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学案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学案1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学案1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导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史书评价——曹操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导读理解
    1.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明确: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 象。“观”字统领全篇。
    3.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明确:“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观。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明确: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虚景。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自我检测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学习诗歌重在朗读。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C.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他不禁歌唱起来,所以要读得高昂些。
    D.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2)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秋在大多数文人笔下是悲凉的、萧瑟的,但在曹操的笔下却充满生机,为什么?请结合诗歌背景简要分析。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
    (2)秋风吹动树叶,声音萧瑟,在风的吹动下,浩瀚的海洋洪波滔天,滚滚而来,如有仙人凌风踏浪。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朗读诗歌的能力。C项,“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只能说明这是乐府唱过的。所以读的语调平淡些就行。
    (2)本题考查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添加适当的描写、联想画面。如声音是如何发出的,在洪波涌起的景象的基础上展开描摹等。
    2.答案:(1)此时曹操北征乌桓胜利而归,内心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统一中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所以他笔下的秋景是充满生机的。
    (2)运用夸张和互文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解析:(1)本题考查结合诗歌背景理解诗人情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上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一时兴起写下了这首诗。诗人是喜悦的,笔下的秋便也充满了生机。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题干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这几句是诗人的想象,运用了夸张、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沧海的广阔无边,创造出极为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相关学案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自主学习案,课堂探究案,当堂检测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学习朗读,把握大意,体会主旨,了解写法,表演诵读,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及难点,学法指导,导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