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特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3.反复诵读,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诗歌常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审美意象与思想情感。
难点:以审美的态度欣赏诗歌,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定向自学(5分钟)
1、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代诗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 》《 》。
2、创作背景: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的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3、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
4、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5、给下列字注音,并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雁( ) 青山: 乡书: 悬:
前: 阔: 生: 入:
6、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划分节奏。(用/划分)
7、结合注释写下诗意。
二、合作研学(10分钟)
8、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展示激学(10分钟)
(1)比一比:各组派代表叙述合作研学的问题。
(2)说一说:点组号和组内学生号,其他组学生可以纠错或补充。(等发言者发言完毕再纠错)
四、精讲领学(10分钟)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体现了这种感情?
五、反馈固学(3分钟)
11、读《次北固山下》按要求写出诗句。
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描写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
参考答案:
1、唐代 《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
5、yàn 北固山;家书;挂,吊挂;向前;开阔;升起;进入
8、早春时节,潮水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船帆因风而高高悬挂。
9、自然理趣: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①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景象中表现了自然理趣。②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10、表现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集中体现了这种感情。
11、(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整体感知,参考答案及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认定目标,预习检测,共同探究,归纳整理,拓展练习,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整体感知,基础达标,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