵,在今广西兴安县的山上,开凿了一条连接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的运河,长约33公里,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灵渠。这( )
A.成功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B.得益于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
C.折射出秦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D.反映了大额贸易的逐渐兴盛
5.公元120年,雍由调又遣使来京,“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这些魔术师自言是海西人(实为海外的大秦国人)。这反映了丝绸之路开辟()
A.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友好往来 B.有利中原与西域民族地区文化交流
C.推动东方与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D.构建汉政权与地方郡县的和谐关系
6.《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主要得利于( )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南朝政权实行均田制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东晋政权施行察举制
7.《枢纽-3000年的中国》中写道:“草原的视野与武功、中原的精神与财富,整合为一体,胡汉混血的隋唐皇室,终于将起于中原的普遍理想外化为一个庄严恢宏、灿烂夺目的普遍帝国。”作者旨在强调()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B.少数民族内迁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 D.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推动唐朝盛世的出现8.隋唐的科举制度,采取考生“怀牒自列于州县”(即考生自带证明去州县报考),自由报考。较于察举制只考察不考试的特点,科举实行分科考试,以考试成绩选官,显得更为客观。”这说明科举制( )
A.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公平性 B.打破贵胄子弟世代为官传统
C.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D.使知识分子创新意识被限制
9.据文献记载,太宗皇帝是引进马球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民俗体育方面,如秋千、斗鸡、踏春、赛龙舟也在城乡蓬勃开展,其中有些项目来自西域。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体育文化的特征是()
A.风格单一 B.固守传统 C.兼收并蓄 D.反映市民生活
10.比较图1和图2,图2中北宋政治所发生的变化是()
A.藩镇割据局面结束 B.正式废路改道
C.国家实现全面统一 D.经济重心南移
11.金初曾将大批中原汉人迁至东北,汉人迁入使得这里的生产水平大为提高,农作物品种增加,农具也更为先进。据章宗明昌四年(1193)大臣所奏,东北地区每岁收税粟20.5万余石,储存的粮食达到247.6万余石。这说明金朝的建立( )
A.推动政治中心的北移 B.促进民族交融高潮的出现
C.有利中央集权的加强 D.促进东北边疆地区的开发
12.元朝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同时,在财赋、刑名等庶务方面,行省具有一定自主权。这种制度设计()
A.扩大了地方的职权范围 B.彻底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C.凸显了管理上的复杂性 D.体现了集权与分权的双重性
13.郑和下西洋,跟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他们对国家贡献和东西文化交流,有伟大的功绩。不过,结局完全不同。这结局不同的原因是明朝()
A.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B.朝贡贸易无法持续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跨区域贸易的兴盛
14.明代中后期,道德价值体系面临深刻的危机,有悖于正统道学的理欲观念,成为明清文人士大夫张扬个性、满足精神和物质欲望的生活方式的思想基础,也助长了追求声色犬马的享乐之风。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以后( )
A.社会出现新的变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新进步思潮的出现 D.君主专制的强化15.如图3,反映了当时陶瓷业()
A.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
C.作坊的生产规模停滞不前 D.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区
16.清朝数次进行纂修全国性地图、地志的工作。康熙后期,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地测绘,绘成《皇舆全览图》,包括一幅全国总图和32幅分省(区)图,首次对台湾、西藏进行测绘。乾隆年间,继续在新疆、西藏进行测绘,对该图进行了补充、修订。这是为了()
A.应对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 B.服务于长途贸易的稳定发展
C.维护沿海边疆的国防安全 D.适应大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周时的国家观念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土”虽大,仅是一个空洞概念,虽行分封制,但缺乏统一管理,任其自生自灭。“王臣”分隶于各级贵族,同于奴仆或农奴,人格并不独立。而秦始皇“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这在制度上保证了上下一体的有效管理,可以稳定社会秩序。对于人民群众则实行“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政策。以使“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此时的农民已获得人格的独立。即使奴隶,也获得了人的资格。这是孔子的“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思想在秦始皇的政策、法令中的体现。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王朝清朝(1616-1911),是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它对中华文明史的贡献还是巨大的。在清朝统治下,出现了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康乾盛世”,使得中国社会维持了近200年的稳定局面,最终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经过清朝的统治,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说明秦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设计的合理性。(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最终奠定了中国近代领土国家版图的表现,并归纳其意义。(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溢。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断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材料二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进行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及主要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农业经济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儒道两家的环保思想虽然都极其关怀自然环境,但儒家主张顺应自然,合理地可持续性地利用自然,其态度是积极的,而道家则一任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态度是消极的。儒家学说的核心范畴是“仁”,仁既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也是用来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范畴,道家的核心范畴是“道”,其特点就是自生自灭、自然而然、自由自在、无为而无不下为。正由于儒道两家的学说基础不同,导致了两种环保思想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儒家继续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而道家则发展成道教。儒家提出许多具体可行的环保思想,而且越来越具有实用性,而道家则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较少提出具体主张,其可操作性不强。
-摘编自方明星《中国古代环境立法略论-从儒道环保思想出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儒道两家环保思想的区别。(4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考察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基本上可以认定,文明之间交光互影的信息、能量与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乃是它们得以存续和演进的重要外因之一。在论及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于文明变迁的重要性时,史学家许倬云以考古学成果为基础,甚至这样断定:“外在因素的重要性不会逊于内在因素;两者都是促进人类文化演变的动能。”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中华文明的演进发展”就某个时段或总体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就材料所示的一个角度或两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2分)2024级“贵百河-武鸣高中”12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
17.(1)合理性: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人民安居乐业,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人本思想在国家政策中的体现。(6分,每点2分,对其中3点即可)
(2)表现:以秦朝疆域为基础,经过历代,尤其元朝开拓的辽阔版图得到巩固和发展;经过清朝的不懈努力,多措并举,终使边疆地区局势得以巩固,边疆地区的归属完全明确,从而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在东北地区与俄国签订了平等的边界条约,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国界,体现了从传统天下国家到近代疆域国家的转变。(4分,每点2分,对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意义: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培育领土意识和主权意识;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4分,每点2分,对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18.(1)措施: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打击富商大贾。(4分,每点2分,对其中2点即可)
主要目的:巩固与发展大一统国家(加强中央集权)。(2分)
(2)特点:水稻种植面积扩大;集约化经营;占城稻迅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出现了专门从事小商品生产及种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4分,每点2分,对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农村租佃关系的发展;有利农业生产朝着区域化、专业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促进人口增长。(4分,每点2分,对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19.(1)特点: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或以经世致用为主题)。4分,每点2分,对其中2点即可)
成因: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环境的推动;自然经济的产物。(4分,每点2分,对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2)区别:儒家主张顺应自然,积极利用自然,而道家则强调任其自然,无为而治;儒家环保思想具有实用性,提出许多具体可行的主张,而道家则更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缺乏具体可行的主张;儒家环保思想世俗化,而道家则发展成道教。(4分,每点2分,对其中2点即可)
2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B
B
C
C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D
D
B
A
B
D
要求:史实须在题目限定的时间范围内:中国古代史
层次
得分
示例
论题
0-2
论题出现外在因素“中外交流促进”“兼收并蓄促进”等或类似关键词或类似表述,内在因素“民族交流促进”“继承发展促进”等或类似关键词或类似表述,内外因素“吸收、传承和创新促进”等或类似关键词或类似表述,且表述合理,不出现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的可得分。
论题表述明显不正确的,且脱离材料主旨的,不得分。
阐述
层次1
0-3
史实不准确,或无史实只写意义不给分;
只有1个史实,且史实准确,1个史实得1分;
只有1个史实,且史实准确,并论述其产生的意义且符合题意的,1个史实得1分意义得2分;以下要求同此。
层次2
4-6
有2个史实,且归纳其意义完全符合题意的,6分(每个3分),基本符合题意的4分。
层次3
7-8
有3个史实,且归纳其意义完全符合题意的,8分,基本符合题意的,7分。
总结
层次1
1
有表述,但逻辑不清晰。照抄论题的不得分
层次2
2
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回应论题且符合题意升华的,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 ——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广西“贵百河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新高考月考历史试题pdf、历史2024级“贵百河武鸣高中”12月高一月考参考答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广西“贵百河―武鸣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历史2023级“贵百河武鸣高中”11月高二月考参考答案docx、级贵百河一武鸣高中_历史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武鸣高中”高三(上)11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胡适在传授新文学时,曾宣扬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